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兩炷香的時辰,葉法善天師才緩緩睜開雙眼。


    “陛下,臣剛剛做了一個奇幻的夢!”


    “尊師做了什麽夢?”


    “臣夢見一條天元應龍,身披金鱗,舒展五彩羽翼,跟當年在興慶坊看到那條黃龍一模一樣。它從江南運河遊弋而上,再進入通濟渠,過東都,入黃河,搖首擺尾,一直遊到了長安城外!”


    李隆基眉間陰霾頓生,苦笑道:“要是大唐的糧船像這條天元應龍一樣,乘風破浪,直達長安就好了!”


    “臣聽說,前不久,又有兩艘糧船傾覆在黃河三門峽?”


    “沒錯!不知多少糧食白白傾覆黃河中,喂了魚蝦。就算如此,還得源源不斷地調糧關中,總不能讓長安百姓餓肚子!”


    “陛下可知,那條天元應龍是怎麽過三門峽的嗎?”


    李隆基饒有興趣地說道:“尊師快點說來聽聽!”


    葉法善天師慢慢站了起來,臉上笑容漸盛,連花白的眉梢都不可抑製地高揚起來。


    “臣看見那天元應龍威儀凜凜,一路蜿蜒前行。過三門峽時,也被峭壁激流困在其中。它在黃河裏興起虎浪,一時間,峽穀裏濁浪滔天,一瀉千裏,但依舊無法通過這片險要之地。眼見天元應龍要與砥柱相撞時……”


    那比劃著的手猝然停了下來。


    李隆基急不可耐地追問道:“它究竟如何了?”


    “眼見天元應龍要與砥柱相撞時,它驀地騰躍而起,飛到三門山上,繞過這片險灘湍流,然後,再次潛入黃河,劈波斬浪,一路西去!”


    李隆基的雙目注視著通真達靈的師父,像一座雕塑似的呆坐著。


    眼前,雲氣興起,激水湍怒,一條黃龍正飛逾岩險。


    葉法善天師的夢境,清清楚楚地告訴他,大唐的運糧船隊該如何渡過這道黃河天塹!


    他一躍而起,緊緊地握住師父的手。


    “朕明白了!我們可在在三門峽東西各置一個糧倉。東邊運來的糧食,集於東倉中,再在三門山上開鑿陸道,變水運為陸運,避開三門之險。糧食從陸路運抵西倉後,再下黃河裝船,繼續水運到長安!”


    葉法善天師撫須大笑,道:“陛下聰慧!分段通航,時間是長了不少,但運輸效率大大提升,可使糧食平安運至長安!”


    “太好了!太好了!尊師一夢,拯救了無數長安百姓!朕先迴宮去了!”李隆基奪門而出,疾步如飛。


    “陛下,您才坐了半個時辰,怎麽就迴宮了?”侍立在門口的高力士立刻緊跟而上。


    “力士,你即刻召集三省六部官員,討論一下三門峽分段通航的可行性!”


    “是!老奴讓王毛仲將軍先飛馬迴宮,召集諸位宰相、侍郎在太極宮太極殿等您!”


    步履匆匆間,主仆二人的身影已經遠去。


    李隆基提出的方案獲得了一致認可。


    經過眾議,朝廷決定在三門峽東置飛龍倉,西置永寧倉,並在三門山北岸的峭崖上開鑿十八裏陸道,以供稅糧轉運。


    同時決定,州府隻管納糧,由朝廷專人負責統一運送稅糧,既節省了運輸的時間,朝廷每年也可省下一筆可觀的運費。


    如此一來,不僅江淮、江南的糧食,燕薊一帶的儲糧,也可以在孟津溯河西上,運抵長安。


    進入關中的糧食,每年能達到一百多萬石,可以為地窄人稠的關中地區,解決大部分的糧食需求。


    三門峽鑿山工程浩大,李隆基親自監督。


    暗中命人調查岐王李範的事,也沒有多少頭緒。


    一直忙到開元七年三月初,李隆基才想起來,該去祁國公府看望嶽丈王仁皎了。


    忽而又傳來渤海郡王大祚榮薨世的消息,遣左監門率吳思謙攝鴻臚卿,充使吊祭,並命其子大武藝襲位。


    數天後,終於得空,踏進了大明宮蓬萊殿。


    迴到長安數月,第一次來這裏。殿內燭火昏暗,塵埃蕭然,李隆基心頭瞬間湧起了一絲歉意。


    王菱從屏風後走出,盈盈福身,姣美的麵龐上沒有任何表情。


    她神清形臒,一襲素雅的鳳袍,不飾釵環,不施粉黛,幹幹淨淨,像此刻的心一樣空空蕩蕩,了無一物。


    女為悅己者容,既然思君不見君,也就懶得臨鏡梳妝了。


    李隆基第一次見到如此素顏的王菱,不禁“呃”了一聲。


    “皇後,朕一直忙於國事,疏忽了祁國公的病情。朕打算,明日去祁國公府一趟,你遣人安排一下。”


    “陛下不必去看妾的父親了。”


    “為何不必去?”


