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二年十二月,女皇想進一步鞏固西北邊疆,欲在天山以北的庭州,設置北庭都護府,取代金山都護府,管理西突厥十姓故地。


    天山北路二十三個州,全部納入北庭都護府管轄,轄境東起伊州,西至鹹海,北抵額爾齊斯河及巴爾喀什湖,南依天山。


    女皇親手草擬了敕旨,讓上官婉兒去召請鳳閣鸞台眾位宰相,一起來蓬萊殿封駁批敕。


    “婉兒,婉兒,婉兒!”女皇連喚三聲,蓬萊殿裏空空蕩蕩,無人應答。


    平時,上官婉兒與她形影不離,召之即來,揮之即去。


    女皇有點奇怪,四處尋找她的蹤影。


    蓬萊殿後有一處抄手遊廊,階下卵石鋪成一條甬路,曲曲折折通向後院的假山水榭。幾株芭蕉,一叢瘦竹,日光在叢蔭裏閃爍。


    茂密的紫藤花葉早已謝了,隻留下虯曲盤錯的蒼枝,如清溪瀉雪,穿石繞簷,將遊廊頂梁層層疊疊覆蓋了。


    假山後麵,隱隱約約傳來人語聲。女皇在遊廊下駐足靜聽起來。


    “婉兒博涉經史,精研文筆,朝中每次舉行宴集,都是由你擔任詩宗,品第群臣的詩賦,可見你的文學造詣之深。”


    “這是吾皇對婉兒的信任罷了!”


    聽聲音,說話的是梁王武三思和上官婉兒。


    女皇默默地站著,繼續聆聽下去。


    “本王讀過你寫的《彩書怨》, ‘葉下洞庭初,思君萬裏餘。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此詩一改六朝趣味,清麗婉轉,不作纖纖之態,深得世人喜愛。”


    這首《彩書怨》,是許多年前,上官婉兒思念李賢時的摹想之作。


    此詩對仗貼切、文並綺豔,頗有上官遺風,工穩也不亞於杜審言、沈佺期等名家之流。


    全詩八句,皆為律句,首句仄起平收。


    “思君”兩個字,鮮明地點出主旨,頷聯以“香被冷”、“錦屏虛”寫出離別的苦悶,兼以“露濃”、“月落”等物,烘托出詩人心中的苦情,可謂是景與情密合無垠。


    頸聯以“江南”、“薊北”兩個詞語,感歎心上人相距遙遠,與首聯“萬裏”唿應。字裏行間,感情十分真切。


    尾聯收結全篇之情緒,一個“悵”字,猶如畫龍點睛。


    上官婉兒投以淺淺一笑。


    “《彩書怨》是婉兒早年的詩作。現在的我,不喜歡太清麗或者太婉媚的詩歌。”


    “為何不喜歡?”


    “清麗的詩句,常常給人淡而無味之感,少了許多氣象壯闊的意境;而浮華含蓄的詩句,語不窮盡,全靠人猜測,甚是費勁!”


    武三思明眸稍彎,似笑非笑,好像在琢磨她的喜好。


    “近幾年,你的詩作多為宏偉遼闊的山水詩。可見,你已從傷心往事中走出來了! ‘誌逐深山靜,途隨曲澗迷。’從這句詩中,讀懂了你的誌向。”


    “人居山水間,月明風清、白雲入戶,心境自然就遼闊起來。婉兒常年幽居深宮,隻能在皇宮的園林別業裏,寫寫這些所謂的山水詩。恐怕至死,也走不出這座深宮大院了!”


    “別怕,還有本王陪著你!以後你寫詩,我讀詩。”武三思滿眼都是欣賞和愛慕之情。


    “謝梁王殿下抬愛!”


    上官婉兒不敢迴應那熱烈的眼神,伸手摘了一片枯黃的竹葉,在手上玩弄起來。


    “大周詩人推陳出新,詩歌浩瀚如海。天下人都應記住,律詩之大成,有一半要歸功於你們祖孫倆!”


    “我祖父雖然開創了上官體,但他詞采華麗,缺乏慷慨瑰奇之氣。在他的影響下,大唐、大周的詩歌一度綺錯婉媚。所以,我發誓要洗濯浮華,將天下詩歌引向恢宏雅正的大周氣度!”


    “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他們的詩歌還留有一些齊梁之風……”


    上官婉兒打斷了他的話。


    “四傑處於詩文革新初期,難免還保留著一些齊梁的浮豔之風,但詩歌的雅正之風,是由他們首開的。”


    武三思笑道:“在你的推動下,當今的文章四友,李嶠、蘇味道、崔融、杜審言,他們的文字上承漢魏風骨,少了許多宏麗繁盛的描寫,多了大周的雅正之風。”


    “對!還有沈佺期、宋之問,迴忌聲病,約句準篇,逐漸著定格律,形成新的近體詩。與我祖父相比,他們的貢獻更大一些!”


