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4月,馬島戰爭爆發,同一時間,兩伊戰爭進入緊張階段,支持伊朗和支持伊拉克的阿拉伯國家,,因為立場問題矛盾重重,也使兩國無暇他顧。
1982年6月6日,趁著全世界都把目光緊盯著馬島和兩伊戰爭之際,以色列借口其駐英大使阿戈夫在倫敦遇刺,突然入侵黎巴嫩,挑起了第五次中東戰爭。
為什麽以色列要入侵黎巴嫩呢?因為在中東國家中,黎巴嫩是個另類。1943年黎巴嫩擺脫法國統治宣布獨立時,全國近三分之二的人信仰基督教。
由於穆斯林處於弱勢,所以建國之初,黎巴嫩的總統和武裝部隊總司令都由基督教馬龍派人士擔任,總理由第二大宗教團體遜尼派穆斯林出任,議會議長來自什葉派穆斯林,副議長和副總理則來自東正教,議員和部長的席位,也按各教派的人口比例分配。基督徒與穆斯林在議會中的比例為6 : 5。這種權力分配模式維持了30多年。
在這30年裏,黎巴嫩通過發展服務業、金融業,經濟取得飛速發展。但好景不長,隨著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大量巴勒斯坦難民湧入,改變了宗教人口比重。黎巴嫩的穆斯林不樂意了,要求增加話語權,而作為既得利益者的基督教馬龍派又不願意讓渡權利。
如此一來,黎巴嫩基督徒和穆斯林的矛盾便日益尖銳。黎巴嫩內部不和,這讓敘利亞看到了趁虛而入的機會。
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敘利亞兵敗如山倒,丟掉了至關重要的戈蘭高地。以色列占領戈蘭高地後居高臨下,對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造成極大威脅。為了緩解壓力,敘利亞總統老阿薩德盯上了黎巴嫩,試圖通過控製黎巴嫩與以色列形成戰略軍事。
與此同時,領導巴勒斯坦的“巴解組織”。自打1964年開張後,一直都是流亡組織,居無定所。曆次中東戰爭,巴勒斯坦人的存在感幾乎沒有,無論戰爭誰勝誰負,巴勒斯坦人的地盤始終在縮水,這就造成大量巴勒斯坦人淪為難民。當一個組織的成員大多出自難民營,這個組織的立場必然是激進的。
1967年,約旦國王侯賽因曾收留巴解組織,可因為約旦與美國和以色列主動緩和關係,巴解與約旦反目決裂,隨即衝突不斷。
1970年,侯賽因國王出動幾萬大軍,將巴解組織趕出了約旦。走投無路之下,巴解組織逃到了黎巴嫩,以黎巴嫩南部為基地,一麵積極幹預黎巴嫩內部派別的鬥爭,一麵不斷對以色列發動襲擊。這不僅加劇了黎巴嫩局勢的惡化,還把黎巴嫩也卷進了戰爭旋渦。
1975年4月,基督教馬龍派武裝在貝魯特近郊襲擊了巴解車隊,巴解武裝還擊,衝突範圍不斷擴大,終於導致黎巴嫩內戰的全麵爆發。
據估計,這場內戰不僅造成大量財產損失,還導致15萬人遇難,20萬人受傷,約90萬人流離失所。 1976年,應黎巴嫩穆斯林的唿籲,敘利亞出動萬餘人向黎巴嫩挺進。人家黎巴嫩打內戰,你敘利亞未經安理會授權就出兵介入,這明顯不符合國際法。
為了避免西方介入,合法的控製黎巴嫩,敘軍進入黎巴嫩後,老阿薩德選擇支持基督教馬龍派。這種看似荒唐的舉動其實是非常高明的操作,因為基督徒在內戰中已經十分虛弱,此時對其施以援手,會讓他們感恩戴德,讓他們認識到如今能給他們提供保護的是敘利亞,而不再是西方人。
老阿薩德通過壓製穆斯林武裝維持基督教馬龍派的核心地位。使得敘利亞軍隊在黎巴嫩。便合法的駐紮了下來。敘利亞漸漸控製了黎巴嫩,這讓以色列無法容忍。
