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春荒
長姐當家,我在大明做外貿 作者:種菊南山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衍爵望了望舜華,見舜華笑咪咪地望著他,心裏一動,他說:“我買五千畝。”
吳知縣心花怒放,這可是巴結首輔大人的機會,立即寫了一份五千畝的契書,至於收不收錢,收多少錢,還不是他一句話的事。
萬曆二十二年的春節,過得冷冷清清。
小年那天,發生了饑民圍村的危急情況,袁族長和族老們商議後,宣布取消今年的殺豬飯宴請。
盡管受災,還是有部分村民養了豬,留待過年。
殺豬飯取消以後,這些村民自己也舍不得吃,都把豬賣掉了。
因為缺糧,今年過年的肥豬,都賣了高價,養豬的村民發了一筆小財,笑得合不攏嘴。
舜華家熱鬧了一場,再也不想辦席了,也不想去別人家吃席。
老老實實躲在家裏,陪著兄弟們做功課。
周阿婆和周大丫,早已為一家人做好了過年的新衣服,迴家過年去了。
王衍爵偶爾下來,聽聽舜華給弟妹們講課。他常常能聽到出人意料的詞句和觀點,感到十分新奇。
周二田駕著騾車,在雷和尚的護送下,送潤娘迴家過年,順便送去年禮。
劉家早已今非昔比,劉阿婆的迴禮,也在兩捆青菜之外,加了一包年糕。
春節過去,春荒開始,災難後最難的日子到了。
北京,紫禁城,內閣值房。
三位閣老正在討論,河南道監察禦史鍾化民上的《救災疏》。
“設粥廠、散賑銀,寬刑罰,贖人丁,兼重建”趙誌皋讀著鍾禦史的“救災五策”,連連點頭,“這才是大明官員應有的樣子嘛。”
張位也說:“設粥廠以救老弱,散賑銀彰顯皇恩,寬刑罰以恕黎民,贖人丁以全天倫,兼重建以圖發展。
沒有比這更好的法子了,老夫建議,速速呈遞聖上,照此執行。”
王錫爵想起,前幾天接到族弟的信,信上說到,民間對這救災五策,有不同的看法。
王錫爵說:“大明救災,早有成例,鍾禦史的救災五策,固然是好,民間卻有不同的看法。”
其他兩位都望著他:“怎麽說?”
王錫爵說:“譬如‘散賑銀’這一項,隻因為一些讀書人,羞於到粥廠,與普通災民一樣領取救濟,情願餓死,以全所謂的細節。
對此,老夫也有不同的看法。
如今全民賑災,聖上也拿出了內帑的銀子,兩位太後共捐出3萬兩,貴妃也捐出了五千兩。
滿朝上下,自你我三人起,個個捐款,眾誌成城,隻為救災。
而這些災區的讀書人,哪怕幫著組織災民,維持一下秩序也好。
幫著奔走,籌集救災的錢糧也好。
去到災區,宣講一下朝廷的救災政策,指導災民前往粥廠也好啊。
他們卻不思報效朝廷,死守在家裏,等著朝廷發銀子來救他們。
這樣死讀書,不知變通的讀書人,於國、於民、於家何意?救他做什麽?
所以,這些散發的救災銀,不應該白送給那些無用的書蠹。
隻應該發給那些,為救災奔走的士人,隻有這些有責任、有擔當的君子,才配領取賑災銀子。”
王首輔本就是一個嫉惡如仇的人,此一番話說得鏗鏘有力,震得兩位閣老耳膜嗡嗡響。
半晌,趙誌皋才說道:“元馭說得有道理,這一條給改一改?”
張位沒出聲,表示默認。
幾天後,正在河南救災的鍾化明,收到朝廷的迴複,見‘散賑銀’這一條的修改意見,搖著頭說:“非為朝廷優待讀書人之道也。”
也隻好照此執行,那些在家裏,等著朝廷散賑銀的讀書人,也隻好走出家門,為救災奔走起來。
王衍爵寫給族兄信上的觀點,是來自舜華的牢騷。
舜華說:“全民救災的時候,那些讀書人,怎麽可以置身事外?等著朝廷發銀子來養活他們?