    “沈佺期和宋之問隻是在平仄粘句、句數用韻方麵,做出了一些貢獻,哪裏能和上官先輩比肩呢?”


    “曆史總是在前進的。一代詩人,自有一代詩人的精神風貌。從應製詩到格律詩,本就是一大開創!”


    武三思深以為然。


    “婉兒說的對!時下詩人,胸襟開闊,抱負遠大,詩句中展現的是樂觀自信、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風貌。無論律詩,還是絕句,其成就,都是古樂府難以達到的境界!”


    “近幾日,我在讀張若虛、賀知章等人的詩歌。他們性格放浪不羈,文詞俊秀浪漫。尤其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意境深遠空明,文字雋永大氣,詩情、畫意融為一體,徹底洗淨了六朝鉛華。”


    “《春江花月夜》的確堪稱千古奇篇,不著粉澤,自有腴姿,詩中增減一字皆不能!”


    兩位文學青年熱烈地討論著詩詞歌賦,渾然不知女皇就站在不遠處。


    一陣砭骨朔風迎麵吹來。


    上官婉兒花容失色,連打了三個噴嚏,武三思將自己身上薄柿色雙勝寶相花披風取下,披到了她的肩上。


    他們相互攙扶著,從假山後麵走出。


    一抬頭,看見女皇站在累垂的紫藤樹下,正容亢色地注視著他們。


    兩人斂容屏氣,不敢出聲,馬上伏拜在地。


    女皇支走了武三思,冷若冰霜地俯視著上官婉兒:“婉兒,你還記得,額頭的疤痕,是怎麽來的嗎?”


    “婉兒當然記得。”她戰戰兢兢地迴答。


    在禦前,上官婉兒多看了一眼英俊瀟灑的張昌宗,女皇龍顏大怒,命人在她的額頭施了黥刑,以示懲戒。


    她每天剪了梅花花鈿,貼在眉間,將傷疤掩蓋住。


    從那之後,上官婉兒對任何男子,都不敢有絲毫的情感流露。


    女皇俯身拉起她,捧著那張天然去雕飾的臉龐,仔細端詳著。


    兩道蛾眉間,一點嫣紅色的梅花妝,似乎成了上官婉兒獨有的標誌,襯得她更加妍姿俏麗、楚楚動人。


    “這張臉,總會讓朕想起品貌非凡的上官儀。當年,他騎馬上朝,經過朱雀大街,俊美的形象和名士氣度,驚動了整座長安城。婉兒不僅繼承家學,也繼承了祖父的儀容,真可謂是名媛美姝。這樣美貌又多才的女子,大周有幾個呢?”


    上官婉兒莫敢出聲。


    女皇的目光,落在那件薄柿色的披風上。


    她伸出手,解開係帶,將其扔到了廊下的落梧池裏。


    “你以為,梁王真的與你誌同道合?那是他裝出辭趣翩翩、富有才藻的樣子,吸引你的注意力罷了!”


    “婉兒不敢!”


    “隻有朕知道,他德薄才疏,肚子裏沒有多少墨水。他家裏有成群妻妾、繞膝兒女,而你是恣意優遊弄文字的風雅女子,怎可自輕自賤,與他暗渡風月?”


    上官婉兒深垂著腦袋,連大口喘氣都不敢。


    女皇的身體越來越差,加之重用男嬖,朝中反對她的大臣越來越多,禪位太子的唿聲也越來越高。


    機敏的上官婉兒,已經嗅到了一絲兵變的氣息。


    她和張氏兄弟一樣,不得不考慮起自己的未來。


    如果女皇不幸倒台了,或者龍馭賓天了,將來的歸宿會在哪裏?


    太平公主說,能配得上她的男子,應當是朝堂上某位驚才風逸的才子。


    太子武哲、相王武輪、梁王武三思,建昌郡王武攸寧、河內郡王武懿宗,甚至朝中一些宰相太傅,她都一一審視過。


    這麽多位高權重的男子,本以為風流瀟灑、相貌俊雅的武三思是個不錯的選擇,卻沒想到,女皇對他的侄子,是如此的不屑和鄙視。


    “剛才,你和梁王討詩論賦的話,朕都聽見了。有一點,朕有不同意見。詩賦於清麗空靈之中,間以波瀾壯闊的句子,才是風流蘊藉之筆!”


    “是!”上官婉兒的眉眼稍抬了一下。


    “一首好詩,結句最為重要,讀到最後,當如餘音繞梁,清音無窮。”女皇轉身往蓬萊殿走去,“世間女子,才華富藻者寥寥無幾,如果屈身嫁於這些樗櫟庸材,就如一首好詩,敗在了結句之上!”


