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影轉移,夕陽西斜。角樓前,劉基與白景亮並肩而立,沐浴著夕陽的餘輝。
白景亮指著遠處說:“前麵就椒江,方寇若從海上來襲,可溯江而上,直達台州城下,中間無任何阻隔。”
“嗯,”劉基點了點頭說,“這城牆就是唯有的一道屏障了。”
白景亮遺憾地說:“可這唯有的一道屏障,城也不高,池也不深,若方寇重兵來襲,著實堪憂呀。”
“勝敗之數非在城高、池深,”劉基說,“孟子有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劉大人所言極是,”白景亮說,“澄江之役後,台州水師雖散,好在民心未散,所以方寇未敢輕易前來襲擾。”
劉基說:“民心固,遠勝於城之固。”
白景亮點頭:“嗯。”
城內傳來了悠揚的鍾聲。劉基迴身望去,隻見殿宇樓閣掩映於蒼鬆翠柏中。
“前方莫非就是天寧寺?”劉基指前方的殿宇問。
“正是,”白景亮說,“方才鍾聲正來自那裏。”
“天寧寺住持,可是舜田法師?”劉基問。
“正是,”白景亮問,“劉大人也與舜田法師相識?”
劉基說:“曾有過一麵之交。”
白景亮說:“既如此,你我就同去討杯茶喝,如何?”
劉基說:“我正有此意。”
劉基、白景亮下了城牆,來到天寧寺舜田法師禪院門前,舜田法師急忙迎了出來。
“阿彌陀佛,”舜田法師深施一禮說,“二位大人枉駕,貧僧未能遠迎,失禮,失禮。”
白景亮上前還禮說:“皆是故交,法師不必客氣。”
“皆是故交?”舜田法師有些不解,他指著劉基問,“敢問……這位大人是……”
“這位大人……”白景亮看了看劉基,笑著說,“你自稱與法師相識,可法師見你卻眼生,嗬嗬……”
舜田法師忽然像想起什麽,急忙說:“噢,……莫非是劉伯溫大人?”
白景亮笑著說:“正是,正是。”
“昔日曾與劉大人機緣相識,甚覺有幸,常思再蒙教誨。”舜田法師說,“前兩日聽說劉大人來台州,貧僧正想前去拜望,不想劉大人屈尊先至,失禮,失禮。”
“法師客氣。”劉基說,“我二人在城上聞聽鍾聲,便循聲來到寶刹,一來討杯茶喝,二來拜訪故友。”
“哦,”舜田法師說,“快請,快請,二位大人到禪房一敘。”
三人走進禪房,落座,小沙彌上茶。
白景亮端起茶碗,品上一口,稱讚:“好茶,好茶!”
舜田法師說:“寺院自烹之粗茶,貧僧名之曰‘佛前’,不知可合二位大人口味。”
“佛前?”劉基品了一口,說,“好茶,好茶,名頗具禪意,香亦不同凡俗。”
“嗬嗬。”舜田法師笑道,“看來,二位大人,公務勞碌,真的是口渴了,一杯粗茶,這般讚譽。”
劉基、白景亮互相看了看,大笑:“嗬嗬嗬嗬。”
劉基忽然發現旁邊案上放一幅剛畫好的屏幅,起身上前觀看。白景亮、舜田法師也圍了過來。
劉基說:“世人皆曰王元章(注:王冕,字元章)之梅圖天下一絕,觀法師此梅屏,絲毫不遜於‘梅花屋主’(注:王冕號梅花屋主)。”
“劉大人之譽,貧僧如何能擔的起,”舜田法師說,“貧僧不過是修習之餘隨性塗抹幾筆罷了。”
“劉大人說的不錯,法師此梅圖自有一番意境。”白景亮看著梅圖也大加讚賞,說,“王元章之梅恣肆如仙遊,法師之梅靜幽如參禪。”
“白大人過譽了,隻是……”舜田法師有點遲疑,說,“隻是……”
“隻是什麽?”白景亮問,“法師有話不妨直說。”
“隻是此屏尚有一缺。”舜田法師說。
白景亮迴頭又看看梅屏,微笑著說:“嗯,尚缺一題跋。”
“正是,正是……”舜田法師:
“劉大人,我說天下沒有白喝的茶吧。”白景亮轉向劉基說,笑著說,“法師這梅屏尚有一缺,劉大人,你看……”
“白大人,”劉基說,“喝茶可是你先提及的,勞神之事卻推與我,你呀,你呀……”
舜田法師看著劉基說:“求大人賜墨。”
“好,”劉基說,“我就補上此缺。”
劉基抓起畫筆,伏案,在畫首題詩,白景亮、舜田法師立於一旁欣賞。筆鋒過處,遒勁的字跡現於畫幅:
樹杪過流星,輕霜落半庭。
疏花與孤客,相對一青燈。
(注:劉基《題梅屏》)
“妙哉,妙哉!”舜田法師擊掌稱讚,“劉大人之書之詩果真妙絕!”
