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利己和利天下
給古人直播上課,他們都學瘋了 作者:紅薯七十二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接下來宋老師詳細講了以【己】為中心,西洋的個人主義、z國的自我主義等。
宋老師:“說到自我主義,費先生強調自我主義並不僅限於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的楊朱,還包括儒家在內。
他認為楊朱忽略了自我主義的相對性和伸縮性,太死心眼地咬住一個【自己】不放,而孔子是會推己及人的,可盡管放之於四海,中心還是在自己。”
戰國時期。
楊朱:。。。。。。我怎麽就死心眼了?
他覺得自己的思想沒毛病,人不需要為天下謀利,也不要去貪圖天下的大利而讓自己付出。
人人都為自己,不侵犯別人的利益,天下就能太平啊。
其實他覺得天下沒有君主是最好的。
這裏宋老師給大家稍微普及了一下楊朱的觀點。
聽完後,孔子:這楊朱的觀點太過於那啥了吧?
說到底還是隻重視自己的利益,不顧國家利益了。
孔子覺得要好好說道說道,於是他發了一條彈幕。
春秋時期孔子:【我覺得楊朱的為我 貴己 貴生的思想過於自私了一點 人在世怎麽可能不考慮天下呢】
還在思考其它問題的楊朱看到孔子這句話,精神一振。
好嘛,早就覺得你們儒家的思想問題很大了,沒想到還有機會和儒家創始人對話呢。
戰國時期楊朱:【我就是反對法先王 當下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你去讚譽一個枯槁的死人骨頭有什麽用 新人就應該建立新社會】
孔子看到楊朱這麽說有點生氣,什麽叫去讚譽死人骨頭啊?一點都不尊重先人。
春秋時期孔子:【楊朱老弟 人還是得有一點敬畏之心的 雖然現在是新的社會了 但先王有對社會的發展做出過貢獻 他們的思想和製度也不都是糟粕 讚譽有什麽問題】
戰國時期楊朱:【孔夫子請您不要搞笑 時代變了就是變了 我認為想著恢複舊時的製度是一種社會倒退】
戰國時期楊朱:【還有墨家的 講什麽兼愛 別人不來侵奪我 我不去侵奪別人才是好的 人怎麽可能做到兼愛 也沒有那個必要】
墨子本來看著孔子和楊朱兩人在彈幕上爭辯,突然自己被叫到了。
楊朱這個人的觀點墨子也不喜歡,能為天下人謀利的事為什麽不去做,就光考慮自己嗎?
戰國時期墨子:【請問閣下是完全脫離社會的人嗎 你說得倒是好聽 為自己沒問題 可為自己的同時為天下怎麽了】
戰國時期墨子:【如果人人如你所想 也都不肯為天下做事 那天下怎麽發展 你房子自己蓋 糧食自己種 衣服自己織布做】
戰國時期墨子:【別人做的公共設施是不是也不要用了 畢竟是別人自己做的東西 你都沒貢獻一毛 也沒資格使用吧】
戰國時期楊朱:【好 那我問你 倘使把一個國家的財富都給你 然後要求是砍掉你的一條腿或者一條胳膊 你幹不幹】
戰國時期墨子:【倘若對天下有利 我自然是願意的 何需一個國家的財富】
戰國時期墨子:【而且這裏討論的是為天下謀利 怎麽就一定是斷胳膊斷腿了 你這是轉移話題 想要說明生命的重要也不是這樣說明的】
戰國時期楊朱:【人的生命就隻有一次 珍視是應該的 理想的社會就是人人為自己而自己不侵犯別人】
春秋時期孔子:【個人為天下謀利 天下整體變好了 個人也能從這個環境中能夠得到好處 這是一個反饋的過程 是正向的】
戰國時期墨子:【為天下謀利是我一生所願 即使獻出生命又何妨 死守著一條生命什麽都不做就是好的嗎 那你這一生就隻追求活著了嗎】
戰國時期楊朱:【人就應該輕物重生 就算失了天下 也許有朝一日能夠重新再得 但是人一旦死了 那就真的什麽都沒有了】
春秋時期老子:【這句話我倒是讚同 把天下看得和自己的生命一樣寶貴的人 才可以把天下的重擔交付於他】
春秋時期老子:【珍貴自己的身體是為了治理天下 愛惜自己的身體也是為了治理天下,愛天下和愛自己一樣的人才值得依靠】
墨子自然知道楊朱說的重視生命是正確的,可有的事總得需要人去做吧?
