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文靖安等人正對青蓮書院大門,腳下是一條石子鋪就的道路,兩邊草木顯然是人為栽種,整齊劃一,循著這條石子路一直走近大門,麵前赫然有一個蓮池,中間最狹窄處建了一道拱橋,過了拱橋才是真正的書院大門。
率先入眼的是大門兩邊的石刻對聯。
「立誌不隨流俗轉,留心學到古人難。」
沒有橫批,或者說橫批就是就是匾額上的「青蓮書院」四個字大字。
文靖安從不隨流俗可以進一步確認這位李秀才的品性了。
書院大門敞開,裏邊傳出朗朗書聲,文靖安整理衣冠,和陳三娘等人走了進去。
進門是一個青磚鋪地的院子,院子兩邊最外層是圍牆,左右圍牆下有兩道連廊,盡頭處是一排大屋,共有五間,中間是大廳,左右各兩間,都是青磚黑瓦,連地高起,比之文靖安原先所在的杏陌村私塾更氣派、更莊嚴。
至於這五間房子後頭還有些什麽,一時不得而知,不過可以看到後頭還有建築。
文靖安等人正看時,一位約莫十五六歲的少公子迎了上來。
少公子溫文爾雅,方巾裹發,身穿素色長衫,是一副標準的少書生打扮。
他上來便給文靖安等人行禮,先自報姓名,說道:「在下青蓮助學林寧宴,諸位到此有何貴幹?」
文靖安給他迴了禮,將李童生給的推薦信交給他,迴道:「我是桃河村文靖安,這是杏陌村私塾李夫子的薦信,李夫子讓我帶來交給青蓮書院的李碧存李先生。」
林寧宴接過信件,瞧了一眼信封上的「吾兄親啟」字樣,不敢怠慢,當即說道:「稍等,我去去便迴。」
文靖安應了聲:「有勞。」
林寧宴拿著薦信往院子裏走去,等了盞茶功夫,他空著雙手出來,直言道:「靖安兄請隨我來,其他幾位稍待,等會我帶你們到偏廳等候。」
陳三娘知道李碧存是要見文靖安了,跟林寧宴道:「小先生盡管帶我家靖安去,我們不要緊,到門口等也行。」
林寧宴笑了笑,說道:「我家先生等會可能要考究這位靖安小兄弟,那要花不少時間的,你們還是坐著等舒服些。」
陳三娘道:「那先多謝小先生了。」
林寧宴迴道:「客氣,這是我該做的。」
陳三娘向文靖安道:「去吧,我們等著你。」
安安也說道:「小哥哥一定可以的。」
文靖安點了點頭,再不多言,跟著林寧宴進去了。
林寧宴直接把文靖安領到了正中間的大堂裏邊。
文靖安率先看到的是大堂中央那塊匾額,用極其工整的楷書寫著「君子悅蓮」四個大字。
匾額之下的太師椅端坐著一位先生,他最多五十上下,身穿粗麻灰衣,麵相板肅嚴厲,身形幹瘦清臒,那雙眼睛透著一種看破紅塵的深邃幽光。
毋庸贅言,這肯定就是李碧存李先生了。
從青蓮書院這個名字到書院大門的蓮池,再到這塊君子悅蓮的匾額,大概可以知曉這位李碧存先生的品性。
此時他手裏拿著那封推薦信,看了眼文靖安,問道:「你就是桃河文靖安?」
文靖安恭恭敬敬作揖行禮,然後才答道:「正是學生。」
李碧存擺了擺手:「學生不學生的得試過才知道,這信裏說你是『神童』?」
文靖安道:「是李夫子謬讚。」
李碧存:「我不管你是不是神童,要進我青蓮書院便得依我定的規矩來。」
文靖安:「靖安一切依先生所言。」
李碧存向文靖安身旁的林寧宴吩咐道:「筆墨拿來,另取三張白紙。」
林寧宴把一應用具取了過來,李碧存又道:「你先出去安置好他的家人,隨後再來」
林寧宴轉身出去了,李碧存略作思索,提筆蘸墨,分別在三張白紙上寫了題目。
寫畢,向文靖安說道:「你且過來。」
文靖安走過去,李碧存把筆交給他,麵無表情道:「最多給你兩個時辰,答完讓寧宴把卷子拿來給我,中午放課之前看不到你的卷子,與你家人一道迴去吧。」
文靖安執筆坐下,開始看卷子上的題目。
第17章 二等 德治為主法治為輔
第一張白紙首尾都寫有句子。
首句寫的是「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末句寫的是「不可以齊其家」,中間留白。
文靖安一看便知這是貼經題,出自四書裏的《大學》,李碧存的意思是要他補足中間缺失的部分,考他在記誦上的硬功夫,這對文靖安來說早已不成問題,別的不敢多說,這兩年他在背書這一塊是沒有絲毫馬虎的。
再看第二張白紙,一共有四道題目。
第一題:「詩曰:周雖久邦,其命惟新。」
第二題:「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第三題:「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
第四題:「春秋無義戰。」
每道題目下方都空出了迴答的區域,這就是所謂的「墨義」題了。
這種題目和單純講究默寫的貼經不同,它並非要求一字不差,墨義題答卷者可以用自己的語言組織文字,但表達的意思必須與《四書章句集注》裏麵的釋義相同,不能自說自話。
