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的開頭表達了對江弦的敬仰之意,又談了談閱讀過《紅高粱》以後的讀後感,最後情深意切的寫:


    “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所以對玉米、大豆、地瓜、穀子、高粱有著深厚的感情,特別是對高粱,小時候家境貧困,兄弟姐妹5個,常吃高粱麵的窩窩頭。


    時間一長,肚脹難受,排泄受阻。


    有一次實在受不了,拿了4個高粱麵的窩窩頭,跟鄰家兄弟換了兩個玉米麵的餅子吃,竟感激了他5年,一直到小學畢業。


    現在想起來,對高粱愛,是因為它讓人飽腹。


    對高粱恨,是因為它讓人便秘。


    高密這片土地是肥沃的,標誌之一就是盛產的紅高粱。


    非常榮幸,高密的紅高粱遇到了您,遇到了詩神繆斯,使其具有了神性的光芒。


    作為一個農民的兒子,我感恩紅高粱給予我的生命滋養。


    作為一個不入流的詩人,我感謝《紅高粱》這篇對高密文學的引領、倡導和貢獻。


    如果有這份榮幸,您盡可以來到高密做客遊玩,我們必定掃榻相迎。


    另外,如果有這份榮幸,我們十分樂意看到您能在文章中再談一談高密,說說您與高密之間的緣分,當然,這是我個人一點自私的想法,望您勿怪.”


    寫好了信,張世家直接騎著自行車去郵電局投信,同時和那裏的同誌訂購300冊《人民文學》,指明了是要1982年的第6期。


    “世家!”


    迴去的路上,張世家被人喊住,扭頭一看,原來是他的發小管謨業。


    “你咋迴來了?”張世家驚喜的看著身著橄欖綠的確良的管謨業。


    “我迴家探親,來,抽煙。”


    管謨業和他說了幾句家常話,然後遞給他一支帶過濾嘴的香煙。


    他興奮道:“世家,我這次迴來,有一篇一定要給你看一下!”


    張世家兩眼一亮,“巧了,老管,我也有一篇一定要拿給你看!”


    張世家先管謨業一步,拿出1982年第六期《人民文學》上的那篇《紅高粱》。


    而管謨業準備拿出的,則是寫在紅線條稿紙上的一篇手稿,《透明的胡蘿卜》。


    時間往前撥迴一些。


    保定。


    這會的保定還不是天天修路的保定。


    雄安的千年大計尚沒誕生,如今這座城市就像每一座北方城市一樣普通。


    放眼望去,灰突突的建築,到處飄散著工業灰塵,街道特別寬闊,密密麻麻布滿了電線杆和電線。


    幾個行人騎著自行車從胡同裏穿過。


    老胡同兩旁都是飽經滄桑的老房子,默默地見證了保定這座老城的滄桑曆史。


    不同凡響的是東風中路上矗立著一座很氣派的建築,十幾層高的酒店,上麵寫著燕趙兩個字。


    這是保定最高檔的酒店:燕趙大酒店。


    曾經是作為接待外賓的酒店,也是當時河北第一高樓。


    今天這裏開展了一場作品討論會。


    管謨業穿著一件墨綠色軍裝,找到自己的位子坐下。


    去年,他剛剛發表了一部短篇《春夜雨霏霏》,講述了一個結婚不久的少婦在一個春雨霏霏的夜晚想念自己遠在海島上當兵丈夫的故事。


    這篇發表在河北保定的文學雙月刊《蓮池》上,為他帶來一筆稿費的同時,也讓他順利在部隊中被提了幹。


    許多的喜悅接踵而至,這個來自山東漢子第一次感受到“我命由我不由天”,一時間生出了不少狂妄的想法。


    這次討論會,討論的是一位部隊作家所作的文學作品《戰網》。


    管謨業一改往日溫厚性情,給出了非常多的尖利批評,認為《戰網》的文筆很粗,不夠細密和精致,可以說,這篇《戰網》最大缺陷,就是語言粗糙。


    《戰網》的作家臉上有些掛不住,直接搬出了《高山下的花環》。


    “管謨業同誌,軍旅文學作品追求的就是語言簡練,快速的給讀者營造畫麵,這一點,連江弦的《高山下的花環》這篇都是這樣子去做的,你能說《高山下的花環》不是好麽?這樣的文字,還不夠打動讀者麽?”