誰都明哲保身、不願付出,等著別人做,最後誰又會去做呢?
利己和利天下並不相悖,當然,利天下難度要大很多,就看個人的選擇了。
墨子看了後世的軍人後,覺得自己想的是沒錯的,那些人做的就是他的理想狀態。
而且,沒有哪個社會是完全做好準備讓人去治理的,期間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和難題。
各朝代的曆史已經說明這點了,人隻能時刻準備著,不斷摸索,以不變應萬變。
戰國時期。
禽滑厘(qin gu li)有點想哭,上次他和楊朱及楊朱的弟子孟孫陽對線了一次。
師徒倆當時的話術和今天楊朱發的彈幕一樣。
當時自己退縮了,想著身體都殘廢了,要那麽多財富有什麽用呢?
自己當時確實想著生命珍貴,也有點被他們師徒帶跑了。
對啊,本來說的是願不願意為天下謀利,怎麽就變成用天下的財富換身體殘廢了。
為天下有可能會殘廢,也有可能不會,但這是個人的取舍啊。
老師啊!我對不起您的教導,忘記了墨家最初的祖訓,還沒辯過人家。
莊子本來也想說點什麽,最後什麽都沒說。
因為最近他有了點其它的感悟,和自己以前的想法可以說有點相悖了。
他還沒理順,還需要一點時間。
戰國時期韓非:【楊朱先生的想法過於理想 或許您的想法是好的 但不符合我們戰國時期的情況 就說後世發展到那種程度了 您的想法也不一定行得通】
韓非覺得楊朱有一定的治世之才,可他的思想在當今的社會並不適用。
那邊楊朱還在源源不斷地輸送自己的觀點,諸子百家的人也都有人出來表達或反駁其他家的觀點,大家在彈幕上唇槍舌劍。
唐朝。
李世民看著滿屏的彈幕,隻覺得新奇,原來諸子百家討論的時候是這個樣子的。
上次見識過一次了,不過這次好像比上次還要激烈。
他看著孔子的發言,覺得有理。
看著墨子的發言,也覺得有理。
看著楊朱的發言,還是覺得有理。
撇開他統治者的身份,站在個人的角度,感覺楊朱說的是對的,愛惜自己沒有錯。
站在皇帝的角度,他自然是希望人人都能為天下做出一點貢獻的,光靠少數人可運轉不動這麽龐大的社會。
最後,他隻能感歎一聲:“精彩。”
光顧著看彈幕上的辯論,各朝代的人都沒注意聽宋老師後麵講的內容。
他們想著到底要怎麽辦才能把社會變好?靠道德還是靠律法?
等古人們迴過神的時候,宋老師已經講完了。
有一個同學問:“老師,既然依靠個人道德無法保證人人都具有公德心,那是不是隻能依靠法律了?可我看有的人對法律可沒有一點敬畏心。
就說我們小區裏麵,有的人真的是一點公德心都沒有,胡亂破壞小區裏的公共設施,部分人還占著年紀大,別人不敢對他們做什麽呢。”
這位同學這麽一說,好幾個同學都出來附和,講述了自己遇到的沒有公德心的奇葩事件。
宋老師也沒想到有人會問這個問題,思考了一會兒。
“完全靠法律約束民眾是行不通的,因為法律的製定一般都具有滯後性,製定法律的人不可能預見一切。
對於有些有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益的行為,也沒辦法從開始就能做出詳盡的禁止性規定,於是設置了公序良俗原則來補充法律。”
而且這和個人素質有很大關係,宋老師自己對法律的了解也沒有多麽深入,隻能淺談一下。
戰國時期。
商鞅讚同這個觀點,確實不可能製定出完全符合社會發展的律法,沒有人有這個能力能考慮到所有情況。
而且社會發展到一定時候,以前的律法也不一定適用於當時,
後麵的朝代已經證明這點了。
聽到公序良俗,很多人來了興趣,什麽樣的公序良俗?他們想細聽。
想著給學生多了解一點東西也挺好的,省得他們以後吃虧。
於是宋老師打開了涉及到公序良俗那部分的法律條文,想著給大家科普一下。
宋老師:“說到自我主義,費先生強調自我主義並不僅限於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的楊朱,還包括儒家在內。
他認為楊朱忽略了自我主義的相對性和伸縮性,太死心眼地咬住一個【自己】不放,而孔子是會推己及人的,可盡管放之於四海,中心還是在自己。”
戰國時期。
楊朱:。。。。。。我怎麽就死心眼了?
