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2月15日,麵對兵臨城下的日軍,新加坡城內全副武裝的8萬英軍最終選擇了投降,而此時他們麵對的日軍其實還不足4萬,且經過連日作戰,早已師老兵疲。如果當時英國人能頑強一些,勝負也猶未可知。這件事兒被丘吉爾視為大英帝國的奇恥大辱,甚至把這一天視為“黑道日”。


    那麽,曾經稱霸全球的大英帝國為何會在二戰中,在兵力占據絕對優勢且裝備也不輸於對手的情況下輸掉了戰爭呢?本期我們就來說一下昔日輝煌無比的大英帝國是如何在二戰時期丟掉東南亞的。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同一天,蓄謀已久的日軍航空兵全麵襲擊英美在西太平洋上的所有軍事基地,僅僅幾天時間,盟軍便損失千餘架飛機和100多艘艦船,喪失了製空權和製海權。日軍襲擊西太平洋的同時,還對東南亞發起大舉入侵。


    1941年12月8日淩晨,日軍第五師團在泰國南部的宋卡和北大年登陸,近衛師團則兵臨曼穀城下。由於泰國軍隊抵抗不利,曼穀等地相繼失守。其實,泰軍的抵抗不過是做做樣子演給外界看的。這樣以後不管是日本勝還是英美勝,泰國都會立於不敗之地。拿下泰國後,日軍在山下奉文的指揮下,兵分兩路南下,其中第五師團借道泰國國境,沿馬來半島西海岸推進,近衛師團在日本海軍的護送下,在馬來亞北部的戈達巴魯登陸,計劃沿馬來半島的東海岸推進。


    當時的馬來半島駐有英聯邦陸軍9萬人,253架飛機,810門火炮。此外,英國海軍在新加坡還部署著一艘戰列艦、一艘戰列巡洋艦、三艘巡洋艦及九艘驅逐艦。單看數據,貌似英聯邦軍的實力不弱,但是英軍戰機大多是落後機型,無論航程、機動性還是速度都遠不如日軍的“隼式”和“零式”。而9萬地麵部隊中,隻有1.9萬是英國陸軍,其餘都是澳大利亞軍、印度軍和馬來軍。


    民間有句俗語,人多了亂,龍多了旱,母雞多了不下蛋。曆史經驗告訴我們,組織構成複雜的軍隊,戰鬥力往往不怎麽樣。並且英國上下當時對日本軍隊也極為輕視。開戰之前,英國空軍參謀長波特爾爵士狂妄自大,說什麽歐洲淘汰的戰鬥機拿到遠東依然是先進的,對付那些日本猴子綽綽有餘。英軍的飛行員們也是目中無人,並揚言一旦開戰,那就是“豪華的勞斯萊斯與簡陋的日產尼桑賽跑”,咱一架飛機,打他們兩架都沒問題。英國人既不知道敵人有多強,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弱。仗還沒開打,失敗的種子就已經種下了。


    12月8日,登陸哥達巴魯的日軍遭到阻擊後,唿叫空中支援,隨即,幾十架日本飛機跑來,一通狂轟濫炸,嚇跑了英聯邦軍。當天的戰鬥,英軍丟掉三個機場,另有50多架戰機被摧毀。首戰失利,英軍駐馬來亞司令官帕西瓦爾中將聞訊後,出於穩妥考慮,將所有英軍飛機撤至新加坡。帕西瓦爾這個人用英國人的話說是個消極主義者,每逢困難,他都會缺乏決斷力和必勝信念,且眼中的困難要遠遠大於希望。空軍撤走後,奮戰在前線的英聯邦軍頓時沒了空中支援,被日軍轟炸機按在地上反複蹂躪,首先被蹂躪的是海軍。


    12月9日,英國遠東艦隊司令菲利普斯中將率領由”威爾士親王“號、反擊號和四艘驅逐艦組成的z艦隊北上截擊日軍登陸部隊。這個時候,日本海軍還沒有大和號、武藏號兩艘巨艦,能與”威爾士親王號“一決高下的”長門號“和”陸奧號“戰列艦又沒有南下參戰。也就是說,如果z艦隊快刀斬亂麻,哪怕隻有半天時間,都能對日軍的海上運輸部隊完成一場屠殺。然而,菲利普斯在關鍵時刻竟然慫了。就在z艦隊走到半路時,菲利普斯突然下令返迴新加坡,結果英國艦隊白跑一趟不說,迴去的路上還被日軍潛艇發現。


    12月10日,日軍派出偵察機搜索,在關丹東南海域找到了z艦隊。當天中午12時,缺乏空中堡的z艦隊被日軍飛機扔下的幾百枚炸彈和魚雷好一頓招待,威爾士親王號和反擊號堅持了兩個小時。最終還是沒能扛住,雙雙被擊沉。整場戰鬥,英軍損失兩艘主力艦,800人喪生,而日軍僅損失六架飛機。


