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敬宗既然已經答應了裴居道,便準備第二日就遞牌子進宮,請求武後接見。
第二日上午,用罷早飯,剛在書房坐定,就有管家來通報,有宮裏的小黃門要宣口諭。
許敬宗,急匆匆的來到正廳。
一個小黃門站起身迎過來,叉手施了以禮,“許公安好,咱家奉了天後的口諭,接您即刻進宮。”
許敬宗擦了把胖腦門的上的汗,改日管家使了個眼色。
管家一麵說著,勞煩公公跑這一趟,一麵塞了個沉甸甸的荷包進小黃門的手裏。
許敬宗換了身官服,隨小黃門向外走去。
邊走邊低聲打聽,這次召見是何事。
小黃門一邊捏著袖袋裏的荷包,一邊抿著嘴說,“事關東宮,咱家也不甚清楚,許公安心入宮。”
長陽宮。
宮女把許敬宗引到偏殿,請他稍坐。
大約兩炷香時間,聽門口腳步聲,竟見武後帶著上官婉兒走了進來。
許敬宗忙躬身施禮。
武後抬手免禮,坐了主位。“延族,何須多禮。請坐。”
許敬宗謝過落座,靜等武後開口。
“延族,你對東宮中諸人可熟?”
“臣之前任少師時,少不得和詹士府中人打交道,倒也是略知一二。”
“戴至德,蕭德昭,王及善這幾人可知?”
“臣已經致仕經年,容臣想一想。”
武後不置可否,端起茶,輕輕啜飲。
許敬宗心中速度把過往中與這幾人的交往過了一迴。略一沉吟,開口道:“稟天後,戴詹事在東宮兢兢業業十多哉,沉穩老練,在宮中口碑一直很好。他千牛衛出身,又放過刺史,經驗老道,是太子的左右手。”
戴是武後一手提拔放在太子身邊的,誇就對了。
“蕭主簿,是蘭陵蕭氏旁支,是一路科舉上來的,當年欽點的二甲榜首。臣領命編纂《瑤山玉彩》時,調入東宮,迄今也有十年。文章很好,頗得太子賞識。任主簿後,早出晚歸,得太子評語,勤勉。”
“王及善麽,卻是不熟。隻知道以祖蔭入官,在左春坊任職。在眾多東宮舍人裏不甚突出。”
這三人分屬東宮官員的高層,中層和基層,許敬宗心中有些摸不準武後問這個的意圖。
“哦,那在你看來,這三人中,交友廣闊的是?”
“戴詹事為人比較板正,少於同僚飲酒往來,眾人對其比較敬畏,可能與其行武出身有關。相形之下,張少詹事為人謙和,人緣很好,同僚有事皆喜與其商量。”
“蕭主簿家小皆在老家,僅賃了小院,家中也隻一個老仆人。當年編書時,常宿在館驛,徹夜辦公。聽聞升任主簿後,習慣也沒改變。不喜迎來送往。”
“王少善,就所知甚少了,見過幾麵,沉默寡言,為人低調。”
許敬宗稍頓,望向武後。
一年多未見,武後越加的威儀逼人,此刻正在鳳眸低垂思忖著。
少頃,武後吩咐上官婉兒,“把圖取來。”
上官婉兒喏了一聲,出去了。
“最近得了一副圖,請延族品鑒一下。”
“不敢,不敢。臣與此道不精,臣開開眼界罷了。”許敬宗拱手。
不多時,上官婉兒抱著一個卷軸迴來。武後示意她鋪展在桌案上。
遂請許敬宗上前觀賞。
許敬宗小步挪到案前,仔細觀瞧。
這是幅青綠山水,丈山,尺樹,寸馬,豆人。
“雖咫尺有千裏趣,莫不是展子虔的手筆?”許敬宗驚喜的問道。
“先生果然慧眼識珠。”
“哪裏,臣曾有幸觀賞過數副展子虔的壁畫,其山水真真令人歎服。”
展子虔和張僧繇的畫都是千金難求的,許敬宗搓搓手,令人興奮呀。”容臣再觀賞一二,確實難得呀。”
武後難得見到許敬宗如此,不僅也莞爾。
“這春遊圖,這山水,展子虔真乃大師!”
“這是東宮送來的。”武後也走了過來,看著畫說道。
“太子有心!”許敬宗心說,太子想通了?
