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弘是個文弱的年輕人,因為長期體弱,麵色較常人更為蒼白一些。不過這些絲毫沒有減損他的英俊,反而給他平添了幾許出塵的味道。
帝後在東都,太子監國。
所以他比平日早起一個時辰,在書房審閱奏折。
大部分奏折,中書省已經有批注,他隻需審閱一下即可。
隻有極少部分需要送去東都的,才需要太子加蓋印章。然後八百裏急報送於武後批閱。
這是帝後的度假時光,不過對太子來說就完全不是那麽個事了。
戴蕭二人到的時候,右庶子張文權正在和李弘商議。
李弘招手讓二人進來,“張公,這二位你也熟,都是孤的左右手,正好一起商量一下。”
“我與張公正在談關中旱災的事,兩位有何建議。”
戴至德前幾日就接到以前同僚的信,關中軍營的糧草已經斷頓,士兵隻能樹皮草根果腹,氣的他拍桌子。
雖然他現在是東宮詹事,是個文職。想當年可是千牛衛,即使升職後,輪值時是和手下同吃同住。對兵士的感情很不尋常
今日太子問起,正好一並提了。
張文權頻頻點頭,”情況很惡劣,再拖下去,恐起流民。但周遭府州的糧草也就堪堪夠用,難以挪出來接濟災民。”
“從國庫裏先撥出去賑災。”
“這個是否還是先請示下帝後比較好?畢竟事關國庫,有兩位的諭旨比較好。省得言官事後參殿下一本。”
“如果按流程走,即使快馬來迴也需要月旬。災民可等不及啊,得死多少人!孤這裏修書一封送去東都,陛下母後應該都會支持。事急從權,再說我有監國之責,就這麽辦吧。還請張公督辦此事。旁人,孤不放心啊。”
李弘刷刷刷寫了一道手諭,蓋了印,遞給張文權。
張文權想了想,咽下了口中的話,拱手,“必不負殿下所托。那臣就去準備了。”
蕭德昭起身,叉手,朗聲道,“殿下果真是仁心宅厚,愛民如子,乃大唐之幸,社稷之福啊!”
李弘微笑的看著兩人,“兩位此時前來又是為何事?”
兩人對視一眼。
董至德開口,“還請殿下鑒賞一幅畫。”
“噢?誰人的?”
董至德把《三顧茅廬圖》展開在書案上,三人圍攏。
“樓台人物,曠絕古今,雜畫巧瞻,變化萬殊!”李弘仔仔細細的端詳了一柱香時間,拍案叫絕。
“此畫怕不是董伯仁的吧?“”抬頭看向二人。
“殿下果然慧眼識珠,一瞧就認出是董的手跡。”
“哈哈,非也,非也。孤數次隨帝後遊曆東都。對光發寺的壁畫很是喜愛,常去觀摩。然後得知,就是董伯仁所作,其樓生人物,曠絕古今。”
“此”圖中的孔明羽扇綸巾,依塌凝思。籬外劉關張三騎行進。世人皆謂展子虔的馬是一絕,孤以為董也毫不遜色。妙!”
李弘頗有些興奮,“此畫從哪裏來的?可否請其割愛?”
董蕭二人對視一眼,這蕭家果然是投其所好,有能人指點。
“稟殿下,此畫是蘭陵蕭氏送來的。”
蕭德昭把其中的情由又說了一遍。
李弘,讓小黃們重新上了茶,三人落座。
“蘭陵蕭氏,是宋國公的那一支吧。”
“是,殿下。
“蕭氏啊,他們南遷,頗有些隱世的意味。宋國公後,朝裏也沒有三品以上的蕭氏子弟了吧。”
“是,僅有宋國公之兄在河西鎮守。蕭氏南遷後,子弟都讀書經商,少有往朝堂發展的。故此次想捐個市舶使,在福建廣東行船海運方便些。”
“哦,如此,也不是什麽大事,昭德去打個招唿,說是我的意思便罷了。”
“殿下,這蕭氏也是那位廢蕭淑妃的母家。”
“無礙,都過去這麽多年了,再說當年陛下也沒遷怒宋國公,更不要說蕭氏了。”
董至德心說,那是陛下的意思麽,那是武後的意思。現在也要看武後的態度!
“臣擔心天後會不會有旁的想法?”