1981年4月,以軍出動戰機轟炸了駐離敘軍的陣地,還在戰鬥中擊落兩架敘軍直升機。為了威懾以色列空軍不許再來,敘利亞在黎巴嫩貝卡穀地南起赫爾蒙山,北至紮赫勒之間,部署了29個地對空導彈連。敘軍以薩姆-2、薩姆-3導彈,自行高炮為輔助,薩姆-6導彈為主體,組成了一個遠中近程,高、中、低空兼顧的帶狀防空火力網。
薩姆-6是蘇聯在1959年研製的一種機動式全天候型中近程、中低空導彈武器係統,主要用於攔截距離5到25千米、高度60至1萬米的亞音速、超音速飛機。
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以色列損失戰機146架,其中三分之一是被薩姆-6導彈擊落的。由於無計可施,第四次中東戰爭以後,號稱中東最精銳的以色列空軍也隻能在薩姆-6威脅不到的地方執行任務,不敢越雷池半步。
但在世界戰爭的舞台上,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可以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居安思危的以軍,一直盤算著如何對付薩姆-6。“敘以導彈危機”平息後,在美國的幫助下,以色列終於找到了薩姆-6的弱點,薩姆-6導彈的搜索雷達和火控雷達與導彈發射車分離。搜索雷達和火控雷達的作用,通俗點說相當於耳朵和眼睛,隻要能讓這倆玩意兒失靈,導彈發射車就成了擺設。
那麽,要怎麽做才能讓雷達失效呢?美軍研發了一種新型電子幹擾設備,並將其提供給了以軍。這種裝備可在上百公裏之外讓薩姆-6的雷達屏幕變成一片雪花。
1982年6月6日,蓄謀已久的以色列派出四個旅,兩萬人越過邊境。氣勢洶洶的殺向黎巴嫩南部地區。這次行動,以軍名義上是打著教訓駐紮在黎巴嫩境內的巴解遊擊隊的旗號,實際上,以軍真正要對付的是貝卡穀地的薩姆-6導彈陣地。開戰之後,以軍地麵部隊的推進相當順利,很快便打到貝魯特南郊。 此時,以軍還未對貝卡穀地的敘利亞軍隊發動進攻,但敘軍明白,或遲或早,貝卡穀地總要爆發一場惡戰,所以自以色列侵入黎巴嫩以來,部署在貝卡穀地的敘軍便進入高度戒備狀態,所有人都是嚴陣以待,靜候以軍來襲。
6月9日下午,以軍的飛機來了,敘利亞軍拉響緊急戰鬥警報,敘軍指揮官為了占得先機,下令雷達開機。雷達鎖定目標後,數枚薩姆-6導彈相繼發射,將以軍飛機擊落。可就在敘軍歡唿勝利時,負責收繳戰利品的敘軍士兵發現被擊落的以軍飛機,竟然是塑膠製作的無人機。敘軍指揮官大吃一驚,完蛋了,這是中了以軍的詭計。
就在敘軍雷達開機時,以軍無人機在第一時間將截獲的無線電信號傳給了正在地中海空域盤旋的e-2c“鷹眼”預警機。通過分析運算,預警機將敘軍雷達頻率和所處位置摸的是一清二楚。隨後,一架用波音707改裝的電子偵察機向貝卡穀地釋放強烈的電子幹擾信號。除了空軍實施電子壓製外,以色列陸軍還在一架直升機上也安裝了電子幹擾設備。
這架直升機位於貝卡穀地山坡的另一麵,在兩套電子設備的組合幹擾下,敘軍雷達屏幕瞬間變成一片雪花,什麽也看不到了。敘軍指揮官趕緊命令雷達關機,可為時已晚。24架以軍f-4“鬼怪”式戰鬥機在預警機的引導下,發射“百舌鳥”反輻射導彈,地麵上以色列的“狼”式地對地導彈根據無人機提供的信息設定好發射諸元,也準確無誤的飛向了敘軍陣地。