“嗯,”白景亮頻頻點頭,說,“詩融於畫,畫融於詩,妙!”
“見笑,見笑。”劉基書罷,放下筆。
三人重新落座,小沙彌續茶。
天寧寺後院,青磚鋪成的地麵,平整寬敞。百餘僧人手執棍棒,正在習武,一招一式,虎虎生風……
劉基、白景亮正與舜田法師一起喝茶,隱隱約約聽到從後院傳來一陣棍棒之聲。劉基側耳聽了聽,問:“法師,後院因何有嘈雜之聲?”
“哦,”舜田法師說,“那是慧遠法師帶著幾個僧徒在習棍棒。”
白景亮不解地問:“禪院本清靜之地,為何要習槍舞棒?”
“唉,”舜田法師歎了口氣說,“方氏為寇以來,世間不寧,佛門也不得清靜。貧僧就讓慧遠帶著寺內青壯僧徒,習些棍棒之術,一者強身,二者也可護寺守院。”
“哦。”白景亮點了點頭。
“護寺守院?”劉基眼睛一亮,問,“寺院有多少僧徒?”
“近些年,鄉間頻遭匪患滋擾,來寺院剃度避難者甚多。”舜田法師說,“僅我天寧寺就擁數百僧徒。”
“哦。”劉基說,“數百僧徒寺院習武,也是一奇觀,法師可否帶我前去觀看?”
“哦,這有何不可?”舜田法師說,“二位大人,請隨我來。”
舜田法師領路,劉基、白景亮跟隨,一起來到後院。慧遠法師正帶著眾僧習武。一招震腳前戳,地麵為之撼動;一招飛身橫掃,滿院卷起旋風……
劉基邊看邊不住點頭。
青田武陽村口。兩位莊丁守在莊門前,幾十個逃難的鄉民湧到莊丁麵前,推推搡搡,要進村裏。
“讓我們進去吧,讓我們進去吧……”逃難的鄉民紛紛嚷嚷,“我們就討口吃的……”
“別擠,別擠……”一位莊丁高喊,“擠也不能進……”
一位老翁把孩子拉到莊丁前麵說:“可憐可憐吧,你看這孩子兩天都沒吃飯了,讓我們進去討點吃的。”
莊丁說:“大家有難,我都看見了,可沒有夫人應允,我們做下人的也不敢放你們進去呀。”
“讓我們進去,讓我們進去……”眾人一起推推搡搡。
“聽我說,大家聽我說……”另一位莊丁大喊,“我家夫人一貫樂善好施,不會不管你們的,大家耐心等待一會兒,陳大哥已去迴稟夫人了,沒有夫人應允,我二人不敢放你們進去……”
“要等多久呀,讓我們進去吧,大家能等,孩子不能等呀……”眾人又一陣推搡。
“唉……別擠,別擠……”兩位莊丁合力阻攔,“沒有夫人應允,誰也不能進去……”
廂房內,織機唧唧呀呀,劉基二夫人陳氏坐在織機上,梭子在一雙巧手中來迴穿飛,絲線織成了綿緞。陳氏正專心織緞,窗外響起了急匆匆的腳步聲,家丁陳升急匆匆走了過來,邊走邊喊:“夫人,夫人……”
梭子停在手中,陳氏抬頭向門外望去,陳升氣喘籲籲地跑了進來。
“陳升,何事慌張?”陳氏問。
“夫人,莊外……莊外來了一幫逃難的鄉民……”陳升說。
“逃難的鄉民?”陳氏問,“他們……從何處逃來?”