李弘又欣賞起三顧茅廬圖,擺擺手,毫不在意的說,“母後胸懷廣闊,豈是那等計較之人。對了,《遊春圖》呢?難得有二人的真跡湊一起,咱們也來品品展子虔的。”
蕭德昭,急忙把遊春圖也展在案上。
李弘轉頭去看這副青綠山水,目光炯炯,似乎孩子得到了玩具,已經沒空搭理兩個下屬了。
這副山水比方才那副要大許多,畫的是人們在春光明媚的季節,去山水旁踏青遊玩。遠山,曲徑,平湖,人們或騎馬,或步行,或泛舟湖上,流連忘返。近處依山俯水的一條斜徑,一婦人立於竹籬前。桃紅柳綠,相映成趣。
“秒啊,果然展子虔擅山水。”
“不過還是董更善樓閣,兩位過來看。”李弘興致濃厚的叫董蕭二人起來鑒賞。
“對,把王及善叫來,他對董展頗有精研。”李弘揮手叫小黃門去召人。
王及善,算是成安城裏官二代的異類。
他爹追隨太宗禦駕親征高句麗,戰死在遼東。那時王及善隻有十四歲。太宗痛失愛將,直接讓王及善承襲了他爹的刑國公,給了個閑職。
王及善喜讀書,不愛那些二代鬥雞遛鳥的玩意,成了個板板正正的讀書人。其人也長得板板正正,平時頗為嚴肅。他對那些經史子集信手拈來,對晉以來的書畫更是很有研究。
李弘對書畫也頗為癡迷,因而王及善被招攬入東宮,占了個左司職郎。這是個類似禦史的言官職位,頗為適合板正的王及善。
左司職郎平時也沒什麽事,李弘時常召他來賞賞書畫。頗為清閑。
王及善來到書房,向三位行禮。
李弘自不必說,戴至德是東宮的大總管,蕭德昭是雜務大總管,都是實權人物。
王及善有些奇怪,這三人一起叫他來作甚,平日,都是李弘閑暇時才會叫他來。
”來來,及善,你來看看這兩幅,董展可是難得聚首。“李弘招招手,顯然心情不錯。
王及善緊走幾步,來到案前。仔細觀看。
這一看,不由吸了一口氣。真真是董展真跡。
難得,難得!
興起,也顧不上說話,俯身細細察看。
李弘頗為得意,這王及善擅山水,與品畫一道也頗有建樹。這種錯愕激動緊張糅雜在一起的表情,實難一見。
命小黃門撤下茶水,換上今年的新貢茶。
李弘招唿戴蕭兩人落座品茶,也不理那個已經渾然忘我的王及善。
”他激動了便會如此,咱們來品茶,他總需看夠了才醒。癡人。“
戴蕭二人也不禁莞爾,以前竟不知這位古板的同僚是這麽個樣子。
”母後如肯割愛,那就極好。不然孤也可借來鑒賞。“李弘已經在覬覦那副《遊春圖》了。
戴之德行武出身,實在是無法理解。
本是奔著籠絡蕭家去的,卻發現太子對兩幅畫更上心。他都沒開口為太子權衡利弊,這事已經輕易的成了。
左右結果是一樣的,就如此吧。
今年的貢茶嚐著不錯,他又抿了幾口。
不過心裏總有點惴惴,不知道為什麽,可能因為太子監國,他的事也多了不少,許是累了。
今日早些下衙,迴去好好睡一覺。
帝後在東都,太子監國。
所以他比平日早起一個時辰,在書房審閱奏折。
大部分奏折,中書省已經有批注,他隻需審閱一下即可。
隻有極少部分需要送去東都的,才需要太子加蓋印章。然後八百裏急報送於武後批閱。
這是帝後的度假時光,不過對太子來說就完全不是那麽個事了。
戴蕭二人到的時候,右庶子張文權正在和李弘商議。
李弘招手讓二人進來,“張公,這二位你也熟,都是孤的左右手,正好一起商量一下。”
“我與張公正在談關中旱災的事,兩位有何建議。”
戴至德前幾日就接到以前同僚的信,關中軍營的糧草已經斷頓,士兵隻能樹皮草根果腹,氣的他拍桌子。
雖然他現在是東宮詹事,是個文職。想當年可是千牛衛,即使升職後,輪值時是和手下同吃同住。對兵士的感情很不尋常
今日太子問起,正好一並提了。
張文權頻頻點頭,”情況很惡劣,再拖下去,恐起流民。但周遭府州的糧草也就堪堪夠用,難以挪出來接濟災民。”
“從國庫裏先撥出去賑災。”
“這個是否還是先請示下帝後比較好?畢竟事關國庫,有兩位的諭旨比較好。省得言官事後參殿下一本。”
“如果按流程走,即使快馬來迴也需要月旬。災民可等不及啊,得死多少人!孤這裏修書一封送去東都,陛下母後應該都會支持。事急從權,再說我有監國之責,就這麽辦吧。還請張公督辦此事。旁人,孤不放心啊。”
李弘刷刷刷寫了一道手諭,蓋了印,遞給張文權。
張文權想了想,咽下了口中的話,拱手,“必不負殿下所托。那臣就去準備了。”
蕭德昭起身,叉手,朗聲道,“殿下果真是仁心宅厚,愛民如子,乃大唐之幸,社稷之福啊!”
李弘微笑的看著兩人,“兩位此時前來又是為何事?”
兩人對視一眼。
董至德開口,“還請殿下鑒賞一幅畫。”
“噢?誰人的?”
