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五十六死後,古賀峰一繼任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東京大本營之所以選他,不是因為他優秀,而是日本海軍這時候實在沒人了。而相比日本的窘迫,作為對手的美國可就豪氣了許多。
1943年,美國完全進入戰時狀態,平均兩個月就能整出一艘“埃塞克斯級”主力航母,其他艦艇的下水速度更像是下餃子一樣。
1943年6月,美國海軍訂購的戰艦陸續交付,聖克魯斯海戰時,美國太平洋艦隊被打得僅剩下一艘企業號航母。但僅僅過去幾個月時間,太平洋艦隊就已經擁有11艘主力航母、8艘護航航母、5艘新式戰列艦、7艘老式戰列艦、9艘重巡洋艦、5艘輕巡洋艦、66艘驅逐艦、36艘運輸艦和貨船,上千架戰機以及大量登陸艦,並且未來幾個月還會有更多的新式武器列裝部隊,這是什麽概念?這就相當於之前所有的戰鬥聯合艦隊白打了。
日本海軍絞盡腦汁試圖壓製對手,結果與美軍的實力差距反而是越來越懸殊。與此同時,蘇聯在蘇德戰場也取得主動權,蘇軍即將轉入反攻。然而在形勢大好之際,英國又跳出來扯後腿。出於維護自身利益考慮,丘吉爾當時既不願意在法國登陸,又不願意在緬甸發動反攻,同時還反對美國從歐洲抽調兵力增援太平洋戰場。
自從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美國把70%的戰略物資都投入到了歐洲,其中英國拿了最大援助,蘇聯其次,蘇聯人接收了物資,全部招唿給了德國,而英國拿著大頭,卻沉迷於“針眼大小的戰爭”,對英國的這筆投資,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漸漸的,美國對英國不耐煩了。
美國海軍作戰部長歐內斯特.約瑟夫金向英國強硬表示,你們從我們這裏得到了想得到的一切,但現在卻置身於對日戰爭之外,把我們丟在危險的地方不管了。我們即將對日進攻,你們不做,我們來做,請不要幹涉。底氣是靠實力堆出來的,丘吉爾沒實力,也隻好收起鋒芒,承認美國的主導地位。美國決心大打出手,但在戰略問題上,海陸兩軍卻產生了衝突。
按常理說,太平洋戰爭的製勝關鍵是海戰,理應是海軍做主導。為此,尼米茲製定了中太平洋進攻戰略,計劃利用中太平洋地區日軍駐守島嶼相距甚遠,以此不能相互支援的弱點,對日軍逐個擊破,打穿日軍第二島鏈,切斷日本與南洋地區的生命交通線。這一戰略的優勢很明顯,那就是見效快,隻要海軍能拿下塞班島或提尼安島,便可為陸軍提供跳板,出動b29重型轟炸擊,直接對日本本土發起無限製轟炸。
不過尼米茲的計劃遭到了麥克阿瑟爾的強烈反對。麥克阿瑟資曆老,加之又在菲律賓出過洋相,對收複菲律賓一直是心心念念,所以他便主張先取所羅門群島,再克新幾內亞,然後拿下菲律賓,從而切斷日本與東南亞的聯係,迫使資源短缺的日本投降。老邁的主張好處也有,美軍沿著這條線進攻,可以利用東南亞的眾多島嶼獲得足夠的機動空間,迂迴日軍重點防守的據點,攻占其防禦薄弱的地方,最大限度的減少傷亡,順便老邁還能一雪前恥。不過如果以陸軍為主,讓龐大的海軍艦隊隻負責護航、運輸、海空火力支援的輔佐工作,那無疑是對資源的巨大浪費。別說海軍不會同意,美國國內的民眾也不會同意。
陸軍和海軍為了主導權,爭得是麵紅耳赤,不得已羅斯福隻好拖著病體親自調解,並做出一個折中方案。麥克阿瑟擔任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尼米茲則擔任中太平洋戰區司令,兩人各自擁有互相獨立的指揮權。海軍奪取中太平洋諸島後,全力配合陸軍登陸菲律賓。