一眨眼的功夫,敘軍陣地上的薩姆-6製導雷達就被全部擊毀,導彈發射車成了擺設。伊軍的空襲還沒有結束,就在薩姆-6的雷達被打掉幾分鍾後,90多架以軍f-15和f-16戰機攜帶激光製導炸彈、集束炸彈和常規炸彈,如餓狼一般唿嘯著撲向敘軍。
很快,爆炸聲響徹貝卡穀地,黑壓壓的以軍集群在短短六分鍾內,將敘利亞人苦心經營十年,耗資20億美元才建立起來的19個薩姆-6導彈連,228枚導彈炸成了碎片。
得知貝卡穀地的導彈陣地遭到攻擊,敘利亞人不甘心失敗,他們立即起飛62架米格-23和米格-21戰機,向貝卡穀地上空的以軍戰機發動攻擊。
然而,以色列軍隊對此早就有應對方案。敘軍戰機起飛後不久就被e-2c預警機發現,在幾秒鍾之內,預警機便將敘軍飛機的航跡逐元計算出來,並將飛機的距離、高度、方位、速度和其他資料迅速通知給夥伴。波音707根據信息,立刻開始幹擾。受幹擾影響,敘軍的地麵雷達紛紛失效,天上的敘軍戰鬥機與後方管製失去聯係,飛行員從耳機裏聽不清地麵的指揮口令。這種從未遇到過的情況讓已經習慣根據地麵指揮來空戰的敘軍飛行員們茫然無措。
一時間,敘軍飛行員不知敵機在哪裏,也不知道自己要飛往何處。他們隻好憑借機頭那個小小的功能有限的火控雷達,如同大海撈針一般,在廣袤的空中搜索以軍戰機。而以軍的情況則正好相反,在預警機的協助下,以軍戰機往往都能飛往最合適的位置,搶先鎖定並發射導彈將敵機擊落。
6月9日的空戰,敘利亞空軍有30架飛機墜毀。當天晚上,敘利亞宣布進入高度戒備狀態,並連夜向貝卡穀地增援部隊,包括四個薩姆-6導彈連和三個薩姆-8導彈連。
但第二天天一亮,在以色列92架飛機的狂轟濫炸之下,敘軍新布置的七個導彈連又被炸的是蕩然無存。為了奪迴製空權,52架敘軍戰機再次奉命出擊,然而這些戰機竟然沒有一架能夠突破以軍的空中屏障,被全部擊落,兩天損失82架戰機。敘利亞空軍再也承受不起這樣的損失,隻好停止出擊。
6月11日,敘以兩軍地麵部隊交火。戰鬥中,以軍的m-60主戰坦克無法擊穿敘軍t-72的正麵裝甲,而m60隻要被t-72發射的125毫米穿甲彈命中,就會當暴斃。
實戰證明,t-72徹底戰勝了m-60。這個結果讓前一天還因為空戰被吊打而灰頭土臉的蘇聯顧問又找迴了麵子,但失去了製空權,敘軍無力再打下去。
6月13日,敘利亞宣布停戰,貝卡穀地的戰鬥基本結束。貝卡穀地空戰是第三代戰鬥機f-15、f-16首次參加空中格鬥,也是作為現代戰爭千裏眼的預警機首次正式參戰。
在這場經典戰役中,以色列向世界展示了什麽叫電子戰和精確製導,而敘利亞軍隊在戰鬥中則暴露出了很多問題,如遠程預警通信手段很單一,對空偵查手段不足,保密意識薄弱,臨機處置空情不當等。很多人把以色列獲得壓倒性勝利簡單歸功於戰鬥機領先了一代,這種說法有失偏頗。在當時那個沒有製電磁權,沒有預警機的情況下,敘利亞飛行員就算駕駛蘇製同代戰機,如米格-29或蘇-27,也不會好到哪兒去。
應該說,科技創新改變戰爭樣式,以色列空軍利用先進作戰理念成體係的配合作戰,對陣作戰方式單一的敘利亞空軍,結果必然是完勝。
敘利亞退出戰爭後,以軍全力對付巴解武裝,並將巴解7000多人包圍在了貝魯特西區及南部。自巴解組織成立以來,以色列無時無刻不想將其摧毀,如今終於迎來了這個千載良機。
但以色列對巴解武裝的進攻引起了世界輿論的非議,因為以色列教訓巴解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如果以軍消滅巴解,在黎巴嫩扶持一個親以色列的政權,這勢必會打破中東政治的平衡。
