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天文望遠鏡
給古人直播上課,他們都學瘋了 作者:紅薯七十二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經典閱讀之後是地理課。
接著上節課的內容,郭老師強化了一下太陽係裏幾大行星的運行規律,最後做了一個總結。
“根據我們目前掌握的宇宙信息,地球是八大行星裏唯一存在高級智慧生命的行星,主要原因是它具備了生命生存和繁衍的條件。這和它在太陽係裏麵的位置、地球自身等有關。至於太陽係外還有沒有其它智慧生命?我們能否找到另外一顆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還需要我們繼續探索。”
再次來到地理課,有些人內心狂喜。上節課在他們心裏留下了一些疑惑,今天郭老師算是解了一部分。
之前一直把生活的大地視為世界中心,原來這顆地球對於太陽係,或者再大一點,對於宇宙來說隻是很普通的一顆星球。
算是大致弄明白了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是什麽樣的了。
聽完郭老師的總結,有人陷入了思考。
春秋時期,墨子:高級智慧生命是指人嗎?其它行星都已經探索完了,原來是沒有生命的嗎?
戰國時期,石申夫:這堂課對我的幫助還是挺大的,就是可惜了,我們這沒有後世的手段,無法親眼觀測。
秦朝,秦始皇:我們才剛剛統一六國,想著征服周邊的異族,你們居然已經想著移居其它星球了?
西漢,劉邦:喔謔,移居到其它星球上?這聽起來有點刺激啊!雖然我們是做不到了,但是能看到後世實現這樣的想法也很有趣,後人們,你們加把勁啊!讓我在有生之年見識一下。
東漢,張衡:嫦娥奔月的故事也讓我思考過,我們能看到的星星上是否也如我們這裏一樣的環境?也有像我們一樣的人?原來是沒有的。
南北朝,祖衝之:安全的宇宙環境?如果有一天這個環境不安全了,是否就意味著我們人也要沒了?
元朝,郭守敬:溫度、水、大氣這些條件獨特,看其它行星離太陽的位置,確實不太適合繁衍生命。
清朝,王貞儀:繼續向太陽係外探索?有點期待,不知道還能不能見到那一天,我們這個時期可能是不行了,希望後世加點速度。
郭老師:“本節內容還有一個需要同學們掌握的知識點,就是天文望遠鏡。這是我們觀測宇宙的重要工具......”
郭老師花幾分鍾的時間介紹了一下天文望遠鏡的發展簡史。
春秋時期,墨子:之前就奇怪後世是怎麽觀測到那麽遠的星空的,原來是這個望遠鏡啊!不負其名,果然望得遠。這個凹麵鏡的描述好像火鏡啊,就是材料不太一樣,不知道我們這能不能找到同種效果的透明材料?
南北朝,祖衝之:這個鏡筒不就是我們平時為了看清遠處,用手捏成一個空心拳的樣子嗎?咳,我怎麽就沒想到這個辦法呢?但主要還是製作材料的問題啊,這有點難。
北宋,沈括:這原理應該就是陽燧、陰燧了,兩者疊加在一起居然可以把物品放這麽大,我得找來試試,不知道琉璃行不行?
元朝,郭守敬:原來是通過不斷把物體放大這樣的方式啊!應該還是挺難調整的,肯定是試了很多次才得到的結果。
郭老師:“我國的天文望遠鏡這些年也經曆了一個飛速發展的曆程。我們自主創新的大天區麵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也稱郭守敬望遠鏡,到2022年9月,已經運行了11年了,共發布了約2000萬條光譜數據,利用這些數據,全球的天文學家們取得了大批有影響力的科研成果。”
聽到自己的名字,郭守敬一愣:這個郭守敬是我嗎?還是同名的?
郭老師:“這個望遠鏡的名字有點長,但是郭守敬大家應該都知道,元朝時侯的天文學家。他發明過很多觀測儀器,對我國的天文學有很大貢獻,為了紀念他,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了。”
確認了這個人真是自己後,郭守敬內心激動,沒想到自己的研究可以延續到這麽遠的後世,這也是留名青史了。
想著後世的天文望遠鏡主要都是一些異邦人發明的,他想到之前的課堂上說華夏文明在後期被西方國家超越了,還經曆了一個艱難時期,後人們的研究之路應該走得不容易。
如果他們這些古人能研究出來更先進的成果,後人發展得會更快吧?
現在他還沒有太多的發明和研究成果,郭守敬想,他一定要加快步伐,現在有後世的直播加持,總不至於比原曆史上的還差吧!
