第251章 買鹿之謀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 作者:窗外淩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鍾太後的一句話,讓李煜再度陷入了混亂。
不是一直在說“納藥娘為妃”的事情嗎,怎麽突然間又扯到了周家,哪個周家?
“母後,你說的什麽周家?什麽聘禮?”
鍾太後答道:“明知故問,當然是國丈周宗、娥皇的娘家。”
李煜疑惑:“母後,為何要給周家送聘禮,不是說,要兒臣娶藥娘嗎?莫非,她與周家有關聯?”
這倒是個大事兒,之前召藥娘入宮聽用的時候,李煜已經命令孫晟徹底調查了藥娘的底細,很幹淨。
藥娘之所以自幼流落江湖,是因為她的血脈當中,有一些迴鶻人的基因,也就是說,她的生父是漢人、母親是迴鶻女人,妥妥的混血兒。
唐末亂世,藥娘父親從西域逃迴中原,之後家族敗落、客死異鄉,年幼的藥娘被賣到了戲班,這才走南闖北,最後流落到南唐。
一想到藥娘“混血兒”的身份,李煜眼前,就浮現出她濃眉、高鼻、長睫、卷發構成的精致五官,西域美女,名不虛傳。
鍾太後說道:“從嘉,你裝什麽傻,在洪州的時候,不是已經說好了嗎?哀家迴到金陵,就去周家提親!”
“去周家提什麽親?!”
李煜恍然大悟,結結巴巴地說:“母後,你的意思是……一次娶倆?”
“沒錯,就是周宗的二女兒,周嘉敏,乳名女英。”
李煜的腦袋跟裝了電鑽一樣,瘋狂搖動:“使不得,使不得!”
鍾太後不耐煩地說:“我知道,你怕怠慢了娥皇的妹子,沒關係,我已經跟她母親商量好了,入宮之後,就封為貴妃,正一品,要比那個藥娘高出來一些,嘉敏那孩子是不會挑理的。”
李煜鬱悶,我是這個意思嗎?大周後防自己的妹妹,就跟防賊一樣,真把她娶過來,自己就別想安生了。
“母後,娥皇的妹子,那可是我的小姨子!”
“那又怎麽了?你就不能爭口氣,向先聖舜帝看齊!”
鍾太後的意思是,古代傳說中的“舜”就娶了娥皇、女英兩姐妹,如今,周家兩個女兒,小名一個娥皇、一個女英,怎麽就不能都嫁給你。
而且,鍾太後給出了一個理由,娥皇就要生二胎了,姐妹在一起,可以相互照應。
“我……”
“行了,初十大婚,哀家全權做主,忙你的國事去吧!”
鍾太後不等李煜說話,拂袖離開,剩下李煜一人在尷尬中淩亂。
娶美人做老婆,好事,而且還好事成雙。
李煜又不是聖人,怎麽能不喜歡美女呢?隻不過,他好像真的愛上大周後了,不是穿越者的那種慶幸,而是帶入這個時代後萌生的情愫。
事已至此,李煜也不再多想,大不了,就多哄哄娥皇,實在不行就跪搓衣板。
恭叔說過,男人懼內是美德。幸虧啊,這個年頭沒有鍵盤。
……
“清風!”
清風再次進來,李煜吩咐他去請侯無雙,下一輪針對吳越國的作戰計劃,需要加緊實施了。
當然,不是“熱戰”,真刀真槍的打法,現在南唐經不起那樣的消耗。
現在,侯家作為“五大皇商”的第一位,短短時間之內,實力得到了飛速發展,業務逐漸向整個南唐蔓延。
“小民叩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煜讓他起來,第一個問題,就是“萬貨行”建設的怎麽樣了。
“萬貨行”名義上是侯家的產業,實則,五大商號共同運營,背後的出資人就是李煜。
不同於一般的商號,“萬貨行”主要經營老百姓生活必需品,柴米油鹽醬醋茶,不斷收購各地作坊,李煜要通過這種方式,打造高度穩定的物流商超係統,這是自己的專業。
“迴稟陛下,萬貨行在金陵已經開了三家,隻要手持大唐鹽票前來購買東西,都會給予一定折扣。”
“嗯,下一步,鹽票逐漸停用,換成大唐寶鈔,你們在收購老百姓物產的時候,可支付一半銅錢金銀,一半大唐寶鈔。”
通過這種方式,讓大唐寶鈔迅速流通起來。
“小民遵旨。”
李煜撫慰說道:“侯家主,不要一口一個小民,朕已經冊封侯、袁、廖、趙、歐陽五家為皇商,官職從七品,以後要稱臣。”
侯無雙激動地說:“臣遵旨!”
