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主劉備駕崩,整個蜀漢朝廷都陷入了悲痛之中。諸葛亮率領眾官員奉梓宮返迴成都,太子劉禪出城迎接靈柩,將其安放在正殿之內。舉哀行禮結束後,開始宣讀先主的遺詔。遺詔中,先主表示自己初得疾病時隻是下痢,後來轉為雜病,無法自救。他知道自己年過五十,不算夭折,但也希望兒子們能夠努力追求賢德,以服人心。他還特地叮囑劉禪要事丞相如父,勿怠勿忘,同時要求他們兄弟追求聞達。
讀完遺詔後,諸葛亮向群臣表示,國家不可一日無君,因此請求立太子劉禪為皇帝,繼承漢統。於是劉禪即位為皇帝,改元建興。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成為蜀漢的實際掌權者。先主被葬在惠陵,諡號為昭烈皇帝。皇後吳氏被尊為皇太後,甘夫人被追諡為昭烈皇後,糜夫人也被追諡為皇後。同時升賞群臣,大赦天下。
然而,這一消息很快就被魏軍探知,並報入中原。曹丕得知後大喜,認為劉備已亡,自己再無後顧之憂,可以趁機起兵伐蜀。但賈詡卻認為,劉備雖亡,但諸葛亮必定會成為蜀漢的擎天柱,扶持嗣主。因此,曹丕不可倉促伐蜀。這時,司馬懿從班部中站出來表示,現在不乘機進兵更待何時。曹丕大喜,向司馬懿問計。司馬懿提出五路夾攻的策略,即從遼東鮮卑國、南蠻、吳國、降將孟達處以及京兆五路同時進攻蜀漢。曹丕聽後大喜並立即實施。
而在蜀漢方麵,後主劉禪即位後多有舊臣病亡。朝廷選法、錢糧、詞訟等事務都由諸葛亮裁定。此時後主尚未立皇後,諸葛亮便與群臣上言推薦張飛之女為皇後。後主采納了這個建議並立張飛之女為皇後。
建興元年秋八月,曹丕調集五路大軍,準備進攻西川。第一路由曹真率領十萬大軍攻打陽平關,第二路由反將孟達率領上庸軍十萬犯漢中,第三路由東吳孫權率領精兵十萬攻取峽口入川,第四路由蠻王孟獲率領蠻兵十萬犯益州四郡,第五路由番王軻比能率領羌兵十萬犯西平關。這五路軍隊實力強大,對蜀漢造成了巨大威脅。
後主得知這個消息後非常驚慌,立即召見孔明入朝商議對策。但是使者前去後報告說,孔明因病無法出府。後主非常焦急,連續派遣黃門侍郎董允和諫議大夫杜瓊前去求見孔明,但都未能入府。杜瓊表示:“先帝托孤於丞相,如今主上剛剛登基,卻被曹丕的五路軍隊入侵,形勢非常緊急,丞相為何推病不出?”門吏傳達了孔明的命令,稱病稍有好轉,明天早上會出來議事。董允和杜瓊隻能歎息而迴。
第二天,多官再次前往孔明府前等候,但孔明仍未出府。多官感到惶恐不安,隻得散去。杜瓊奏報後主說:“請陛下親自去丞相府問詢情況。”後主隨即引領多官進宮,向皇太後稟告情況。皇太後非常驚慌,說:“丞相為何如此?竟有失去先帝的委托!我要親自前去。”董允奏道:“太後不宜輕舉妄動。我相信丞相一定有高明的策略。還是等待陛下先去,如果遭到怠慢,再請太後在太廟中召見丞相。”太後接受了這個建議。
次日,後主親自駕車到達相府。門吏見到後主的駕車,慌忙跪地迎接。後主問道:“丞相在哪裏?”門吏迴答:“不知在何處。隻有丞相的命令,讓我們攔住百官,不得輕易進入。”後主下車步行,獨自進入第三重門,看到孔明獨自倚著竹杖,在小池塘邊觀賞魚。後主在後麵站了一會兒,慢慢地開口說:“丞相安樂嗎?”孔明迴頭一看,見是後主,慌忙放下竹杖,跪地拜伏道:“臣該萬死!”後主扶起孔明,問道:“如今曹丕分兵五路,進犯境界非常緊急,相父為何不肯出府視事?”孔明大笑起來,扶著後主進入內室坐定,奏道:“五路軍隊到來,臣怎會不知道?臣並非在觀魚,隻是在思考問題。”後主說:“那該怎麽辦?”孔明迴答:“番王軻比能、蠻王孟獲、反將孟達、魏將曹真這四路軍隊,臣已經都退去了。隻剩下孫權這一路軍隊,臣已經有了退兵的計劃,隻是需要一位能言之人去傳達。因為還未找到合適的人選,所以在仔細思考。陛下何必憂慮呢?”
