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物理課(4)
給古人直播上課,他們都學瘋了 作者:紅薯七十二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春秋時期,墨子:微觀世界?之前說過這個東西,這裏說的原子核就是微觀世界裏麵的的嗎?不知道它和我想到的“始”和“端”有沒有關係。我認為“始”是時間中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單位,“端”是空間中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單位,時空是由它們構成的。
戰國時期,扁鵲秦越人:後世居然有治療這些不治之症的方法?看著和這個什麽原子核有關,真想知道是什麽東西?
明末,李中梓:很好奇後世是怎麽治療這些積氣之症的,能不能和我總結的治療方法結合?
高老師:“二十世紀還誕生了半導體工業,發明了晶體管、集成電路、大容量電子存儲技術......可以說,二十世紀是物理學的世界,這個時期為我們後來研究物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連串的技術名稱出來後,那些對物理感興趣的普通人:看來我們是學不了這個東西了,什麽電子運動、原子、分子的,完全就是天書啊!
高老師:“這個時期還出現了很多科學家,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愛因斯坦,他就是在這個時期建立了相對論。除了他,還有普朗克、波爾、海森堡、薛定諤等非常多物理學家。”
唐朝,李世民:從前麵的什麽牛頓、法拉第,到現在的愛因斯坦,這些名字聽起來感覺都不是華夏大地的人啊!難道我們華夏和這個物理學的建立就一點關係都沒有嗎?
很多人都有他這樣的疑惑。
裴姝他們的班級上,也有人問出了這個問題:“老師,為什麽建立物理學的人都是國外的,既然物理學這麽重要,我們古代就沒有人研究這門學科嗎?也沒有物理學家嗎?還是說我們在這方麵太弱了?”
高老師沉默了幾秒鍾後迴答:“這個問題有點複雜,得涉及到曆史、政治等多方麵因素。但是說我們古代沒有科學我是不認同的。其實不光是物理,像數學、化學、生物等理科,在古代的時候它們的待遇基本都差不多。”
“現在的學科劃分都是西方人弄出來的,我們古時候對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甚至地理等學科其實並沒有嚴格的界限,很多東西都是一起研究的。”
“給大家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北宋時期的沈括,他對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水利、醫藥、經濟、軍事、藝術等方麵都有研究,可以說是一個全才了。”
“類似他這樣的人在古代還有不少,他們基本上都是通學好幾門學科的。”
北宋,沈括:咦,我留名了?原來後世是這樣看待我的嗎?我研究的一些東西原來就在他們現在的學科裏了,後麵我學起來的話應該能找到很多共通之處吧?
高老師:“我們的物理研究其實很早的,據明確的史料記載,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的墨子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也可以說是一個物理學家了。”
“他在幾千年前的研究涉及到力學、光學、聲學等分支了。比如力學,他的定義是‘力,刑(形)之所以奮也’,他很早就歸納說力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指出物體在受力之時,也產生了反作用力。”
“他還表述了杠杆定理、探討光與影的關係,他在很早以前就做過小孔成像的實驗,對平麵鏡、凹麵鏡、凸麵鏡等都進行了相當係統的研究,對聲音的傳播也進行過研究。”
春秋時期,墨子:這些說法看著有點陌生,但好像也能從字麵大致判斷說的是哪方麵的。也就是說,其實後世研究的東西和我現在研究的都差不多了?
高老師:“除了墨子,還有剛剛說到的沈括,在物理方麵,他對磁學、光學、聲學都有研究。沈括通過觀察,早就注意到了音調的高低由振動頻率決定,並記錄下了聲音的共鳴現象。他還用紙人來放大琴弦上的共振,形象的說明了應弦共振現象,這比諾布爾和皮戈特的琴弦上紙遊碼試驗早了500年。”
北宋,沈括:原來後世是這樣歸納這些理論的嗎?那為什麽不用我們自己總結的知識體係,反而用了其它國家的呢?
高老師:“除了他們,我們古時候還有王充、趙友欽等很多研究物理的人,很多理論的出現都比西方要早。”
班級上,有同學問:“那為什麽我們會落後別的國家那麽多啊?真的很可惜。”
高老師:“這得從多方麵分析了。咱們先從政治方麵說吧,總的來說,我們古代的科技是從明清時期開始慢慢地走向衰落的。在這之前,雖然封建統治者對科技的重視並沒有他們對統治民眾的思想這方麵那麽大,但是也還是在緩慢平穩地發展著的。”
“明清時期政治黑暗,統治者為了強化君主專製製度,增加苛捐雜稅,人民的基本生活困難。在這種環境下,研究科學技術的人當然就少了。這時候我國的社會發展幾乎可以說是停滯不前的,這是古代科技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
戰國時期,扁鵲秦越人:後世居然有治療這些不治之症的方法?看著和這個什麽原子核有關,真想知道是什麽東西?
