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劉璋的抉擇
三國:炮灰劉封逆襲之路 作者:滿地是菠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僅僅是劉璋,此時此刻成都大殿之上,一眾文武官員皆是懵逼之色。
這張魯不是被劉備送到衡山開宗立派去了嗎?
怎會又在益州之地出現?
“不對!”
劉巴慧眼如炬,率先發現問題,拱手出列:“此人絕非張魯。”
“子初,為何如此說?”
劉巴想了想:“主公,你想想,張魯非久經戰陣之人,怎會一人獨勝四員驍勇戰將?”
“既不是張魯,那又會是何人?”
“我猜,當是劉封!”
“劉封?”
劉璋汗水涔涔而下:“他既已逃脫,不是該往漢中而去嗎?這怎麽往成都來了?”
劉巴捋著山羊胡,沉吟道:“按照正常的思路的確應該如此,劉封既逃,劉備得南下借口。劉封應當暗中遁往漢中,或者伏蟄於林野之中。待劉備以為子複仇為由奪下漢中後,其便可心安理得的再出現在世人麵前。”
劉璋點頭:“是也!”
劉巴話鋒一轉,接著說道:“所以,大軍按照此思路尋找,才根本抓不到他!那劉封鋌而走險,反其道而行之,既沒留在林中,也沒迴劉備那裏,竟往成都而來,從而躲過了大軍的追捕,而現在,他或已到南屏山上,偶遇四位將軍,於是……”
說到這,劉巴微微閉眼搖頭,似不忍說下去。
“啊???”
劉璋大驚失色。
明明劉封獨身一人,仿似自投羅網的向成都而來?
可若將那人代入成劉封,四位主將遇難卻都變得順理成章了。
可劉璋還有點不信:“我那四員將軍皆當世名將,難道其合力也敵不過一個劉封??”
“不好說。”
李恢歎了一口氣,說道:“劉封此人武藝甚高,相傳他單騎下四郡,南郡生擒曹仁,合淝一人獨戰張遼、樂進、李典三位名將不落下風,又於南胡戰匈奴勇士,勝七十九陣,斬將七十八人,又於交州萬軍從中奪其主將呂岱,於漢中獨戰馬超兄弟及龐德三員虎將百餘迴合而不敗,而更可怕的是……”
劉璋帶著顫音:“可怕什麽?”
“就是劉備駐守葭萌關,他喬裝去漢中刺探軍情那次,他竟然……竟然直接把張魯抓迴了葭萌關,才使得劉備有奪取漢中之機”
劉璋長歎了一口氣,那張魯是他多年來的心腹大患,舉益州之力而不可奪之,竟然被劉封輕而易舉的生擒,並拿迴了葭萌關。
這你迷糊不?
這迴你再品品你那四位將軍的命運,是不是有點理所應當了?
戒備森嚴的成都,鐵甲凜凜州府之中,劉璋卻感覺到背後直冒涼風。
他甚至不自覺的迴頭看了看,看劉封有沒有喬裝藏在他的身後,突然間捅他一刀。
正如李恢所言。
這一係列亮瞎人眼的戰績,隨便拿出一個,都能讓一員普通武將躋身於名將之列,而這些偏偏都發生在一個人身上。
是不是太可怕了。
劉璋伸出手,想捋一捋胡子,卻發現手竟然是顫抖的。
劉璋徹底沒主意了,便問計於兄謀士:
“眾位先生,現在當如何啊?”
這時,莊嚴持重,長髯飄飄的董和拱手出列:“主公勿憂!雖然三軍主將既失,但我大軍還在,由張翼領著並未生亂。一方麵可再尋上將統領大軍阻截劉備。一方麵可戒嚴成都,尋找劉封,一旦找到劉封,便可與劉備講和,勸其退迴葭萌關,主公可以許三巴之地給劉備。”
費觀說道:“攜大軍以示威,捉劉封以攜短,促何談以占理,許三巴則彰顯誠意!我再書信與費禕使其規勸規勸,劉備必不會再下成都。”
劉璋怎言大喜:“可以何人為將,領三軍阻截劉備?”
李嚴一拱手:“在下願往!”
另一個英姿颯爽的年輕武將抱拳出列:“父親勿憂,我亦願去!”
乃劉璋長子劉循。
都是劉璋信任的人,他頓覺心安。
那接下來最關鍵的問題就隻剩一個了,如何才能抓住劉封。
劉璋當即下令:“全益州戒嚴,凡劉封消息並舉報者,賞金一百,凡捉劉封者賞金一千,賞一縣之地!但凡可疑之人,皆可捉之!記住,寧可誤捉萬人,也要絕不可放過劉封。”
眾人皆唿:“主公英明。”
正這時,另一人拱手而出,乃譙周也。
“主公,此計雖妙,然須有個前提,那就是必須得控製住劉封才行,可如今我們皆不知劉封何處。萬一捉不到,又當如何?”