“聽說……好像是從處州逃來的。”陳升說。
“處州……那是石抹大人在鎮守呀……”陳氏若有所思,“哦,近日聽說那裏正鬧蘄黃妖寇……”
“正是,正是,”陳升說,“鄉民說,他們正是為避蘄黃妖寇逃難到這的。”
“唉,”陳氏歎了口氣,說,“一邊是方寇,一邊是蘄黃妖寇,好端端的日子都讓這幫賊寇給攪了。”
“夫人,”陳升小心地問,“這些鄉民有的幾天都沒吃飯了,是不是……”
“這還用我吩咐,”陳氏說,“你快去給他們弄些吃的。”
“嗯,小的明白。”陳升轉身要走,又被陳氏喊住了。
“陳升,還有……”陳氏說。
“夫人,你吩咐……”陳升說。
“哦,不要驅趕他們,”陳氏說,“等他們吃過後,願意投親靠友的,給點盤纏,讓他們去投親靠友;無親可投的,可留在莊裏,給他們安個差事。”
“好的,小的這就去辦。”陳升離開了兩步,又轉身迴來。
“為何不去,”陳氏問,“還有何事不明?”
“夫人安排具細,小的都明白,”陳升說,“隻是……老夫人,大夫人那邊……是否先迴稟一聲……”
陳氏說:“你先去辦著,老夫人,大夫人那邊我自會迴稟。”
“好的,小的這就去。”陳升轉身離開。
陳氏突然想起什麽,說:“哎——,陳升!”
陳升腳剛跨出門檻,又退了迴來,問:“夫人,你還有吩咐?”
陳氏低聲說:“有那些年青力壯的,盡量留下,兵荒馬亂的,莊裏有用……日後老爺也會有用。”
陳升笑著說:“夫人想的真周到,小的明白。”
陳升轉身離開,向村口走去。
劉基大夫人富氏坐在窗前,正捧著一本書讀得有味,陳氏走了進來。
“姐姐。”陳氏喊道。
富氏放下手中書,看到是陳氏,說:“妹妹來了,快請坐。”
陳氏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
富氏問:“妹妹來有何事?”
陳氏說:“有一事妹妹不知如何處置,特來求教姐姐。”
“看你說的,”富氏笑著說,“娘既把家中一切事務托付於你,你處置即可,我對妹妹也放心。”
“若是家中瑣事,便不來煩姐姐了,”陳氏說,“隻是……此事關乎我劉家名聲,妹妹不敢一人做主……”
“何事?”富氏問,“說來聽聽。”
陳氏說:“莊外來了一批逃難的鄉民,想求教姐姐該如何救濟。”
“逃難的鄉民?”富氏疑惑地問,“不是……剛收了稻子嗎……怎麽還有鄉民逃難?”
“哦,”陳氏說,“這些鄉民不是因饑荒而逃,是因蘄黃匪患不得不離家逃難。”
“蘄黃匪患?”富氏問,“蘄黃匪寇不是在湖廣鬧騰嗎?”
“姐姐終日閉門讀書,不知外邊事。”陳氏笑著說,“蘄黃匪寇已到處州了。”
富氏問:“已到處州了?”