誰給朝廷交稅?朝廷不保護納稅人,卻去保護不納稅的蠹蟲,真是好笑!”
做為小民,發發牢騷就算了,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瑞昌這邊,無知縣先後組織了兩萬多災民, 到赤湖邊開荒,圍湖造田。
舜華和袁族長買地以後,就在村子裏挑選管理人才。
沒辦法,舜華,袁族長,袁鴻泰都不可能長期待在工地上。
王衍爵買了五千畝地,把地契交給舜華後,就當起了甩手掌櫃,一概不管了。
撥拉了半天,隻有四十來歲的裏正,袁大雷最合適,他當了十來年的裏正,組織管理能力還是有的,隻是被罩在了袁族長父子的陰影裏,平日顯不出來罷了。
二人決定請袁大雷坐鎮現場,擔任總指揮,手下的助理和記賬員,隨他挑選。
村子裏沒有合適的,也允許他自行招募,不再限製村內村外。
袁大雷考慮了兩天,一是每個月有十兩銀子的報酬,二是,他可以借此照顧照顧親戚朋友,他痛快地答應了。
正月初六, 袁大雷帶著五十多名手下,和六名記賬員,載著滿滿一船糧食,先去工地上打前站。
舜華也跟著他們前去,前期的工作,不能全丟給袁大雷,她需要去拿主意。
周阿公不放心,讓周大丫跟著去,隨身照顧她,也有個伴。
開荒的隊伍來到湖邊,春寒料峭,荒草萋萋,渺無人煙。
袁家村的人見到這麽寬廣平坦的地方,忍不住嘖嘖稱奇。
舜華早擬出了一份備忘錄,是與袁族長,袁鴻泰,還有另一個買主王衍爵商討、修改以後,固定下來的。
此時,袁大雷正拿著那份備忘錄,在分配工作:“你們五十人,五人一組,分為十隊。
可以自由組合,一個房頭的,親戚朋友,可以組成一隊,選出各自的隊長。”
不一會兒,有七個隊組建好了,剩下的人由袁大雷安排,盡量的把熟悉的人安排在一起。
接下來,砍樹,建房子。
茂盛的蘆葦被砍下來,紮成一塊一塊的蘆葦簾子,用來做牆體。
現在天氣寒冷,蘆葦簾子在牆架子上搭成魚鱗型,密不透風,下分保暖。
不到一天,就搭起了一間兩百多平米的簡易房子,再用蘆葦簾子隔成十幾間,就成了開荒隊員們的簡易宿舍。
有講究一點的,幹脆用草簾子在地上鋪了厚厚的一層,再在上麵鋪上棉被,既隔絕了潮氣,晚上睡覺也不冷。
舜華本來要去赤湖鎮上住,見蘆葦搭建起來的屋子,也挺暖和的,幹脆選了一間住下來。
袁大雷忙叫人抬來蘆葦簾子,在地上層層疊疊地鋪了兩三層:“條件艱苦,舜華妹子將就一晚。”
袁大雷跟袁大牛一樣,是當初南下三房中,另一房的人,排輩與舜華這一房不同,他屬於大字輩,叫舜華妹子
順華說:“袁四哥很能幹嘛,這一天時間,就搭起這麽大個草棚子,足夠你的管理團隊住了。
把這間房子留下來,以後我,或者大爺爺,袁幺叔,還有王公子,不管誰來,都可以住在這裏。”
袁大雷點頭應是:“那我在牆上再掛一層草簾子,更暖和一些。”
正月初八,第二船糧食和十幾個負責做飯的青壯婦人,一起到了,開荒的隊伍,終於能吃可口的飯菜了。
正月初十,吳知縣組織的第一批災民,兩千多人,來到赤湖邊。
舜華一看,好家夥,老中青幼,男男女女都有。
袁大雷為難的說:“老弱和女人占了一半,這不是白白的來吃咱們的糧食嗎?”