“嘶……”一句話又問到了點子上。
如果找不到劉封,就算你讓出三巴之地,劉備又怎能退兵?
而彼時,即便占據地利人和,李嚴和劉循又怎敵得過劉備、諸葛亮、張飛、黃忠、魏延的進攻?
“那若找不到劉封,我們又當如何是好?”
譙周說道:“主公,在下一言,恐遭非議,然而,形勢危迫,卻不得不說。”
劉璋道:“你且說之!”
譙周歎了一口氣:“使李嚴將軍和大公子抵禦劉備,若抵得住便好,若抵不住……當在曹操,劉備之間盡早選一人降之……”
不等劉璋表態,李恢便憤怒道:“我成都城中尚有軍民數十萬,良田十萬餘頃,便是固壁清野,燒毀城外農田,仍可堅守數年,怎可說降便降?”
劉璋搖頭擺手:“不可不可!我父子在州二十餘年,無恩德以加百姓。益州攻伐無數。肌膏草野者,皆璋故也,何心能安? ”
劉璋這麽說了,李恢大概明白了他的意思,當即“哎”了一聲,退了迴去。
那現在問題來了。
如果抓到劉封還好,如果抓不到劉封,那是投劉備還是投曹操呢?
劉巴給出的答案很堅決:“當投曹操。”
法正出列:“若實在不行,在下以為投劉皇叔更好。”
這問題一但拋出,以劉巴為首的投曹操派和以法正為首的投劉備派展開了熱火朝天的辯論。
雙方唇槍舌戰,各執一詞,皆有理有據,條理分明。
在這一刻,劉璋好像明白了什麽。
而就在這時,門口一聲高唿:“主公,切勿投降劉備!”
眾人抬眼看之,乃是張肅!
張肅手捧一封密信,昂首闊步走上廳前,他冷冷的看了法正一眼,哼笑一聲:
“主公,今日之失,皆源於吾弟張鬆、法正孟達密謀偷我益州也!如今張鬆已逃,孟達已降,證據便在我手中,請主公速殺此賊,以正先前之誤!”
這張魯不是被劉備送到衡山開宗立派去了嗎?
怎會又在益州之地出現?
“不對!”
劉巴慧眼如炬,率先發現問題,拱手出列:“此人絕非張魯。”
“子初,為何如此說?”
劉巴想了想:“主公,你想想,張魯非久經戰陣之人,怎會一人獨勝四員驍勇戰將?”
“既不是張魯,那又會是何人?”
“我猜,當是劉封!”
“劉封?”
劉璋汗水涔涔而下:“他既已逃脫,不是該往漢中而去嗎?這怎麽往成都來了?”
劉巴捋著山羊胡,沉吟道:“按照正常的思路的確應該如此,劉封既逃,劉備得南下借口。劉封應當暗中遁往漢中,或者伏蟄於林野之中。待劉備以為子複仇為由奪下漢中後,其便可心安理得的再出現在世人麵前。”
劉璋點頭:“是也!”
劉巴話鋒一轉,接著說道:“所以,大軍按照此思路尋找,才根本抓不到他!那劉封鋌而走險,反其道而行之,既沒留在林中,也沒迴劉備那裏,竟往成都而來,從而躲過了大軍的追捕,而現在,他或已到南屏山上,偶遇四位將軍,於是……”
說到這,劉巴微微閉眼搖頭,似不忍說下去。
“啊???”
劉璋大驚失色。
明明劉封獨身一人,仿似自投羅網的向成都而來?
可若將那人代入成劉封,四位主將遇難卻都變得順理成章了。
可劉璋還有點不信:“我那四員將軍皆當世名將,難道其合力也敵不過一個劉封??”
“不好說。”
李恢歎了一口氣,說道:“劉封此人武藝甚高,相傳他單騎下四郡,南郡生擒曹仁,合淝一人獨戰張遼、樂進、李典三位名將不落下風,又於南胡戰匈奴勇士,勝七十九陣,斬將七十八人,又於交州萬軍從中奪其主將呂岱,於漢中獨戰馬超兄弟及龐德三員虎將百餘迴合而不敗,而更可怕的是……”
劉璋帶著顫音:“可怕什麽?”