“是呀,”陳氏說,“這些鄉民正是處州的,為避蘄黃匪患逃難到此。”
“哦。”富氏感慨道,“方寇這邊未平,蘄黃匪寇又起,何日才能太平。”
“是呀,天下不太平,受難的是這些無辜的鄉民。”陳氏問,“依姐姐看,這些鄉民該如何救濟呢?”
富氏說:“娘把家中事務托付於你,你就定奪吧。”
“我一人怎可定奪,”陳氏說,“要不然……你我一起見見娘吧,讓她老人家給個主意。”
“也可,一起去見見娘。”富氏說。
“走吧。”
二人離開房間,一起向外走去。
祠堂內,香霧繚繞。劉基母親富氏跪在蒲團上,默默禱告。劉基大夫人富氏、二夫人陳氏,一起來到劉基母身邊,一左一右跪在蒲團上,隨母禱告。禱告畢,劉基母抬眼看了看富氏,又看了看陳氏。
“你們姐妹二人同時來見我,必是有事。”劉基母親說,“何事?說吧。”
陳氏看了看富氏,說:“姐姐,你向娘說吧。”
富氏說:“還是妹妹說吧,妹妹知道的詳細。”
“何事呀?你推我,我推你的,”劉基母親有些不高興,她轉向陳氏說,“兒媳,你告訴為娘。”
“好吧,我說。”陳氏說,“方才家丁陳升來報,莊外來了一些處州逃難的鄉民,說是為避蘄黃匪患,逃難至此。”
“蘄黃妖寇作亂,為娘早有耳聞,”劉基母親說,“未曾想匪患如此之烈,禍害如此之大,如今禍害到我處州了!”
“娘不必擔憂,”陳氏說,“處州由石抹大人鎮守,石抹大人文韜武略,無人能及,不日定會蕩平這股妖寇。”
“娘擔憂的不是處州,娘擔憂的是處州四周的百姓要遭難呀!”劉基母親說。
“是呀,”陳氏說,“莊外來了好多逃難的鄉民,老老少少的幾十口呢!兒沒經過大事,不知該如何處置,這才與姐姐一起來見娘,請娘給個主意?”
“是呀,”富氏也說,“我與妹妹來,正是此意。”
白景亮指著遠處說:“前麵就椒江,方寇若從海上來襲,可溯江而上,直達台州城下,中間無任何阻隔。”
“嗯,”劉基點了點頭說,“這城牆就是唯有的一道屏障了。”
白景亮遺憾地說:“可這唯有的一道屏障,城也不高,池也不深,若方寇重兵來襲,著實堪憂呀。”
“勝敗之數非在城高、池深,”劉基說,“孟子有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劉大人所言極是,”白景亮說,“澄江之役後,台州水師雖散,好在民心未散,所以方寇未敢輕易前來襲擾。”
劉基說:“民心固,遠勝於城之固。”
白景亮點頭:“嗯。”
城內傳來了悠揚的鍾聲。劉基迴身望去,隻見殿宇樓閣掩映於蒼鬆翠柏中。
“前方莫非就是天寧寺?”劉基指前方的殿宇問。
“正是,”白景亮說,“方才鍾聲正來自那裏。”
“天寧寺住持,可是舜田法師?”劉基問。
“正是,”白景亮問,“劉大人也與舜田法師相識?”
劉基說:“曾有過一麵之交。”
白景亮說:“既如此,你我就同去討杯茶喝,如何?”
劉基說:“我正有此意。”
劉基、白景亮下了城牆,來到天寧寺舜田法師禪院門前,舜田法師急忙迎了出來。
“阿彌陀佛,”舜田法師深施一禮說,“二位大人枉駕,貧僧未能遠迎,失禮,失禮。”
白景亮上前還禮說:“皆是故交,法師不必客氣。”
“皆是故交?”舜田法師有些不解,他指著劉基問,“敢問……這位大人是……”
“這位大人……”白景亮看了看劉基,笑著說,“你自稱與法師相識,可法師見你卻眼生,嗬嗬……”
舜田法師忽然像想起什麽,急忙說:“噢,……莫非是劉伯溫大人?”
