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泡著茶,和元顯一句一句閑聊。
元顯作為景成帝唯一一個尚有實職的妹妹,自然有分寸,不會問一些關於皇帝的敏感話題。南川在禦前數年,也知道規矩,二人聊著風花雪月的事情,毫不冷場。
元琦對這些並不感興趣,捧著茶杯自顧出神。
忽的聽見元顯笑問:“南川你今年十六歲了吧,可有中意的人?皇姐那麽疼你,自然會給你找個好人家的。”
元琦頓時迴神。
南川的身份沒有什麽特殊的,但光憑他是禦前出來的,便會招致許多人的覬覦。皇帝為他選的妻主,能讓人揣摩出許多東西,更別提若是能從他嘴裏知道皇帝一星半點的動向,都是巨大的價值。
元琦神色不變,豎耳靜聽。
南川抿唇羞澀一笑:“陛下前些日子也拿奴才打趣。奴才能侍奉陛下身邊,是前世修來的福分,不願嫁人。”
這幾乎是標準迴答了,元琦又失去了興趣。
“本王聽說,你向皇姐獻的《百裏春江圖》的繡品,皇姐龍心大悅,許了你婚嫁自主的權利,你可是有了心上人?”
還有這檔子事兒?元琦放下茶杯看向南川。
南川麵色不變:“不過是陛下的戲言,婚姻一事當是父母之命,奴才父母都不在了,自然是陛下做主。”
元琦隱隱想起,衛念秋提過這事。
中秋之時,南川向景成帝獻禮,長長的緞麵展開,赫然是景成帝喜愛的《百裏春江圖》的繡品。將繡技與畫技結合,甚至在某些細節上做了改動,更能展示十年來大周國力日漸強盛,其精美程度,比畫作更勝一籌。
景成帝自然要賞賜於他,可是諸多賞賜都被推拒,最終還是崔相提議,男子最重婚姻,不如賜他個自主擇妻的權利。
一個宮侍的婚事熱議,最終被樊州案衝擊得銷聲匿跡,衛念秋也隻是順口提一句。元琦拿不準元顯現在是閑聊說起,還是刻意提起。
喝了兩杯茶,青嵐進來請二人去禦書房,與剛告退出門的孫尚書和元瑾迎麵相遇。幾人互相見過禮,各自離開。
元琦踏進禦書房的時候,隱約看見南川笑著迎了元瑾二人進了耳房。
事情的詳細經過,早就寫了奏章,景成帝不過是問了些細節,嘉賞了幾句,便讓她們迴去了。
幾日後,宮裏頒下旨意,皇三女元琦治河有功,封為郡王,賜號“襄”。元琦接了旨,郡王的爵位和“襄”的封號也都在意料之中。
同時,四皇女府上也接到了聖旨。
皇四女元瑾查案有功,封為郡王,賜號“循”。
元瑾接了旨,臉色卻不太好。
元琦本就是太女一黨,得個“襄”的封號算是賞賜。可元瑾得到個“循”的封號,就是皇帝的敲打了。
循,馴順恭謹之意。
聯係到接了景成帝查案的旨意後,朝臣們關於下一任太女的熱議,元瑾一陣後怕。
如今皇帝龍體無恙,太女也沒有被廢,朝臣們就在看好她做下一任太女,無疑是犯了大忌。皇帝如今用郡王封號敲打她,若是再不收斂,恐怕還有更嚴厲的手段。
正君趙氏擔憂道:“殿下,母皇這……”
元瑾勉強扯出一點笑容:“母皇這是在警告我。你明日歸家一趟,讓母親和姨母約束族人,切不可有半點招搖。”
趙氏點頭:“約束族人是自然,隻是殿下,那些投機鑽營的人,我們卻是約束不了。她們一日不安生,就一日不能消解母皇的猜疑。”
