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行到離王府時,天已經陰沉下來,燈籠在風中晃動。本想改日再來,猶豫片刻後還是敲了敲側門。


    最近幾日,霍尚因為忙著幫楚夢棲當會試主考官一直住在離王府。此時舅甥兩個還在為會試之事商討。


    楚夢棲見陳行進來 ,就知道他必定有重要的事匯報。且讓他坐下來先喝一杯茶先暖暖身。


    陳行緩和過來,便把今日見到的方鴻與何鞠說出的一五一十道出。


    楚夢棲好看的眉頭不自覺又緊起來。事先他知道如何安排災民,但兩大家族與官吏如此草菅人命著實讓人想不到。還有雪化後沒有來得及掩埋的屍體引發瘟疫,這比雪災更為恐怖。


    聽聞陳行描述方鴻與何鞠路途見聞,霍尚縱是修身養性多年也忍不住憤憤不平:“這汪胡兩家完全是在吸大遂的血啊。置百姓生死不顧,蒙蔽陛下,已與謀逆有何不同?”


    楚夢棲坐於案前,左手食指與中指輕揉著眉心,眼眸微垂:“即使這是次陛下執意不讓汪胡兩族擔任主考官,天下的士子都隻認他們。一個是百年大族,一個是聲名鵲起的外戚,根基深厚,不容易輕易撼動其地位。想要治猛病就得下猛藥。勞煩陳老板近日多與方鴻與何鞠聯係,把最近北都鬧得沸沸揚揚的兩族子弟在邀月樓大打出手與《安南記》告知他們,讓他們在北都掀起風浪。即使這風浪讓兩艘大船傾覆不了,也要讓他們感到害怕。”


    陳行點頭稱是。


    “陳老板今日辛苦了,早點迴去休息吧。”


    陳行明其意,起身告辭。


    陳行一走,霍尚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憤怒,在書房內來迴踱步:“你的這點小動作於事無補,小心還要把別人拖進水裏。本以為這次陛下挑選你與林孝玉作為主考官可以殺一殺這股風氣,現在看來並沒有任何效果,他們根本就沒的把主考官放在眼裏。”


    楚夢棲頂著嫋嫋升直怕茶香道:“這幾日我聽說那些應試的士子到了北都第一件事就是去汪胡兩家遞拜帖。即使我與林孝玉同為主考官,也沒見他們這般熱情。我就罷了,本不是個徹頭徹尾的讀書人。而林孝玉名聲在外,聽說也隻收了家鄉寥寥無幾的同鄉帖子。說出去是清正廉明好聽,說實話還是那些士子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裏。看來我們的手段還是太過溫柔。”


    霍尚鎖眉問楚夢棲:“你要幹什麽?一場會試又能造成什麽樣的後果?《安南記》與邀月樓在北都根本都不算個事!兩族勢力龐大,不是小小的一些傳聞就能影響到的。”


    楚夢棲輕笑:“《安南記》又不是我編排的,邀月樓又不是因我而起,他們怎麽也不會想到我?舅舅也太看得起他們了。”


    霍尚麵露疑惑:“那你把這兩件事捅出去意欲何為?”


    楚夢棲抬起眼眸,幽深的目光讓人覺得一陣涼意四起:“這些當然是小事,如果像科考舞弊這種牽連到天下士子自身利益的大案呢?我不行,陛下不行,這些士子現在忙著巴結汪胡兩家,如果有一天他們發現自己那雨衣不是他們上升的踏腳石,而自己才是那個踏腳石時,舅舅覺得那些士子還會無動於衷嗎?這個世界上最鋒利的不是刀槍,而是口舌。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士子會口誅筆伐,最不缺的就是造勢本事。既然汪胡兩家想隻手遮天,我就讓他們遮天。我倒要看看他們有沒有這個本事真的把天給遮住!”


    說到最後,楚夢棲把手放下來,重重地落到書案上。


    霍尚恍然大悟:“你是想讓汪胡兩家引起公憤?讓天下的士子去聲討他們?”


    楚夢棲不語,算是默認。


    霍尚眸色沉沉:“你可知這件事真要做起來,你未必會落得一個好結果。曆來出現科舉舞弊案第一個遭殃的必定是主考官。這些年你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名聲怕是要毀於一旦。賢王變成佞王。”


    “大不了就是發配邊疆,反正又不是沒有被發配過。正好迴離州,這北都自我真是不想待了。再說這天下的百姓又有幾個有好結果,他們連生都做不到,還求什麽結果。雪災之地人煙荒蕪,瘟疫橫行。大量的土地荒蕪,而世家大家的田莊上卻是人滿為患,奴仆成群。無主土地慢慢變成私有莊園,朝廷表麵做得再多也無濟於事。這天下是好是壞,他們都是既得利益者。即使這次不能將他們連根拔起,也要讓他們受重創。”


    “那林孝玉那裏怎麽辦?”


    楚夢棲漠然:“我會親自去求他,想來為了天下蒼生,他也會同意的。此事一切罪責由我來承擔,我會給他一個善終的。”


    越是臨近考試,士子們的心越是靜不下來,於是士子們都聚集在茶樓酒肆談論天下時政。


    不知怎麽的,坊間竟流傳起汪胡兩族子弟的事跡來。先是大家談論起這群紈絝子弟如何在北都耀武揚威,放火燒屋這種事都能輕輕繞過。不過人家好歹是給了錢,也算是破財免災。


    另一件事就是沉寂十年的平南侯之案,突然被人牽扯出來說是當年平南侯被沒有冤情。而誣告這位平定離州之亂的功臣正是當年的汪氏一族。說是汪氏一族忌憚平南侯的軍功有助於當年還是五皇子的陛下,汪氏才拿平南侯開刀,編造證據證人誣陷平南侯,導致了後來的慘案。


    這兩件事分開就隻是兩件事,一件趣聞,一件陳年舊事。但放在一起,就很難不令人多想。


    汪氏一族平日裏欺男霸女、圈占田地、隱戶不稅、欺上瞞下也就罷了,現在又多出一條誣陷功臣。


    那可是為了大遂邊疆安寧死了三個兒子的平南侯啊,功績卓著,卻落到個滿門被滅的下場,怎麽能讓人不為之歎息。


    若是尋常百姓,也就當個茶餘飯後的樂子說說。有不滿有憤懣,也隻能嘴巴上說說,心中想想而已。


    這群心高氣傲,以平天下為己任的躊躇士子們口中,心中熱血被點燃,他們紛紛替平南侯喊冤。


    汪相與汪尚書聞之,立刻下了禁令,如有再議論此事者,剝奪會試資格。


    這場愈演愈烈的風波才突然銷聲匿跡。


    因為會試馬上開考,誰也不願意在這個關鍵時刻得罪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庭恨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上千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上千塵並收藏春庭恨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