明末,李中梓:很好奇後世是怎麽治療這些積氣之症的,能不能和我總結的治療方法結合?
高老師:“二十世紀還誕生了半導體工業,發明了晶體管、集成電路、大容量電子存儲技術......可以說,二十世紀是物理學的世界,這個時期為我們後來研究物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連串的技術名稱出來後,那些對物理感興趣的普通人:看來我們是學不了這個東西了,什麽電子運動、原子、分子的,完全就是天書啊!
高老師:“這個時期還出現了很多科學家,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愛因斯坦,他就是在這個時期建立了相對論。除了他,還有普朗克、波爾、海森堡、薛定諤等非常多物理學家。”
唐朝,李世民:從前麵的什麽牛頓、法拉第,到現在的愛因斯坦,這些名字聽起來感覺都不是華夏大地的人啊!難道我們華夏和這個物理學的建立就一點關係都沒有嗎?
很多人都有他這樣的疑惑。
裴姝他們的班級上,也有人問出了這個問題:“老師,為什麽建立物理學的人都是國外的,既然物理學這麽重要,我們古代就沒有人研究這門學科嗎?也沒有物理學家嗎?還是說我們在這方麵太弱了?”
高老師沉默了幾秒鍾後迴答:“這個問題有點複雜,得涉及到曆史、政治等多方麵因素。但是說我們古代沒有科學我是不認同的。其實不光是物理,像數學、化學、生物等理科,在古代的時候它們的待遇基本都差不多。”
“現在的學科劃分都是西方人弄出來的,我們古時候對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甚至地理等學科其實並沒有嚴格的界限,很多東西都是一起研究的。”
“給大家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北宋時期的沈括,他對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水利、醫藥、經濟、軍事、藝術等方麵都有研究,可以說是一個全才了。”
“類似他這樣的人在古代還有不少,他們基本上都是通學好幾門學科的。”
北宋,沈括:咦,我留名了?原來後世是這樣看待我的嗎?我研究的一些東西原來就在他們現在的學科裏了,後麵我學起來的話應該能找到很多共通之處吧?
高老師:“我們的物理研究其實很早的,據明確的史料記載,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的墨子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也可以說是一個物理學家了。”
“他在幾千年前的研究涉及到力學、光學、聲學等分支了。比如力學,他的定義是‘力,刑(形)之所以奮也’,他很早就歸納說力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指出物體在受力之時,也產生了反作用力。”
“他還表述了杠杆定理、探討光與影的關係,他在很早以前就做過小孔成像的實驗,對平麵鏡、凹麵鏡、凸麵鏡等都進行了相當係統的研究,對聲音的傳播也進行過研究。”
春秋時期,墨子:這些說法看著有點陌生,但好像也能從字麵大致判斷說的是哪方麵的。也就是說,其實後世研究的東西和我現在研究的都差不多了?
高老師:“除了墨子,還有剛剛說到的沈括,在物理方麵,他對磁學、光學、聲學都有研究。沈括通過觀察,早就注意到了音調的高低由振動頻率決定,並記錄下了聲音的共鳴現象。他還用紙人來放大琴弦上的共振,形象的說明了應弦共振現象,這比諾布爾和皮戈特的琴弦上紙遊碼試驗早了500年。”
北宋,沈括:原來後世是這樣歸納這些理論的嗎?那為什麽不用我們自己總結的知識體係,反而用了其它國家的呢?
高老師:“除了他們,我們古時候還有王充、趙友欽等很多研究物理的人,很多理論的出現都比西方要早。”
班級上,有同學問:“那為什麽我們會落後別的國家那麽多啊?真的很可惜。”
高老師:“這得從多方麵分析了。咱們先從政治方麵說吧,總的來說,我們古代的科技是從明清時期開始慢慢地走向衰落的。在這之前,雖然封建統治者對科技的重視並沒有他們對統治民眾的思想這方麵那麽大,但是也還是在緩慢平穩地發展著的。”
“明清時期政治黑暗,統治者為了強化君主專製製度,增加苛捐雜稅,人民的基本生活困難。在這種環境下,研究科學技術的人當然就少了。這時候我國的社會發展幾乎可以說是停滯不前的,這是古代科技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