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城門樓內,書案上放一地圖,鄭萬戶一身戎裝,正與兩位將軍察看地圖、商討軍事。侍衛走了進來。
“啟稟大人,平章府衙差前來傳令,讓你前去議事。”侍衛稟報。
鄭萬戶目光從地圖上移開,一捋長髯,說:“平章府的人……”
“去議事?”旁邊的千戶說,“大人,平章府不是答應你 ‘以守城為重,可不去議事’嗎,為何又傳令前去議事?”
鄭萬戶說:“那是星吉大人答應的,現在的平章大人可未答應。”
千戶說:“莫非珂頌是在故意刁難?”
“新任平章大人升衙,不去失禮。不管如何,我都應去走一遭。”鄭萬戶微微一笑說,轉身向家仆來順說,“來順,拿頭盔來!”
來順手捧頭盔,走了過來。
“老爺,我隨你去吧。”來順遞上頭盔說。
“不用,”鄭萬戶說,“你在此守著,城外一有動靜,即刻跑來報我。”
千戶擔心地說:“大人,你可要小心!”
“放心吧。”鄭萬戶說,“拜托各位,守好城池,我去去就迴。”
鄭萬戶離開城樓,下了城牆。來到平章府,鄭萬戶上前施禮:“參見平章大人。”
珂頌抬眼看了看鄭萬戶,譏諷說:“鄭大人,你怎麽從城上下來了?方才幾位大人都說你軍務繁忙,不能離開城牆半步,你怎麽從城上下來了?”
鄭萬戶說:“下官知錯。”
“你有什麽錯?”珂頌說,“你日夜守在城牆之上,保全城百姓平安,你有功,蓋天之功,哪裏會有錯!”
“下官知錯了。”鄭萬戶謝罪說。
“知錯了,”珂頌問,“鄭大人,你錯在何處?”
“下官不該恃功自傲,不進府衙議事理政。”鄭萬戶說,“求平章大人責罰。”
“責罰?”珂頌說,“我來問你,無故不進府衙議事理政,該受何罰?”
鄭萬戶說:“按律例,曠缺一次,當責二十板!”
“好,鄭萬戶,這可是你自己說的。”珂頌說,“本官念你守城有功,已往曠缺之數不再追究,隻罰你今日該罰之數。來人!”
衙差答道:“在!”
珂頌說:“把鄭萬戶推出去,杖責二十大板!”
衙差欲推鄭萬戶出去,郎中站了出來。
“求平章大人開恩,”郎中說,“鄭大人並非故意曠缺,實為禦寇退敵,須時時守於城上。”
“是呀,鄭大人不是故意曠缺,求平章大人開恩。”眾官員紛紛上前為鄭萬戶求情。
珂頌看了看眾官員,大喝:“一派胡言!守在城上是禦寇退敵,府中議事難道不是為禦寇退敵?我湖廣行省吏風不振,皆因律令廢弛,本官今日有意整飭,再有多言,一並懲處!”
眾官員悻悻而退。
平章府門外。鄭萬戶被扒去甲胄,按住手腳,衙差舉起木板狠狠地打了下去,鄭萬身子猛地一抽搐,他閉目咬牙,強忍著疼痛……
監刑官高喊:“一、二、三……”
木板重重落下,條條血痕染紅鄭萬戶白色衣衫。
監刑官喊著:“十、十一、十二……”
擊打聲與監刑官的喊聲從外麵傳進平章府內,每一次打擊,都讓府內的官員猛一震顫。珂頌很享受地聽著外麵傳來的擊打聲,臉上掛著陰險的笑……
木板重重打在背上,鄭萬戶臉上青筋暴出,牙關緊咬。
監刑官繼續數著:“十八、十九、二十,行刑畢。”
郎中、都事等官員從平章府內跑了過來。
“鄭大人,鄭大人……”都事看著趴在地上一動不動的鄭萬戶,眼含熱淚。
“先抬鄭大人迴府!”郎中喊道。
眾人用木板抬起鄭萬戶,匆匆忙忙向城門樓走去。
城門樓內,鄭萬戶僵直地伏在床上,雙目緊閉,唿吸微弱。家僮來順跪在床前邊一邊哭泣一邊唿喚。
“老爺,老爺……”來順哭喊著,“剛才還好好的,怎麽被打成這樣……老爺,老爺,你醒醒……”
眾官員、將士圍著床榻,含淚注視。鄭萬戶微微睜開眼睛,又閉上。千戶眼淚落下。
醫士小心揭開鮮血染透的衣衫,為鄭萬戶敷藥。
江邊,香軍營寨。 帥帳內,鄒普勝與彭瑩玉坐於帳內商議破城之計,一侍衛匆匆走了進來。
“啟稟主帥,城裏探使遞來消息。”侍衛遞上密信。
“哦?”鄒普勝接過密信,打開看了看,臉上現出微笑,他猛地一拍桌案,大喊,“好!”