後主聽完孔明的解答,既驚又喜,說道:“相父果然有神奇的計策!請告訴我退兵的策略。”孔明說:“先帝將陛下托付給臣,臣豈敢怠慢。成都的官員們都不懂兵法的妙用,關鍵是要讓人難以捉摸,不能泄漏給他人。老臣先了解到西番國王軻比能,率兵進犯西平關;臣推測馬超積祖是西川本地人,深得羌人之心,羌人將馬超視為神威天將軍,臣已先派人,日夜傳令,讓馬超嚴守西平關,埋伏奇兵,每日交替,以兵拒之:這一路無需擔憂。另外南蠻孟獲率兵進犯四郡,臣也已派遣魏延領一軍,左右出入,製造疑兵之計:蠻兵隻靠勇力,心思多疑,如果見到疑兵,必定不敢前進:這一路也無需擔憂。還有孟達率兵出漢中;達與李嚴曾經結下生死之交;臣迴成都時,留下李嚴守衛永安宮;臣已經寫了一封信,隻待李嚴親自寫上,讓人送給孟達;達必然推病不出,以耽慢軍心:這一路也無需擔憂。還有曹真率兵進犯陽平關;那地勢險峻,可以守住,臣已經調遣趙雲帶一軍守把關隘,不出戰;曹真若見我軍不出戰,不久自行退去。這四路軍隊都無需擔憂。臣仍然擔心無法全麵保證,因此秘密調遣關興、張苞兩位將領,各帶三萬兵馬,駐守要地,作為各路的救援。這些調遣的事情都沒有經過成都,所以沒有人察覺。隻有東吳這一路軍隊,未必會動作:如果他們看到四路軍隊勝利,川中危急,必定會來進攻;如果四路軍隊不濟,他們又會動什麽呢?臣推測孫權還記恨曹丕三路侵吳的仇恨,必不會聽從他的話。雖然如此,還需要一位能辯口利舌的人,直接前往東吳,用利害說服他們,然後先退東吳;其他四路軍隊又有何可擔憂呢?隻是還未找到說服吳國的人,所以臣才猶豫。何必勞煩陛下聖駕前來?”後主說:“太後也想要前來見相父。如今聽到相父的話,如夢初醒。又有何憂慮呢!”
孔明與後主坐在一起,數杯酒後,他們的臉上都洋溢出了微微的紅暈。後主顯得很高興,這種喜色在他麵上是少見的。他別了孔明,走出大門,坐上了禦車,迴到了皇宮。眾官員都站在門外,看著後主的禦車慢慢消失在視線中,他們都在疑惑,不明白後主為何會露出這樣的喜色。
孔明注意到了一個人,那就是鄧芝。他獨自站在一旁,仰天而笑,麵上也有喜色。孔明讓人留住鄧芝,等其他官員都散去後,他邀請鄧芝到書院中談話。
“現在蜀、魏、吳三國分立,我們想要一統天下,應該先攻打哪個國家?”孔明問鄧芝。鄧芝迴答說,“以我的看法,魏國雖然是漢賊,但勢力強大,不能急於求成,應該慢慢圖謀。而我們的主上剛剛登上皇位,民心還未安定,我們應該與東吳聯合,結為唇齒,洗去先帝的舊怨,這才是長久的計策。”
孔明聽後大笑,“我思考這個問題已經很久了,隻是沒有找到合適的人去實現。今天我終於找到你了!”他站起來,拍著鄧芝的肩膀,“我希望你能去東吳,表達我們的結盟之意。我相信,隻有你能完成這個任務。”
鄧芝聽後,有些驚訝,也有些惶恐,“我怕我的才能不足以擔任這個重任。”他推辭道。但孔明堅持道,“我明天就會奏請天子,派你去東吳。請你不要推辭。”鄧芝隻好答應下來。
第二天,孔明向後主奏明了他的計劃,後主同意派鄧芝去東吳。鄧芝拜別了眾人,踏上了前往東吳的道路。這就預示著蜀國與東吳的和平使者即將開始他的旅程,象征著戰爭的結束和和平的到來。