為此,阿拉伯國家集體向美國施壓,能不能管管你的小弟,你要是不管,我們可是要石油禁運了。新的“石油危機”箭在弦上。美國總統裏根要求以色列立即停火。迫於壓力,以色列同意停火,但要求巴解組織撤出黎巴嫩。
然而尷尬的是,為了避免重蹈約旦和黎巴嫩的覆轍,巴以停戰後居然沒有阿拉伯國家願意收留巴解。最後還是在美國國務卿-菲利普-哈比卜的遊說下,伊拉克、約旦、敘利亞、突尼斯、阿爾及利亞等八個國家才表示願意收留巴解。
就這樣,巴解組織被分散撤到了八國。之後,加沙和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繼續與以色列鬥爭,以色列不堪其擾,在內外壓力下,同意推動巴勒斯坦人自治。
1993年,老不相往來的巴解領導人阿拉法特和以色列總理拉賓在華盛頓達成和平協議。根據協議,以色列向巴解權力機構移交其在約旦河西岸的行政權力。參加和平會談的還有以色列第九任總理佩雷斯。
1994年,拉賓、阿拉法特和佩雷斯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巴以和解對當時的中東和平進程產生重大影響,但冥冥之中似乎總有一股勢力在暗中攪動著中東的走勢。
1995年11月4日,拉賓被猶太激進分子刺殺身亡。拉賓被暗殺,導致巴以和平進程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如今,五次中東戰爭已經成為了曆史的塵埃。法塔赫控製的約旦河西岸還算安寧,基本沒什麽衝突,哈馬斯控製的加沙地帶,偶爾還與以色列互撕,相比現在打成一鍋粥的敘利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局勢,堪稱是中東的一股清流。
但誰也不知道這種局麵能維持多久,因為以色列能在中東立足,得到大國無償援助,是因為他是大國刻意釘在中東的一顆釘子。
1982年6月6日,趁著全世界都把目光緊盯著馬島和兩伊戰爭之際,以色列借口其駐英大使阿戈夫在倫敦遇刺,突然入侵黎巴嫩,挑起了第五次中東戰爭。
為什麽以色列要入侵黎巴嫩呢?因為在中東國家中,黎巴嫩是個另類。1943年黎巴嫩擺脫法國統治宣布獨立時,全國近三分之二的人信仰基督教。
由於穆斯林處於弱勢,所以建國之初,黎巴嫩的總統和武裝部隊總司令都由基督教馬龍派人士擔任,總理由第二大宗教團體遜尼派穆斯林出任,議會議長來自什葉派穆斯林,副議長和副總理則來自東正教,議員和部長的席位,也按各教派的人口比例分配。基督徒與穆斯林在議會中的比例為6 : 5。這種權力分配模式維持了30多年。
在這30年裏,黎巴嫩通過發展服務業、金融業,經濟取得飛速發展。但好景不長,隨著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大量巴勒斯坦難民湧入,改變了宗教人口比重。黎巴嫩的穆斯林不樂意了,要求增加話語權,而作為既得利益者的基督教馬龍派又不願意讓渡權利。
如此一來,黎巴嫩基督徒和穆斯林的矛盾便日益尖銳。黎巴嫩內部不和,這讓敘利亞看到了趁虛而入的機會。
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敘利亞兵敗如山倒,丟掉了至關重要的戈蘭高地。以色列占領戈蘭高地後居高臨下,對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造成極大威脅。為了緩解壓力,敘利亞總統老阿薩德盯上了黎巴嫩,試圖通過控製黎巴嫩與以色列形成戰略軍事。
