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二人想法一致,但元瑾還握著些許主動權。


    “母皇早年費盡心力修著律法,自然是讓刑獄之事有法可依。這二人犯下大罪,旁的人若是無辜,自然不會受到牽連。”


    元琦早有準備:“太女姐姐最是仁善,定然不會坐視無辜之人受牽連。至於六妹妹,胡世吉下獄後,升州這個富庶之地換誰來做刺史,她應當是能推薦一二的。”


    這話裏一麵是威脅,一麵是利誘。


    元瑾本能皺了皺眉,心中重新審視這個存在感極低的姐姐。


    “三姐有把握做得了太女姐姐和六妹的主?”


    元琦輕笑:“四妹這話說的,我如何能做得了姐姐妹妹的主?”


    那就是太女和元琅自己的意思了。素來不對付的兩個人,竟然因為衛家的危機暗中聯手了。


    再一深思,動了衛家就是同時動了太女和六皇女的利益,二人若是聯手反撲,自己不一定能接得住。


    這件事不論是為了趙家還是為了自己,都隻能到此為止了。


    元瑾心中有些惋惜,但更多的是慶幸。若是沒有元琦暗中點出太女和六皇女聯手,自己冒進一些,必然要遭反噬。想明白這些,心中的惋惜便也煙消雲散。


    “三姐在外忙碌奔波,太女姐姐和六妹妹可會承你的情?”


    “都是為了大周社稷,何須承情不承情的?”


    元琦告辭離去,元瑾眉頭皺得更緊。


    前有太女,後有六皇女,元瑾發現自己竟然忽視了這個一直隱在暗處的三姐。


    她雖然是工部的水部郎中,對於皇女來說,這不是什麽實權的好去處,但她在這個位置上頗做出了些成績。又有誠親王做頂頭上司,這可是先帝的皇女中,僅存的實職親王了。誠親王與景成帝關係親近,時不時能替她美言幾句。


    元瑾警惕心頓起。


    太女雖然是不得聖心,可是這麽多年沒有大錯處,又有元琦相助,豈不是更難動搖?


    景成二十六年十月,樊州案終於水落石出。


    樊州刺史呂馳敬,勾結升州刺史胡世吉,人為造成樊州段運河淤堵,導致大量物資積壓在樊州。而後呂馳敬借調官船,將物資運送出海,謀取暴利。


    元琦原本隻是想拉胡世吉下水,以此來牽製元瑾,保住衛家。沒想到元顯去大牢審了一遍,轉頭去了升州,找到了胡世吉掘土的山,拿到了確切的證據。元琦沒料到當時牽製元瑾的謀劃,竟然是事實。


    元顯近日來忙著遷出山裏的村民,和工部的人商議後續的處理和恢複。元琦跟著去看了,一座山幾乎被挖成了空殼。如此證據確鑿,元瑾也隻能丟卒保車,讓事情終止在呂、胡二人身上。


    十月末,呂馳敬、胡世吉二人判斬首,家眷仆從沒入賤籍。


    雖然案子沒有牽扯到衛家和趙家,但是眾人都在看著皇帝的態度。是打算追究到底,還是輕輕放過。


    冬月初,在外查案的一眾人等,迴到京城。離京的時候還是夏日,現在已經雪滿京城了。景成帝讓人帶了口諭,免了奔波許久的幾人近些日子的朝會,讓她們好生休養。


    元琦迴到府中,衛念秋帶著卓氏和元芷元寧,在門前等候許久了。


    “數月不見,殿下清減了許多。”


    元琦笑著握了衛念秋的手:“府中辛苦你了。”又向卓氏頷首,朝房中走去。


    一家人用了飯,元琦自是要留宿正房,卓氏帶著元寧告退。


    衛念秋伺候元琦洗漱:“此次的事情,明麵上皆大歡喜,還是要看母皇的態度。殿下不在京中的時候,四殿下得了查案的差事,有人在暗中傳言,這是效仿母皇當年查青州案,很是有些朝臣投誠。”


    元琦並不在意:“當年青州案,是皇祖母在為母皇鋪路。現在母皇正是春秋鼎盛,何來效仿一說?四妹這是樹大招風,容易惹了母皇的猜忌。太女姐姐有什麽動作嗎?”


    衛念秋搖頭:“太女殿下一如既往上朝,沒有任何多餘的動作。”


    這也是元琮的性格,從不會落井下石。這麽好的給元瑾上眼藥的機會,除了元琮,誰都不會放過。


    “六妹呢?”


    衛念秋仍是搖頭:“六殿下也一切如常。”


    這讓元琦有些不解,元琅竟然也沒有借機吹吹耳邊風?


    雖然景成帝免了幾人的朝事,但是進宮覆命的事情是免不了的。


    元琦依舊跟著元顯一起,到了禦書房門前,青嵐笑著行禮:“見過二位殿下。可是不巧了,四殿下和刑部孫尚書正在裏頭,還請二位殿下移步品茶,稍候一候。”


    二人自是無不可。


    禦書房邊的耳房裏,地龍燒的正旺,暖意熏蒸,隻有伺候茶水的南川在。


    元顯笑道:“這可是正好,本王離京時,南川說有好茶,這不就來討債了。”


    南川笑道:“都是陛下的賞賜,奴才哪裏有什麽好茶。二位殿下稍待,奴才這就去燒水泡茶。”


    禦前的人,都是青嵐一手調教出來的,個個都是鋸嘴葫蘆,不該說的話什麽都不說。


    唯獨南川是個例外。


    景成十五年,皇帝南巡,趙家進獻了一幅《百裏春江圖》,深得皇帝的喜愛。這幅畫的作者,落款南川居士。景成帝見獵心喜,想見一見這位南川居士。可惜遍尋多年,杳無音信。


    直到景成二十二年,皇帝偶然間在宮侍的繡帕上,看見了南川居士一脈相承的繪畫技法。尋到南川一問,才知道此“南川”非彼“南川”,卻也是息息相關。


    南川居士是現在禦前宮侍顧南川的父親,在繪製完《百裏春江圖》後便病了,這幅畫也是為了給父親治病而典當出去的。


    可惜,還是沒能救得了南川居士的性命。顧南川為了紀念父親,承用了父親“南川”的雅號。


    景成二十二年,顧南川入宮成了宮侍,因為識字擅畫,被分到了尚服局,又在機緣巧合之下,被皇帝看見。景成帝惋惜南川居士的畫技才華,將顧南川調到禦前,伺候茶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昭帝本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容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容瀲並收藏昭帝本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