    “醫正今日下了預後通知,祁國公府已經開始張羅後事。您去了,看到的也是滿目淒涼,何必給自己添堵呢?”


    “前幾日,朕問過晉國公守一,他說祁國公的病情有所好轉,所以才決定去探病,怎麽到你這裏,就變成要準備後事了呢?”


    王菱冷冷地迴道:“那是哥哥體諒您日理萬機,不想讓您勞心分神,所以才說祁國公的病情好轉了些。”


    李隆基走到王菱麵前,憐惜地將她鬢角的一縷發絲劃到耳後。


    雖然素麵朝天,王菱依然是一副楚楚動人的模樣,隻是,自己很少注意她罷了。


    “皇後別鬧了!朕始終記著,當年,祁國公以袍換餅,讓那個落魄無助的臨淄郡王吃上了一盌終生難忘的湯餅。那縷麥香,至今還縈繞在唇邊。你也是在那個時候,嫁給了一無所有的朕。”


    “妾一度以為,陛下已經忘記了……”


    “此事,朕永遠都不會忘記!太上皇臥病期間,你盡力侍奉。祁國公病危,豈有不去探望的道理?天下人又該如何指責朕的無情?”


    或許,最後一句話,才是李隆基執意要去探望父親的真正理由吧!王菱心裏暗自揣摩著。


    既然陛下還記著一盌湯餅的恩情,那就讓他好好去祁國公府還了,從此以後,他們便兩不相欠!


    “妾知道了,立刻遣人安排行程。夜深了,您早些迴去歇息,注意龍體安康!典兒,送一送陛下!”


    “是!”典兒站到了李隆基的麵前。


    王菱的逐客令讓他感到尷尬無比。


    “那,那皇後也早點睡吧。最近你忙著照顧祁國公,瞧著消瘦了不少,養好精神,不要讓朕擔憂你!”


    在王菱和典兒的福身迎送中,李隆基狼狽地走出了蓬萊殿。


    高力士迎了上來,一臉詫異。“陛下不是說今夜下榻蓬萊殿的嗎?怎麽這麽早就走了呢?”


    “不了,今夜,朕想去武婕妤那裏,擺駕去清思殿吧!”


    高力士倏然記起,陛下和王皇後還在冷戰中,兩人哪有這麽快就冰釋前嫌,和好如初呢?


    祁國公府迴來之後,王仁皎的病情越發嚴重,於開元七年四月二十四日薨世,時年六十九歲。


    李隆基下令,追贈王仁皎為太尉、益州大都督,諡號昭宣。喪禮由朝廷主持,工部尚書劉知柔擔任喪事總監,京兆少尹崔琬任副監。


    長安三品以上的公卿大臣競相前往祁國公府吊唁,車馬人流,溢巷填街。


    這時,晉國公王守一上書,請求用豳國公竇孝諶的先例,準許為父親王仁皎築五丈一尺高的墳墓。


    李隆基當庭同意,但遭到了群臣的強烈反對。


    按《唐律疏議》規定,大唐一品官員的墳墓封土可以高出地麵一丈九尺。經過皇帝恩準,陪葬皇陵的一品官員,墳墓的封土可以增至三丈。


    竇孝諶是昭成順聖皇太後的父親,他的墳墓封土經特批高達五丈一尺。


    這是昭成順聖皇太後無辜冤死,大唐朝廷給予竇氏一族的特殊補償。


    宰相蘇頲奏道:“豳國公的墳墓,並非正常禮製,這種特殊照顧,不應該成為一種定製。”


    右補闕盧履冰緊跟其後,道:“祁國公以外戚之貴,逾製建墳,恐怕會引來天下人的非議。陛下莫要忘了,當初韋庶人崇其父墳為酆陵,結果引來了殺身大禍。”


    宋璟思慮了一下,道:“陛下,您可以按照一品官員陪葬皇陵的禮製,準許祁國公築墳高三丈以上,四丈以下,這已是特殊恩賜。相信皇後和晉國公也是能理解的!”


    麵對眾臣,李隆基心懷慚愧。


    竇孝諶和王仁皎雖然同為國丈,但王仁皎對朝廷的貢獻,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的。他也不想破壞禮製,不斷打破朝廷的規矩。


    “卿等說的在理!你們固守禮製,再三堅持,成就的是朕的美名!”