1943年5月和6月,美軍海陸聯合先後發動阿圖島戰役和新喬治亞群島爭奪戰,戰至10月,美軍取得完勝。這兩場戰役對於整個太平洋戰場而言並不具備決定性的意義。但美軍進攻期間遭遇日軍頑強抵抗,尤其是攻打阿圖島戰役期間,守島的2775名鬼子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集體自殺。日軍的瘋狂之舉讓美軍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看似弱小的對手。因此,如何避免付出過於高昂的代價殲滅負隅頑抗之敵便成了美軍。接下來要麵臨的首要戰術問題。
在此之前,哈爾西及其參謀長布朗寧曾提出一個思路,即哪個島嶼好打,哪個島嶼重要,就先打哪一個,利用海空優勢,將難打的、不重要的島嶼孤立起來,切斷其與外界的聯係,放到最後再對付。
哈爾西和布朗寧的想法起初並不被同僚接受,比如麥克阿瑟就曾經抱怨過,我們不能撒手不管,把強大的敵人留在側翼或是後方。不過,日軍的負隅頑抗讓麥克阿瑟最終還是接受了這一戰術,並將大夥的集體智慧結晶據為己有,聲稱“跳島戰術”是他的個人發明。
美軍拿下新喬治亞群島後,日軍加強了拉包爾的防禦力量。拉包爾作為日軍第八方麵軍和第八艦隊司令部駐地,巔峰時期駐有七萬陸軍、四萬海軍、上千架飛機,同時島上還建設有完備的防禦工事。考慮到攻下拉包爾需要付出沉重代價,麥克阿瑟爾決定憑借海上優勢封鎖拉包爾,跳過這塊難啃的骨頭。
不過,在跳島之前,美軍還需要拿下緊鄰拉包爾的布幹維爾島,因為這座島上有六座日軍機場,可以隨時出動飛機攔截美軍的空襲機群。因此,美軍有必要打掉布島上的日軍機場,在建設自己的機場,掌握製空權,才能從空中和海麵封鎖拉包爾,繼而實行跳島戰術。
1943年10月27日,前哨戰打響,新西蘭第八旅在莫諾島登陸,以傷亡226人的代價擊斃島上205名日軍拿下莫諾島後,美軍登陸艦就有了一個中轉站。美軍大部隊正式登陸前,又派出一個傘兵營在舒瓦瑟爾島登陸,迷惑駐守布島的日軍,讓日軍誤以為美軍下一步會進攻肖特蘭島。
日軍當時在布島的守軍是第17軍,轄第六師團九個大隊,第17師團三個大隊、南海第四守備隊三個大隊,以及兩個炮兵聯隊、兩個工兵聯隊,共計四萬人。司令官就是在瓜島被美軍打出心理陰影的百開晴吉。另外,島上還駐有2萬海軍陸戰隊。由於百武晴吉在瓜島吃過虧,篤定美軍會像之前的瓜島戰役一樣,上來就先搶自己的機場,因此他便將部隊集中在了有機場的島南和島北,對布島中部區域疏於防守,針對日軍布防不均衡的漏洞。美軍便決定在布島中部的奧古斯塔皇後灣登陸。
1943年11月1日07:10,美軍陸戰三師第一登陸梯隊7500人開始衝擊海岸。
07:26,陸戰三團二營率先登陸,駐守灘頭的日軍不足200人瞬間被殲滅。殲滅日軍後,登陸第一梯隊立即建立灘頭陣地。
至當天黃昏,陸戰三師1.4萬人及6000噸物資全部上岸。
聞訊,美軍一個整師成功登陸。百武晴吉直接傻眼了,因為日軍主力與奧古斯塔皇後灣之間隔著80公裏的原始叢林和崇山峻嶺,日軍要大規模反撲,那得先修路才行。百武晴吉如此愚蠢,日軍第八方麵軍司令官今村均隻好給他擦屁股,一麵趕緊調兵增援,一麵請海軍助戰。