他覺得自己的思想沒毛病,人不需要為天下謀利,也不要去貪圖天下的大利而讓自己付出。
人人都為自己,不侵犯別人的利益,天下就能太平啊。
其實他覺得天下沒有君主是最好的。
這裏宋老師給大家稍微普及了一下楊朱的觀點。
聽完後,孔子:這楊朱的觀點太過於那啥了吧?
說到底還是隻重視自己的利益,不顧國家利益了。
孔子覺得要好好說道說道,於是他發了一條彈幕。
春秋時期孔子:【我覺得楊朱的為我 貴己 貴生的思想過於自私了一點 人在世怎麽可能不考慮天下呢】
還在思考其它問題的楊朱看到孔子這句話,精神一振。
好嘛,早就覺得你們儒家的思想問題很大了,沒想到還有機會和儒家創始人對話呢。
戰國時期楊朱:【我就是反對法先王 當下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你去讚譽一個枯槁的死人骨頭有什麽用 新人就應該建立新社會】
孔子看到楊朱這麽說有點生氣,什麽叫去讚譽死人骨頭啊?一點都不尊重先人。
春秋時期孔子:【楊朱老弟 人還是得有一點敬畏之心的 雖然現在是新的社會了 但先王有對社會的發展做出過貢獻 他們的思想和製度也不都是糟粕 讚譽有什麽問題】
戰國時期楊朱:【孔夫子請您不要搞笑 時代變了就是變了 我認為想著恢複舊時的製度是一種社會倒退】
戰國時期楊朱:【還有墨家的 講什麽兼愛 別人不來侵奪我 我不去侵奪別人才是好的 人怎麽可能做到兼愛 也沒有那個必要】
墨子本來看著孔子和楊朱兩人在彈幕上爭辯,突然自己被叫到了。
楊朱這個人的觀點墨子也不喜歡,能為天下人謀利的事為什麽不去做,就光考慮自己嗎?
戰國時期墨子:【請問閣下是完全脫離社會的人嗎 你說得倒是好聽 為自己沒問題 可為自己的同時為天下怎麽了】
戰國時期墨子:【如果人人如你所想 也都不肯為天下做事 那天下怎麽發展 你房子自己蓋 糧食自己種 衣服自己織布做】
戰國時期墨子:【別人做的公共設施是不是也不要用了 畢竟是別人自己做的東西 你都沒貢獻一毛 也沒資格使用吧】
戰國時期楊朱:【好 那我問你 倘使把一個國家的財富都給你 然後要求是砍掉你的一條腿或者一條胳膊 你幹不幹】
戰國時期墨子:【倘若對天下有利 我自然是願意的 何需一個國家的財富】
戰國時期墨子:【而且這裏討論的是為天下謀利 怎麽就一定是斷胳膊斷腿了 你這是轉移話題 想要說明生命的重要也不是這樣說明的】
戰國時期楊朱:【人的生命就隻有一次 珍視是應該的 理想的社會就是人人為自己而自己不侵犯別人】
春秋時期孔子:【個人為天下謀利 天下整體變好了 個人也能從這個環境中能夠得到好處 這是一個反饋的過程 是正向的】
戰國時期墨子:【為天下謀利是我一生所願 即使獻出生命又何妨 死守著一條生命什麽都不做就是好的嗎 那你這一生就隻追求活著了嗎】
戰國時期楊朱:【人就應該輕物重生 就算失了天下 也許有朝一日能夠重新再得 但是人一旦死了 那就真的什麽都沒有了】
春秋時期老子:【這句話我倒是讚同 把天下看得和自己的生命一樣寶貴的人 才可以把天下的重擔交付於他】
春秋時期老子:【珍貴自己的身體是為了治理天下 愛惜自己的身體也是為了治理天下,愛天下和愛自己一樣的人才值得依靠】
墨子自然知道楊朱說的重視生命是正確的,可有的事總得需要人去做吧?
