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稅改風雲二
長姐當家,我在大明做外貿 作者:種菊南山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衍爵抽出袋子裏的資料,一看就樂了:“大兄,這是內人整理的,西方人關於稅收的資料。”
“弟妹整理的?”王錫爵心裏疑惑,心想,一個後宅女子,居然能整理這些資料?
王衍爵不顧族兄的疑惑,他一邊展開那份資料,一邊說:“這下好啦,咱們以這份資料為藍本,逐條斟酌,看看哪些條款適合大明?”
舜華的那份稅收材料,不僅有這時代西方國家的稅收政策,還有後世種花家的稅收經驗。
大明亡國的原因有很多,無錢維持國家運轉是主要原因,造成這一困境的原因也有很多,稅收政策不合理,是一個重要原因。
官僚統治階層,占據著國家大部分的土地資源,他們卻不用交稅,不但不交稅,還要窮苦農民供養。
而普通老百姓手裏的土地越來越少,卻要承受越來越重的稅負。
另一方麵,這時代海貿發達,商稅卻還是國初定下的三十稅一,大量的商人托庇於官僚門下,連三十稅一的商稅也不願意交納。
官僚們用“祖製”在壓製皇權,長於深宮的皇帝,都被他們忽悠瘸了。
萬曆帝想收點礦稅,減輕一點農民的負擔,就被官僚們噴得滿頭包,說他與民爭利。
官僚們口中的“民”,真的是廣大的底層老百姓麽?非也,隻是那些開礦的富商大賈與他們身後站著的官僚而已。
誠然,萬曆帝派出的太監素質太低,鬧得不像話,但是,官僚們又能好到哪裏去?剝皮宣草也阻止不了官員們的貪汙行為,大家彼此彼此,都不是什麽好鳥。
舜華準備的這份資料,是預備著將來秉哲兄弟們有需要的時候,再拿出來供他們參考。
現在有機會拿出來,也不枉她花功夫整理一場。
這時代,女子沒法做官,就算她是穿越過來的,也不行,她隻能通過秉哲兄弟的行動,來實現她的理想。
現在,加上一個夫君王衍爵,也不錯。
至少,通過稅改,讓大明這艘老舊的大船,減小滑向深淵的速度,能挺過小冰河時期,迎來“番薯盛世”?
一連十幾日,王衍爵都被族兄請去,兩兄弟在書房裏徹夜長談,在半個月後,終於整理出一份礦稅改革,裁撤稅監的折子。
萬曆帝一看就急了:“王愛卿,怎麽隻改礦稅?商稅呢?還有農稅呢?”
當初,王衍爵跟他說的,可不止這些啊。
王錫爵迴複道:“陛下,治大國如烹小鮮,不可操之可急。”
煮小魚蝦的時候,如果頻繁翻動,就會煮成一鍋魚泥,不成形了。
萬曆帝無語,因為妖書案,他一氣之下,擼掉了三位閣臣,新的閣臣,還沒有舉行庭推,如今內閣,隻有王錫爵這一位老臣。
他怎麽不急?聽王衍爵說他收到的礦稅,隻是冰山一角,他就急得不得了,想到他背了那麽大的罵名,才得到一點點收入,付出與收獲嚴重倒掛,他就氣得不得了。
而這點收上來的礦稅,隻是在他的內帑裏過過手,最後還是不補貼給戶部了。
可苦來哉?算了,先改礦稅也好。
萬曆帝很快做好了心理建設,望著孤零零的內閣首輔,算了,還是招六部大臣來討論一下吧。
大明的朝堂就是一個篩子,陛下召集六部尚書討論礦稅改革的事,很快就在六部衙門裏傳開。
六科郎和禦史們更是聞風而動,紛紛打探稅改的內容,最後他們打聽到:陛下不是要裁撤稅監,也不是要取消礦稅,而是礦稅照收,稅監變成了監稅。
這可有違大家的初衷啊,禦史們在醞釀一篇篇彈劾的雄文:陛下違背祖製收取礦稅,彈他!
什麽,礦稅改革是王首輔提出來的?彈他!若是能扳倒首輔,也能青史留名不是?
看看?沒有一個禦史靜下心來,思考一下,這樣的稅改,於大明有何益處?