當天,日本海軍出動兩艘重巡洋艦、兩艘輕巡洋艦、六艘驅逐艦及多艘登陸艦,在大森仙太郎的指揮下,載著陸軍的一個聯隊趕往布島托羅基納附近海域,準備襲擊美軍艦隊並進行反登陸。日軍這次行動如果出其不意,極有可能複製薩沃島海戰的勝利。但大森仙太郎沒有三川軍一那麽好的運氣,日軍出動不久就被美軍偵察機發現。
11月2日淩晨,美軍第39特混艦隊與日軍在奧古斯塔皇後灣爆發激烈海戰。這一次海戰依靠著雷達的幫助,美軍打了一場漂亮的伏擊戰,擊沉日軍巡洋艦、驅逐艦各一艘,另擊傷日軍一艘重巡洋艦、兩艘驅逐艦,而美軍僅一艘輕巡洋艦、兩艘驅逐艦受傷。見吃了大虧,大森隻得率領殘存的艦隻全速撤迴拉包爾,反登陸作戰也取消了。
有意思的是,大森仙太郎迴去後再次發揚日本海軍謊報戰果的優良傳統,聲稱擊沉敵重巡洋艦三艘,驅逐艦兩艘,重創敵重巡洋艦和驅逐艦各兩艘。
早上八時,日軍出動100架艦載轟炸機和戰鬥機前來空襲。
09:40分日機發動第二次空襲,駐防所羅門的美軍航空隊趕來助戰,將日機趕跑。兩次空襲,日軍損失25架戰機,而戰果卻寥寥無幾,估計是為了免受責罰。航空隊指揮官迴去後也謊報戰功,聲稱擊落敵機201架,可實際上美軍僅出動了113架戰機。有了先前山本五十六的教訓,古賀峰一此時已經學聰明了,你們下麵盡管吹牛,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不久之後,古賀得知實情,怒斥前線部隊戰場上表現之拙劣令人憤慨,大森仙太郎因此被撤職調迴日本出任水雷學校校長,海軍不靠譜,布島上的日軍隻能想辦法自救了。然而,負責反攻任務的第六師團過於囂張,竟然認為殲滅1.4萬美軍,隻需要兩個大隊發動一場突襲就可以了。
結果布島日軍的第一輪反撲就宛如瓜島日軍的翻板,1000多鬼子連美軍的環形防線都沒摸到,就死傷幾百人,剩下的人在撤退途中不斷遭到美軍飛機襲擊,又死傷好幾百。日軍殘部退迴駐地後,負責突襲的指揮官濱上之俊秋被解除職務,因為上級認為濱上竟然下令撤退,有辱第六師團形象。
此時的第六師團還沒有意識到他們的對手有多可怕,而這個第六師團就是曾參與過南京大屠殺的那個第六師團。所謂天道有輪迴,蒼天饒過誰,來到了太平洋戰場第六師也是踏進了地獄之門。
美軍的陸戰三師是1942年9月在加州組建的,由於是新建部隊,裝備都是最新的,不存在迭代問題。全師除了三個步兵團、一個師直屬營、一個先鋒營和一個維修營外,還有一個坦克營和一個炮兵團。坦克營配有46輛謝爾曼,炮兵團配有大口徑火炮48門。另外,每個步兵團下麵的步兵營也配有各式火炮,一個營的火炮配置是12門75毫米炮,36門37毫米反坦克炮。至於火焰噴射器、火箭炮、迫擊炮、輕重機槍、自動步槍、半自動步槍、卡賓槍,那就不提了。太平洋戰爭初期,美日兩軍裝備差距不大,但到了1943年年末,差距已經是肉眼可見。
海戰、陸戰全部失利,日軍錯失機遇,縱然是萬般不願意,也隻能像瓜島戰役那樣與美軍拚消耗了。
從11月2日至12月2日,日軍使出渾身解數,相繼實施六次航空兵突擊,但收效甚微,不僅沒能起到支援作用,反而還因為損失慘重,喪失了布島附近海域的製海權和製空權。隨著布島被美軍圍得水泄不通,島上的日軍也徹底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不過,困獸之敵往往最難對付,為了減少傷亡,美軍決定對不島上的日軍圍而不打,反正機場已經建好了,製空權也掌握了,布島上的三萬多日本陸軍也掀不起什麽風浪,任由其自生自滅好了。
1944年1月,美軍陸戰三師被調往後方休整,陸軍第37師和亞美利加時接替防務。美軍不進攻,外援又進不來,日軍可就遭了大罪了,隻能靠挖野菜、啃樹皮度日。