“朕要劉政諮協助,前往吳越大舉采購名貴絲綢,這件事情辦的怎麽樣了?”
侯無雙恢複“商人神態”,盤算一下說道:“陛下,臣已經派人,與吳越主要的織坊、綢緞莊聯係好了,預計可以采購一千匹。”
“你覺得,這個數量如何?”
“僅以名貴絲綢種類來說,已經算是很大訂單了,每年,吳越出海貿易的絲綢總量,不過五千匹。”
李煜搖搖頭,說道:“太少了,要想辦法,將吳越市麵上所有的名貴絲綢一掃而空。”
“陛下,恕臣直言,我大唐織機的數量,可是吳越的數倍,可每年也能產出近萬匹名貴絲綢,陛下何必舍近求遠?”
侯無雙說得很對,南唐在五代十國時期,可謂“織機普遍,織工無數”,桑蠶種養十分發達,包括吳越國內的許多錦工,本來就是南唐人。
例如,專門加工“波紋錦”的職工,百分之九十都是南唐潤州人。
有一年,潤州錦工領頭人徐倌發動叛亂,禍亂杭州,錢俶命人捕獲殺了,可他手下的三百錦工,卻好生招待,不敢得罪。
既然南唐的絲綢錦緞產量龐大,還要向吳越大量采購,甚至不惜高價,耗費錢財不說,恐怕還會壓低本國絲綢錦緞價格,織工的日子就難過了。”
李煜一笑,說道:“這不是問題,錢你不用擔心,朕會調撥,大唐的名貴絲綢,都按往年市價采購,而吳越那邊,把價格抬高。”
侯無雙有些不解,他是生意人,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低買高賣”,按照李煜的吩咐,不是妥妥地賠錢嗎?
誰知,李煜又說:“不僅如此,要跟吳越的大綢緞商、大織坊下訂單,先給定金,明年至少要一萬匹!”
侯無雙一驚,說道:“陛下,這恐怕不行,就算是吳越全部織工,不眠不休,明年也湊不過這麽多!”
“哦?難道他們有錢不掙嗎?出高價也不行?”
侯無雙說道:“非也,陛下,絲綢生產不僅僅是織工,還要采桑、養蠶、繅絲等,多增加一匹的絲綢產量,就要多兩個人去做工,以當下吳越的人力來說,也無法滿足產量。”
李煜聽了,不憂反喜,說道:“那樣最好!侯無雙,當前吳越一匹絲綢市價多少?”
“五十到八十緡。”
“先以市價大量采購,等到價格抬頭之後,繼續加碼,一定要形成有價無市的局麵。”
侯無雙沉默了好一會兒,壯著膽子提出一個問題:“陛下,這樣一來,恐怕我大唐的織工,就要跑到吳越去了!”