隻想著在這一場博弈中,能為自己撈到什麽好處。
王錫爵做了十年首輔,再也不是當年那個,動不動就要辭職迴家的衝動中年。
與族弟暢談半個月後,他敏銳地意識到:從礦稅開始,接下來的商業稅、工業稅、農業稅,這是一項能改變國家命運的變革,是他青史留名的機會。
他不能放棄這個機會,所以,盡管禦史們的彈章快要將他淹沒了,他也照樣召集六部尚書們開會討論。
他已年近七十,這是他人生的最後機會,就算他有嚴嵩那樣的身體,未來十年,他也不一定能完成這一項偉大的改革。
不行,他要培養一個接班人,不能像張相公一樣後繼無人,導致人亡政息,最後落得個淒慘下場。
有張居正和嚴嵩的前車之鑒,為子孫計,他也要選好退路再說。
滿朝廷劃拉,最後,他把目光投向剛剛出使琉球歸來的袁秉哲。
探花郎,翰林院修撰,處理災民時留下的城市治理經驗,至今適用,出使琉球迴來後,原本許諾的五品兵部郎中,也沒人提了,讓人家迴翰林院待命。
有功不賞,正好,調到他身邊做助理!俗稱小閣老!
最重要的是,他那個聰慧的阿姐,對西方的稅務製度研究得那麽深入,應該會給他一些建議吧?
他算是看出來了,袁家兩兄弟,能從幾百名進士中脫穎而出,與他們身後站著的這位阿姐,大有關係。
他一個大伯兄,總不能與弟媳去討論朝堂的問題吧?王衍爵這個族弟又不願意在朝堂為官,要聽到弟媳婦的意見,沒有比通過她的兩位兄弟更便捷的辦法了。
隻是,這稅改,也相當於變法了,自古變法的臣子,都沒有好下場,商鞅遭車裂,王安石被列入奸臣傳,最近的例子,張居正身敗名裂,家人無有好下場。
袁秉哲,敢蹚這趟渾水麽?
還得聽聽他的意見先。
再說萬曆帝,有了釜底抽薪的經驗,挑了幾個跳得最兇的禦史,讓陳矩查查他們的底細。
一查,果然就有收錢的,還有受朝中某大佬指使的。
再一查那位大佬,好家夥,這人的家族在老家山西,開著好幾處煤礦,他指使人喊得最兇,說陛下與民爭利,他是“民”嗎?
還有幾位高官,家裏雖然沒有開礦,卻有親友在家鄉開著礦,說他們沒收到孝敬,誰信?
以這些人無利不起早的尿性,沒收到銀子,肯這麽賣務地為礦方發聲?
萬曆帝怒了,老師們教給他的馭下之道,遠沒有王衍爵教給他的一招“釜底抽薪”好使。
看著東廠送上來的證據,萬曆帝狠狠地用朱筆批示:“抓!揪出幕後黑手!”
一批禦史被下獄,幾名官員被請到錦衣衛喝茶。
這一下捅了馬蜂窩,提出礦稅改革方案的王錫爵,又一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弟妹整理的?”王錫爵心裏疑惑,心想,一個後宅女子,居然能整理這些資料?
王衍爵不顧族兄的疑惑,他一邊展開那份資料,一邊說:“這下好啦,咱們以這份資料為藍本,逐條斟酌,看看哪些條款適合大明?”
舜華的那份稅收材料,不僅有這時代西方國家的稅收政策,還有後世種花家的稅收經驗。
大明亡國的原因有很多,無錢維持國家運轉是主要原因,造成這一困境的原因也有很多,稅收政策不合理,是一個重要原因。
官僚統治階層,占據著國家大部分的土地資源,他們卻不用交稅,不但不交稅,還要窮苦農民供養。
而普通老百姓手裏的土地越來越少,卻要承受越來越重的稅負。
另一方麵,這時代海貿發達,商稅卻還是國初定下的三十稅一,大量的商人托庇於官僚門下,連三十稅一的商稅也不願意交納。
官僚們用“祖製”在壓製皇權,長於深宮的皇帝,都被他們忽悠瘸了。
萬曆帝想收點礦稅,減輕一點農民的負擔,就被官僚們噴得滿頭包,說他與民爭利。
官僚們口中的“民”,真的是廣大的底層老百姓麽?非也,隻是那些開礦的富商大賈與他們身後站著的官僚而已。
誠然,萬曆帝派出的太監素質太低,鬧得不像話,但是,官僚們又能好到哪裏去?剝皮宣草也阻止不了官員們的貪汙行為,大家彼此彼此,都不是什麽好鳥。
舜華準備的這份資料,是預備著將來秉哲兄弟們有需要的時候,再拿出來供他們參考。
現在有機會拿出來,也不枉她花功夫整理一場。
這時代,女子沒法做官,就算她是穿越過來的,也不行,她隻能通過秉哲兄弟的行動,來實現她的理想。
現在,加上一個夫君王衍爵,也不錯。
至少,通過稅改,讓大明這艘老舊的大船,減小滑向深淵的速度,能挺過小冰河時期,迎來“番薯盛世”?
一連十幾日,王衍爵都被族兄請去,兩兄弟在書房裏徹夜長談,在半個月後,終於整理出一份礦稅改革,裁撤稅監的折子。
萬曆帝一看就急了:“王愛卿,怎麽隻改礦稅?商稅呢?還有農稅呢?”