3月9日,為了打破封鎖,百武晴吉以第六師團為主力,兵分三路向美軍陣地發動了連續八天的攻勢。
開戰前一天,日軍用火炮轟擊美軍機場,但日軍剛剛炸毀四架飛機,其炮兵陣地就被美軍的艦炮和飛機以排山倒海之勢炸得連渣渣都不剩。正式進攻打響後,第六師團不斷發起攻勢,偷襲,夜戰萬歲衝鋒,什麽招數都用上了,但日軍付出了5500人死亡、3000人受傷的代價,卻連一個戰術目標都沒得到。而在這八天的戰鬥中,美軍總損失僅為395人陣亡,1940人受傷。第二師團和第六師團號稱日本陸軍最強的兩個師團,結果一個在瓜島被打殘,一個在布島被打的徹底沒脾氣,打退日軍進攻後,美軍也懶得追擊,就這樣,美軍不想打,日軍打不過,兩軍就在島上各自過起了小日子。
老美後勤補給充足,除了築路和鞏固防線,大部分時間都在休整,小日子過得挺滋潤。部分美軍閑著沒事兒還在島上開荒種地,消磨時間,仿佛戰爭已經結束了。鬼子當時也種地,但他們種地不是為了消磨時間,而是為了填飽肚子。值得一提的是,美軍孤立布島,又跳過拉包爾後,駐守拉包爾的10萬日軍也陷入後勤中斷的尷尬境遇。
作為10萬鬼子兵的頭兒,今村均曾經在中國呆過,見識過敵後戰場的殘酷鬥爭,所以還沒等斷糧,他就命令全軍開始屯田自救,與盟軍打持久戰。很多日軍士兵不願意種田,今村均就帶頭下地幹活,很多士兵不會種地,今村均就請當地的土著做老師。除了種植糧食外,今村均還讓士兵種植南瓜、大豆、白蘿卜、油菜、木瓜、香蕉等經濟作物,同時還安排專人打魚,飼養牲畜和家禽,改善部隊夥食。
相比之下,百武晴吉就沒有這個本事了,駐守布島的日軍做不到自給自足,每天都有人餓死、病死。
1944年7月,布島之外的美軍已經推進到了新幾內亞島最西端的多貝拉伊半島,麥克阿瑟爾決定對菲律賓發動登陸作戰。
為了接下來的菲律賓戰役,駐守部島的美軍相繼撤離,前來接防的是澳大利亞第二軍。同時,島上的航空部隊也有美軍換成了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空軍。澳新軍團沒有美軍那樣的好耐心,他們上島後便不斷對日軍發起進攻,逐漸把日軍壓縮到島南和島北的幾片狹小區域。
1945年2月,百武晴吉因病辭去第17軍司令官職務,改任第八方麵軍副司令須職。在布幹維爾島南部的部因休養,隨後六師團師團長神田正種接任第17軍司令官職務。神田上任不久,第六師團便於澳軍第三師在斯萊特小山爆發激戰。
這場戰鬥持續了近十天,日軍620人被打死,1000人受傷,奧軍總傷亡僅189人。很顯然,彈盡糧絕讓日軍士氣萎靡,戰鬥力大大下滑,與原始土著無異,已經撐不下去了。
到了七月,在澳軍一連串的攻勢下,日軍在布島僅控製著不足10%的土地,沒了土地,日軍餓死、病死者數量直線攀升。然而,就在日軍即將全軍覆沒之際,布島天降大雨,奧軍被迫停止了進攻。一個月後,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8月21日,神田正種向奧軍薩爾維格中將投降。此時,布幹維爾島上的日軍還有殘兵人。這場曆時22個月的布幹維爾而島戰役,日本從頭敗到尾,號稱是陸軍最強的第六師團,在盟軍火力的打擊下,全程被動挨揍。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在太平洋上的每一個島嶼都派駐有軍隊,並修築了堅固攻勢。東京大本營希望利用這種看似堅不可摧的防禦體係讓美軍知難而退。然而,在跳島戰術之下,日軍的防禦體係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那一座座堅不可摧的島嶼攻勢反倒成了鬼子們的墳墓。