    恰巧,《高山下的花環》這篇的編輯,《十月》的張守仁今天也來參加了會議。


    這個時候,這位作家當著張守仁的麵搬出《高山下的花環》,這番話就顯得非常有分量,擲地有聲。


    然而,管謨業仍舊保持著剛才的語氣。


    “我覺得《高山下的花環》也算不上多麽好的一篇,是江弦所創作的作品裏有失水準的一部。”


    這話可真是一語驚人。


    要知道《高山下的花環》這篇自從發表以來,受到的鮮花和讚譽一片。


    很多人都將這篇視作軍旅的一個決定性突破。


    更是在還未發表之際,便被文學界評為最好的當代軍事文學。


    可管謨業這個時候居然說這是江弦有失水準的一篇。


    這種與主流相悖的聲音,不可謂不驚人。


    很多人看向張守仁,等待著張守仁的反應。


    張守仁在今天的會議中年紀算是最大的了,坐在眾人中央,就像個沉穩的老大哥,隻是一言不發的抽著煙聽完了管謨業的這些話。


    有別的作家聽不慣,拍了桌子。


    “管謨業,《高山下的花環》是公認的寫到人民心坎裏的好作品,怎麽到你這就不好了?”


    對方言辭激烈,管謨業卻依舊保持著自己的立場。


    “《高山下的花環》算不上好,甚至我覺得這部作品根本不是,與其說它是一篇,不如說是電影分鏡”


    “這篇的水準,大概跟我在部隊寫的英模材料差不多。”


    這話不可謂不刺耳了。


    名動全國的,在管謨業眼裏,竟然隻是一篇英模材料的水平。


    在場的人都聽不下去,也看不下去,替江弦,也替張守仁戳著管謨業的脊梁,討伐起這個不知深淺的後生。


    “你這話就像是雞蛋裏挑骨頭了,《高山下的花環》在軍事題材創作上,有著突破性的貢獻,雖然在藝術上有粗疏之處,人物關係的設計也有過於戲劇化的痕跡,但其擁有的現實主義力量,完全能夠蓋過這些不足。”


    “你也不想想,如果是電影分鏡,如果是英模材料,那梁三喜、靳開來、趙蒙生這些個英雄形象,還能打動的了這千千萬萬個老百姓?”


    “《花環》這篇結構大開大闔,人物命運大起大落,製造的矛盾衝突緊張又尖銳,又自然的在其中完成了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故事的演進,的可讀性非常強,絕對不是你所說的什麽英模材料水平。”


    “我們有些同誌,還是太眼高手低了,自己明明沒寫多少文字,卻整天看不起這個、看不起那個,心浮氣躁,不腳踏實地,如何創作出貼近於無產階級的好作品。”


    “.”


    管謨業努努嘴,沒再激烈的去爭辯,也沒再說話。


    但任誰都看得出來,這小子並沒服氣,並沒認同其他人的觀點,身上還憋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憋著一股很大的勁兒。


    討論會結束以後,管謨業迴到部隊,腦海中第一個想法就是要寫一個東西出來,一個能比《高山下的花環》更好的東西出來。


    他這個人創作速度很快,與世隔絕,大概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寫出了一部中篇,名為《透明的紅蘿卜》。


    這個故事是他十二歲的時候發生過的故事。


    那會他還在家鄉山東的高密縣生活,生活條件很差,所以也要幫著爸媽掙錢。


    他在水利工地旁勞作之餘,因饑餓難耐,偷拔了生產隊一根紅蘿卜,被押送到工地後,專門為其召開了一次pd會,迴家以後更是遭到父親的毒打。


    管謨業將這篇文章創作完以後,讀了幾遍,自覺非常得意。


    在的末尾,主人公黑孩麵對隊長對他的盤問,他先是“迷惘的眼睛裏滿是淚水”,然後“清澈如水”,又“滿是驚恐”,最後“兩行淚水從黑孩眼裏流出來”。


    這份感受,既是管謨業兒時的記憶,又帶入了上次討論會其他人攻擊他時自己的委屈。


    所以主人公的形象,老實木訥,受盡欺負。


    此外,的文字又帶著幾分前衛的魔幻色彩。


    江弦是公認對西方的現代主義寫作領悟最深的國內作家之一。


    管謨業正是要以這樣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的敘事方法同樣不輸於江弦,對西方現代主義的領悟不比江弦更淺薄。