白景亮笑著說:“正是,正是。”
“昔日曾與劉大人機緣相識,甚覺有幸,常思再蒙教誨。”舜田法師說,“前兩日聽說劉大人來台州,貧僧正想前去拜望,不想劉大人屈尊先至,失禮,失禮。”
“法師客氣。”劉基說,“我二人在城上聞聽鍾聲,便循聲來到寶刹,一來討杯茶喝,二來拜訪故友。”
“哦,”舜田法師說,“快請,快請,二位大人到禪房一敘。”
三人走進禪房,落座,小沙彌上茶。
白景亮端起茶碗,品上一口,稱讚:“好茶,好茶!”
舜田法師說:“寺院自烹之粗茶,貧僧名之曰‘佛前’,不知可合二位大人口味。”
“佛前?”劉基品了一口,說,“好茶,好茶,名頗具禪意,香亦不同凡俗。”
“嗬嗬。”舜田法師笑道,“看來,二位大人,公務勞碌,真的是口渴了,一杯粗茶,這般讚譽。”
劉基、白景亮互相看了看,大笑:“嗬嗬嗬嗬。”
劉基忽然發現旁邊案上放一幅剛畫好的屏幅,起身上前觀看。白景亮、舜田法師也圍了過來。
劉基說:“世人皆曰王元章(注:王冕,字元章)之梅圖天下一絕,觀法師此梅屏,絲毫不遜於‘梅花屋主’(注:王冕號梅花屋主)。”
“劉大人之譽,貧僧如何能擔的起,”舜田法師說,“貧僧不過是修習之餘隨性塗抹幾筆罷了。”
“劉大人說的不錯,法師此梅圖自有一番意境。”白景亮看著梅圖也大加讚賞,說,“王元章之梅恣肆如仙遊,法師之梅靜幽如參禪。”
“白大人過譽了,隻是……”舜田法師有點遲疑,說,“隻是……”
“隻是什麽?”白景亮問,“法師有話不妨直說。”
“隻是此屏尚有一缺。”舜田法師說。
白景亮迴頭又看看梅屏,微笑著說:“嗯,尚缺一題跋。”
“正是,正是……”舜田法師:
“劉大人,我說天下沒有白喝的茶吧。”白景亮轉向劉基說,笑著說,“法師這梅屏尚有一缺,劉大人,你看……”
“白大人,”劉基說,“喝茶可是你先提及的,勞神之事卻推與我,你呀,你呀……”
舜田法師看著劉基說:“求大人賜墨。”
“好,”劉基說,“我就補上此缺。”
劉基抓起畫筆,伏案,在畫首題詩,白景亮、舜田法師立於一旁欣賞。筆鋒過處,遒勁的字跡現於畫幅:
樹杪過流星,輕霜落半庭。
疏花與孤客,相對一青燈。
(注:劉基《題梅屏》)
“妙哉,妙哉!”舜田法師擊掌稱讚,“劉大人之書之詩果真妙絕!”
“嗯,”白景亮頻頻點頭,說,“詩融於畫,畫融於詩,妙!”
“見笑,見笑。”劉基書罷,放下筆。
三人重新落座,小沙彌續茶。
天寧寺後院,青磚鋪成的地麵,平整寬敞。百餘僧人手執棍棒,正在習武,一招一式,虎虎生風……
劉基、白景亮正與舜田法師一起喝茶,隱隱約約聽到從後院傳來一陣棍棒之聲。劉基側耳聽了聽,問:“法師,後院因何有嘈雜之聲?”
“哦,”舜田法師說,“那是慧遠法師帶著幾個僧徒在習棍棒。”
白景亮不解地問:“禪院本清靜之地,為何要習槍舞棒?”
“唉,”舜田法師歎了口氣說,“方氏為寇以來,世間不寧,佛門也不得清靜。貧僧就讓慧遠帶著寺內青壯僧徒,習些棍棒之術,一者強身,二者也可護寺守院。”
“哦。”白景亮點了點頭。
“護寺守院?”劉基眼睛一亮,問,“寺院有多少僧徒?”