1943年,美國完全進入戰時狀態,平均兩個月就能整出一艘“埃塞克斯級”主力航母,其他艦艇的下水速度更像是下餃子一樣。
1943年6月,美國海軍訂購的戰艦陸續交付,聖克魯斯海戰時,美國太平洋艦隊被打得僅剩下一艘企業號航母。但僅僅過去幾個月時間,太平洋艦隊就已經擁有11艘主力航母、8艘護航航母、5艘新式戰列艦、7艘老式戰列艦、9艘重巡洋艦、5艘輕巡洋艦、66艘驅逐艦、36艘運輸艦和貨船,上千架戰機以及大量登陸艦,並且未來幾個月還會有更多的新式武器列裝部隊,這是什麽概念?這就相當於之前所有的戰鬥聯合艦隊白打了。
日本海軍絞盡腦汁試圖壓製對手,結果與美軍的實力差距反而是越來越懸殊。與此同時,蘇聯在蘇德戰場也取得主動權,蘇軍即將轉入反攻。然而在形勢大好之際,英國又跳出來扯後腿。出於維護自身利益考慮,丘吉爾當時既不願意在法國登陸,又不願意在緬甸發動反攻,同時還反對美國從歐洲抽調兵力增援太平洋戰場。
自從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美國把70%的戰略物資都投入到了歐洲,其中英國拿了最大援助,蘇聯其次,蘇聯人接收了物資,全部招唿給了德國,而英國拿著大頭,卻沉迷於“針眼大小的戰爭”,對英國的這筆投資,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漸漸的,美國對英國不耐煩了。
美國海軍作戰部長歐內斯特.約瑟夫金向英國強硬表示,你們從我們這裏得到了想得到的一切,但現在卻置身於對日戰爭之外,把我們丟在危險的地方不管了。我們即將對日進攻,你們不做,我們來做,請不要幹涉。底氣是靠實力堆出來的,丘吉爾沒實力,也隻好收起鋒芒,承認美國的主導地位。美國決心大打出手,但在戰略問題上,海陸兩軍卻產生了衝突。
按常理說,太平洋戰爭的製勝關鍵是海戰,理應是海軍做主導。為此,尼米茲製定了中太平洋進攻戰略,計劃利用中太平洋地區日軍駐守島嶼相距甚遠,以此不能相互支援的弱點,對日軍逐個擊破,打穿日軍第二島鏈,切斷日本與南洋地區的生命交通線。這一戰略的優勢很明顯,那就是見效快,隻要海軍能拿下塞班島或提尼安島,便可為陸軍提供跳板,出動b29重型轟炸擊,直接對日本本土發起無限製轟炸。
不過尼米茲的計劃遭到了麥克阿瑟爾的強烈反對。麥克阿瑟資曆老,加之又在菲律賓出過洋相,對收複菲律賓一直是心心念念,所以他便主張先取所羅門群島,再克新幾內亞,然後拿下菲律賓,從而切斷日本與東南亞的聯係,迫使資源短缺的日本投降。老邁的主張好處也有,美軍沿著這條線進攻,可以利用東南亞的眾多島嶼獲得足夠的機動空間,迂迴日軍重點防守的據點,攻占其防禦薄弱的地方,最大限度的減少傷亡,順便老邁還能一雪前恥。不過如果以陸軍為主,讓龐大的海軍艦隊隻負責護航、運輸、海空火力支援的輔佐工作,那無疑是對資源的巨大浪費。別說海軍不會同意,美國國內的民眾也不會同意。
陸軍和海軍為了主導權,爭得是麵紅耳赤,不得已羅斯福隻好拖著病體親自調解,並做出一個折中方案。麥克阿瑟擔任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尼米茲則擔任中太平洋戰區司令,兩人各自擁有互相獨立的指揮權。海軍奪取中太平洋諸島後,全力配合陸軍登陸菲律賓。