讀完遺詔後,諸葛亮向群臣表示,國家不可一日無君,因此請求立太子劉禪為皇帝,繼承漢統。於是劉禪即位為皇帝,改元建興。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成為蜀漢的實際掌權者。先主被葬在惠陵,諡號為昭烈皇帝。皇後吳氏被尊為皇太後,甘夫人被追諡為昭烈皇後,糜夫人也被追諡為皇後。同時升賞群臣,大赦天下。
然而,這一消息很快就被魏軍探知,並報入中原。曹丕得知後大喜,認為劉備已亡,自己再無後顧之憂,可以趁機起兵伐蜀。但賈詡卻認為,劉備雖亡,但諸葛亮必定會成為蜀漢的擎天柱,扶持嗣主。因此,曹丕不可倉促伐蜀。這時,司馬懿從班部中站出來表示,現在不乘機進兵更待何時。曹丕大喜,向司馬懿問計。司馬懿提出五路夾攻的策略,即從遼東鮮卑國、南蠻、吳國、降將孟達處以及京兆五路同時進攻蜀漢。曹丕聽後大喜並立即實施。
而在蜀漢方麵,後主劉禪即位後多有舊臣病亡。朝廷選法、錢糧、詞訟等事務都由諸葛亮裁定。此時後主尚未立皇後,諸葛亮便與群臣上言推薦張飛之女為皇後。後主采納了這個建議並立張飛之女為皇後。
建興元年秋八月,曹丕調集五路大軍,準備進攻西川。第一路由曹真率領十萬大軍攻打陽平關,第二路由反將孟達率領上庸軍十萬犯漢中,第三路由東吳孫權率領精兵十萬攻取峽口入川,第四路由蠻王孟獲率領蠻兵十萬犯益州四郡,第五路由番王軻比能率領羌兵十萬犯西平關。這五路軍隊實力強大,對蜀漢造成了巨大威脅。
後主得知這個消息後非常驚慌,立即召見孔明入朝商議對策。但是使者前去後報告說,孔明因病無法出府。後主非常焦急,連續派遣黃門侍郎董允和諫議大夫杜瓊前去求見孔明,但都未能入府。杜瓊表示:“先帝托孤於丞相,如今主上剛剛登基,卻被曹丕的五路軍隊入侵,形勢非常緊急,丞相為何推病不出?”門吏傳達了孔明的命令,稱病稍有好轉,明天早上會出來議事。董允和杜瓊隻能歎息而迴。
第二天,多官再次前往孔明府前等候,但孔明仍未出府。多官感到惶恐不安,隻得散去。杜瓊奏報後主說:“請陛下親自去丞相府問詢情況。”後主隨即引領多官進宮,向皇太後稟告情況。皇太後非常驚慌,說:“丞相為何如此?竟有失去先帝的委托!我要親自前去。”董允奏道:“太後不宜輕舉妄動。我相信丞相一定有高明的策略。還是等待陛下先去,如果遭到怠慢,再請太後在太廟中召見丞相。”太後接受了這個建議。
次日,後主親自駕車到達相府。門吏見到後主的駕車,慌忙跪地迎接。後主問道:“丞相在哪裏?”門吏迴答:“不知在何處。隻有丞相的命令,讓我們攔住百官,不得輕易進入。”後主下車步行,獨自進入第三重門,看到孔明獨自倚著竹杖,在小池塘邊觀賞魚。後主在後麵站了一會兒,慢慢地開口說:“丞相安樂嗎?”孔明迴頭一看,見是後主,慌忙放下竹杖,跪地拜伏道:“臣該萬死!”後主扶起孔明,問道:“如今曹丕分兵五路,進犯境界非常緊急,相父為何不肯出府視事?”孔明大笑起來,扶著後主進入內室坐定,奏道:“五路軍隊到來,臣怎會不知道?臣並非在觀魚,隻是在思考問題。”後主說:“那該怎麽辦?”孔明迴答:“番王軻比能、蠻王孟獲、反將孟達、魏將曹真這四路軍隊,臣已經都退去了。隻剩下孫權這一路軍隊,臣已經有了退兵的計劃,隻是需要一位能言之人去傳達。因為還未找到合適的人選,所以在仔細思考。陛下何必憂慮呢?”