這對文靖安來說隻是中等難度,畢竟這兩年李童生都在給他講解,他自己也把《四書集注》反覆看了很多遍,說完全背誦言過其實了,但字字句句大概的印象還是有的,因此這也難不倒他。
率先入眼的是大門兩邊的石刻對聯。
「立誌不隨流俗轉,留心學到古人難。」
沒有橫批,或者說橫批就是就是匾額上的「青蓮書院」四個字大字。
文靖安從不隨流俗可以進一步確認這位李秀才的品性了。
書院大門敞開,裏邊傳出朗朗書聲,文靖安整理衣冠,和陳三娘等人走了進去。
進門是一個青磚鋪地的院子,院子兩邊最外層是圍牆,左右圍牆下有兩道連廊,盡頭處是一排大屋,共有五間,中間是大廳,左右各兩間,都是青磚黑瓦,連地高起,比之文靖安原先所在的杏陌村私塾更氣派、更莊嚴。
至於這五間房子後頭還有些什麽,一時不得而知,不過可以看到後頭還有建築。
文靖安等人正看時,一位約莫十五六歲的少公子迎了上來。
少公子溫文爾雅,方巾裹發,身穿素色長衫,是一副標準的少書生打扮。
他上來便給文靖安等人行禮,先自報姓名,說道:「在下青蓮助學林寧宴,諸位到此有何貴幹?」
文靖安給他迴了禮,將李童生給的推薦信交給他,迴道:「我是桃河村文靖安,這是杏陌村私塾李夫子的薦信,李夫子讓我帶來交給青蓮書院的李碧存李先生。」
林寧宴接過信件,瞧了一眼信封上的「吾兄親啟」字樣,不敢怠慢,當即說道:「稍等,我去去便迴。」
文靖安應了聲:「有勞。」
林寧宴拿著薦信往院子裏走去,等了盞茶功夫,他空著雙手出來,直言道:「靖安兄請隨我來,其他幾位稍待,等會我帶你們到偏廳等候。」
陳三娘知道李碧存是要見文靖安了,跟林寧宴道:「小先生盡管帶我家靖安去,我們不要緊,到門口等也行。」
林寧宴笑了笑,說道:「我家先生等會可能要考究這位靖安小兄弟,那要花不少時間的,你們還是坐著等舒服些。」
陳三娘道:「那先多謝小先生了。」
林寧宴迴道:「客氣,這是我該做的。」
陳三娘向文靖安道:「去吧,我們等著你。」
安安也說道:「小哥哥一定可以的。」
文靖安點了點頭,再不多言,跟著林寧宴進去了。
林寧宴直接把文靖安領到了正中間的大堂裏邊。
文靖安率先看到的是大堂中央那塊匾額,用極其工整的楷書寫著「君子悅蓮」四個大字。
匾額之下的太師椅端坐著一位先生,他最多五十上下,身穿粗麻灰衣,麵相板肅嚴厲,身形幹瘦清臒,那雙眼睛透著一種看破紅塵的深邃幽光。
毋庸贅言,這肯定就是李碧存李先生了。
從青蓮書院這個名字到書院大門的蓮池,再到這塊君子悅蓮的匾額,大概可以知曉這位李碧存先生的品性。
此時他手裏拿著那封推薦信,看了眼文靖安,問道:「你就是桃河文靖安?」
文靖安恭恭敬敬作揖行禮,然後才答道:「正是學生。」
李碧存擺了擺手:「學生不學生的得試過才知道,這信裏說你是『神童』?」
文靖安道:「是李夫子謬讚。」
李碧存:「我不管你是不是神童,要進我青蓮書院便得依我定的規矩來。」
文靖安:「靖安一切依先生所言。」
李碧存向文靖安身旁的林寧宴吩咐道:「筆墨拿來,另取三張白紙。」
林寧宴把一應用具取了過來,李碧存又道:「你先出去安置好他的家人,隨後再來」
林寧宴轉身出去了,李碧存略作思索,提筆蘸墨,分別在三張白紙上寫了題目。
寫畢,向文靖安說道:「你且過來。」
文靖安走過去,李碧存把筆交給他,麵無表情道:「最多給你兩個時辰,答完讓寧宴把卷子拿來給我,中午放課之前看不到你的卷子,與你家人一道迴去吧。」
文靖安執筆坐下,開始看卷子上的題目。
第17章 二等 德治為主法治為輔
第一張白紙首尾都寫有句子。
首句寫的是「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末句寫的是「不可以齊其家」,中間留白。
文靖安一看便知這是貼經題,出自四書裏的《大學》,李碧存的意思是要他補足中間缺失的部分,考他在記誦上的硬功夫,這對文靖安來說早已不成問題,別的不敢多說,這兩年他在背書這一塊是沒有絲毫馬虎的。
再看第二張白紙,一共有四道題目。
第一題:「詩曰:周雖久邦,其命惟新。」
第二題:「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第三題:「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
第四題:「春秋無義戰。」
每道題目下方都空出了迴答的區域,這就是所謂的「墨義」題了。
這種題目和單純講究默寫的貼經不同,它並非要求一字不差,墨義題答卷者可以用自己的語言組織文字,但表達的意思必須與《四書章句集注》裏麵的釋義相同,不能自說自話。
這對文靖安來說隻是中等難度,畢竟這兩年李童生都在給他講解,他自己也把《四書集注》反覆看了很多遍,說完全背誦言過其實了,但字字句句大概的印象還是有的,因此這也難不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