當初,王衍爵跟他說的,可不止這些啊。
王錫爵迴複道:“陛下,治大國如烹小鮮,不可操之可急。”
煮小魚蝦的時候,如果頻繁翻動,就會煮成一鍋魚泥,不成形了。
萬曆帝無語,因為妖書案,他一氣之下,擼掉了三位閣臣,新的閣臣,還沒有舉行庭推,如今內閣,隻有王錫爵這一位老臣。
他怎麽不急?聽王衍爵說他收到的礦稅,隻是冰山一角,他就急得不得了,想到他背了那麽大的罵名,才得到一點點收入,付出與收獲嚴重倒掛,他就氣得不得了。
而這點收上來的礦稅,隻是在他的內帑裏過過手,最後還是不補貼給戶部了。
可苦來哉?算了,先改礦稅也好。
萬曆帝很快做好了心理建設,望著孤零零的內閣首輔,算了,還是招六部大臣來討論一下吧。
大明的朝堂就是一個篩子,陛下召集六部尚書討論礦稅改革的事,很快就在六部衙門裏傳開。
六科郎和禦史們更是聞風而動,紛紛打探稅改的內容,最後他們打聽到:陛下不是要裁撤稅監,也不是要取消礦稅,而是礦稅照收,稅監變成了監稅。
這可有違大家的初衷啊,禦史們在醞釀一篇篇彈劾的雄文:陛下違背祖製收取礦稅,彈他!
什麽,礦稅改革是王首輔提出來的?彈他!若是能扳倒首輔,也能青史留名不是?
看看?沒有一個禦史靜下心來,思考一下,這樣的稅改,於大明有何益處?
隻想著在這一場博弈中,能為自己撈到什麽好處。
王錫爵做了十年首輔,再也不是當年那個,動不動就要辭職迴家的衝動中年。
與族弟暢談半個月後,他敏銳地意識到:從礦稅開始,接下來的商業稅、工業稅、農業稅,這是一項能改變國家命運的變革,是他青史留名的機會。
他不能放棄這個機會,所以,盡管禦史們的彈章快要將他淹沒了,他也照樣召集六部尚書們開會討論。
他已年近七十,這是他人生的最後機會,就算他有嚴嵩那樣的身體,未來十年,他也不一定能完成這一項偉大的改革。
不行,他要培養一個接班人,不能像張相公一樣後繼無人,導致人亡政息,最後落得個淒慘下場。
有張居正和嚴嵩的前車之鑒,為子孫計,他也要選好退路再說。
滿朝廷劃拉,最後,他把目光投向剛剛出使琉球歸來的袁秉哲。
探花郎,翰林院修撰,處理災民時留下的城市治理經驗,至今適用,出使琉球迴來後,原本許諾的五品兵部郎中,也沒人提了,讓人家迴翰林院待命。
有功不賞,正好,調到他身邊做助理!俗稱小閣老!
最重要的是,他那個聰慧的阿姐,對西方的稅務製度研究得那麽深入,應該會給他一些建議吧?
他算是看出來了,袁家兩兄弟,能從幾百名進士中脫穎而出,與他們身後站著的這位阿姐,大有關係。
他一個大伯兄,總不能與弟媳去討論朝堂的問題吧?王衍爵這個族弟又不願意在朝堂為官,要聽到弟媳婦的意見,沒有比通過她的兩位兄弟更便捷的辦法了。
隻是,這稅改,也相當於變法了,自古變法的臣子,都沒有好下場,商鞅遭車裂,王安石被列入奸臣傳,最近的例子,張居正身敗名裂,家人無有好下場。
袁秉哲,敢蹚這趟渾水麽?
還得聽聽他的意見先。
再說萬曆帝,有了釜底抽薪的經驗,挑了幾個跳得最兇的禦史,讓陳矩查查他們的底細。
一查,果然就有收錢的,還有受朝中某大佬指使的。
再一查那位大佬,好家夥,這人的家族在老家山西,開著好幾處煤礦,他指使人喊得最兇,說陛下與民爭利,他是“民”嗎?
還有幾位高官,家裏雖然沒有開礦,卻有親友在家鄉開著礦,說他們沒收到孝敬,誰信?
以這些人無利不起早的尿性,沒收到銀子,肯這麽賣務地為礦方發聲?
萬曆帝怒了,老師們教給他的馭下之道,遠沒有王衍爵教給他的一招“釜底抽薪”好使。
看著東廠送上來的證據,萬曆帝狠狠地用朱筆批示:“抓!揪出幕後黑手!”
一批禦史被下獄,幾名官員被請到錦衣衛喝茶。
這一下捅了馬蜂窩,提出礦稅改革方案的王錫爵,又一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