聽到郭守敬望遠鏡的時候,元朝以前的朝代,很多人在想這個聽起來像一個人名,沒想到還真是一個人。
東漢,張衡:有點羨慕是怎麽迴事?後世以這樣的方式紀念一個古人,聽起來就很浪漫。
南北朝,祖衝之:這個郭守敬一定是很厲害的人物,真恨不能和這些人生活在一個時期。
清朝,王貞儀:這個前輩確實厲害,我還學習了他的著作。就是很多人老是用風水之名糊弄百姓,把科學和風水混為一談,有的人還不允許女子研究天文,不然我也想像他一樣。不過我是不會屈服於那些人的,後世已經證明了,科學是正確的。
郭老師:“2016年,我國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天文望遠鏡,也就是我們的‘z國天眼’,天眼幫助我們獲得了多項研究成果,加快了我國天文事業的前進步伐。”
看著那個像大鍋蓋一樣臥在山溝溝裏的“天眼”,觀看直播的人有點被震撼到了。
春秋時期,墨子:難以想象,這竟然也是望遠鏡,不知道通過它看到的星空是什麽樣的?
秦朝,秦始皇:後世取名字真是形象又直白,意思是用這個觀測上天嗎?
西漢,劉徹:這地方看著很大啊!他們是怎麽把這個東西建在這裏的啊?有點佩服他們了。
唐朝,李世民:二郎神的天眼嗎?這不是一個神了,這是一個國家開了神眼了!不過實在無法想象怎麽用這個東西觀測那麽遠的宇宙。
北宋,沈括:按照後世的說法,這是一個巨型的凹麵鏡了,不說他們那些精密的配件了,光是這個大鍋蓋,難度也是很多了吧?說明後世的政府對這方麵是真支持了。
郭老師:“因為目前地球是人類生存的唯一星球,我們現在倡導,除了保護好地球環境外,還要保護好宇宙環境。隨著航天活動日益頻繁,留在太空中的垃圾越來越多,這些都可能成為威脅到地球的隱患,現在各國也在加強太空垃圾的清理措施。”
看著漂浮在地球周邊大量的垃圾,觀看直播的人有點驚歎。
東漢,張衡:是之前提到過的人造衛星這些東西嗎?你們到底是怎麽辦到的?居然送了這麽多東西上去?
北宋,趙匡胤:太空垃圾?就是廢棄物吧。你們這些後人真會玩,我們還隻是想著清理街道上的廢物呢,你們已經開始往天外製造垃圾了。
郭老師講完這部分,接著就開始了後麵的內容,酷愛天文曆法的人聚精會神地盯著直播屏,即使知道他們這個時期無法做到像後世那樣,但是能多吸收一點是一點。
接著上節課的內容,郭老師強化了一下太陽係裏幾大行星的運行規律,最後做了一個總結。
“根據我們目前掌握的宇宙信息,地球是八大行星裏唯一存在高級智慧生命的行星,主要原因是它具備了生命生存和繁衍的條件。這和它在太陽係裏麵的位置、地球自身等有關。至於太陽係外還有沒有其它智慧生命?我們能否找到另外一顆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還需要我們繼續探索。”
再次來到地理課,有些人內心狂喜。上節課在他們心裏留下了一些疑惑,今天郭老師算是解了一部分。
之前一直把生活的大地視為世界中心,原來這顆地球對於太陽係,或者再大一點,對於宇宙來說隻是很普通的一顆星球。
算是大致弄明白了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是什麽樣的了。
聽完郭老師的總結,有人陷入了思考。
春秋時期,墨子:高級智慧生命是指人嗎?其它行星都已經探索完了,原來是沒有生命的嗎?
戰國時期,石申夫:這堂課對我的幫助還是挺大的,就是可惜了,我們這沒有後世的手段,無法親眼觀測。
秦朝,秦始皇:我們才剛剛統一六國,想著征服周邊的異族,你們居然已經想著移居其它星球了?
西漢,劉邦:喔謔,移居到其它星球上?這聽起來有點刺激啊!雖然我們是做不到了,但是能看到後世實現這樣的想法也很有趣,後人們,你們加把勁啊!讓我在有生之年見識一下。
東漢,張衡:嫦娥奔月的故事也讓我思考過,我們能看到的星星上是否也如我們這裏一樣的環境?也有像我們一樣的人?原來是沒有的。
南北朝,祖衝之:安全的宇宙環境?如果有一天這個環境不安全了,是否就意味著我們人也要沒了?
元朝,郭守敬:溫度、水、大氣這些條件獨特,看其它行星離太陽的位置,確實不太適合繁衍生命。
清朝,王貞儀:繼續向太陽係外探索?有點期待,不知道還能不能見到那一天,我們這個時期可能是不行了,希望後世加點速度。
郭老師:“本節內容還有一個需要同學們掌握的知識點,就是天文望遠鏡。這是我們觀測宇宙的重要工具......”