“是何消息?”彭瑩玉問,“讓太師如此高興。”
“軍師,你來看看。”鄒普勝遞上密信。
彭瑩玉接過密信,邊看邊喃喃自語:“鄭萬戶被新任平章珂頌重責二十大板,現正在城門樓上療傷……”
“軍師,”鄒普勝笑著說,“這不正是你我苦等的破城良機嗎?沒曾想這麽快它就到了,豈不值得一喜?”
彭瑩玉微微一笑說:“嘿嘿,果然讓你我給等到了。”
鄒普勝喊:“來人,傳我軍令,各路人馬即刻準備攻城。”
“慢,”彭瑩玉連忙阻止,“太師,不可草率出兵?”
“為何?”鄒普勝問,“如此良機豈能坐失,軍師為何不讓出兵?”
“太師,”彭瑩玉說,“那鄭萬戶雖在療傷,可他仍然是領兵萬戶,守城兵馬仍然聽命於他,此刻攻城,不會有半點便宜可得。”
鄒普勝有些迷惘,問:“這麽說來,該如何是好?”
彭瑩玉神秘地一笑,說:“去看望鄭萬戶。”
鄒普勝一臉茫然地問:“什麽……看望鄭萬戶?”
“不錯,”彭瑩玉說,“要派人去看望看望鄭萬戶。”
“嗬嗬,嗯,是要派人去看望看望,還要備上一份厚禮。”鄒普勝看了看彭瑩玉,忽然像明白了什麽,笑著說,可一說到派人,他又皺起了眉,問,“不過這派人麽……差何人去最為穩妥呢?”
“軍中有一主簿名叫薛謙,”彭瑩玉說,“此人做事沉穩圓熟,又是鄭萬戶鄉鄰,此人最合適不過。”
鄒普勝大喜說:“好。來人!”
“在!”侍衛走進帳內。
鄒普勝說:“速傳薛主簿,來我帥帳。”
“是。”侍衛離開帥帳,前去傳薛主簿。
“我這裏已修好書信一封,太師可讓薛主簿帶上。”彭瑩玉遞上書信。
“嗬嗬,”鄒普勝接過書信,笑著說,“看來軍師此計已謀劃多日呀。”
彭瑩玉大笑:“嗬嗬。”
武昌,城門樓內,鄭萬戶伏在床上,家僮來順蹲在床邊,端著湯藥,一勺一勺地喂其喝下……
香軍主簿薛謙假扮客商,騎著毛驢,悠然地向城門樓走去,一名士兵扮著夥計,在後麵緊緊跟隨。
碗中的藥已喝下大半,鄭萬戶搖了搖頭。
“老爺,”來順端著湯藥說,“老爺,你再喝點。”
“不喝了。”鄭萬戶擺了擺手。
侍衛從外邊走了過來,來到床前稟報:“啟稟大人,門外有一客商,前來探望。”
“客商?”鄭萬戶問,“他名叫什麽名字?”
“他說名叫薛謙,是大人的鄉鄰。”侍衛說。
“是他!”鄭萬戶大怒,“給我亂棍打出!”
侍衛滿臉疑惑。
“老爺,”來順問,“鄉鄰前來探望,老爺為何要把他亂棍打出呀?”
“你哪裏知道,”鄭萬戶說,“此人原就不是本分之人,近又聽說他投了賊寇,不管是否屬實,他此時前來,定有企圖。”
“噢。”來順說。
鄭萬戶看著還站著的侍衛說:“還等什麽,給我亂棍打出!”