    創作完成以後,管謨業並沒有第一時間投遞給任何雜誌。


    他創作完成之後,喜歡先拿給朋友、同仁們看一看,再往雜誌社投稿。


    恰逢他迴家探親的假期批了下來,管謨業便帶著這一篇以他的家鄉高密為背景的《透明的胡蘿卜》,迴到他的這片故土。


    這也就有了他和張世家的相遇。


    管謨業先接過張世家手上的《人民文學》,掃了一眼,“又有什麽好作品?”


    “《紅高粱》。”


    張世家興奮說,“哎呀,好作品啊,寫的非常精彩,我剛和郵電局訂了300冊,準備發到各個公社的文化站啊。”


    “是麽?我先看看。”


    管謨業閉關這麽久,一門心思的投入自己的創作之中,並沒關注文學界又有什麽新的好作品問世。


    聽到張世家如此推薦,他翻看《人民文學》,掃了一眼,看到兩個明晃晃的署名:江弦。


    “又是江弦的作品?”


    “是啊,這迴他寫的還是咱們高密嘞。”張世家激動說。


    “寫的高密?”


    管謨業感到一陣不可思議。


    他迴到家,簡單收拾好以後,悶著頭將《紅高粱》這篇整個讀了一遍。


    讀完以後,一種無法言語的複雜情緒出現在管謨業的心間。


    那些充滿鄉土氣息的對話,鮮活而赤裸,充滿獷邁的力量。


    管謨業寫《透明的胡蘿卜》,背景是自己最熟悉的家鄉,寫起這裏的故事,他得心應手。


    但看過《紅高粱》以後,他悲哀的發現,自己寫最熟悉的家鄉,居然會寫的不如江弦。


    這無疑是最諷刺的。


    他一門心思想證明,自己並不比江弦差,所以寫了《透明的胡蘿卜》這篇。


    可管謨業也不明白為什麽,江弦居然也在自己的當中選擇他的家鄉為背景。


    於是一個再也不能找借口遮掩的對比出現了。


    同樣是寫高密這片土地,同樣是帶著魔幻色彩的寫作。


    管謨業能明顯的感覺到。


    自己所寫的《透明的胡蘿卜》就像是一個青澀的小學生習作。


    而江弦所寫的這篇《紅高粱》,完全是出自一個老練的大師手筆。


    這讓管謨業迴想起自己多年前第一次讀到《棋王》以後的震撼。


    那時候,他對那些文字感到深深的震撼,想象著江弦這名作家,一定是一個長袍馬褂的妖道。


    實際上,江弦隻是和他一般的年紀。


    等管謨業已經習作幾年,開始覺得自己在文學方麵有才華、有天賦,甚至覺得自己能比肩那位同齡作家的時候。


    一場赤裸裸的對比就這麽擺在了他的麵前。


    事實也擺在管謨業的麵前。


    他還沒辦法和江弦比肩,橫在江弦和他之間的是一條鴻溝。


    至少在三年之內,管謨業絕對無法抵達他那樣的層次和境界。


    “怎麽樣,那你看了嗎?”發小張世家又過來串門,順便和管謨業聊起《紅高粱》。


    “看了。”


    管謨業臉上閃過一絲苦澀,道:“確實是好,寫的真好。”


    事到如今,討論會上的那份張狂和不服氣已經收起來了。


    甚至在張世家問起他那天要給他看什麽的時候,管謨業語焉不詳,沒有敢把他那篇《透明的胡蘿卜》拿出來,甚至提都沒有提。


    管謨業是感受到了《花環》問世以後所有部隊作家的心情:


    在自己最熟悉的領域,寫不過一個不屬於這個領域的人。


    這絕對足以令每個自稱作家的寫作者們汗顏了。


    (討論會上管謨業對《高山下的花環》的不屑評價是真事兒。


    管謨業自己在節目裏講過這事兒。


    而且他說這話的時候,《花環》原作者李存葆就在旁邊坐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78合成係文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好想吃薯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好想吃薯片並收藏1978合成係文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