與此同時,領導巴勒斯坦的“巴解組織”。自打1964年開張後,一直都是流亡組織,居無定所。曆次中東戰爭,巴勒斯坦人的存在感幾乎沒有,無論戰爭誰勝誰負,巴勒斯坦人的地盤始終在縮水,這就造成大量巴勒斯坦人淪為難民。當一個組織的成員大多出自難民營,這個組織的立場必然是激進的。
1967年,約旦國王侯賽因曾收留巴解組織,可因為約旦與美國和以色列主動緩和關係,巴解與約旦反目決裂,隨即衝突不斷。
1970年,侯賽因國王出動幾萬大軍,將巴解組織趕出了約旦。走投無路之下,巴解組織逃到了黎巴嫩,以黎巴嫩南部為基地,一麵積極幹預黎巴嫩內部派別的鬥爭,一麵不斷對以色列發動襲擊。這不僅加劇了黎巴嫩局勢的惡化,還把黎巴嫩也卷進了戰爭旋渦。
1975年4月,基督教馬龍派武裝在貝魯特近郊襲擊了巴解車隊,巴解武裝還擊,衝突範圍不斷擴大,終於導致黎巴嫩內戰的全麵爆發。
據估計,這場內戰不僅造成大量財產損失,還導致15萬人遇難,20萬人受傷,約90萬人流離失所。 1976年,應黎巴嫩穆斯林的唿籲,敘利亞出動萬餘人向黎巴嫩挺進。人家黎巴嫩打內戰,你敘利亞未經安理會授權就出兵介入,這明顯不符合國際法。
為了避免西方介入,合法的控製黎巴嫩,敘軍進入黎巴嫩後,老阿薩德選擇支持基督教馬龍派。這種看似荒唐的舉動其實是非常高明的操作,因為基督徒在內戰中已經十分虛弱,此時對其施以援手,會讓他們感恩戴德,讓他們認識到如今能給他們提供保護的是敘利亞,而不再是西方人。
老阿薩德通過壓製穆斯林武裝維持基督教馬龍派的核心地位。使得敘利亞軍隊在黎巴嫩。便合法的駐紮了下來。敘利亞漸漸控製了黎巴嫩,這讓以色列無法容忍。
1981年4月,以軍出動戰機轟炸了駐離敘軍的陣地,還在戰鬥中擊落兩架敘軍直升機。為了威懾以色列空軍不許再來,敘利亞在黎巴嫩貝卡穀地南起赫爾蒙山,北至紮赫勒之間,部署了29個地對空導彈連。敘軍以薩姆-2、薩姆-3導彈,自行高炮為輔助,薩姆-6導彈為主體,組成了一個遠中近程,高、中、低空兼顧的帶狀防空火力網。
薩姆-6是蘇聯在1959年研製的一種機動式全天候型中近程、中低空導彈武器係統,主要用於攔截距離5到25千米、高度60至1萬米的亞音速、超音速飛機。
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以色列損失戰機146架,其中三分之一是被薩姆-6導彈擊落的。由於無計可施,第四次中東戰爭以後,號稱中東最精銳的以色列空軍也隻能在薩姆-6威脅不到的地方執行任務,不敢越雷池半步。
但在世界戰爭的舞台上,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可以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居安思危的以軍,一直盤算著如何對付薩姆-6。“敘以導彈危機”平息後,在美國的幫助下,以色列終於找到了薩姆-6的弱點,薩姆-6導彈的搜索雷達和火控雷達與導彈發射車分離。搜索雷達和火控雷達的作用,通俗點說相當於耳朵和眼睛,隻要能讓這倆玩意兒失靈,導彈發射車就成了擺設。
那麽,要怎麽做才能讓雷達失效呢?美軍研發了一種新型電子幹擾設備,並將其提供給了以軍。這種裝備可在上百公裏之外讓薩姆-6的雷達屏幕變成一片雪花。