道理顯而易見,吳越的絲綢價格提高,必然要擴大規模,需要的熟練織工數量也要增加,於是,提高工錢之後,南唐這邊以紡織絲綢的工人,就紛紛跑到吳越國。
對此,李煜很有自信,說道:“放心,不會的,朕已經命人采購棉花。”
南唐(包括淮南地區)的棉花總量雖然不高,但都集中到金陵之後,規模就很可觀了。
織工賺錢,不能隻看紡織產品的價格,還要算工作時長的。
比如,一尺錦緞,要紡織完成,需要十天,織工可以得到一百錢的工錢,算下來,一天隻有十錢。
然而,一尺棉布,隻需要一天就能織完了,織工可以得到二十錢,十天下來,就是二百錢。
算下來,織工的收入不減反增,是去是留,怎麽選擇,一目了然。
最重要的一點是,棉布的價格低,老百姓都能穿得起,所以棉布的市場需求量更大、根本不愁賣。
至於絲綢錦緞,則主要是供應給皇宮貴族、官員富商,曆史上,南唐宮廷的絲綢錦緞多到什麽程度呢?《資治通鑒·卷十七》中記載,南唐升元三年,“許文武百僚觀內藏,隨意取帛,盡重載而去。”
多到打開府庫,讓官員自己去隨意拿!當然,也許是抵工資用的。
侯無雙無奈,你是皇帝,你來出錢,你說了算!
李煜當然不是要做“冤大頭”,這一步棋,早在洪州的時候就策劃好了。
就是管仲的“買鹿之謀”,具體做法就是,選中一種高價值的商品,將市場全都推給敵對國,讓他大力發展、短期牟利。
原本,吳越蠶桑規模較小,可經營綢緞莊的富商獲得大量訂單之後,就會進行規模擴張,吸收更多的人加入到紡織領域。
同樣,老百姓見到絲綢錦緞更值錢,也會放棄種糧食,投入到蠶桑經營方麵。
與此同時,李煜調集南唐糧食資源,大量向吳越供給,造成“有錢就能買糧”的印象,同時,嚴格製約南唐織工、紡織技術再流入吳越,引導民間織工從“錦緞”向“棉布”工藝轉型!
這麽看來,“滅佛”掙得錢,是一點都不寬裕。
還沒完,這個計劃的“長尾效應”,更加重要——
高價收購的絲綢錦緞,除了一部分國內消化之外,大一部分經泉州向海外貿易,而吳越坐在家裏、不用出海,就能夠掙大錢,如此一來,本國的海外貿易份額,會逐漸被南唐蠶食!
錢俶,朕的每一分錢,都不會打水漂。
不是一直在說“納藥娘為妃”的事情嗎,怎麽突然間又扯到了周家,哪個周家?
“母後,你說的什麽周家?什麽聘禮?”
鍾太後答道:“明知故問,當然是國丈周宗、娥皇的娘家。”
李煜疑惑:“母後,為何要給周家送聘禮,不是說,要兒臣娶藥娘嗎?莫非,她與周家有關聯?”
這倒是個大事兒,之前召藥娘入宮聽用的時候,李煜已經命令孫晟徹底調查了藥娘的底細,很幹淨。
藥娘之所以自幼流落江湖,是因為她的血脈當中,有一些迴鶻人的基因,也就是說,她的生父是漢人、母親是迴鶻女人,妥妥的混血兒。
唐末亂世,藥娘父親從西域逃迴中原,之後家族敗落、客死異鄉,年幼的藥娘被賣到了戲班,這才走南闖北,最後流落到南唐。
一想到藥娘“混血兒”的身份,李煜眼前,就浮現出她濃眉、高鼻、長睫、卷發構成的精致五官,西域美女,名不虛傳。
鍾太後說道:“從嘉,你裝什麽傻,在洪州的時候,不是已經說好了嗎?哀家迴到金陵,就去周家提親!”
“去周家提什麽親?!”
李煜恍然大悟,結結巴巴地說:“母後,你的意思是……一次娶倆?”
“沒錯,就是周宗的二女兒,周嘉敏,乳名女英。”
李煜的腦袋跟裝了電鑽一樣,瘋狂搖動:“使不得,使不得!”
鍾太後不耐煩地說:“我知道,你怕怠慢了娥皇的妹子,沒關係,我已經跟她母親商量好了,入宮之後,就封為貴妃,正一品,要比那個藥娘高出來一些,嘉敏那孩子是不會挑理的。”
李煜鬱悶,我是這個意思嗎?大周後防自己的妹妹,就跟防賊一樣,真把她娶過來,自己就別想安生了。
“母後,娥皇的妹子,那可是我的小姨子!”