吳知縣心花怒放,這可是巴結首輔大人的機會,立即寫了一份五千畝的契書,至於收不收錢,收多少錢,還不是他一句話的事。
萬曆二十二年的春節,過得冷冷清清。
小年那天,發生了饑民圍村的危急情況,袁族長和族老們商議後,宣布取消今年的殺豬飯宴請。
盡管受災,還是有部分村民養了豬,留待過年。
殺豬飯取消以後,這些村民自己也舍不得吃,都把豬賣掉了。
因為缺糧,今年過年的肥豬,都賣了高價,養豬的村民發了一筆小財,笑得合不攏嘴。
舜華家熱鬧了一場,再也不想辦席了,也不想去別人家吃席。
老老實實躲在家裏,陪著兄弟們做功課。
周阿婆和周大丫,早已為一家人做好了過年的新衣服,迴家過年去了。
王衍爵偶爾下來,聽聽舜華給弟妹們講課。他常常能聽到出人意料的詞句和觀點,感到十分新奇。
周二田駕著騾車,在雷和尚的護送下,送潤娘迴家過年,順便送去年禮。
劉家早已今非昔比,劉阿婆的迴禮,也在兩捆青菜之外,加了一包年糕。
春節過去,春荒開始,災難後最難的日子到了。
北京,紫禁城,內閣值房。
三位閣老正在討論,河南道監察禦史鍾化民上的《救災疏》。
“設粥廠、散賑銀,寬刑罰,贖人丁,兼重建”趙誌皋讀著鍾禦史的“救災五策”,連連點頭,“這才是大明官員應有的樣子嘛。”
張位也說:“設粥廠以救老弱,散賑銀彰顯皇恩,寬刑罰以恕黎民,贖人丁以全天倫,兼重建以圖發展。
沒有比這更好的法子了,老夫建議,速速呈遞聖上,照此執行。”
王錫爵想起,前幾天接到族弟的信,信上說到,民間對這救災五策,有不同的看法。
王錫爵說:“大明救災,早有成例,鍾禦史的救災五策,固然是好,民間卻有不同的看法。”
其他兩位都望著他:“怎麽說?”
王錫爵說:“譬如‘散賑銀’這一項,隻因為一些讀書人,羞於到粥廠,與普通災民一樣領取救濟,情願餓死,以全所謂的細節。
對此,老夫也有不同的看法。
如今全民賑災,聖上也拿出了內帑的銀子,兩位太後共捐出3萬兩,貴妃也捐出了五千兩。
滿朝上下,自你我三人起,個個捐款,眾誌成城,隻為救災。
而這些災區的讀書人,哪怕幫著組織災民,維持一下秩序也好。
幫著奔走,籌集救災的錢糧也好。
去到災區,宣講一下朝廷的救災政策,指導災民前往粥廠也好啊。
他們卻不思報效朝廷,死守在家裏,等著朝廷發銀子來救他們。
這樣死讀書,不知變通的讀書人,於國、於民、於家何意?救他做什麽?
所以,這些散發的救災銀,不應該白送給那些無用的書蠹。
隻應該發給那些,為救災奔走的士人,隻有這些有責任、有擔當的君子,才配領取賑災銀子。”
王首輔本就是一個嫉惡如仇的人,此一番話說得鏗鏘有力,震得兩位閣老耳膜嗡嗡響。
半晌,趙誌皋才說道:“元馭說得有道理,這一條給改一改?”
張位沒出聲,表示默認。
幾天後,正在河南救災的鍾化明,收到朝廷的迴複,見‘散賑銀’這一條的修改意見,搖著頭說:“非為朝廷優待讀書人之道也。”
也隻好照此執行,那些在家裏,等著朝廷散賑銀的讀書人,也隻好走出家門,為救災奔走起來。
王衍爵寫給族兄信上的觀點,是來自舜華的牢騷。
舜華說:“全民救災的時候,那些讀書人,怎麽可以置身事外?等著朝廷發銀子來養活他們?