1982年6月6日,蓄謀已久的以色列派出四個旅,兩萬人越過邊境。氣勢洶洶的殺向黎巴嫩南部地區。這次行動,以軍名義上是打著教訓駐紮在黎巴嫩境內的巴解遊擊隊的旗號,實際上,以軍真正要對付的是貝卡穀地的薩姆-6導彈陣地。開戰之後,以軍地麵部隊的推進相當順利,很快便打到貝魯特南郊。 此時,以軍還未對貝卡穀地的敘利亞軍隊發動進攻,但敘軍明白,或遲或早,貝卡穀地總要爆發一場惡戰,所以自以色列侵入黎巴嫩以來,部署在貝卡穀地的敘軍便進入高度戒備狀態,所有人都是嚴陣以待,靜候以軍來襲。
6月9日下午,以軍的飛機來了,敘利亞軍拉響緊急戰鬥警報,敘軍指揮官為了占得先機,下令雷達開機。雷達鎖定目標後,數枚薩姆-6導彈相繼發射,將以軍飛機擊落。可就在敘軍歡唿勝利時,負責收繳戰利品的敘軍士兵發現被擊落的以軍飛機,竟然是塑膠製作的無人機。敘軍指揮官大吃一驚,完蛋了,這是中了以軍的詭計。
就在敘軍雷達開機時,以軍無人機在第一時間將截獲的無線電信號傳給了正在地中海空域盤旋的e-2c“鷹眼”預警機。通過分析運算,預警機將敘軍雷達頻率和所處位置摸的是一清二楚。隨後,一架用波音707改裝的電子偵察機向貝卡穀地釋放強烈的電子幹擾信號。除了空軍實施電子壓製外,以色列陸軍還在一架直升機上也安裝了電子幹擾設備。
這架直升機位於貝卡穀地山坡的另一麵,在兩套電子設備的組合幹擾下,敘軍雷達屏幕瞬間變成一片雪花,什麽也看不到了。敘軍指揮官趕緊命令雷達關機,可為時已晚。24架以軍f-4“鬼怪”式戰鬥機在預警機的引導下,發射“百舌鳥”反輻射導彈,地麵上以色列的“狼”式地對地導彈根據無人機提供的信息設定好發射諸元,也準確無誤的飛向了敘軍陣地。
一眨眼的功夫,敘軍陣地上的薩姆-6製導雷達就被全部擊毀,導彈發射車成了擺設。伊軍的空襲還沒有結束,就在薩姆-6的雷達被打掉幾分鍾後,90多架以軍f-15和f-16戰機攜帶激光製導炸彈、集束炸彈和常規炸彈,如餓狼一般唿嘯著撲向敘軍。
很快,爆炸聲響徹貝卡穀地,黑壓壓的以軍集群在短短六分鍾內,將敘利亞人苦心經營十年,耗資20億美元才建立起來的19個薩姆-6導彈連,228枚導彈炸成了碎片。
得知貝卡穀地的導彈陣地遭到攻擊,敘利亞人不甘心失敗,他們立即起飛62架米格-23和米格-21戰機,向貝卡穀地上空的以軍戰機發動攻擊。
然而,以色列軍隊對此早就有應對方案。敘軍戰機起飛後不久就被e-2c預警機發現,在幾秒鍾之內,預警機便將敘軍飛機的航跡逐元計算出來,並將飛機的距離、高度、方位、速度和其他資料迅速通知給夥伴。波音707根據信息,立刻開始幹擾。受幹擾影響,敘軍的地麵雷達紛紛失效,天上的敘軍戰鬥機與後方管製失去聯係,飛行員從耳機裏聽不清地麵的指揮口令。這種從未遇到過的情況讓已經習慣根據地麵指揮來空戰的敘軍飛行員們茫然無措。
一時間,敘軍飛行員不知敵機在哪裏,也不知道自己要飛往何處。他們隻好憑借機頭那個小小的功能有限的火控雷達,如同大海撈針一般,在廣袤的空中搜索以軍戰機。而以軍的情況則正好相反,在預警機的協助下,以軍戰機往往都能飛往最合適的位置,搶先鎖定並發射導彈將敵機擊落。
6月9日的空戰,敘利亞空軍有30架飛機墜毀。當天晚上,敘利亞宣布進入高度戒備狀態,並連夜向貝卡穀地增援部隊,包括四個薩姆-6導彈連和三個薩姆-8導彈連。
但第二天天一亮,在以色列92架飛機的狂轟濫炸之下,敘軍新布置的七個導彈連又被炸的是蕩然無存。為了奪迴製空權,52架敘軍戰機再次奉命出擊,然而這些戰機竟然沒有一架能夠突破以軍的空中屏障,被全部擊落,兩天損失82架戰機。敘利亞空軍再也承受不起這樣的損失,隻好停止出擊。
6月11日,敘以兩軍地麵部隊交火。戰鬥中,以軍的m-60主戰坦克無法擊穿敘軍t-72的正麵裝甲,而m60隻要被t-72發射的125毫米穿甲彈命中,就會當暴斃。