“是。”侍衛退了出去。
薛謙與手下士兵,提著禮物,站在城門樓外靜靜等候。侍衛走了過來,薛謙迎了上去。
“軍爺,鄭大人怎麽說?”薛謙問,“我可否進去探望了?”
“快走,快走。”侍衛推搡驅趕,“鄭大人不見。”
“唉……唉,”薛謙與侍衛爭執,“我是鄭大人的……鄭大人的鄉鄰……”
“快走,快走……”侍衛說,“鄉鄰也不行,鄭大人不見。”
薛謙和士兵被侍衛趕了出來。下了城牆,薛謙撣了撣衣襟,迴望城門樓,仰天大笑:“哈哈哈……”
“頭領,”隨行士兵問,“你我被人趕出來了,你怎麽還大笑?”
“你有所不知,”薛謙說,“見與不見鄭大人,並無二樣。”
士兵不解地看著薛謙。
“走,”薛謙笑了笑說,“隨我逛逛武昌城。”
“逛城?”士兵驚恐地四下望了望說,“趁無人發現,還不快點出城……”
“不,不,時候還早。”薛謙搖了搖手指說,“既然到了城裏,怎不逛逛?走。”
薛謙向城內走去,士兵解開韁繩,牽毛驢跟上。薛謙邊走邊悠然地賞著兩邊的街景,士兵牽著毛驢,在後麵跟隨,心神不寧。轉過一條街巷,突然闖出幾名衙差,把他們圍在中間。
“你們……你們幹什麽?”薛謙假裝驚恐地問。
“跟我們走一趟。”衙差班頭說。
薛謙說:“我隻是個商人……你們……認錯人了……”
衙差班頭說:“少囉嗦,走!”
珂頌正在府內花廳簷下逗鸚鵡,衙差班頭匆匆走了過來。
“啟稟大人,抓到兩個奸細。”衙差班頭說。
“什麽奸細,也往本老爺這裏帶。”珂頌嗬斥道,頭也不迴,繼續逗鸚鵡。
“大人,”衙差班頭說,“他們是從鄭萬戶府上出來的。”
“什麽?”珂頌轉過身來,問,“從鄭萬戶府裏出來的?”
“是的,大人,”衙差班頭說,“他們剛出來,就被小的抓到了。”
“人現在何處?”珂頌問,“帶過來。”
“是。”
衙差班頭押薛謙來到花廳。
薛謙上前叩首說:“大人,我不是奸細,你們認錯了,我是商人。”
珂頌看了看薛謙,問:“你是商人?”
“對,對,”薛謙說,“我隻是個商人。”
“一個商人去萬戶府幹什麽?”珂頌問。
“我……”薛謙故意支支吾吾地說,“我……”
珂頌大喝:“搜。”
衙差班頭上上下下搜薛謙,搜出了身上藏著的書信。
“大人,搜到一封書信。”衙差班頭遞上書信說。
珂頌接過書信,拆開,看了一遍,陰險地笑了笑,走到薛謙麵前。
“說吧,”珂頌說,“你到底是做什麽的,為何身上帶有這封書信?”
“不瞞大人,”薛謙低下頭說,“小人本來是個商人,徐賊作亂,小人被亂軍裹去,隨他們來到城外,聽說守城的鄭大人是同鄉,小人就想前來投奔官軍。前日聽說鄭大人被打傷了,就偷偷前來探望,也想趁機棄暗投明。誰知鄭大人卻說他遭人陷害,早想和賊寇串通,聽說小人來自賊營,就托小人帶這封書信給那賊首鄒普勝。”
“原來如此,”珂頌惡狠狠地說,“這老匹夫!”
平章府衙,行省官員立於兩側。書案前,鄭萬戶伏在一木榻上;書案後,珂頌正襟危坐,盛氣淩人。
“鄭大人,”珂頌看著木榻上的鄭萬戶問,“近日在做些什麽呀?”
“下官未做什麽,”鄭萬戶說,“終日伏於榻上,一邊療傷,一邊思過。”
“哦?一邊療傷,一邊思過,好清靜!”珂頌說,“不過,本官倒是聽說鄭大人近日甚是繁忙,門前鞍馬絡繹不絕,可有此事呀?”
