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無雙是將門(侯君集)之後,家風家訓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忠君”,如今以商人的身份,重新為大唐效力,自然是李煜怎麽說、自己就怎麽幹。


    采購絲綢錦緞的事情談完,侯無雙拿出來一包東西,交給李煜。


    “陛下,這是丹陽鐵礦第一爐煉出的鐵樣。”


    “哦,呈上來。”


    清風小心翼翼,將紙包打開,四麵方方正正,堆疊著一些鐵片。


    李煜拿起一片,反複端詳,問道:“若我猜的不錯,這鐵極脆,斷口雜亂。”


    “陛下英明,這鐵中的雜質較多,臣家本業所用的鐵,也要比這好一些。”


    冶煉鑄造是侯家的“本業”,隻是長期以來,都是生產鐵鍋、農具等一類產品,李煜很清楚,南唐想要在科技方麵領先一步,提高鐵的產量與質量,是必不可少的。


    “侯無雙,原因是什麽?”


    “陛下,應該是炭火溫度不夠。”


    李煜想了想,問道:“不僅如此吧,鼓風、進料、出渣這些,也有待改進。否則,煉出這種鐵,用途不大。”


    若是用來鑄造刀劍,碰幾下就得折了。


    侯無雙誠惶誠恐,急於解釋,李煜製止並寬慰道:“侯無雙,煉鐵改進不急於一時,朕隻給你出一個主意,提供一個保障。”


    一個主意,就是將煉鐵過程更加係統化,尤其是煉鐵爐要擴大(高爐),做好密封,否則就會成為某個時代“大煉鋼鐵”的形式,不僅得不到高質量的鐵,還會浪費資源、人力。


    一個保障,就是讓工部、戶部聯手,從湖南境內調運煤炭,到了丹陽之後,再煉製焦炭,利用焦炭煉鐵的效果更好,成品質量也更高。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本質,就是“煤+鐵”形成的結果,李煜很期待這一對“魔法組合”帶來的神奇效應!


    身為現代人,李煜雖然對化學工程了解的不多,但也知道,科技發展從來都不是獨立的、線性的,隻要某一個產業達到規模化之後,就能夠衍生出許多新東西。


    比如用煤炭代替木炭煉鐵,煤炭的大量開采與應用,可以催生很多原始工業材料,以煤焦油為例,可以用來合成殺蟲劑、糖精、炸藥,煤焦油蒸餾剩餘的殘渣就是瀝青,可以用來鋪路。


    當然,李煜是現實主義者,將這些東西告訴侯無雙,他一定會認為這個皇帝太異想天開了。


    李煜一個人能夠做的很有限,隻要保障南唐的“科技樹”不要長歪了,剩下的,就是漫長時間裏的發展與進化。


    “侯無雙,在五大商號當中,你們侯家是朕最看重的,千萬不要讓朕失望。”


    侯無雙感激叩謝:“陛下放心,臣不計工本、不求盈利,已經在招攬天下能工巧匠,一定將丹陽鐵礦辦好!”


    李煜把他扶起來,說道:“你的忠心我毫不懷疑,隻是有些東西,你的見識有限,還需要變通。”


    “陛下訓教!”


    李煜想了想說:“丹陽靠近長江,河流湖泊縱橫,可以考慮用水力代替人力。”


    “臣已經派人在勘察了,選好地點,就開始攔水築壩。”


    “很好,對了,你知道什麽是工業母機嗎?”


    侯無雙一愣,宮冶母雞?皇帝這是餓了嗎?


    李煜趕緊解釋:“不是下蛋的母雞,是母機,簡單說,就是製造機器的機器。如今,用鐵造個什麽東西,主要是靠人掄大錘,如果有這麽一台機器,通過擠壓、滾軋,就能直接生產成品呢?”


    侯無雙搖了搖頭,說道:“陛下,臣愚鈍,實在是聽不懂。”


    李煜啞然一笑,說道:“無妨,朕想好了之後,會派人協助你。”


    “臣遵旨。”


    “好了,退下吧!”


    侯無雙走後,李煜疲憊地依靠在桌案上,感覺腦海裏如同一鍋粥,比去一趟嶺南還累。


    沒辦法,做事情是要講邏輯的,總不能說造出底火,馬上就能實現,轉眼間就造出ak步槍。


    事實上,丹陽鐵礦的投入與產出,是非常不成正比的。


    李煜需要集中大量錢財、資源、人才,讓煉鐵水平向煉鋼水平進步,還要研發重要的工業母機,用來製造鋼管、膛線、彈丸。


    沒錯,搞了一大堆事情,最後的成果就是“燧發槍”。


    徐遊領導的瀚舟火器局,已經製造了大量炸藥包、震天雷、手雷彈等,預估已經夠用了,李煜已經下令暫停生產。


    可徐遊研究似乎上癮了,土法水泥、香皂、大蒜精、改進白糖提純這樣的技術,他很顯然不感興趣,或者說,他確實不在行,就隻能交給別人。


    為了不讓徐遊閑著,也為了將來在對抗騎兵野戰的時候,能夠占據一定的優勢,李煜認為燧發槍的研究與製造,必須提上日程了。


    這裏的一個大前提是,李煜有錢了,南唐幾千所寺廟,都是李煜的提款機,他代表佛祖販賣希望,然後給天下百姓帶來“大一統”的希望。


    但是,錢要花在刀刃上,戰爭,本就是一場昂貴的遊戲。


    誠然,他希望一夜之間,就讓南唐國富民強,希望能夠手搓出蒸汽機、火車、大炮、電燈電話……如果自己真那麽幹了,那就是劉慈欣筆下的秦始皇,為了一個看似宏偉的目標而脫離實際。


    這也是“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辯證之後得到的結果。


    以五代十國整體的科技水平,決定一個國家興亡的因素,最終可歸結為兩個字,“耕與戰”。


    農耕發展,不僅要有足夠多的土地,還要想辦法改良品種、增加種類,李煜登基的時候,南唐已經引入了占城稻、香粳等優質水稻品種,另外,小麥在淮南地區也大麵積推廣。在下一步海外貿易過程中,要想辦法從東南亞、中亞、地中海等地,引進更多更好的品種。


    戰爭方麵,最關鍵的就是誰的武器更有優勢。


    燧發槍,將會成為公元10世紀中國戰場上的“尊嚴與真理”。


    為了手握真理,為了贏得尊嚴,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清風上前:“陛下,歇息一會吧。”


    李煜揉了揉額頭,喃喃自語:“我與娥皇之間,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各是什麽呢?”


    清風一臉懵,問道:“陛下,你是要迴離宮嗎?”


    李煜歎口氣:“準備車馬,迴去。”


    該麵對的,逃避沒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窗外淩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窗外淩霄並收藏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