誰給朝廷交稅?朝廷不保護納稅人,卻去保護不納稅的蠹蟲,真是好笑!”
做為小民,發發牢騷就算了,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瑞昌這邊,無知縣先後組織了兩萬多災民, 到赤湖邊開荒,圍湖造田。
舜華和袁族長買地以後,就在村子裏挑選管理人才。
沒辦法,舜華,袁族長,袁鴻泰都不可能長期待在工地上。
王衍爵買了五千畝地,把地契交給舜華後,就當起了甩手掌櫃,一概不管了。
撥拉了半天,隻有四十來歲的裏正,袁大雷最合適,他當了十來年的裏正,組織管理能力還是有的,隻是被罩在了袁族長父子的陰影裏,平日顯不出來罷了。
二人決定請袁大雷坐鎮現場,擔任總指揮,手下的助理和記賬員,隨他挑選。
村子裏沒有合適的,也允許他自行招募,不再限製村內村外。
袁大雷考慮了兩天,一是每個月有十兩銀子的報酬,二是,他可以借此照顧照顧親戚朋友,他痛快地答應了。
正月初六, 袁大雷帶著五十多名手下,和六名記賬員,載著滿滿一船糧食,先去工地上打前站。
舜華也跟著他們前去,前期的工作,不能全丟給袁大雷,她需要去拿主意。
周阿公不放心,讓周大丫跟著去,隨身照顧她,也有個伴。
開荒的隊伍來到湖邊,春寒料峭,荒草萋萋,渺無人煙。
袁家村的人見到這麽寬廣平坦的地方,忍不住嘖嘖稱奇。
舜華早擬出了一份備忘錄,是與袁族長,袁鴻泰,還有另一個買主王衍爵商討、修改以後,固定下來的。
此時,袁大雷正拿著那份備忘錄,在分配工作:“你們五十人,五人一組,分為十隊。
可以自由組合,一個房頭的,親戚朋友,可以組成一隊,選出各自的隊長。”
不一會兒,有七個隊組建好了,剩下的人由袁大雷安排,盡量的把熟悉的人安排在一起。
接下來,砍樹,建房子。
茂盛的蘆葦被砍下來,紮成一塊一塊的蘆葦簾子,用來做牆體。
現在天氣寒冷,蘆葦簾子在牆架子上搭成魚鱗型,密不透風,下分保暖。
不到一天,就搭起了一間兩百多平米的簡易房子,再用蘆葦簾子隔成十幾間,就成了開荒隊員們的簡易宿舍。
有講究一點的,幹脆用草簾子在地上鋪了厚厚的一層,再在上麵鋪上棉被,既隔絕了潮氣,晚上睡覺也不冷。
舜華本來要去赤湖鎮上住,見蘆葦搭建起來的屋子,也挺暖和的,幹脆選了一間住下來。
袁大雷忙叫人抬來蘆葦簾子,在地上層層疊疊地鋪了兩三層:“條件艱苦,舜華妹子將就一晚。”
袁大雷跟袁大牛一樣,是當初南下三房中,另一房的人,排輩與舜華這一房不同,他屬於大字輩,叫舜華妹子
順華說:“袁四哥很能幹嘛,這一天時間,就搭起這麽大個草棚子,足夠你的管理團隊住了。
把這間房子留下來,以後我,或者大爺爺,袁幺叔,還有王公子,不管誰來,都可以住在這裏。”
袁大雷點頭應是:“那我在牆上再掛一層草簾子,更暖和一些。”
正月初八,第二船糧食和十幾個負責做飯的青壯婦人,一起到了,開荒的隊伍,終於能吃可口的飯菜了。
正月初十,吳知縣組織的第一批災民,兩千多人,來到赤湖邊。
舜華一看,好家夥,老中青幼,男男女女都有。
袁大雷為難的說:“老弱和女人占了一半,這不是白白的來吃咱們的糧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