“那又怎麽了?你就不能爭口氣,向先聖舜帝看齊!”
鍾太後的意思是,古代傳說中的“舜”就娶了娥皇、女英兩姐妹,如今,周家兩個女兒,小名一個娥皇、一個女英,怎麽就不能都嫁給你。
而且,鍾太後給出了一個理由,娥皇就要生二胎了,姐妹在一起,可以相互照應。
“我……”
“行了,初十大婚,哀家全權做主,忙你的國事去吧!”
鍾太後不等李煜說話,拂袖離開,剩下李煜一人在尷尬中淩亂。
娶美人做老婆,好事,而且還好事成雙。
李煜又不是聖人,怎麽能不喜歡美女呢?隻不過,他好像真的愛上大周後了,不是穿越者的那種慶幸,而是帶入這個時代後萌生的情愫。
事已至此,李煜也不再多想,大不了,就多哄哄娥皇,實在不行就跪搓衣板。
恭叔說過,男人懼內是美德。幸虧啊,這個年頭沒有鍵盤。
……
“清風!”
清風再次進來,李煜吩咐他去請侯無雙,下一輪針對吳越國的作戰計劃,需要加緊實施了。
當然,不是“熱戰”,真刀真槍的打法,現在南唐經不起那樣的消耗。
現在,侯家作為“五大皇商”的第一位,短短時間之內,實力得到了飛速發展,業務逐漸向整個南唐蔓延。
“小民叩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煜讓他起來,第一個問題,就是“萬貨行”建設的怎麽樣了。
“萬貨行”名義上是侯家的產業,實則,五大商號共同運營,背後的出資人就是李煜。
不同於一般的商號,“萬貨行”主要經營老百姓生活必需品,柴米油鹽醬醋茶,不斷收購各地作坊,李煜要通過這種方式,打造高度穩定的物流商超係統,這是自己的專業。
“迴稟陛下,萬貨行在金陵已經開了三家,隻要手持大唐鹽票前來購買東西,都會給予一定折扣。”
“嗯,下一步,鹽票逐漸停用,換成大唐寶鈔,你們在收購老百姓物產的時候,可支付一半銅錢金銀,一半大唐寶鈔。”
通過這種方式,讓大唐寶鈔迅速流通起來。
“小民遵旨。”
李煜撫慰說道:“侯家主,不要一口一個小民,朕已經冊封侯、袁、廖、趙、歐陽五家為皇商,官職從七品,以後要稱臣。”
侯無雙激動地說:“臣遵旨!”
“朕要劉政諮協助,前往吳越大舉采購名貴絲綢,這件事情辦的怎麽樣了?”
侯無雙恢複“商人神態”,盤算一下說道:“陛下,臣已經派人,與吳越主要的織坊、綢緞莊聯係好了,預計可以采購一千匹。”
“你覺得,這個數量如何?”
“僅以名貴絲綢種類來說,已經算是很大訂單了,每年,吳越出海貿易的絲綢總量,不過五千匹。”
李煜搖搖頭,說道:“太少了,要想辦法,將吳越市麵上所有的名貴絲綢一掃而空。”
“陛下,恕臣直言,我大唐織機的數量,可是吳越的數倍,可每年也能產出近萬匹名貴絲綢,陛下何必舍近求遠?”
侯無雙說得很對,南唐在五代十國時期,可謂“織機普遍,織工無數”,桑蠶種養十分發達,包括吳越國內的許多錦工,本來就是南唐人。
例如,專門加工“波紋錦”的職工,百分之九十都是南唐潤州人。
有一年,潤州錦工領頭人徐倌發動叛亂,禍亂杭州,錢俶命人捕獲殺了,可他手下的三百錦工,卻好生招待,不敢得罪。
既然南唐的絲綢錦緞產量龐大,還要向吳越大量采購,甚至不惜高價,耗費錢財不說,恐怕還會壓低本國絲綢錦緞價格,織工的日子就難過了。”
李煜一笑,說道:“這不是問題,錢你不用擔心,朕會調撥,大唐的名貴絲綢,都按往年市價采購,而吳越那邊,把價格抬高。”
侯無雙有些不解,他是生意人,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低買高賣”,按照李煜的吩咐,不是妥妥地賠錢嗎?