    海上被轟空的暈頭轉向,陸上的情況更加糟糕。


    12月11日,主宰了天空的日軍戰機不斷從空中向地麵掃射,五萬多英聯邦軍被日軍揍的是全線崩潰,撒丫子逃往新加坡。帕西瓦爾自詡可以守三個月的日德拉防線隻堅持了三天就告失守。擊垮英軍防線後,日軍駛出自行車閃擊戰,蹬著自行車穿梭於雨林之中。別看自行車的時速不咋地,但追擊方寸大亂的英聯邦軍隊已經是綽綽有餘了。僅第一天的追擊,日軍就俘敵3000獲野炮50枚,重機槍50挺,卡車、裝甲車約300輛,而日軍死傷僅110人。


    此後一個月,日軍近衛師團和第五師團按計劃急速推進,遇上英聯邦軍阻擊,日軍就采取迂迴包抄戰術,繞到英軍陣地側翼,前後夾擊,一頓火力輸出,叢林穿插說著容易,實際操作起來很難,不僅對後勤保障有極高的要求,對單兵野戰素質也有很高的要求。英軍之前沒有見識過,頓時被鬼子超強的野戰能力打的是心態炸裂。之前對日本人的傲慢也一掃而空,又轉入另一個極端,開始狂吹日軍。


    有英國兵說,日本人都有飛天遁地的本事,僅靠一片芭蕉葉就能穿越沼澤。還有英國兵說,日本士兵都是超級戰士,可以像蝙蝠一樣在夜間行動,可以像螞蟻一樣靠腦電波與同類交流。在這種恐慌情緒的影響下,英軍喪失了抵抗意誌,撒丫子跑路。就這樣,英軍一路跑,日軍一路追,戰線也很快從馬來半島北端移到了半島南端的柔佛州。遠在倫敦的邱中堂聽說,短短六周時間,馬來亞便已大部淪陷。氣的是破口大罵,難道你們遠東地區的將軍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嗎?大英帝國的百年榮耀都被你們丟光了。


    1942年1月21日,丘吉爾派來的增援部隊抵達新加坡,有4萬英國陸軍和51架戰鬥機。然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新來的英軍聽了前線潰兵對日軍的描述後,仗還沒有開打,心態上就已經認慫了。在英國兵看來,鬼子雖然裝備一般,但忍耐力極強,兇殘又狡猾,還不怕死,動不動就萬歲衝鋒,這誰惹得起啊?


    到了1月31日,所有英聯邦軍撤至新加坡,並炸毀橋梁,企圖憑借柔佛海峽抵禦日軍的進攻,但最窄處僅1.2公裏寬的柔佛海峽怎麽可能阻擋日軍的前進步伐呢?


    2月7日,鬼子先頭部隊劃著小船就登上了新加坡。首批登島的日軍非常少。可英軍守備部隊被鬼子的氣勢給唬住了,再次四散而逃。日軍先頭部隊趁勢出擊,拿下了為新加坡市區供水的水庫,水源被切斷,不出幾天,英軍就會全部渴死。與此同時,日軍飛機又投下傳單,威脅若不投降,就將遭受槍炮和刀劍的痛苦。


    2月15日,8萬英聯邦軍被鬼子的屠殺警告搞的是士氣全無,遂繳械投降。有意思的是,8萬英聯邦軍投降的當天,仍然有英國援兵抵達新加坡港,這些援兵也是倒黴催的,剛上岸就被繳械,然後關進了集中營。


    馬來戰役曆時69天,日軍以傷亡9657人的代價,殲滅英聯邦軍13.8萬人,其中13萬人是俘虜日軍的繳獲同樣頗豐,糧食、石油、火車頭就不說了,僅武器裝備就繳獲了火炮740枚,乘用車及卡車1萬輛,重機槍2500餘挺,步槍6萬支,子彈336萬發,裝甲車200輛。看到這堆積如山的戰利品,許多日軍軍官不禁感歎道,僅憑這些也可以打一仗啊,實在不能理解英國人的腦迴路。


    就在英軍被日寇暴打的同一時間,一向被列強瞧不起的中國軍隊在第三次長沙戰役中取得了一場意義非凡的大捷。英國人在馬來半島被吊打,美國人在菲律賓被吊打,唯獨中國人在長沙爆錘了日軍。正所謂尊嚴是靠拳頭打出來的。第三次長沙會戰後,英國政府一改之前的傲慢態度,主動向中國示好,並與國民政府簽署《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打算共同防禦滇緬公路。