元瑾也知道這點:“如今之計,隻能低調,待找到合適的時機,將母皇的注意轉移到別處去。”
轉移皇帝的注意,那必然得是大事了,趙氏不敢多問。
元琦在府上歇了沒幾日,耀州傳來六百裏加急文書。
上稱景成二十五年出海的船隊現已返航,停留在扶桑修整,將從耀州瑞蓮縣登陸返京。船隊於景成二十五年五月出發,由戶部商部司郎中曲亦瑤帶隊,曆時一年半返航。
景成帝龍顏大悅,命工部緊急修繕碼頭,供船隊停靠。
此事是皇帝親口吩咐,工部十分重視。元顯命工部司主事親自南下監工,務必盡快完成碼頭的修繕。
元琦這個水部司郎中與此事並無太大關聯,她卻向元顯請命,與工部司主事同去。
元顯心中了然。
樊州案後,元琦和元瑾得封郡王,在一眾皇女中拔了個尖。元瑾自從得了“循”的封號後,行事極低調,元琦便成了木秀於林了。這次請命南下,也是為了躲躲風頭。
“修繕個碼頭,你去監工便罷,本王讓工部司的人去給曲郎中修繕府邸吧。”
曲亦瑤雖然是戶部的商部司郎中,卻是商戶出身,即便在後宮有個得寵的弟弟令君曲氏,前朝為官時仍會被科舉出身的官員們為難。
景成帝一直重視海運河運,造船的技術在景成一朝突飛猛進。到景成二十四年,曲亦瑤自請出海,宣揚大周國威,以曲家的財富供養船隊。
景成帝一麵倚重曲家,一麵又忌憚財富過於集中。曲亦瑤願意散盡家財,大大討了皇帝的歡心,對於出海一事十分支持。
她這一趟迴來,帶來了許多金銀和種子作物,收獲頗豐。可以想見,曲家會給大周貴族帶來怎樣的衝擊。給她修繕宅邸,也是提前釋放善意。
而元琦自請監工修繕碼頭,一麵是如元顯以為的那樣,出去躲躲風頭,另一麵也是為了最早得到來自外麵的消息。
景成一朝,大周對於周邊的國家,如高麗扶桑波斯大食,從沒有斷過鯨吞蠶食的心思。若是要在奪嫡中取勝,有什麽比開疆拓土更大的功勳了?
她這樣想,總有人能與她想到一處去。元琦出京時,在官道上遇到了元珩的車駕。
“三姐,父君與姑姑許久未見,日日為她掛心。我作為女兒,先替父君探望姑姑,母皇也已經應了。三姐可介意同行?”
元珩的生父是令君曲氏,她這個理由更加充分,景成帝不可能不答應。
元琦心中不滿,不能獨占鼇頭,但麵上笑道:“七妹孝心可鑒,我自然不介意。”
元顯作為景成帝唯一一個尚有實職的妹妹,自然有分寸,不會問一些關於皇帝的敏感話題。南川在禦前數年,也知道規矩,二人聊著風花雪月的事情,毫不冷場。
元琦對這些並不感興趣,捧著茶杯自顧出神。
忽的聽見元顯笑問:“南川你今年十六歲了吧,可有中意的人?皇姐那麽疼你,自然會給你找個好人家的。”
元琦頓時迴神。
南川的身份沒有什麽特殊的,但光憑他是禦前出來的,便會招致許多人的覬覦。皇帝為他選的妻主,能讓人揣摩出許多東西,更別提若是能從他嘴裏知道皇帝一星半點的動向,都是巨大的價值。
元琦神色不變,豎耳靜聽。
南川抿唇羞澀一笑:“陛下前些日子也拿奴才打趣。奴才能侍奉陛下身邊,是前世修來的福分,不願嫁人。”
這幾乎是標準迴答了,元琦又失去了興趣。
“本王聽說,你向皇姐獻的《百裏春江圖》的繡品,皇姐龍心大悅,許了你婚嫁自主的權利,你可是有了心上人?”