“就是劉備駐守葭萌關,他喬裝去漢中刺探軍情那次,他竟然……竟然直接把張魯抓迴了葭萌關,才使得劉備有奪取漢中之機”
劉璋長歎了一口氣,那張魯是他多年來的心腹大患,舉益州之力而不可奪之,竟然被劉封輕而易舉的生擒,並拿迴了葭萌關。
這你迷糊不?
這迴你再品品你那四位將軍的命運,是不是有點理所應當了?
戒備森嚴的成都,鐵甲凜凜州府之中,劉璋卻感覺到背後直冒涼風。
他甚至不自覺的迴頭看了看,看劉封有沒有喬裝藏在他的身後,突然間捅他一刀。
正如李恢所言。
這一係列亮瞎人眼的戰績,隨便拿出一個,都能讓一員普通武將躋身於名將之列,而這些偏偏都發生在一個人身上。
是不是太可怕了。
劉璋伸出手,想捋一捋胡子,卻發現手竟然是顫抖的。
劉璋徹底沒主意了,便問計於兄謀士:
“眾位先生,現在當如何啊?”
這時,莊嚴持重,長髯飄飄的董和拱手出列:“主公勿憂!雖然三軍主將既失,但我大軍還在,由張翼領著並未生亂。一方麵可再尋上將統領大軍阻截劉備。一方麵可戒嚴成都,尋找劉封,一旦找到劉封,便可與劉備講和,勸其退迴葭萌關,主公可以許三巴之地給劉備。”
費觀說道:“攜大軍以示威,捉劉封以攜短,促何談以占理,許三巴則彰顯誠意!我再書信與費禕使其規勸規勸,劉備必不會再下成都。”
劉璋怎言大喜:“可以何人為將,領三軍阻截劉備?”
李嚴一拱手:“在下願往!”
另一個英姿颯爽的年輕武將抱拳出列:“父親勿憂,我亦願去!”
乃劉璋長子劉循。
都是劉璋信任的人,他頓覺心安。
那接下來最關鍵的問題就隻剩一個了,如何才能抓住劉封。
劉璋當即下令:“全益州戒嚴,凡劉封消息並舉報者,賞金一百,凡捉劉封者賞金一千,賞一縣之地!但凡可疑之人,皆可捉之!記住,寧可誤捉萬人,也要絕不可放過劉封。”
眾人皆唿:“主公英明。”
正這時,另一人拱手而出,乃譙周也。
“主公,此計雖妙,然須有個前提,那就是必須得控製住劉封才行,可如今我們皆不知劉封何處。萬一捉不到,又當如何?”
“嘶……”一句話又問到了點子上。
如果找不到劉封,就算你讓出三巴之地,劉備又怎能退兵?
而彼時,即便占據地利人和,李嚴和劉循又怎敵得過劉備、諸葛亮、張飛、黃忠、魏延的進攻?
“那若找不到劉封,我們又當如何是好?”
譙周說道:“主公,在下一言,恐遭非議,然而,形勢危迫,卻不得不說。”
劉璋道:“你且說之!”
譙周歎了一口氣:“使李嚴將軍和大公子抵禦劉備,若抵得住便好,若抵不住……當在曹操,劉備之間盡早選一人降之……”
不等劉璋表態,李恢便憤怒道:“我成都城中尚有軍民數十萬,良田十萬餘頃,便是固壁清野,燒毀城外農田,仍可堅守數年,怎可說降便降?”
劉璋搖頭擺手:“不可不可!我父子在州二十餘年,無恩德以加百姓。益州攻伐無數。肌膏草野者,皆璋故也,何心能安? ”
劉璋這麽說了,李恢大概明白了他的意思,當即“哎”了一聲,退了迴去。
那現在問題來了。
如果抓到劉封還好,如果抓不到劉封,那是投劉備還是投曹操呢?
劉巴給出的答案很堅決:“當投曹操。”
法正出列:“若實在不行,在下以為投劉皇叔更好。”
這問題一但拋出,以劉巴為首的投曹操派和以法正為首的投劉備派展開了熱火朝天的辯論。
雙方唇槍舌戰,各執一詞,皆有理有據,條理分明。
在這一刻,劉璋好像明白了什麽。
而就在這時,門口一聲高唿:“主公,切勿投降劉備!”
眾人抬眼看之,乃是張肅!
張肅手捧一封密信,昂首闊步走上廳前,他冷冷的看了法正一眼,哼笑一聲:
“主公,今日之失,皆源於吾弟張鬆、法正孟達密謀偷我益州也!如今張鬆已逃,孟達已降,證據便在我手中,請主公速殺此賊,以正先前之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