郭老師花幾分鍾的時間介紹了一下天文望遠鏡的發展簡史。
春秋時期,墨子:之前就奇怪後世是怎麽觀測到那麽遠的星空的,原來是這個望遠鏡啊!不負其名,果然望得遠。這個凹麵鏡的描述好像火鏡啊,就是材料不太一樣,不知道我們這能不能找到同種效果的透明材料?
南北朝,祖衝之:這個鏡筒不就是我們平時為了看清遠處,用手捏成一個空心拳的樣子嗎?咳,我怎麽就沒想到這個辦法呢?但主要還是製作材料的問題啊,這有點難。
北宋,沈括:這原理應該就是陽燧、陰燧了,兩者疊加在一起居然可以把物品放這麽大,我得找來試試,不知道琉璃行不行?
元朝,郭守敬:原來是通過不斷把物體放大這樣的方式啊!應該還是挺難調整的,肯定是試了很多次才得到的結果。
郭老師:“我國的天文望遠鏡這些年也經曆了一個飛速發展的曆程。我們自主創新的大天區麵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也稱郭守敬望遠鏡,到2022年9月,已經運行了11年了,共發布了約2000萬條光譜數據,利用這些數據,全球的天文學家們取得了大批有影響力的科研成果。”
聽到自己的名字,郭守敬一愣:這個郭守敬是我嗎?還是同名的?
郭老師:“這個望遠鏡的名字有點長,但是郭守敬大家應該都知道,元朝時侯的天文學家。他發明過很多觀測儀器,對我國的天文學有很大貢獻,為了紀念他,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了。”
確認了這個人真是自己後,郭守敬內心激動,沒想到自己的研究可以延續到這麽遠的後世,這也是留名青史了。
想著後世的天文望遠鏡主要都是一些異邦人發明的,他想到之前的課堂上說華夏文明在後期被西方國家超越了,還經曆了一個艱難時期,後人們的研究之路應該走得不容易。
如果他們這些古人能研究出來更先進的成果,後人發展得會更快吧?
現在他還沒有太多的發明和研究成果,郭守敬想,他一定要加快步伐,現在有後世的直播加持,總不至於比原曆史上的還差吧!
聽到郭守敬望遠鏡的時候,元朝以前的朝代,很多人在想這個聽起來像一個人名,沒想到還真是一個人。
東漢,張衡:有點羨慕是怎麽迴事?後世以這樣的方式紀念一個古人,聽起來就很浪漫。
南北朝,祖衝之:這個郭守敬一定是很厲害的人物,真恨不能和這些人生活在一個時期。
清朝,王貞儀:這個前輩確實厲害,我還學習了他的著作。就是很多人老是用風水之名糊弄百姓,把科學和風水混為一談,有的人還不允許女子研究天文,不然我也想像他一樣。不過我是不會屈服於那些人的,後世已經證明了,科學是正確的。
郭老師:“2016年,我國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天文望遠鏡,也就是我們的‘z國天眼’,天眼幫助我們獲得了多項研究成果,加快了我國天文事業的前進步伐。”
看著那個像大鍋蓋一樣臥在山溝溝裏的“天眼”,觀看直播的人有點被震撼到了。
春秋時期,墨子:難以想象,這竟然也是望遠鏡,不知道通過它看到的星空是什麽樣的?
秦朝,秦始皇:後世取名字真是形象又直白,意思是用這個觀測上天嗎?
西漢,劉徹:這地方看著很大啊!他們是怎麽把這個東西建在這裏的啊?有點佩服他們了。
唐朝,李世民:二郎神的天眼嗎?這不是一個神了,這是一個國家開了神眼了!不過實在無法想象怎麽用這個東西觀測那麽遠的宇宙。
北宋,沈括:按照後世的說法,這是一個巨型的凹麵鏡了,不說他們那些精密的配件了,光是這個大鍋蓋,難度也是很多了吧?說明後世的政府對這方麵是真支持了。
郭老師:“因為目前地球是人類生存的唯一星球,我們現在倡導,除了保護好地球環境外,還要保護好宇宙環境。隨著航天活動日益頻繁,留在太空中的垃圾越來越多,這些都可能成為威脅到地球的隱患,現在各國也在加強太空垃圾的清理措施。”
看著漂浮在地球周邊大量的垃圾,觀看直播的人有點驚歎。
東漢,張衡:是之前提到過的人造衛星這些東西嗎?你們到底是怎麽辦到的?居然送了這麽多東西上去?
北宋,趙匡胤:太空垃圾?就是廢棄物吧。你們這些後人真會玩,我們還隻是想著清理街道上的廢物呢,你們已經開始往天外製造垃圾了。
郭老師講完這部分,接著就開始了後麵的內容,酷愛天文曆法的人聚精會神地盯著直播屏,即使知道他們這個時期無法做到像後世那樣,但是能多吸收一點是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