“近些年,鄉間頻遭匪患滋擾,來寺院剃度避難者甚多。”舜田法師說,“僅我天寧寺就擁數百僧徒。”
“哦。”劉基說,“數百僧徒寺院習武,也是一奇觀,法師可否帶我前去觀看?”
“哦,這有何不可?”舜田法師說,“二位大人,請隨我來。”
舜田法師領路,劉基、白景亮跟隨,一起來到後院。慧遠法師正帶著眾僧習武。一招震腳前戳,地麵為之撼動;一招飛身橫掃,滿院卷起旋風……
劉基邊看邊不住點頭。
青田武陽村口。兩位莊丁守在莊門前,幾十個逃難的鄉民湧到莊丁麵前,推推搡搡,要進村裏。
“讓我們進去吧,讓我們進去吧……”逃難的鄉民紛紛嚷嚷,“我們就討口吃的……”
“別擠,別擠……”一位莊丁高喊,“擠也不能進……”
一位老翁把孩子拉到莊丁前麵說:“可憐可憐吧,你看這孩子兩天都沒吃飯了,讓我們進去討點吃的。”
莊丁說:“大家有難,我都看見了,可沒有夫人應允,我們做下人的也不敢放你們進去呀。”
“讓我們進去,讓我們進去……”眾人一起推推搡搡。
“聽我說,大家聽我說……”另一位莊丁大喊,“我家夫人一貫樂善好施,不會不管你們的,大家耐心等待一會兒,陳大哥已去迴稟夫人了,沒有夫人應允,我二人不敢放你們進去……”
“要等多久呀,讓我們進去吧,大家能等,孩子不能等呀……”眾人又一陣推搡。
“唉……別擠,別擠……”兩位莊丁合力阻攔,“沒有夫人應允,誰也不能進去……”
廂房內,織機唧唧呀呀,劉基二夫人陳氏坐在織機上,梭子在一雙巧手中來迴穿飛,絲線織成了綿緞。陳氏正專心織緞,窗外響起了急匆匆的腳步聲,家丁陳升急匆匆走了過來,邊走邊喊:“夫人,夫人……”
梭子停在手中,陳氏抬頭向門外望去,陳升氣喘籲籲地跑了進來。
“陳升,何事慌張?”陳氏問。
“夫人,莊外……莊外來了一幫逃難的鄉民……”陳升說。
“逃難的鄉民?”陳氏問,“他們……從何處逃來?”
“聽說……好像是從處州逃來的。”陳升說。
“處州……那是石抹大人在鎮守呀……”陳氏若有所思,“哦,近日聽說那裏正鬧蘄黃妖寇……”
“正是,正是,”陳升說,“鄉民說,他們正是為避蘄黃妖寇逃難到這的。”
“唉,”陳氏歎了口氣,說,“一邊是方寇,一邊是蘄黃妖寇,好端端的日子都讓這幫賊寇給攪了。”
“夫人,”陳升小心地問,“這些鄉民有的幾天都沒吃飯了,是不是……”
“這還用我吩咐,”陳氏說,“你快去給他們弄些吃的。”
“嗯,小的明白。”陳升轉身要走,又被陳氏喊住了。
“陳升,還有……”陳氏說。
“夫人,你吩咐……”陳升說。
“哦,不要驅趕他們,”陳氏說,“等他們吃過後,願意投親靠友的,給點盤纏,讓他們去投親靠友;無親可投的,可留在莊裏,給他們安個差事。”
“好的,小的這就去辦。”陳升離開了兩步,又轉身迴來。
“為何不去,”陳氏問,“還有何事不明?”
“夫人安排具細,小的都明白,”陳升說,“隻是……老夫人,大夫人那邊……是否先迴稟一聲……”
陳氏說:“你先去辦著,老夫人,大夫人那邊我自會迴稟。”
“好的,小的這就去。”陳升轉身離開。
陳氏突然想起什麽,說:“哎——,陳升!”