“平章大人此話何意?”鄭萬戶說,“下官居於城樓之上,何人往來,滿城盡可目睹之!”
“滿城盡可目睹?”珂頌冷笑,“哈哈哈,我看不盡然吧。那賊首鄒普勝的密使往來,又有何人目睹過?”
“平章大人,此話從何說起?”鄭萬戶大驚,說,“下官誓死守城,與那賊寇勢不兩立,又怎會與那賊首相往來?”
“說得好動聽,”珂頌站起身說,“我看不拿出憑據,你是不肯低頭,你睜大眼睛看看這是什麽?”
珂頌將書信摔在鄭萬戶麵前,鄭萬戶撿起書信,看了看,雙手發抖。
“平章大人,此信……此信從何而來?”鄭萬戶問。
珂頌說:“從鄒普勝密使身上搜出。”
“一定是有人陷害下官,”鄭萬戶說,“求平章大人明鑒。”
“有人陷害?”珂頌說,“我來問你,信中是何人筆跡?”
“是下官筆跡,”鄭萬戶說,“可……可這信並非下官親筆書寫。”
“還敢狡辯!”珂頌勃然大怒,“賊寇從你府中出來,信從其身上搜出,信中又是你的筆跡,這信不是你所書寫,又會是何人書寫?”
“平章大人,”郎中出列,上前求情,“鄭大人拚死殺賊,扞衛城池,人所共睹,怎會私通賊寇?這信定有蹊蹺,求平章大人詳察。”
眾官員紛紛求情說:“鄭大人冤枉,求平章大人詳察。”
“他有何冤枉之處?”珂頌說,“分明是因缺曠之事被責罰,心有不甘,遂生通賊報複之意,這信就是明證!來人!”
衙差答道:“在!”
珂頌說:“將鄭萬戶革去官職,打入大牢。”
“是。”衙差答道。
眾官員一起上前說:“平章大人開恩。”
珂頌大怒說:“再有為其說情者,以通賊罪一並懲處。”
眾官員默默相視,怒而不言。
衙差抬鄭萬戶離開。
“啟稟大人,平章府衙差前來傳令,讓你前去議事。”侍衛稟報。
鄭萬戶目光從地圖上移開,一捋長髯,說:“平章府的人……”
“去議事?”旁邊的千戶說,“大人,平章府不是答應你 ‘以守城為重,可不去議事’嗎,為何又傳令前去議事?”
鄭萬戶說:“那是星吉大人答應的,現在的平章大人可未答應。”
千戶說:“莫非珂頌是在故意刁難?”
“新任平章大人升衙,不去失禮。不管如何,我都應去走一遭。”鄭萬戶微微一笑說,轉身向家仆來順說,“來順,拿頭盔來!”
來順手捧頭盔,走了過來。
“老爺,我隨你去吧。”來順遞上頭盔說。
“不用,”鄭萬戶說,“你在此守著,城外一有動靜,即刻跑來報我。”
千戶擔心地說:“大人,你可要小心!”
“放心吧。”鄭萬戶說,“拜托各位,守好城池,我去去就迴。”
鄭萬戶離開城樓,下了城牆。來到平章府,鄭萬戶上前施禮:“參見平章大人。”
珂頌抬眼看了看鄭萬戶,譏諷說:“鄭大人,你怎麽從城上下來了?方才幾位大人都說你軍務繁忙,不能離開城牆半步,你怎麽從城上下來了?”
鄭萬戶說:“下官知錯。”
“你有什麽錯?”珂頌說,“你日夜守在城牆之上,保全城百姓平安,你有功,蓋天之功,哪裏會有錯!”
“下官知錯了。”鄭萬戶謝罪說。
“知錯了,”珂頌問,“鄭大人,你錯在何處?”
“下官不該恃功自傲,不進府衙議事理政。”鄭萬戶說,“求平章大人責罰。”
“責罰?”珂頌說,“我來問你,無故不進府衙議事理政,該受何罰?”
鄭萬戶說:“按律例,曠缺一次,當責二十板!”
