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古人思考的時候,教室裏有同學起來迴答了郭老師的問題,大體思路和沈括的差不多。


    聽完,郭老師笑著點點頭:“請坐。這位同學講得很好,看來你已經掌握了今天的學習內容了,給你點個讚。”


    被誇了,迴答問題的同學不好意思地撓撓腦袋。


    古人們發現了,好幾個老師會在學生迴答問題的時候誇上兩句,有時候學生的迴答並不一定是正確的。


    他們現在知道這種教學方式了,鼓勵式教育。


    開始很多古人不太懂,後麵發現在老師給予鼓勵後,學生之後聽課會特別認真,迴答問題也會變得很積極。


    於是他們懂了。


    某個朝代的學堂上,一位夫子試了一下鼓勵式教育。


    結果那名學子嚇了一跳,還以為自己哪裏做錯了。


    其實夫子也不太習慣弄這種,他帶的學生有點皮,經常不認真聽課,學業差。


    他就想著無論怎樣試一下吧,他是真的想教好學生的。


    倒也不能怪那名學子,他們夫子為了震懾他們,天天板著一張臉,不苟言笑的。


    平時對他們要求嚴格,從沒見他給過誰一個笑臉,這突然的誇讚可不得嚇到他們嗎?


    這件事之後,好幾個上課會走神的學子在課堂上變得規規矩矩的,生怕夫子不滿意告家長。


    夫子以為是自己的誇獎奏效了,之後時不時點名學子迴答問題,然後不吝嗇地誇獎,這些學子隻能越來越認真。


    不得不說這真是一個美麗的誤會,不過總體來說是好的。


    課堂上。


    郭老師:“不過這隻是我們的個人猜測,畢竟三國是一部小說,還帶了一點神話色彩,當時具體發生了什麽,可能隻有作者本人知道了。”


    明朝。


    羅貫中:。。。。。。那個,其實我也不知道,我隻是一個編故事的人。


    他真沒想到有人會用科學的角度來解釋他的故事情節。


    什麽熱力環流、高氣壓、低氣壓的,他其實沒太聽懂。


    看來以後自己要在書中加一句【本故事純屬虛構,切勿深究】。


    魏晉三國時期。


    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也是有點懵,這個情節是真的,還是隻是一個故事啊?


    司馬懿想:不行,讓人去查一下有沒有上方穀這個地方,以後繞著點走,要是諸葛孔明真的在這個地方設置一場火攻......


    先不說會不會下暴雨,現在孔明知道這地方會出現這個什麽熱力環流,他肯定會想其它辦法的。


    看視頻裏的司馬懿差點就交代在這個穀中了,自己還是小心一點為好。


    諸葛亮:無論視頻裏是不是真的,熱力環流的現象值得自己注意。


    他歎氣:“哎!”


    自己雖然夠聰明,但也不是什麽都知道,後世的知識也算是讓自己長見識了。


    郭老師:“說到大氣熱力環流,我們要提一下城市熱島環流。”


    古人:???這又是什麽東西?


    郭老師:“城市裏人口密集,汽車數量多,工業發達。工業和居民生活會消耗大量能源,產生大量廢熱。”


    “加上城市建築密集,地麵硬化,吸收的太陽能輻射會比郊區多。這就導致了城市溫度比郊區高,變得像一個熱島一樣。”


    唐朝。


    李世民:“這就是熱島的由來啊?”


    名稱倒是挺形象的。


    要這麽說的話,房子或者人員集中的地方確實會比郊外熱,不過他們大唐可沒什麽工業生產。


    要解決這個問題的話,是不是可以多種點樹啊、草啊之類的東西,或者在市區多弄一些河流、湖泊?


    李世民覺得這個城市熱島環流看起來就不是一個好東西,太熱了人民生活也不舒服啊。


    所以重要汙染物是不是那些工業?