陳升腳剛跨出門檻,又退了迴來,問:“夫人,你還有吩咐?”
陳氏低聲說:“有那些年青力壯的,盡量留下,兵荒馬亂的,莊裏有用……日後老爺也會有用。”
陳升笑著說:“夫人想的真周到,小的明白。”
陳升轉身離開,向村口走去。
劉基大夫人富氏坐在窗前,正捧著一本書讀得有味,陳氏走了進來。
“姐姐。”陳氏喊道。
富氏放下手中書,看到是陳氏,說:“妹妹來了,快請坐。”
陳氏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
富氏問:“妹妹來有何事?”
陳氏說:“有一事妹妹不知如何處置,特來求教姐姐。”
“看你說的,”富氏笑著說,“娘既把家中一切事務托付於你,你處置即可,我對妹妹也放心。”
“若是家中瑣事,便不來煩姐姐了,”陳氏說,“隻是……此事關乎我劉家名聲,妹妹不敢一人做主……”
“何事?”富氏問,“說來聽聽。”
陳氏說:“莊外來了一批逃難的鄉民,想求教姐姐該如何救濟。”
“逃難的鄉民?”富氏疑惑地問,“不是……剛收了稻子嗎……怎麽還有鄉民逃難?”
“哦,”陳氏說,“這些鄉民不是因饑荒而逃,是因蘄黃匪患不得不離家逃難。”
“蘄黃匪患?”富氏問,“蘄黃匪寇不是在湖廣鬧騰嗎?”
“姐姐終日閉門讀書,不知外邊事。”陳氏笑著說,“蘄黃匪寇已到處州了。”
富氏問:“已到處州了?”
“是呀,”陳氏說,“這些鄉民正是處州的,為避蘄黃匪患逃難到此。”
“哦。”富氏感慨道,“方寇這邊未平,蘄黃匪寇又起,何日才能太平。”
“是呀,天下不太平,受難的是這些無辜的鄉民。”陳氏問,“依姐姐看,這些鄉民該如何救濟呢?”
富氏說:“娘把家中事務托付於你,你就定奪吧。”
“我一人怎可定奪,”陳氏說,“要不然……你我一起見見娘吧,讓她老人家給個主意。”
“也可,一起去見見娘。”富氏說。
“走吧。”
二人離開房間,一起向外走去。
祠堂內,香霧繚繞。劉基母親富氏跪在蒲團上,默默禱告。劉基大夫人富氏、二夫人陳氏,一起來到劉基母身邊,一左一右跪在蒲團上,隨母禱告。禱告畢,劉基母抬眼看了看富氏,又看了看陳氏。
“你們姐妹二人同時來見我,必是有事。”劉基母親說,“何事?說吧。”
陳氏看了看富氏,說:“姐姐,你向娘說吧。”
富氏說:“還是妹妹說吧,妹妹知道的詳細。”
“何事呀?你推我,我推你的,”劉基母親有些不高興,她轉向陳氏說,“兒媳,你告訴為娘。”
“好吧,我說。”陳氏說,“方才家丁陳升來報,莊外來了一些處州逃難的鄉民,說是為避蘄黃匪患,逃難至此。”
“蘄黃妖寇作亂,為娘早有耳聞,”劉基母親說,“未曾想匪患如此之烈,禍害如此之大,如今禍害到我處州了!”
“娘不必擔憂,”陳氏說,“處州由石抹大人鎮守,石抹大人文韜武略,無人能及,不日定會蕩平這股妖寇。”
“娘擔憂的不是處州,娘擔憂的是處州四周的百姓要遭難呀!”劉基母親說。
“是呀,”陳氏說,“莊外來了好多逃難的鄉民,老老少少的幾十口呢!兒沒經過大事,不知該如何處置,這才與姐姐一起來見娘,請娘給個主意?”
“是呀,”富氏也說,“我與妹妹來,正是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