“好,鄭萬戶,這可是你自己說的。”珂頌說,“本官念你守城有功,已往曠缺之數不再追究,隻罰你今日該罰之數。來人!”
衙差答道:“在!”
珂頌說:“把鄭萬戶推出去,杖責二十大板!”
衙差欲推鄭萬戶出去,郎中站了出來。
“求平章大人開恩,”郎中說,“鄭大人並非故意曠缺,實為禦寇退敵,須時時守於城上。”
“是呀,鄭大人不是故意曠缺,求平章大人開恩。”眾官員紛紛上前為鄭萬戶求情。
珂頌看了看眾官員,大喝:“一派胡言!守在城上是禦寇退敵,府中議事難道不是為禦寇退敵?我湖廣行省吏風不振,皆因律令廢弛,本官今日有意整飭,再有多言,一並懲處!”
眾官員悻悻而退。
平章府門外。鄭萬戶被扒去甲胄,按住手腳,衙差舉起木板狠狠地打了下去,鄭萬身子猛地一抽搐,他閉目咬牙,強忍著疼痛……
監刑官高喊:“一、二、三……”
木板重重落下,條條血痕染紅鄭萬戶白色衣衫。
監刑官喊著:“十、十一、十二……”
擊打聲與監刑官的喊聲從外麵傳進平章府內,每一次打擊,都讓府內的官員猛一震顫。珂頌很享受地聽著外麵傳來的擊打聲,臉上掛著陰險的笑……
木板重重打在背上,鄭萬戶臉上青筋暴出,牙關緊咬。
監刑官繼續數著:“十八、十九、二十,行刑畢。”
郎中、都事等官員從平章府內跑了過來。
“鄭大人,鄭大人……”都事看著趴在地上一動不動的鄭萬戶,眼含熱淚。
“先抬鄭大人迴府!”郎中喊道。
眾人用木板抬起鄭萬戶,匆匆忙忙向城門樓走去。
城門樓內,鄭萬戶僵直地伏在床上,雙目緊閉,唿吸微弱。家僮來順跪在床前邊一邊哭泣一邊唿喚。
“老爺,老爺……”來順哭喊著,“剛才還好好的,怎麽被打成這樣……老爺,老爺,你醒醒……”
眾官員、將士圍著床榻,含淚注視。鄭萬戶微微睜開眼睛,又閉上。千戶眼淚落下。
醫士小心揭開鮮血染透的衣衫,為鄭萬戶敷藥。
江邊,香軍營寨。 帥帳內,鄒普勝與彭瑩玉坐於帳內商議破城之計,一侍衛匆匆走了進來。
“啟稟主帥,城裏探使遞來消息。”侍衛遞上密信。
“哦?”鄒普勝接過密信,打開看了看,臉上現出微笑,他猛地一拍桌案,大喊,“好!”
“是何消息?”彭瑩玉問,“讓太師如此高興。”
“軍師,你來看看。”鄒普勝遞上密信。
彭瑩玉接過密信,邊看邊喃喃自語:“鄭萬戶被新任平章珂頌重責二十大板,現正在城門樓上療傷……”
“軍師,”鄒普勝笑著說,“這不正是你我苦等的破城良機嗎?沒曾想這麽快它就到了,豈不值得一喜?”
彭瑩玉微微一笑說:“嘿嘿,果然讓你我給等到了。”
鄒普勝喊:“來人,傳我軍令,各路人馬即刻準備攻城。”
“慢,”彭瑩玉連忙阻止,“太師,不可草率出兵?”
“為何?”鄒普勝問,“如此良機豈能坐失,軍師為何不讓出兵?”
“太師,”彭瑩玉說,“那鄭萬戶雖在療傷,可他仍然是領兵萬戶,守城兵馬仍然聽命於他,此刻攻城,不會有半點便宜可得。”
鄒普勝有些迷惘,問:“這麽說來,該如何是好?”
彭瑩玉神秘地一笑,說:“去看望鄭萬戶。”
鄒普勝一臉茫然地問:“什麽……看望鄭萬戶?”
“不錯,”彭瑩玉說,“要派人去看望看望鄭萬戶。”
“嗬嗬,嗯,是要派人去看望看望,還要備上一份厚禮。”鄒普勝看了看彭瑩玉,忽然像明白了什麽,笑著說,可一說到派人,他又皺起了眉,問,“不過這派人麽……差何人去最為穩妥呢?”