1943年5月和6月,美軍海陸聯合先後發動阿圖島戰役和新喬治亞群島爭奪戰,戰至10月,美軍取得完勝。這兩場戰役對於整個太平洋戰場而言並不具備決定性的意義。但美軍進攻期間遭遇日軍頑強抵抗,尤其是攻打阿圖島戰役期間,守島的2775名鬼子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集體自殺。日軍的瘋狂之舉讓美軍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看似弱小的對手。因此,如何避免付出過於高昂的代價殲滅負隅頑抗之敵便成了美軍。接下來要麵臨的首要戰術問題。
在此之前,哈爾西及其參謀長布朗寧曾提出一個思路,即哪個島嶼好打,哪個島嶼重要,就先打哪一個,利用海空優勢,將難打的、不重要的島嶼孤立起來,切斷其與外界的聯係,放到最後再對付。
哈爾西和布朗寧的想法起初並不被同僚接受,比如麥克阿瑟就曾經抱怨過,我們不能撒手不管,把強大的敵人留在側翼或是後方。不過,日軍的負隅頑抗讓麥克阿瑟最終還是接受了這一戰術,並將大夥的集體智慧結晶據為己有,聲稱“跳島戰術”是他的個人發明。
美軍拿下新喬治亞群島後,日軍加強了拉包爾的防禦力量。拉包爾作為日軍第八方麵軍和第八艦隊司令部駐地,巔峰時期駐有七萬陸軍、四萬海軍、上千架飛機,同時島上還建設有完備的防禦工事。考慮到攻下拉包爾需要付出沉重代價,麥克阿瑟爾決定憑借海上優勢封鎖拉包爾,跳過這塊難啃的骨頭。
不過,在跳島之前,美軍還需要拿下緊鄰拉包爾的布幹維爾島,因為這座島上有六座日軍機場,可以隨時出動飛機攔截美軍的空襲機群。因此,美軍有必要打掉布島上的日軍機場,在建設自己的機場,掌握製空權,才能從空中和海麵封鎖拉包爾,繼而實行跳島戰術。
1943年10月27日,前哨戰打響,新西蘭第八旅在莫諾島登陸,以傷亡226人的代價擊斃島上205名日軍拿下莫諾島後,美軍登陸艦就有了一個中轉站。美軍大部隊正式登陸前,又派出一個傘兵營在舒瓦瑟爾島登陸,迷惑駐守布島的日軍,讓日軍誤以為美軍下一步會進攻肖特蘭島。
日軍當時在布島的守軍是第17軍,轄第六師團九個大隊,第17師團三個大隊、南海第四守備隊三個大隊,以及兩個炮兵聯隊、兩個工兵聯隊,共計四萬人。司令官就是在瓜島被美軍打出心理陰影的百開晴吉。另外,島上還駐有2萬海軍陸戰隊。由於百武晴吉在瓜島吃過虧,篤定美軍會像之前的瓜島戰役一樣,上來就先搶自己的機場,因此他便將部隊集中在了有機場的島南和島北,對布島中部區域疏於防守,針對日軍布防不均衡的漏洞。美軍便決定在布島中部的奧古斯塔皇後灣登陸。
1943年11月1日07:10,美軍陸戰三師第一登陸梯隊7500人開始衝擊海岸。
07:26,陸戰三團二營率先登陸,駐守灘頭的日軍不足200人瞬間被殲滅。殲滅日軍後,登陸第一梯隊立即建立灘頭陣地。
至當天黃昏,陸戰三師1.4萬人及6000噸物資全部上岸。
聞訊,美軍一個整師成功登陸。百武晴吉直接傻眼了,因為日軍主力與奧古斯塔皇後灣之間隔著80公裏的原始叢林和崇山峻嶺,日軍要大規模反撲,那得先修路才行。百武晴吉如此愚蠢,日軍第八方麵軍司令官今村均隻好給他擦屁股,一麵趕緊調兵增援,一麵請海軍助戰。
當天,日本海軍出動兩艘重巡洋艦、兩艘輕巡洋艦、六艘驅逐艦及多艘登陸艦,在大森仙太郎的指揮下,載著陸軍的一個聯隊趕往布島托羅基納附近海域,準備襲擊美軍艦隊並進行反登陸。日軍這次行動如果出其不意,極有可能複製薩沃島海戰的勝利。但大森仙太郎沒有三川軍一那麽好的運氣,日軍出動不久就被美軍偵察機發現。