誰都明哲保身、不願付出,等著別人做,最後誰又會去做呢?
利己和利天下並不相悖,當然,利天下難度要大很多,就看個人的選擇了。
墨子看了後世的軍人後,覺得自己想的是沒錯的,那些人做的就是他的理想狀態。
而且,沒有哪個社會是完全做好準備讓人去治理的,期間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和難題。
各朝代的曆史已經說明這點了,人隻能時刻準備著,不斷摸索,以不變應萬變。
戰國時期。
禽滑厘(qin gu li)有點想哭,上次他和楊朱及楊朱的弟子孟孫陽對線了一次。
師徒倆當時的話術和今天楊朱發的彈幕一樣。
當時自己退縮了,想著身體都殘廢了,要那麽多財富有什麽用呢?
自己當時確實想著生命珍貴,也有點被他們師徒帶跑了。
對啊,本來說的是願不願意為天下謀利,怎麽就變成用天下的財富換身體殘廢了。
為天下有可能會殘廢,也有可能不會,但這是個人的取舍啊。
老師啊!我對不起您的教導,忘記了墨家最初的祖訓,還沒辯過人家。
莊子本來也想說點什麽,最後什麽都沒說。
因為最近他有了點其它的感悟,和自己以前的想法可以說有點相悖了。
他還沒理順,還需要一點時間。
戰國時期韓非:【楊朱先生的想法過於理想 或許您的想法是好的 但不符合我們戰國時期的情況 就說後世發展到那種程度了 您的想法也不一定行得通】
韓非覺得楊朱有一定的治世之才,可他的思想在當今的社會並不適用。
那邊楊朱還在源源不斷地輸送自己的觀點,諸子百家的人也都有人出來表達或反駁其他家的觀點,大家在彈幕上唇槍舌劍。
唐朝。
李世民看著滿屏的彈幕,隻覺得新奇,原來諸子百家討論的時候是這個樣子的。
上次見識過一次了,不過這次好像比上次還要激烈。
他看著孔子的發言,覺得有理。
看著墨子的發言,也覺得有理。
看著楊朱的發言,還是覺得有理。
撇開他統治者的身份,站在個人的角度,感覺楊朱說的是對的,愛惜自己沒有錯。
站在皇帝的角度,他自然是希望人人都能為天下做出一點貢獻的,光靠少數人可運轉不動這麽龐大的社會。
最後,他隻能感歎一聲:“精彩。”
光顧著看彈幕上的辯論,各朝代的人都沒注意聽宋老師後麵講的內容。
他們想著到底要怎麽辦才能把社會變好?靠道德還是靠律法?
等古人們迴過神的時候,宋老師已經講完了。
有一個同學問:“老師,既然依靠個人道德無法保證人人都具有公德心,那是不是隻能依靠法律了?可我看有的人對法律可沒有一點敬畏心。
就說我們小區裏麵,有的人真的是一點公德心都沒有,胡亂破壞小區裏的公共設施,部分人還占著年紀大,別人不敢對他們做什麽呢。”
這位同學這麽一說,好幾個同學都出來附和,講述了自己遇到的沒有公德心的奇葩事件。
宋老師也沒想到有人會問這個問題,思考了一會兒。
“完全靠法律約束民眾是行不通的,因為法律的製定一般都具有滯後性,製定法律的人不可能預見一切。
對於有些有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益的行為,也沒辦法從開始就能做出詳盡的禁止性規定,於是設置了公序良俗原則來補充法律。”
而且這和個人素質有很大關係,宋老師自己對法律的了解也沒有多麽深入,隻能淺談一下。
戰國時期。
商鞅讚同這個觀點,確實不可能製定出完全符合社會發展的律法,沒有人有這個能力能考慮到所有情況。
而且社會發展到一定時候,以前的律法也不一定適用於當時,
後麵的朝代已經證明這點了。
聽到公序良俗,很多人來了興趣,什麽樣的公序良俗?他們想細聽。
想著給學生多了解一點東西也挺好的,省得他們以後吃虧。
於是宋老師打開了涉及到公序良俗那部分的法律條文,想著給大家科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