實戰證明,t-72徹底戰勝了m-60。這個結果讓前一天還因為空戰被吊打而灰頭土臉的蘇聯顧問又找迴了麵子,但失去了製空權,敘軍無力再打下去。
6月13日,敘利亞宣布停戰,貝卡穀地的戰鬥基本結束。貝卡穀地空戰是第三代戰鬥機f-15、f-16首次參加空中格鬥,也是作為現代戰爭千裏眼的預警機首次正式參戰。
在這場經典戰役中,以色列向世界展示了什麽叫電子戰和精確製導,而敘利亞軍隊在戰鬥中則暴露出了很多問題,如遠程預警通信手段很單一,對空偵查手段不足,保密意識薄弱,臨機處置空情不當等。很多人把以色列獲得壓倒性勝利簡單歸功於戰鬥機領先了一代,這種說法有失偏頗。在當時那個沒有製電磁權,沒有預警機的情況下,敘利亞飛行員就算駕駛蘇製同代戰機,如米格-29或蘇-27,也不會好到哪兒去。
應該說,科技創新改變戰爭樣式,以色列空軍利用先進作戰理念成體係的配合作戰,對陣作戰方式單一的敘利亞空軍,結果必然是完勝。
敘利亞退出戰爭後,以軍全力對付巴解武裝,並將巴解7000多人包圍在了貝魯特西區及南部。自巴解組織成立以來,以色列無時無刻不想將其摧毀,如今終於迎來了這個千載良機。
但以色列對巴解武裝的進攻引起了世界輿論的非議,因為以色列教訓巴解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如果以軍消滅巴解,在黎巴嫩扶持一個親以色列的政權,這勢必會打破中東政治的平衡。
為此,阿拉伯國家集體向美國施壓,能不能管管你的小弟,你要是不管,我們可是要石油禁運了。新的“石油危機”箭在弦上。美國總統裏根要求以色列立即停火。迫於壓力,以色列同意停火,但要求巴解組織撤出黎巴嫩。
然而尷尬的是,為了避免重蹈約旦和黎巴嫩的覆轍,巴以停戰後居然沒有阿拉伯國家願意收留巴解。最後還是在美國國務卿-菲利普-哈比卜的遊說下,伊拉克、約旦、敘利亞、突尼斯、阿爾及利亞等八個國家才表示願意收留巴解。
就這樣,巴解組織被分散撤到了八國。之後,加沙和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繼續與以色列鬥爭,以色列不堪其擾,在內外壓力下,同意推動巴勒斯坦人自治。
1993年,老不相往來的巴解領導人阿拉法特和以色列總理拉賓在華盛頓達成和平協議。根據協議,以色列向巴解權力機構移交其在約旦河西岸的行政權力。參加和平會談的還有以色列第九任總理佩雷斯。
1994年,拉賓、阿拉法特和佩雷斯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巴以和解對當時的中東和平進程產生重大影響,但冥冥之中似乎總有一股勢力在暗中攪動著中東的走勢。
1995年11月4日,拉賓被猶太激進分子刺殺身亡。拉賓被暗殺,導致巴以和平進程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如今,五次中東戰爭已經成為了曆史的塵埃。法塔赫控製的約旦河西岸還算安寧,基本沒什麽衝突,哈馬斯控製的加沙地帶,偶爾還與以色列互撕,相比現在打成一鍋粥的敘利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局勢,堪稱是中東的一股清流。
但誰也不知道這種局麵能維持多久,因為以色列能在中東立足,得到大國無償援助,是因為他是大國刻意釘在中東的一顆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