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為嶺南,實為閩南。


    現在,仗打完了,留氏一族遷往金陵,軟禁起來,下半輩子也就是富裕的庶人身份。


    張漢思、王忠順、蘇光、張文顯等降將,酌情留用,但遵循一條原則,就是遠離閩南!願意繼續領兵打仗的,都去荊南,不願意繼續做官的,削職為民。


    結果,除了年紀太大的張漢思願意賦閑之外,其他的都很幹脆,願意遷往荊南,繼續在戰鬥崗位上發光發熱。


    當官,媽呀,真香啊!


    以上安排,對所有人都適用,除了一個人,陳洪進。


    李煜已經許諾過,隻要陳洪進反水,他就能接替“清源軍節度使”的職務,如今,陳洪進已經履行諾言,輪到李煜事先約定了。


    或許是在南唐官場混久了,李煜這個“四有”大好青年,第一個念頭就是“說了不算,算了不說。”


    原因是明擺著的——


    辛辛苦苦打了一個多月,耗費無數資源,犧牲大唐將士,就是為了消除南唐“國中之國、藩鎮割據”的現象。


    好容易攻破漳州、占據泉州,你讓老子退出去,姓陳的繼續當“土皇帝”?那不是自己抽自己嘴巴子嗎?


    然而,“爽約”這種事情,李煜是不敢幹的,他自知自己陷入了複雜“權力的遊戲”旋渦當中,這個遊戲,有著鐵一般的規則。


    第一,陳洪進背叛了留從效,可對李煜來說,是名副其實的“功臣+忠臣”,如果李煜翻臉不認人,那麽勢必會讓將士們寒心,這其中的“將士”不僅包括清源軍舊部,也包括自己這邊的,直接威脅到自己的公信力。


    第二,陳洪進可不是政治小白,說投降、就投降,一點後手都不留。且不說他與福州李弘義複雜的關聯,光是清源軍舊部當中,不知道隱藏多少擁躉與死士,李煜敢動他,陳洪進絕對不會坐以待斃,到時候閩南地區就會陷入漫長的拉鋸、遊擊戰。


    第三,陳洪進還有些可取之處,最不濟,他是閩南地區的“地頭蛇”,南唐這十年以來,從未染指閩南,想要治理清楚,確實需要一把刀。


    盡管心有不甘,李煜還是不能撤銷陳洪進“清源軍節度使”的名頭,當然,這是暫時的。


    非不願也,實不能也!


    撤銷一個節度使的名頭,需要國家最高統治者點頭才行。


    這個,似乎也不是什麽難事兒……


    五月初五,時值端午。


    李煜以宴請之名,邀請陳洪進前來赴宴。


    “宴會”這個詞兒,自從鴻門之後,就變得不怎麽友好與歡樂了,尤其武將,聽說參加宴會,潛意識下都會脖頸一涼。


    好在,宴會就在泉州府衙,陳洪進心懷忐忑,倒不至於太害怕。


    席間,人員寥寥,南唐這邊,除了李煜,隻有李元清作陪,而清源軍這邊,幾乎所有的歸降將領都到了。


    李煜要表達的意思很明確,本太子無意幹掉你們,不用害怕,並且,宴會一開始,李煜就拋出了個重磅炸彈——


    “本太子明日啟程,趕往洪州朝覲,閩南諸事,就托付諸公了。”


    陳洪進、蘇光、王忠順等人一聽,心中憂喜參半。


    喜得是,李煜聲明離開泉州,也就意味著,他真的不會找清源軍諸將領的麻煩,自己及家人也就性命無虞。


    憂的是,李煜要走,恐怕很多人也要跟著走了,他們倒不是“故土難離”,而是多年積累的家業、人脈、名聲、地位等,也要隨之煙消雲散!


    唯獨陳洪進,勉強保持情緒克製、神情平靜,起身拱手道:“太子殿下,二州初定,不如多留些時日,也好安撫民心。”


    李煜心中冷笑,還多留些時日,你陳洪進巴不得我現在就走吧!實則,陳洪進就是想探口風!


    也罷,先隨了你的心願!


    “閩南風土人情、山水景致,令人流連忘返,本太子確想多留些日子。隻不過,政務繁忙,還要以國事為重,陳卿——”李煜一臉“真誠地”看著陳洪進,說道:“漳州事務,還要你多費心了,節度使之位,非你莫屬。”


    陳洪進一聽,趕緊叩謝:“不負太子殿下信任,屬下竭誠全力辦事!”


    其實,心中卻是又愛又恨!


    一方麵,李煜確實“言而有信”,任命了陳洪進繼續作為清源軍節度使,但另一方麵,李煜說的很清楚,讓他去管理“漳州事務”,而不是“二州事務”!


    一字之差,謬之千裏!


    世間萬物,就怕對比。


    漳州確實不錯,可比起泉州來,差的可就太多了,城池規模、堅固程度、財富聚集、地理優勢……都沒有可比性。


    最重要的是,漳州距離南漢很近!


    “嶺南之戰”開始之前,李煜就許諾給朱令贇“百勝軍節度使留後”的職位,漳州就是朱令贇率兵打下來的!


    換句話說,朱令贇的防區從虔州開始,一路南下,包括了雄州、敬州、潮州,以及龍南、武平、上杭三場,統兵八萬!節度治所也從虔州搬遷到了雄州,卡死在大庾嶺的出口上!


    南防南漢,北控漳州!


    這麽安排,也是李煜很早之前的設想,他對朱令贇的評價是“善守非攻”,讓他守城,遠比讓他帶著水軍在長江打仗有利的多,至少,神衛軍(池州大營)不會重蹈覆轍,在不久之後的“金陵大戰”中消亡殆盡!


    這種情況下,陳洪進名義上還是清源軍節度使,卻是一隻拔了牙的老虎!


    陳洪進當然不滿,可他不敢有意見。


    天命軍都虞侯鍾林被任命為泉州刺史、泉南防禦使,五千天命軍正在集結!


    天威軍節度使劉崇諒被任命為福州刺史,統領仙遊、德化、莆田以及福州(還沒打下來),就駐紮在泉州以北的莆田,五千天威軍也陸續集結!


    兩大侍衛親軍互為犄角之勢,北拒吳越、南控泉州!


    別忘了,同安靠海的地方,還有陳誨的永安軍!


    李煜雖是走了,可留下了一堆釘子。


    蘇光、王忠順等人,自然了解陳洪進的處境,他們的態度是一致的:你活他媽該!偷雞不成蝕把米!賠了泉州又折兵!


    李煜察覺陳洪進態度曖昧、心理別扭,於是又畫了一張大餅——


    “待到本太子到達洪州之後,立即向國主請封,陳卿當列同平章事、中書令,妻子(老婆及兒子)亦有封賞,靜候佳音。”


    許諾封官進爵,至於規製,“中書令”是曆史上陳洪進死了之後,朝廷追封的。


    太吉利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窗外淩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窗外淩霄並收藏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