誰知,李煜又說:“不僅如此,要跟吳越的大綢緞商、大織坊下訂單,先給定金,明年至少要一萬匹!”
侯無雙一驚,說道:“陛下,這恐怕不行,就算是吳越全部織工,不眠不休,明年也湊不過這麽多!”
“哦?難道他們有錢不掙嗎?出高價也不行?”
侯無雙說道:“非也,陛下,絲綢生產不僅僅是織工,還要采桑、養蠶、繅絲等,多增加一匹的絲綢產量,就要多兩個人去做工,以當下吳越的人力來說,也無法滿足產量。”
李煜聽了,不憂反喜,說道:“那樣最好!侯無雙,當前吳越一匹絲綢市價多少?”
“五十到八十緡。”
“先以市價大量采購,等到價格抬頭之後,繼續加碼,一定要形成有價無市的局麵。”
侯無雙沉默了好一會兒,壯著膽子提出一個問題:“陛下,這樣一來,恐怕我大唐的織工,就要跑到吳越去了!”
道理顯而易見,吳越的絲綢價格提高,必然要擴大規模,需要的熟練織工數量也要增加,於是,提高工錢之後,南唐這邊以紡織絲綢的工人,就紛紛跑到吳越國。
對此,李煜很有自信,說道:“放心,不會的,朕已經命人采購棉花。”
南唐(包括淮南地區)的棉花總量雖然不高,但都集中到金陵之後,規模就很可觀了。
織工賺錢,不能隻看紡織產品的價格,還要算工作時長的。
比如,一尺錦緞,要紡織完成,需要十天,織工可以得到一百錢的工錢,算下來,一天隻有十錢。
然而,一尺棉布,隻需要一天就能織完了,織工可以得到二十錢,十天下來,就是二百錢。
算下來,織工的收入不減反增,是去是留,怎麽選擇,一目了然。
最重要的一點是,棉布的價格低,老百姓都能穿得起,所以棉布的市場需求量更大、根本不愁賣。
至於絲綢錦緞,則主要是供應給皇宮貴族、官員富商,曆史上,南唐宮廷的絲綢錦緞多到什麽程度呢?《資治通鑒·卷十七》中記載,南唐升元三年,“許文武百僚觀內藏,隨意取帛,盡重載而去。”
多到打開府庫,讓官員自己去隨意拿!當然,也許是抵工資用的。
侯無雙無奈,你是皇帝,你來出錢,你說了算!
李煜當然不是要做“冤大頭”,這一步棋,早在洪州的時候就策劃好了。
就是管仲的“買鹿之謀”,具體做法就是,選中一種高價值的商品,將市場全都推給敵對國,讓他大力發展、短期牟利。
原本,吳越蠶桑規模較小,可經營綢緞莊的富商獲得大量訂單之後,就會進行規模擴張,吸收更多的人加入到紡織領域。
同樣,老百姓見到絲綢錦緞更值錢,也會放棄種糧食,投入到蠶桑經營方麵。
與此同時,李煜調集南唐糧食資源,大量向吳越供給,造成“有錢就能買糧”的印象,同時,嚴格製約南唐織工、紡織技術再流入吳越,引導民間織工從“錦緞”向“棉布”工藝轉型!
這麽看來,“滅佛”掙得錢,是一點都不寬裕。
還沒完,這個計劃的“長尾效應”,更加重要——
高價收購的絲綢錦緞,除了一部分國內消化之外,大一部分經泉州向海外貿易,而吳越坐在家裏、不用出海,就能夠掙大錢,如此一來,本國的海外貿易份額,會逐漸被南唐蠶食!
錢俶,朕的每一分錢,都不會打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