這感情好,自己再敲敲邊鼓,那這事也就成了,意外的輕鬆。笑著,臉上不禁也帶上了幾分笑意。
“不盡然,這是有人托太子送來的。”武後瞥了一眼許敬宗,望向殿外,淡淡的說道。
許敬宗站在一旁,暗想,這趨勢不太妙呀。隻能靜等下文。
“托太子之人,送了太子一副董伯仁的《三顧茅廬圖》。不如,延族猜一猜,此人是誰?”
“這個,臣淡出朝堂已久,已經跟不上新形勢了。不過臣鬥膽猜,可是有人為向天後求情?”
“嗬嗬。”武後看了許敬宗幾眼,緩緩坐迴主位。
“婉兒,你給許先生說說。”
上官婉兒喏了一聲,輕輕咳嗽一聲。
“去年有一日,蕭主簿找戴詹事商量,蘭陵蕭氏主家托人送來兩副畫。一副為展子虔的春遊圖,一副為董伯仁的三顧茅廬圖。
後者是送給太子的,想請太子把前者送與武後。
蕭氏南遷之後,想從家族資產中轉部分去海運。所以想捐一個市舶使,如此,兩廂使力,那就十拿九穩了。
問題是目前朝中沒有蕭氏子弟位居高位。唯一的一個蕭國公已經駕鶴西遊。況且因為蕭淑妃的緣故,主家覺得這個市舶使不太容易拿到。
這幾年都是天後與太子處理政事,故而想通過天後和太子送禮,疏通下關係。
至於想請太子把畫送到天後手中,原因有二。
一是眾所周知的,因為蕭淑妃的緣故,怕直接送,天後不收。
二是帝後兩人現在在東都巡視,也不太方便。
董詹事聽完後,沉吟半晌,斟酌著說,此事還需思量,會和太子提,但太子會否答應就不知道了。
蕭主簿見董詹事猶豫,加碼道,“蕭氏百年士族,與之交好,對太子也是有好處的。雖然太子從八歲就坐在這個位置上,但世事難料,多一些助力總是好的。”
“蕭氏也是想借機投誠。早晚總是要站隊的。”
董詹事來迴踱步,在屋內走了足有一炷香。終於停下來,“你,現在和我一起去見太子。”
第二日上午,用罷早飯,剛在書房坐定,就有管家來通報,有宮裏的小黃門要宣口諭。
許敬宗,急匆匆的來到正廳。
一個小黃門站起身迎過來,叉手施了以禮,“許公安好,咱家奉了天後的口諭,接您即刻進宮。”
許敬宗擦了把胖腦門的上的汗,改日管家使了個眼色。
管家一麵說著,勞煩公公跑這一趟,一麵塞了個沉甸甸的荷包進小黃門的手裏。
許敬宗換了身官服,隨小黃門向外走去。
邊走邊低聲打聽,這次召見是何事。
小黃門一邊捏著袖袋裏的荷包,一邊抿著嘴說,“事關東宮,咱家也不甚清楚,許公安心入宮。”
長陽宮。
宮女把許敬宗引到偏殿,請他稍坐。
大約兩炷香時間,聽門口腳步聲,竟見武後帶著上官婉兒走了進來。
許敬宗忙躬身施禮。
武後抬手免禮,坐了主位。“延族,何須多禮。請坐。”
許敬宗謝過落座,靜等武後開口。
“延族,你對東宮中諸人可熟?”
“臣之前任少師時,少不得和詹士府中人打交道,倒也是略知一二。”
“戴至德,蕭德昭,王及善這幾人可知?”
“臣已經致仕經年,容臣想一想。”
武後不置可否,端起茶,輕輕啜飲。
許敬宗心中速度把過往中與這幾人的交往過了一迴。略一沉吟,開口道:“稟天後,戴詹事在東宮兢兢業業十多哉,沉穩老練,在宮中口碑一直很好。他千牛衛出身,又放過刺史,經驗老道,是太子的左右手。”
戴是武後一手提拔放在太子身邊的,誇就對了。
“蕭主簿,是蘭陵蕭氏旁支,是一路科舉上來的,當年欽點的二甲榜首。臣領命編纂《瑤山玉彩》時,調入東宮,迄今也有十年。文章很好,頗得太子賞識。任主簿後,早出晚歸,得太子評語,勤勉。”
“王及善麽,卻是不熟。隻知道以祖蔭入官,在左春坊任職。在眾多東宮舍人裏不甚突出。”
這三人分屬東宮官員的高層,中層和基層,許敬宗心中有些摸不準武後問這個的意圖。
“哦,那在你看來,這三人中,交友廣闊的是?”