還有這檔子事兒?元琦放下茶杯看向南川。
南川麵色不變:“不過是陛下的戲言,婚姻一事當是父母之命,奴才父母都不在了,自然是陛下做主。”
元琦隱隱想起,衛念秋提過這事。
中秋之時,南川向景成帝獻禮,長長的緞麵展開,赫然是景成帝喜愛的《百裏春江圖》的繡品。將繡技與畫技結合,甚至在某些細節上做了改動,更能展示十年來大周國力日漸強盛,其精美程度,比畫作更勝一籌。
景成帝自然要賞賜於他,可是諸多賞賜都被推拒,最終還是崔相提議,男子最重婚姻,不如賜他個自主擇妻的權利。
一個宮侍的婚事熱議,最終被樊州案衝擊得銷聲匿跡,衛念秋也隻是順口提一句。元琦拿不準元顯現在是閑聊說起,還是刻意提起。
喝了兩杯茶,青嵐進來請二人去禦書房,與剛告退出門的孫尚書和元瑾迎麵相遇。幾人互相見過禮,各自離開。
元琦踏進禦書房的時候,隱約看見南川笑著迎了元瑾二人進了耳房。
事情的詳細經過,早就寫了奏章,景成帝不過是問了些細節,嘉賞了幾句,便讓她們迴去了。
幾日後,宮裏頒下旨意,皇三女元琦治河有功,封為郡王,賜號“襄”。元琦接了旨,郡王的爵位和“襄”的封號也都在意料之中。
同時,四皇女府上也接到了聖旨。
皇四女元瑾查案有功,封為郡王,賜號“循”。
元瑾接了旨,臉色卻不太好。
元琦本就是太女一黨,得個“襄”的封號算是賞賜。可元瑾得到個“循”的封號,就是皇帝的敲打了。
循,馴順恭謹之意。
聯係到接了景成帝查案的旨意後,朝臣們關於下一任太女的熱議,元瑾一陣後怕。
如今皇帝龍體無恙,太女也沒有被廢,朝臣們就在看好她做下一任太女,無疑是犯了大忌。皇帝如今用郡王封號敲打她,若是再不收斂,恐怕還有更嚴厲的手段。
正君趙氏擔憂道:“殿下,母皇這……”
元瑾勉強扯出一點笑容:“母皇這是在警告我。你明日歸家一趟,讓母親和姨母約束族人,切不可有半點招搖。”
趙氏點頭:“約束族人是自然,隻是殿下,那些投機鑽營的人,我們卻是約束不了。她們一日不安生,就一日不能消解母皇的猜疑。”
元瑾也知道這點:“如今之計,隻能低調,待找到合適的時機,將母皇的注意轉移到別處去。”
轉移皇帝的注意,那必然得是大事了,趙氏不敢多問。
元琦在府上歇了沒幾日,耀州傳來六百裏加急文書。
上稱景成二十五年出海的船隊現已返航,停留在扶桑修整,將從耀州瑞蓮縣登陸返京。船隊於景成二十五年五月出發,由戶部商部司郎中曲亦瑤帶隊,曆時一年半返航。
景成帝龍顏大悅,命工部緊急修繕碼頭,供船隊停靠。
此事是皇帝親口吩咐,工部十分重視。元顯命工部司主事親自南下監工,務必盡快完成碼頭的修繕。
元琦這個水部司郎中與此事並無太大關聯,她卻向元顯請命,與工部司主事同去。
元顯心中了然。
樊州案後,元琦和元瑾得封郡王,在一眾皇女中拔了個尖。元瑾自從得了“循”的封號後,行事極低調,元琦便成了木秀於林了。這次請命南下,也是為了躲躲風頭。
“修繕個碼頭,你去監工便罷,本王讓工部司的人去給曲郎中修繕府邸吧。”
曲亦瑤雖然是戶部的商部司郎中,卻是商戶出身,即便在後宮有個得寵的弟弟令君曲氏,前朝為官時仍會被科舉出身的官員們為難。
景成帝一直重視海運河運,造船的技術在景成一朝突飛猛進。到景成二十四年,曲亦瑤自請出海,宣揚大周國威,以曲家的財富供養船隊。
景成帝一麵倚重曲家,一麵又忌憚財富過於集中。曲亦瑤願意散盡家財,大大討了皇帝的歡心,對於出海一事十分支持。
她這一趟迴來,帶來了許多金銀和種子作物,收獲頗豐。可以想見,曲家會給大周貴族帶來怎樣的衝擊。給她修繕宅邸,也是提前釋放善意。
而元琦自請監工修繕碼頭,一麵是如元顯以為的那樣,出去躲躲風頭,另一麵也是為了最早得到來自外麵的消息。
景成一朝,大周對於周邊的國家,如高麗扶桑波斯大食,從沒有斷過鯨吞蠶食的心思。若是要在奪嫡中取勝,有什麽比開疆拓土更大的功勳了?
她這樣想,總有人能與她想到一處去。元琦出京時,在官道上遇到了元珩的車駕。
“三姐,父君與姑姑許久未見,日日為她掛心。我作為女兒,先替父君探望姑姑,母皇也已經應了。三姐可介意同行?”
元珩的生父是令君曲氏,她這個理由更加充分,景成帝不可能不答應。
元琦心中不滿,不能獨占鼇頭,但麵上笑道:“七妹孝心可鑒,我自然不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