11月2日淩晨,美軍第39特混艦隊與日軍在奧古斯塔皇後灣爆發激烈海戰。這一次海戰依靠著雷達的幫助,美軍打了一場漂亮的伏擊戰,擊沉日軍巡洋艦、驅逐艦各一艘,另擊傷日軍一艘重巡洋艦、兩艘驅逐艦,而美軍僅一艘輕巡洋艦、兩艘驅逐艦受傷。見吃了大虧,大森隻得率領殘存的艦隻全速撤迴拉包爾,反登陸作戰也取消了。
有意思的是,大森仙太郎迴去後再次發揚日本海軍謊報戰果的優良傳統,聲稱擊沉敵重巡洋艦三艘,驅逐艦兩艘,重創敵重巡洋艦和驅逐艦各兩艘。
早上八時,日軍出動100架艦載轟炸機和戰鬥機前來空襲。
09:40分日機發動第二次空襲,駐防所羅門的美軍航空隊趕來助戰,將日機趕跑。兩次空襲,日軍損失25架戰機,而戰果卻寥寥無幾,估計是為了免受責罰。航空隊指揮官迴去後也謊報戰功,聲稱擊落敵機201架,可實際上美軍僅出動了113架戰機。有了先前山本五十六的教訓,古賀峰一此時已經學聰明了,你們下麵盡管吹牛,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不久之後,古賀得知實情,怒斥前線部隊戰場上表現之拙劣令人憤慨,大森仙太郎因此被撤職調迴日本出任水雷學校校長,海軍不靠譜,布島上的日軍隻能想辦法自救了。然而,負責反攻任務的第六師團過於囂張,竟然認為殲滅1.4萬美軍,隻需要兩個大隊發動一場突襲就可以了。
結果布島日軍的第一輪反撲就宛如瓜島日軍的翻板,1000多鬼子連美軍的環形防線都沒摸到,就死傷幾百人,剩下的人在撤退途中不斷遭到美軍飛機襲擊,又死傷好幾百。日軍殘部退迴駐地後,負責突襲的指揮官濱上之俊秋被解除職務,因為上級認為濱上竟然下令撤退,有辱第六師團形象。
此時的第六師團還沒有意識到他們的對手有多可怕,而這個第六師團就是曾參與過南京大屠殺的那個第六師團。所謂天道有輪迴,蒼天饒過誰,來到了太平洋戰場第六師也是踏進了地獄之門。
美軍的陸戰三師是1942年9月在加州組建的,由於是新建部隊,裝備都是最新的,不存在迭代問題。全師除了三個步兵團、一個師直屬營、一個先鋒營和一個維修營外,還有一個坦克營和一個炮兵團。坦克營配有46輛謝爾曼,炮兵團配有大口徑火炮48門。另外,每個步兵團下麵的步兵營也配有各式火炮,一個營的火炮配置是12門75毫米炮,36門37毫米反坦克炮。至於火焰噴射器、火箭炮、迫擊炮、輕重機槍、自動步槍、半自動步槍、卡賓槍,那就不提了。太平洋戰爭初期,美日兩軍裝備差距不大,但到了1943年年末,差距已經是肉眼可見。
海戰、陸戰全部失利,日軍錯失機遇,縱然是萬般不願意,也隻能像瓜島戰役那樣與美軍拚消耗了。
從11月2日至12月2日,日軍使出渾身解數,相繼實施六次航空兵突擊,但收效甚微,不僅沒能起到支援作用,反而還因為損失慘重,喪失了布島附近海域的製海權和製空權。隨著布島被美軍圍得水泄不通,島上的日軍也徹底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不過,困獸之敵往往最難對付,為了減少傷亡,美軍決定對不島上的日軍圍而不打,反正機場已經建好了,製空權也掌握了,布島上的三萬多日本陸軍也掀不起什麽風浪,任由其自生自滅好了。
1944年1月,美軍陸戰三師被調往後方休整,陸軍第37師和亞美利加時接替防務。美軍不進攻,外援又進不來,日軍可就遭了大罪了,隻能靠挖野菜、啃樹皮度日。
3月9日,為了打破封鎖,百武晴吉以第六師團為主力,兵分三路向美軍陣地發動了連續八天的攻勢。