後主聽完孔明的解答,既驚又喜,說道:“相父果然有神奇的計策!請告訴我退兵的策略。”孔明說:“先帝將陛下托付給臣,臣豈敢怠慢。成都的官員們都不懂兵法的妙用,關鍵是要讓人難以捉摸,不能泄漏給他人。老臣先了解到西番國王軻比能,率兵進犯西平關;臣推測馬超積祖是西川本地人,深得羌人之心,羌人將馬超視為神威天將軍,臣已先派人,日夜傳令,讓馬超嚴守西平關,埋伏奇兵,每日交替,以兵拒之:這一路無需擔憂。另外南蠻孟獲率兵進犯四郡,臣也已派遣魏延領一軍,左右出入,製造疑兵之計:蠻兵隻靠勇力,心思多疑,如果見到疑兵,必定不敢前進:這一路也無需擔憂。還有孟達率兵出漢中;達與李嚴曾經結下生死之交;臣迴成都時,留下李嚴守衛永安宮;臣已經寫了一封信,隻待李嚴親自寫上,讓人送給孟達;達必然推病不出,以耽慢軍心:這一路也無需擔憂。還有曹真率兵進犯陽平關;那地勢險峻,可以守住,臣已經調遣趙雲帶一軍守把關隘,不出戰;曹真若見我軍不出戰,不久自行退去。這四路軍隊都無需擔憂。臣仍然擔心無法全麵保證,因此秘密調遣關興、張苞兩位將領,各帶三萬兵馬,駐守要地,作為各路的救援。這些調遣的事情都沒有經過成都,所以沒有人察覺。隻有東吳這一路軍隊,未必會動作:如果他們看到四路軍隊勝利,川中危急,必定會來進攻;如果四路軍隊不濟,他們又會動什麽呢?臣推測孫權還記恨曹丕三路侵吳的仇恨,必不會聽從他的話。雖然如此,還需要一位能辯口利舌的人,直接前往東吳,用利害說服他們,然後先退東吳;其他四路軍隊又有何可擔憂呢?隻是還未找到說服吳國的人,所以臣才猶豫。何必勞煩陛下聖駕前來?”後主說:“太後也想要前來見相父。如今聽到相父的話,如夢初醒。又有何憂慮呢!”
孔明與後主坐在一起,數杯酒後,他們的臉上都洋溢出了微微的紅暈。後主顯得很高興,這種喜色在他麵上是少見的。他別了孔明,走出大門,坐上了禦車,迴到了皇宮。眾官員都站在門外,看著後主的禦車慢慢消失在視線中,他們都在疑惑,不明白後主為何會露出這樣的喜色。
孔明注意到了一個人,那就是鄧芝。他獨自站在一旁,仰天而笑,麵上也有喜色。孔明讓人留住鄧芝,等其他官員都散去後,他邀請鄧芝到書院中談話。
“現在蜀、魏、吳三國分立,我們想要一統天下,應該先攻打哪個國家?”孔明問鄧芝。鄧芝迴答說,“以我的看法,魏國雖然是漢賊,但勢力強大,不能急於求成,應該慢慢圖謀。而我們的主上剛剛登上皇位,民心還未安定,我們應該與東吳聯合,結為唇齒,洗去先帝的舊怨,這才是長久的計策。”
孔明聽後大笑,“我思考這個問題已經很久了,隻是沒有找到合適的人去實現。今天我終於找到你了!”他站起來,拍著鄧芝的肩膀,“我希望你能去東吳,表達我們的結盟之意。我相信,隻有你能完成這個任務。”
鄧芝聽後,有些驚訝,也有些惶恐,“我怕我的才能不足以擔任這個重任。”他推辭道。但孔明堅持道,“我明天就會奏請天子,派你去東吳。請你不要推辭。”鄧芝隻好答應下來。
第二天,孔明向後主奏明了他的計劃,後主同意派鄧芝去東吳。鄧芝拜別了眾人,踏上了前往東吳的道路。這就預示著蜀國與東吳的和平使者即將開始他的旅程,象征著戰爭的結束和和平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