“戴詹事為人比較板正,少於同僚飲酒往來,眾人對其比較敬畏,可能與其行武出身有關。相形之下,張少詹事為人謙和,人緣很好,同僚有事皆喜與其商量。”
“蕭主簿家小皆在老家,僅賃了小院,家中也隻一個老仆人。當年編書時,常宿在館驛,徹夜辦公。聽聞升任主簿後,習慣也沒改變。不喜迎來送往。”
“王少善,就所知甚少了,見過幾麵,沉默寡言,為人低調。”
許敬宗稍頓,望向武後。
一年多未見,武後越加的威儀逼人,此刻正在鳳眸低垂思忖著。
少頃,武後吩咐上官婉兒,“把圖取來。”
上官婉兒喏了一聲,出去了。
“最近得了一副圖,請延族品鑒一下。”
“不敢,不敢。臣與此道不精,臣開開眼界罷了。”許敬宗拱手。
不多時,上官婉兒抱著一個卷軸迴來。武後示意她鋪展在桌案上。
遂請許敬宗上前觀賞。
許敬宗小步挪到案前,仔細觀瞧。
這是幅青綠山水,丈山,尺樹,寸馬,豆人。
“雖咫尺有千裏趣,莫不是展子虔的手筆?”許敬宗驚喜的問道。
“先生果然慧眼識珠。”
“哪裏,臣曾有幸觀賞過數副展子虔的壁畫,其山水真真令人歎服。”
展子虔和張僧繇的畫都是千金難求的,許敬宗搓搓手,令人興奮呀。”容臣再觀賞一二,確實難得呀。”
武後難得見到許敬宗如此,不僅也莞爾。
“這春遊圖,這山水,展子虔真乃大師!”
“這是東宮送來的。”武後也走了過來,看著畫說道。
“太子有心!”許敬宗心說,太子想通了?
這感情好,自己再敲敲邊鼓,那這事也就成了,意外的輕鬆。笑著,臉上不禁也帶上了幾分笑意。
“不盡然,這是有人托太子送來的。”武後瞥了一眼許敬宗,望向殿外,淡淡的說道。
許敬宗站在一旁,暗想,這趨勢不太妙呀。隻能靜等下文。
“托太子之人,送了太子一副董伯仁的《三顧茅廬圖》。不如,延族猜一猜,此人是誰?”
“這個,臣淡出朝堂已久,已經跟不上新形勢了。不過臣鬥膽猜,可是有人為向天後求情?”
“嗬嗬。”武後看了許敬宗幾眼,緩緩坐迴主位。
“婉兒,你給許先生說說。”
上官婉兒喏了一聲,輕輕咳嗽一聲。
“去年有一日,蕭主簿找戴詹事商量,蘭陵蕭氏主家托人送來兩副畫。一副為展子虔的春遊圖,一副為董伯仁的三顧茅廬圖。
後者是送給太子的,想請太子把前者送與武後。
蕭氏南遷之後,想從家族資產中轉部分去海運。所以想捐一個市舶使,如此,兩廂使力,那就十拿九穩了。
問題是目前朝中沒有蕭氏子弟位居高位。唯一的一個蕭國公已經駕鶴西遊。況且因為蕭淑妃的緣故,主家覺得這個市舶使不太容易拿到。
這幾年都是天後與太子處理政事,故而想通過天後和太子送禮,疏通下關係。
至於想請太子把畫送到天後手中,原因有二。
一是眾所周知的,因為蕭淑妃的緣故,怕直接送,天後不收。
二是帝後兩人現在在東都巡視,也不太方便。
董詹事聽完後,沉吟半晌,斟酌著說,此事還需思量,會和太子提,但太子會否答應就不知道了。
蕭主簿見董詹事猶豫,加碼道,“蕭氏百年士族,與之交好,對太子也是有好處的。雖然太子從八歲就坐在這個位置上,但世事難料,多一些助力總是好的。”
“蕭氏也是想借機投誠。早晚總是要站隊的。”
董詹事來迴踱步,在屋內走了足有一炷香。終於停下來,“你,現在和我一起去見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