    但他心裏知道,王菱一定會滿懷怨怒,所以,親手書寫了《贈太尉祁國公王仁皎碑》。


    出殯之日,更是登上禁苑的望春樓,眼望東北,目送靈柩起程,遙寄自己的哀思。


    果不其然,李隆基不為嶽丈法外施恩,引起了王氏兄妹極大的不滿。


    很長一段時間,王菱都沒有理會他,兩個人就這麽僵著,誰也不願先俛首。


    開元七年五月中旬,岐王李範上奏說,他收集了四十多篇各地詩人所作的《涼州曲》,邀李隆基和諸位兄弟去興慶宮一同欣賞。


    十六日一早,宋王李憲入宮等候他,兄弟倆騎著烏孫青驪,一起從大明宮進入夾城複道,去往興慶宮。


    這條複道,由內可以窺外,但在外不能窺內。


    經過通化門時,李隆基坐在馬上,看見複道外有一位監門衛禁軍正在吃飯。


    吃著吃著,偷偷摸摸起身,走到牆邊,見四下無人,便把剩飯剩菜一股腦兒倒進牆洞裏。


    李隆基心裏正在擔憂,李範會不會宴集上有異舉。見到這一幕,龍顏大怒,命高力士出去捉拿這位禁軍,將其杖斃。


    開元以來,四方晏如,而百姓不足。


    李隆基厲行節儉,禁止百官和後宮奢靡,不穿錦繡衣裳,不戴華貴金玉,甚至關閉了皇家織錦坊。


    自己的乘輿服禦、金銀器玩,或焚於殿前,或取做軍需之用。


    從高宗天皇大帝時期開始崇尚的華麗之風,得到了有效的收斂和控製。自己委屈至此,當然也不容得下人浪費!


    左右都不敢勸諫。


    李憲仁慈,急忙上前,道:“陛下,糧食有何用?”


    李隆基怒道:“天降五穀,養育眾生,糧食自然是用來養人的!”


    李憲從容道:“陛下厭惡棄食之人,是因為食物可以養人。現在因棄食而殺人,豈不是顛倒了養人和殺人的本意?”


    “為一口糧食,多少百姓還在三門峽辛苦地鑿山置倉。朕提倡簡儉,打擊奢靡之風,剛懲罰過故意浪費糧食的韋巡,仍有人不思悛改,朕必然要重重治罪!”


    “浪費糧食固然不對,但罪不至死!天子一怒之下,濫施極刑,這種情況多了,大唐律法的尊嚴將會蕩然無存,而陛下也會因為殘暴好殺,落下一個暴君的惡名!”


    李隆基怒氣漸歇。


    “朕差點亂殺人,多謝大郎提醒!朕也不該從複道中窺人,長此以往,會導致宮中人人自危!”


    小命雖然保住了,那位禁軍的笞杖還是少不了的。李隆基命人杖責二十,以示懲戒。


    兄弟倆繼續往興慶宮而去。


    二郎、四郎和五郎已在興慶宮等候多時。


    李隆基與兄弟們歡聚一堂。


    席上,李範滔滔不絕,妙語連珠,點評各位詩人的《涼州曲》。


    “《涼州曲》風靡天下,佳作不斷。有人說,王之渙的《涼州曲》,前兩句壯采,後兩句深情,宜推為絕唱。又有人說,此詩不及王翰的《涼州曲》雄渾雋永!”


    李隆基笑道:“四郎,那你如何評價王翰的《涼州曲》?”


    李範打開手中的紙扇,悠悠地扇了幾下。


    “在我看來,王翰的《涼州曲》氣格俱勝,乃是大唐絕作。其悲慨之處,在於 ‘醉臥’二字,堪稱豪飲曠達的楷模!”


    李憲道:“四郎,王翰還有一首《涼州曲》, ‘秦中花鳥已應闌,塞外風沙猶自寒。夜聽胡笳折楊柳,教人意氣憶長安。’你如何解讀此詩?”


    李範瀟灑地走了幾步,略一思索道:“此詩借嚴寒春遲和胡笳悲聲,襯托出邊關將士們的思鄉之情,詩風蒼涼悲壯,可見作者俠骨柔情。但與 ‘葡萄美酒’那首相比,還是略顯平常了些!”


    “朕也覺得是 ‘葡萄美酒’那首好!”


    “再看孟浩然寫的《涼州曲》, ‘渾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聲入雲。胡地迢迢三萬裏,那堪馬上送明君。異方之樂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坐看今夜關山月,思殺邊城遊俠兒……’”


    李範撓了撓自己的鬢角,杵在那裏,一動不動。


    兄弟們都等著他的點評,等了半天,也不見動靜。


    李範含羞道:“哎!他寫的多是山水田園詩,邊塞詩很少見於他的詩作,四郎一時還看不懂!”


    二郎李捴哼道:“四郎,你也有詞窮的時候!”


    李範從懷裏掏出一把楮皮紙,略顯煩躁道:“編不下去了!天下詩人寫了那麽多《涼州曲》,還是一人分幾首,自己看看吧!千好萬好!有一首好詩就足夠流傳千古了!”


    “說得好!”李憲帶頭鼓起掌來,其他兄弟紛紛叫好。


    李隆基垂眉低眼,目光悠悠地落在杯盞裏。


    迴京半年多,他一直在暗中調查李範,但他始終規規矩矩,未見任何異常。


    他有點愧疚,覺得自己多疑了,悄悄讓高力士撤走埋伏在南薰殿外的禁軍。


    解下腰間的紅玉鞶帶,賜給李憲,將所乘的烏孫青驪,賜給李範,其他兄弟,也都得到了一份賞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元帝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洵並收藏開元帝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