開戰前一天,日軍用火炮轟擊美軍機場,但日軍剛剛炸毀四架飛機,其炮兵陣地就被美軍的艦炮和飛機以排山倒海之勢炸得連渣渣都不剩。正式進攻打響後,第六師團不斷發起攻勢,偷襲,夜戰萬歲衝鋒,什麽招數都用上了,但日軍付出了5500人死亡、3000人受傷的代價,卻連一個戰術目標都沒得到。而在這八天的戰鬥中,美軍總損失僅為395人陣亡,1940人受傷。第二師團和第六師團號稱日本陸軍最強的兩個師團,結果一個在瓜島被打殘,一個在布島被打的徹底沒脾氣,打退日軍進攻後,美軍也懶得追擊,就這樣,美軍不想打,日軍打不過,兩軍就在島上各自過起了小日子。
老美後勤補給充足,除了築路和鞏固防線,大部分時間都在休整,小日子過得挺滋潤。部分美軍閑著沒事兒還在島上開荒種地,消磨時間,仿佛戰爭已經結束了。鬼子當時也種地,但他們種地不是為了消磨時間,而是為了填飽肚子。值得一提的是,美軍孤立布島,又跳過拉包爾後,駐守拉包爾的10萬日軍也陷入後勤中斷的尷尬境遇。
作為10萬鬼子兵的頭兒,今村均曾經在中國呆過,見識過敵後戰場的殘酷鬥爭,所以還沒等斷糧,他就命令全軍開始屯田自救,與盟軍打持久戰。很多日軍士兵不願意種田,今村均就帶頭下地幹活,很多士兵不會種地,今村均就請當地的土著做老師。除了種植糧食外,今村均還讓士兵種植南瓜、大豆、白蘿卜、油菜、木瓜、香蕉等經濟作物,同時還安排專人打魚,飼養牲畜和家禽,改善部隊夥食。
相比之下,百武晴吉就沒有這個本事了,駐守布島的日軍做不到自給自足,每天都有人餓死、病死。
1944年7月,布島之外的美軍已經推進到了新幾內亞島最西端的多貝拉伊半島,麥克阿瑟爾決定對菲律賓發動登陸作戰。
為了接下來的菲律賓戰役,駐守部島的美軍相繼撤離,前來接防的是澳大利亞第二軍。同時,島上的航空部隊也有美軍換成了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空軍。澳新軍團沒有美軍那樣的好耐心,他們上島後便不斷對日軍發起進攻,逐漸把日軍壓縮到島南和島北的幾片狹小區域。
1945年2月,百武晴吉因病辭去第17軍司令官職務,改任第八方麵軍副司令須職。在布幹維爾島南部的部因休養,隨後六師團師團長神田正種接任第17軍司令官職務。神田上任不久,第六師團便於澳軍第三師在斯萊特小山爆發激戰。
這場戰鬥持續了近十天,日軍620人被打死,1000人受傷,奧軍總傷亡僅189人。很顯然,彈盡糧絕讓日軍士氣萎靡,戰鬥力大大下滑,與原始土著無異,已經撐不下去了。
到了七月,在澳軍一連串的攻勢下,日軍在布島僅控製著不足10%的土地,沒了土地,日軍餓死、病死者數量直線攀升。然而,就在日軍即將全軍覆沒之際,布島天降大雨,奧軍被迫停止了進攻。一個月後,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8月21日,神田正種向奧軍薩爾維格中將投降。此時,布幹維爾島上的日軍還有殘兵人。這場曆時22個月的布幹維爾而島戰役,日本從頭敗到尾,號稱是陸軍最強的第六師團,在盟軍火力的打擊下,全程被動挨揍。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在太平洋上的每一個島嶼都派駐有軍隊,並修築了堅固攻勢。東京大本營希望利用這種看似堅不可摧的防禦體係讓美軍知難而退。然而,在跳島戰術之下,日軍的防禦體係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那一座座堅不可摧的島嶼攻勢反倒成了鬼子們的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