    他尋思:看來後世的高樓大廈問題也挺多的。


    不過按照後世的人口,好像也沒辦法,隻能暫時先這樣了。


    郭老師講完城市和郊區的空氣交換,大家對大氣熱力環流的印象更深刻了。


    專注聽課的人覺得還好,能聽懂。


    郭老師:“城市熱島環流和城市化密不可分,它的形成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是城市裏鋪設了大量的水泥路、柏油路、牆體等,地表吸熱能力變強了,含水量減少了,溫度就會上升。


    同時這些建築變多了,綠化、湖泊的麵積也相應變少了。


    二是城市大氣汙染,也就是剛剛說到的車輛、工業生產和人類的大量活動,這會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粉塵等,產生溫室效應。


    總之,這些會影響我們的生活舒適度。


    不過有能力的城市已經在慢慢地進行城市改造,減緩這種熱島效應了。”


    接下來郭老師還講了緩解方法,比如增加城市綠化、陽台綠化、道路灑水降溫,倡導市民盡量乘坐公交車,將工業汙染嚴重的企業布局在城市熱島之外等。


    古人們:這,我們好像不用擔心。


    他們發覺科技落後的好處可能就是這些了,汙染物少。


    秦朝。


    秦始皇:後世的環境問題還是有點嚴重的。


    很多課本上都提到這些問題了,看來這就是科技快速發展付出的代價了。


    難怪之前出學校門口的時候,他看到裴姝他們的城市裏在挖路、種樹。


    裴姝的爸媽在車上還吐槽,說搞綠化的也不知道怎麽迴事,今天栽樹,過幾天又砍樹,來來迴迴,一年要弄好幾次。


    明明上次種的那些就挺好的,感覺就是吃飽了撐的,真能折騰。


    當時他聽到的時候也覺得好奇,從他們的對話中可以得出,城市裏這些行道樹是需要花錢的。


    反反複複地挖了又種不浪費錢嗎?


    唐朝。


    李世民覺得雖然現在長安城沒有明顯的熱島效應,還是可以適當地給長安城弄點綠化的。


    他感覺現在長安城的綠化麵積少了一點,為了以後不要出現後世的情況,提前種最好。


    李世民把這個想法說出來。


    魏征:“臣反對,沒必要弄這些,我們這裏又不是後世的那種鋼筋水泥城市。”


    這純純浪費錢。


    李世民:“可你們沒發現嗎?長安城人口越來越多,夏季的溫度確實比以前要高很多。”


    魏征:“您住在宮裏麵,有後花園,怎麽可能感受得到?”


    李世民:。。。。。。


    老哥,你腦子轉得真快,我一時不知道要怎麽反駁了。


    “朕說的是在市民居住的地方增加綠植,也不是說增加皇宮裏麵的。也得讓百姓的居住環境變得好一點吧?”


    這樣他們對大唐不就越來越會有認同感嗎?


    他這樣一說,魏征無話了。


    李世民的想法是,有了後世的對比,百姓們私底下肯定會拿自己生活的時代和後世比較的。


    和那些比較差的朝代比沒什麽關係,就怕和好的時期比,時間長了會是一種隱患。


    要想提高他們對大唐的好感,盡量讓他們過得舒服是好的。


    靠世家振興大唐就算了,不一定靠得住,他得拉攏普通百姓。


    這些百姓的力量現在可能比較小,但可以慢慢培養嘛,他打算走聚集小水滴的路線。


    要把百姓的心都拉到他這邊,就得通過各種各樣的好處不是?


    這時房玄齡出來說話:“臣覺得陛下的想法可行,不過我們不用大麵積弄,隻要讓百姓感受到是為了他們種的就好。”


    杜如晦也出來說話:“臣也覺得可行。”


    也有大臣反對,不過讚同的人多,李世民就下命令去辦了。


    於是接下來幾天,長安城裏傳出公告:


    陛下為了提高百姓的生活質量,下令對長安城進行小改造,改造費用有一部分還是皇帝自己的小金庫。


    有百姓歡唿,也有百姓吐槽:有這功夫還不如給我們發錢、糧呢。


    不過吐槽的聲音比較小,很多人還是感受到了他們的皇帝陛下對他們的關心的。


    講完熱島後郭老師就沒接著講其他內容了,這些已經夠大家消化好一陣了。


    還剩幾分鍾,她出了幾個題,讓大家繪製海陸間大氣熱力環流圖。


    下午的課就完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給古人直播上課,他們都學瘋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薯七十二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薯七十二變並收藏給古人直播上課,他們都學瘋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