    實事求是的說,緬甸對於英國而言根本不重要,滇緬公路就更不重要了。英國佬之所以放下身段與國民政府簽署協議,主要是想買個保險,也就是能打則打,打不過就讓中國遠征軍入緬牽製日軍。不過,對中國軍民而言,滇緬公路就太重要了,堪稱生命線。


    1941年底,日本切斷了中國與外界聯係的所有海上通道。又因為蘇德戰爭爆發,蘇聯對中國的援助也終止。當時中國抗戰所需要的戰略物資汽油、煤油、柴油、橡膠、汽車配件、藥品、鋼材、棉紗、白糖等,都要依靠滇緬公路從西方進口。如果這條生命線再被日軍切斷,中國就成了孤島,國內的主要戰略物資儲存最多隻能夠維持三個月。


    為了保住滇緬公路,中國早在1941年就開始做動員準備,由第五軍、第六軍、第66軍共九個師10萬餘人組成遠征軍雲集滇西,隨時準備入緬援英作戰,與日軍決戰於仰光。然而,當日軍已經對緬甸發動攻勢後,精於算計的英國人竟然還在打著小算盤,如果中國軍隊在緬甸打跑了日本人又賴著不走怎麽辦?就這樣,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的時間。被英緬當局一拖再拖,直到1942年2月中旬,日軍第33師團突破了英軍的薩爾溫江及米阾河防線,英國人這才認清現實,同意中國遠征軍入緬。


    但中緬邊境距離仰光約2500裏,且滇緬公路運力不足,無法承載10萬大軍同時出動。比如當第五軍抵達緬甸中部時,後麵的部隊還遠在昆明,尚未出發。如此一來,遠征軍不僅喪失了對日軍“擊其半渡”的大好戰機,自身也陷入“添油戰術”的困境。除了錯失戰機和運力不足,遠征軍還存在一個致命缺陷,那就是指揮係統混亂。


    2月25日,蔣介石在部署入緬作戰事宜時,向遠征軍副總司令杜聿明交代,遠征軍由你統一指揮,你接受英緬司令官赫頓中將的指揮。但沒過兩個星期,史迪威來了。隨即,蔣介石又召開遠征軍高級將領會議,再次指示杜聿明,遠征軍仍然由你指揮,你歸史迪威指揮,對他的命令你要絕對服從。可趁史迪威不在時,老蔣卻跟杜聿明說,如果史迪威的命令不符合我的決策,你要打電報向我請示後再做決定。行軍作戰指揮不明是大忌。可以說,中國軍隊自甲午戰爭後的首次出國作戰,仗還沒打,就已經蒙上了一層失利的陰影。


    關於中國遠征軍的故事,我們以後有機會再細說。總之,就是由於種種原因,既因為史迪威的無能,也因為英國佬的無恥,同時還因為老蔣的朝令夕改,10萬遠征軍不僅未能保住滇緬公路,自身也遭到重創,白白葬送了5萬精兵。中國軍隊首次遠征緬甸失敗後,史迪威提議在印度建立基地訓練中國軍隊。這個提議很快得到中美高層批準。


    隨後,國民政府將退到印度的新22師、新38師殘部整編為x部隊,也就是我們熟知的中國駐印軍,將撤退到雲南的遠征軍與新增派的部隊整編為y部隊,也就是第二批中國遠征軍。與國內的部隊相比,身處印度蘭姆迦的中國駐印軍無論是裝備還是生活條件,都隻能用奢侈來形容,基本達到了美軍水準。史迪威曾經說過,中國的士兵英勇頑強,吃苦耐勞。我深信,經過一定的訓練,加上好的領導,中國軍隊足以與世界上任何一支軍隊相匹敵。事實證明,史迪威沒有說錯,經過整訓後的新38師和新22師脫胎換骨。


    1943年10月,為了策應太平洋戰場,史迪威發布作戰命令。此後大半年,新38師和新22師兩路並進。痛打了曾在南京大屠殺中犯下滔天罪行的日軍第18師團。這又引出了一個問題,東京大本營在緬甸部署了三個軍八個師團20多萬兵力,那麽為什麽第18師團挨揍時,其他七個師團都在打醬油呢?這是因為中國駐印軍反攻緬北的同時,日本緬甸方麵軍司令部正在策劃“烏號作戰”計劃,調集三個主力師團攻擊印度的英帕爾,直接來個黑虎掏心,切斷中國駐印軍和印度的聯係以及駝峰航線,同時也可以對突出到緬北進行滲透的盟軍部隊進行包圍。那麽,這場戰役的結果到底如何呢?我們下迴再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平洋戰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喜歡讀書的阿興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喜歡讀書的阿興哥並收藏太平洋戰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