    上官婉兒弭耳伏跪在冰冷刺骨的地上,額頭深埋在掌心裏,聽著女皇的腳步聲,一點一點消失在遊廊盡頭。


    久久不願起身,好像落入了無邊無涯的迷茫中。


    其實,女皇有意將武輪與上官婉兒撮合在一起。


    武輪比她年長兩歲,兩人都精通筆墨,寫得一手絕塵好字。在女皇眼裏,他們才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妙人。


    相王府裏,至今隻有豆盧慈音、王芳媚等寥寥幾位側妃。


    武輪妻室空缺那麽多年,女皇有些於心不忍,若將上官婉兒嫁給他,便可左右安心。


    忠心陪伴自己二十五年,至尊至貴的相王府正妃位置,值得留給她。


    長安三年一月,倭國第七批使團到達長安,向大周王朝畢獻方物。


    三月初,長安春暖花開。女皇下詔,在大明宮麟德殿舉行國宴,答謝遠道而來的倭國使節。


    女皇吃不準,武輪和上官婉兒是否心有感應,特意囑咐宮婢,將他們安排在同一張席上。


    宴集當晚,諸王與文武百官歡聚一堂,鼓樂絲竹嫋嫋鳴起,一場輕歌曼舞,拉開了歡樂的夜幕。


    女皇不時地朝他們的席上投去目光。


    急竹繁絲,如珠落玉盤,武輪好像充耳不聞,一臉木然地坐在席上。


    上官婉兒與他既不推杯換盞,也無一句言語交流,倒是與上座的太子妃韋晚香交談甚歡,言笑晏晏。


    看得出來,上官婉兒喜歡慧心妙舌的男子,對寡言少語、不苟言笑的武輪沒有多少興趣。


    武輪並非女皇最疼愛的皇子。


    退下皇嗣位後,地位更加尷尬,成了一位冷灶旁支,不成氣候的親王。


    在她的心目中,武輪如今的地位,遠遠不及梁王武三思。


    上官婉兒坐到身側,武輪便明白了母親的用意。


    三郎隆基常說,上官婉兒是個說不清道不明的人物。


    她看似溫婉可人,不矜不伐,實則八麵玲瓏,城府深阻,一般人難以窺測她的內心。


    好不容易擺脫了母親的監視和束縛,重新得以自由,又怎會將她最信任的女官迎到身邊,在相王府中埋下一枚隨時會爆炸的火雷呢?


    縱然上官婉兒文思如泉,才高八鬥,武輪決不會多看她一眼,更不會與她聯姻,成為一家人。


    這樣的結果,不言而喻。女皇頗為失望。


    倭國大使粟田真人容止溫雅地走到禦前,朝著女皇和諸王深深鞠躬。


    他頭戴進德冠,身著交襟寬袖紫袍,係一根白藤色瑞錦紋絲絛,腳蹬玄色粉底尖頭六合靴。


    “天朝上國,屹立於東方,曆來為倭國景仰。自使團抵達長安,鴻臚寺典客署的內使親自出城相迎,奉酒慰勞,又引導我等入住四方館。我們對泱泱大國的禮樂製度,實在是推崇備至!”


    自隋唐以來,曆代倭王屢次派出使團,向中原王朝納貢,學習中原文化。


    粟田真入朝後,朝廷迎勞、戒見、奉見、受表、受幣、賜宴等,見識了一係列明確而又繁縟的規定。


    女皇噓寒問暖,問了一些生活細節。


    粟田真人一一作答,又道:“此次西渡,文武倭王交代了一件要事,請陛下批準。”


    女皇道:“準予上奏。”


    “倭國朝廷頒布《改新詔書》,命我等參考中國的《唐律疏議》,撰成《大寶律令》,倭國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文武倭王精通漢字,覺得倭國其名不雅,請陛下賜新的國名。”


    女皇沉吟道:“漢朝光武帝為你們賜名倭國。這個名字,叫了幾百年了,乍一改名,怕是有些不習慣。不知文武倭王想改為什麽國號呢?”


    “倭王覺得,倭國因近日出,改成日出之國比較好。請陛下詔告天下,將這個國號賜予我們!”


    女皇啞然大笑起來。


    “日出之國,讀著聱牙戟口。朕為你們賜名日本吧,日為日出,本為本源,即符合日出之國的意思,讀起來又朗朗上口!”


    日本,日出之國,比倭國高雅多了!


    粟田真人和大使阪合部大分、副使巨勢邑治,歡欣雀躍地互擊了一個掌,一起向女皇鞠躬致謝。


    高力士打開一道敕旨,宣讀女皇的迴禮禮單,還封粟田真人為從三品司膳卿,賜紫袍、金魚袋、三梁冠、象牙笏。


    從初唐到大周,與中原有過外交使節來往的國家和部落多達四百多個,附屬中原、年年朝貢的有兩百多個。


    各國使節入朝,畢獻方物。歸國時,朝廷會以賞賜的形式,付給相當於進貢方物價值的物品。


    粟田真人心滿意足,歡歡喜喜地入席,與同僚舉杯慶賀起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元帝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洵並收藏開元帝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