董至德把《三顧茅廬圖》展開在書案上,三人圍攏。
“樓台人物,曠絕古今,雜畫巧瞻,變化萬殊!”李弘仔仔細細的端詳了一柱香時間,拍案叫絕。
“此畫怕不是董伯仁的吧?“”抬頭看向二人。
“殿下果然慧眼識珠,一瞧就認出是董的手跡。”
“哈哈,非也,非也。孤數次隨帝後遊曆東都。對光發寺的壁畫很是喜愛,常去觀摩。然後得知,就是董伯仁所作,其樓生人物,曠絕古今。”
“此”圖中的孔明羽扇綸巾,依塌凝思。籬外劉關張三騎行進。世人皆謂展子虔的馬是一絕,孤以為董也毫不遜色。妙!”
李弘頗有些興奮,“此畫從哪裏來的?可否請其割愛?”
董蕭二人對視一眼,這蕭家果然是投其所好,有能人指點。
“稟殿下,此畫是蘭陵蕭氏送來的。”
蕭德昭把其中的情由又說了一遍。
李弘,讓小黃們重新上了茶,三人落座。
“蘭陵蕭氏,是宋國公的那一支吧。”
“是,殿下。
“蕭氏啊,他們南遷,頗有些隱世的意味。宋國公後,朝裏也沒有三品以上的蕭氏子弟了吧。”
“是,僅有宋國公之兄在河西鎮守。蕭氏南遷後,子弟都讀書經商,少有往朝堂發展的。故此次想捐個市舶使,在福建廣東行船海運方便些。”
“哦,如此,也不是什麽大事,昭德去打個招唿,說是我的意思便罷了。”
“殿下,這蕭氏也是那位廢蕭淑妃的母家。”
“無礙,都過去這麽多年了,再說當年陛下也沒遷怒宋國公,更不要說蕭氏了。”
董至德心說,那是陛下的意思麽,那是武後的意思。現在也要看武後的態度!
“臣擔心天後會不會有旁的想法?”
李弘又欣賞起三顧茅廬圖,擺擺手,毫不在意的說,“母後胸懷廣闊,豈是那等計較之人。對了,《遊春圖》呢?難得有二人的真跡湊一起,咱們也來品品展子虔的。”
蕭德昭,急忙把遊春圖也展在案上。
李弘轉頭去看這副青綠山水,目光炯炯,似乎孩子得到了玩具,已經沒空搭理兩個下屬了。
這副山水比方才那副要大許多,畫的是人們在春光明媚的季節,去山水旁踏青遊玩。遠山,曲徑,平湖,人們或騎馬,或步行,或泛舟湖上,流連忘返。近處依山俯水的一條斜徑,一婦人立於竹籬前。桃紅柳綠,相映成趣。
“秒啊,果然展子虔擅山水。”
“不過還是董更善樓閣,兩位過來看。”李弘興致濃厚的叫董蕭二人起來鑒賞。
“對,把王及善叫來,他對董展頗有精研。”李弘揮手叫小黃門去召人。
王及善,算是成安城裏官二代的異類。
他爹追隨太宗禦駕親征高句麗,戰死在遼東。那時王及善隻有十四歲。太宗痛失愛將,直接讓王及善承襲了他爹的刑國公,給了個閑職。
王及善喜讀書,不愛那些二代鬥雞遛鳥的玩意,成了個板板正正的讀書人。其人也長得板板正正,平時頗為嚴肅。他對那些經史子集信手拈來,對晉以來的書畫更是很有研究。
李弘對書畫也頗為癡迷,因而王及善被招攬入東宮,占了個左司職郎。這是個類似禦史的言官職位,頗為適合板正的王及善。
左司職郎平時也沒什麽事,李弘時常召他來賞賞書畫。頗為清閑。
王及善來到書房,向三位行禮。
李弘自不必說,戴至德是東宮的大總管,蕭德昭是雜務大總管,都是實權人物。
王及善有些奇怪,這三人一起叫他來作甚,平日,都是李弘閑暇時才會叫他來。
”來來,及善,你來看看這兩幅,董展可是難得聚首。“李弘招招手,顯然心情不錯。
王及善緊走幾步,來到案前。仔細觀看。
這一看,不由吸了一口氣。真真是董展真跡。
難得,難得!
興起,也顧不上說話,俯身細細察看。
李弘頗為得意,這王及善擅山水,與品畫一道也頗有建樹。這種錯愕激動緊張糅雜在一起的表情,實難一見。
命小黃門撤下茶水,換上今年的新貢茶。
李弘招唿戴蕭兩人落座品茶,也不理那個已經渾然忘我的王及善。
”他激動了便會如此,咱們來品茶,他總需看夠了才醒。癡人。“
戴蕭二人也不禁莞爾,以前竟不知這位古板的同僚是這麽個樣子。
”母後如肯割愛,那就極好。不然孤也可借來鑒賞。“李弘已經在覬覦那副《遊春圖》了。
戴之德行武出身,實在是無法理解。
本是奔著籠絡蕭家去的,卻發現太子對兩幅畫更上心。他都沒開口為太子權衡利弊,這事已經輕易的成了。
左右結果是一樣的,就如此吧。
今年的貢茶嚐著不錯,他又抿了幾口。
不過心裏總有點惴惴,不知道為什麽,可能因為太子監國,他的事也多了不少,許是累了。
今日早些下衙,迴去好好睡一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