“軍中有一主簿名叫薛謙,”彭瑩玉說,“此人做事沉穩圓熟,又是鄭萬戶鄉鄰,此人最合適不過。”
鄒普勝大喜說:“好。來人!”
“在!”侍衛走進帳內。
鄒普勝說:“速傳薛主簿,來我帥帳。”
“是。”侍衛離開帥帳,前去傳薛主簿。
“我這裏已修好書信一封,太師可讓薛主簿帶上。”彭瑩玉遞上書信。
“嗬嗬,”鄒普勝接過書信,笑著說,“看來軍師此計已謀劃多日呀。”
彭瑩玉大笑:“嗬嗬。”
武昌,城門樓內,鄭萬戶伏在床上,家僮來順蹲在床邊,端著湯藥,一勺一勺地喂其喝下……
香軍主簿薛謙假扮客商,騎著毛驢,悠然地向城門樓走去,一名士兵扮著夥計,在後麵緊緊跟隨。
碗中的藥已喝下大半,鄭萬戶搖了搖頭。
“老爺,”來順端著湯藥說,“老爺,你再喝點。”
“不喝了。”鄭萬戶擺了擺手。
侍衛從外邊走了過來,來到床前稟報:“啟稟大人,門外有一客商,前來探望。”
“客商?”鄭萬戶問,“他名叫什麽名字?”
“他說名叫薛謙,是大人的鄉鄰。”侍衛說。
“是他!”鄭萬戶大怒,“給我亂棍打出!”
侍衛滿臉疑惑。
“老爺,”來順問,“鄉鄰前來探望,老爺為何要把他亂棍打出呀?”
“你哪裏知道,”鄭萬戶說,“此人原就不是本分之人,近又聽說他投了賊寇,不管是否屬實,他此時前來,定有企圖。”
“噢。”來順說。
鄭萬戶看著還站著的侍衛說:“還等什麽,給我亂棍打出!”
“是。”侍衛退了出去。
薛謙與手下士兵,提著禮物,站在城門樓外靜靜等候。侍衛走了過來,薛謙迎了上去。
“軍爺,鄭大人怎麽說?”薛謙問,“我可否進去探望了?”
“快走,快走。”侍衛推搡驅趕,“鄭大人不見。”
“唉……唉,”薛謙與侍衛爭執,“我是鄭大人的……鄭大人的鄉鄰……”
“快走,快走……”侍衛說,“鄉鄰也不行,鄭大人不見。”
薛謙和士兵被侍衛趕了出來。下了城牆,薛謙撣了撣衣襟,迴望城門樓,仰天大笑:“哈哈哈……”
“頭領,”隨行士兵問,“你我被人趕出來了,你怎麽還大笑?”
“你有所不知,”薛謙說,“見與不見鄭大人,並無二樣。”
士兵不解地看著薛謙。
“走,”薛謙笑了笑說,“隨我逛逛武昌城。”
“逛城?”士兵驚恐地四下望了望說,“趁無人發現,還不快點出城……”
“不,不,時候還早。”薛謙搖了搖手指說,“既然到了城裏,怎不逛逛?走。”
薛謙向城內走去,士兵解開韁繩,牽毛驢跟上。薛謙邊走邊悠然地賞著兩邊的街景,士兵牽著毛驢,在後麵跟隨,心神不寧。轉過一條街巷,突然闖出幾名衙差,把他們圍在中間。
“你們……你們幹什麽?”薛謙假裝驚恐地問。
“跟我們走一趟。”衙差班頭說。
薛謙說:“我隻是個商人……你們……認錯人了……”
衙差班頭說:“少囉嗦,走!”
珂頌正在府內花廳簷下逗鸚鵡,衙差班頭匆匆走了過來。
“啟稟大人,抓到兩個奸細。”衙差班頭說。
“什麽奸細,也往本老爺這裏帶。”珂頌嗬斥道,頭也不迴,繼續逗鸚鵡。
“大人,”衙差班頭說,“他們是從鄭萬戶府上出來的。”
“什麽?”珂頌轉過身來,問,“從鄭萬戶府裏出來的?”
“是的,大人,”衙差班頭說,“他們剛出來,就被小的抓到了。”
“人現在何處?”珂頌問,“帶過來。”
“是。”
衙差班頭押薛謙來到花廳。
薛謙上前叩首說:“大人,我不是奸細,你們認錯了,我是商人。”
珂頌看了看薛謙,問:“你是商人?”
“對,對,”薛謙說,“我隻是個商人。”
“一個商人去萬戶府幹什麽?”珂頌問。
“我……”薛謙故意支支吾吾地說,“我……”
珂頌大喝:“搜。”
衙差班頭上上下下搜薛謙,搜出了身上藏著的書信。
“大人,搜到一封書信。”衙差班頭遞上書信說。
珂頌接過書信,拆開,看了一遍,陰險地笑了笑,走到薛謙麵前。
“說吧,”珂頌說,“你到底是做什麽的,為何身上帶有這封書信?”
“不瞞大人,”薛謙低下頭說,“小人本來是個商人,徐賊作亂,小人被亂軍裹去,隨他們來到城外,聽說守城的鄭大人是同鄉,小人就想前來投奔官軍。前日聽說鄭大人被打傷了,就偷偷前來探望,也想趁機棄暗投明。誰知鄭大人卻說他遭人陷害,早想和賊寇串通,聽說小人來自賊營,就托小人帶這封書信給那賊首鄒普勝。”
“原來如此,”珂頌惡狠狠地說,“這老匹夫!”
平章府衙,行省官員立於兩側。書案前,鄭萬戶伏在一木榻上;書案後,珂頌正襟危坐,盛氣淩人。
“鄭大人,”珂頌看著木榻上的鄭萬戶問,“近日在做些什麽呀?”
“下官未做什麽,”鄭萬戶說,“終日伏於榻上,一邊療傷,一邊思過。”
“哦?一邊療傷,一邊思過,好清靜!”珂頌說,“不過,本官倒是聽說鄭大人近日甚是繁忙,門前鞍馬絡繹不絕,可有此事呀?”
“平章大人此話何意?”鄭萬戶說,“下官居於城樓之上,何人往來,滿城盡可目睹之!”
“滿城盡可目睹?”珂頌冷笑,“哈哈哈,我看不盡然吧。那賊首鄒普勝的密使往來,又有何人目睹過?”
“平章大人,此話從何說起?”鄭萬戶大驚,說,“下官誓死守城,與那賊寇勢不兩立,又怎會與那賊首相往來?”
“說得好動聽,”珂頌站起身說,“我看不拿出憑據,你是不肯低頭,你睜大眼睛看看這是什麽?”
珂頌將書信摔在鄭萬戶麵前,鄭萬戶撿起書信,看了看,雙手發抖。
“平章大人,此信……此信從何而來?”鄭萬戶問。
珂頌說:“從鄒普勝密使身上搜出。”
“一定是有人陷害下官,”鄭萬戶說,“求平章大人明鑒。”
“有人陷害?”珂頌說,“我來問你,信中是何人筆跡?”
“是下官筆跡,”鄭萬戶說,“可……可這信並非下官親筆書寫。”
“還敢狡辯!”珂頌勃然大怒,“賊寇從你府中出來,信從其身上搜出,信中又是你的筆跡,這信不是你所書寫,又會是何人書寫?”
“平章大人,”郎中出列,上前求情,“鄭大人拚死殺賊,扞衛城池,人所共睹,怎會私通賊寇?這信定有蹊蹺,求平章大人詳察。”
眾官員紛紛求情說:“鄭大人冤枉,求平章大人詳察。”
“他有何冤枉之處?”珂頌說,“分明是因缺曠之事被責罰,心有不甘,遂生通賊報複之意,這信就是明證!來人!”
衙差答道:“在!”
珂頌說:“將鄭萬戶革去官職,打入大牢。”
“是。”衙差答道。
眾官員一起上前說:“平章大人開恩。”
珂頌大怒說:“再有為其說情者,以通賊罪一並懲處。”
眾官員默默相視,怒而不言。
衙差抬鄭萬戶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