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是是第三張白紙,那就要講真功夫了。
題目隻有一句話。
「道之以德。」
下邊全部留空白。
這是什麽?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四書文。
要求文靖安根據這句話破題,做一篇八股文章。
目前來說,這是文靖安最弱的一項,這兩年在李童生那裏他隻是跟著打基礎,把主要精力放在記誦這一項硬功夫上,應付科舉的四書文和五言八韻詩他隻是剛剛摸到門檻,李童生說他處於勉強能湊出來一篇的水準。
縱觀這三張白紙,貼經、墨義和四書文都有了,如果再加上一項五言八韻詩,不知道的還以為文靖安在參加縣試。(注1)
文靖安看完題目,林寧宴也從外邊迴來了。
他向李碧存迴話:「先生,客人已安排在偏廳,茶水不會缺的,我已經把這的情況跟她們說了。」
李碧存道:「接下來由你看著他答題,好了把卷子拿給我。」
林寧宴應了下來,李碧存這才從太師椅上站起來,背負著雙手,往左邊傳來朗朗書聲的學房去了。
林寧宴跟文靖安道:「可以開始了,寫完你交給我便好。」
文靖安微頷首,把三張卷子分開,打算由易入難,先從貼經那一張入手。
這算是他穿過來之後的第一次考試,深吸一口氣,展卷、提筆、蘸墨,案前正坐,開始答題!
外邊的陳三娘等人坐在偏廳喝茶等候,陳三娘和文三貴倒是沉得住氣,安安畢竟是七歲孩子,和文靖安關係又好,忍不住問:「三娘娘,你說他們會不會故意為難小哥哥啊?」
陳三娘道:「不會,李先生是鎮上有名的讀書人,隻要你小哥哥自己學問過得去,李先生一定會給他機會的。」
安安道:「那就好,這兒比杏陌村那家私塾要好,小哥哥一定要留在這讀書。」
陳三娘笑道:「你昨天不是還捨不得小哥哥來鎮裏上學麽?」
安安:「我、我是……」
陳三娘把她拉到身邊,幫她整理落在耳畔的幾根散發,撫了撫她的小臉蛋,溫和道:「三娘娘知道你是為小哥哥好,再捨不得也知道不能耽誤小哥哥的前程,安安和小哥哥一樣都是好孩子,是不是?」
陳三娘還捏了捏她的鼻子,安安笑了笑,露出那顆招牌小虎牙。
文三貴道:「剛才那位小先生說靖安沒這麽快出來,我到鎮上給你們買些吃食迴來,順便把牛車趕過來。」
陳三娘:「你去吧。」
文三貴起身出去了,陳三娘把安安抱到腿上,兩人邊坐邊等。
到了巳正三刻(10:45),書院裏響起一陣鍾聲,學房裏的學子出來放鬆活動,不過當他們看到偏廳裏的陳三娘和安安,都是主動避開,絕不在女眷麵前失禮,更不會有人往這邊窺探,這便是恪守「非禮勿視」的儒家準則,從這點上可以看出李碧存對學生的品性也有很高的要求。
青蓮書院也是在午正(12:00)放休,這麽算下來,文靖安也隻有半個多時辰答卷了。
當然文靖安自己是完全不知道時間的,他隻管把自己所學的一字一句寫下來,前邊兩張貼經和墨義已經答完,現在到了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四書文了。
看著題目「道之以德」四個字,文靖安的解題思路是先從題目出處入手。
這題出自《論語》為政篇,完整句段是:「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譯成白話文是:「用政令來治理百姓,用刑法來管理百姓,老百姓隻求能免於犯罪不受懲罰,但他們沒有廉恥之心。(如果)用道德引導百姓,用禮法來感化百姓,百姓不僅會有廉恥之心,還會主動歸服。」
這時文靖安就要感謝八股文的「好處」了,作為科舉應試的手段,八股文有一個誰也無法否定的「標準答案」,比如擺在文靖安麵前的這道題目顯然是要辯論「德治」和「法治」的關係,這種思辨題目一般都是千人千麵,說法不一的,但科舉不同,它不要求考生有自己的想法,隻要根據《四書集注》裏的釋義來做文章就行。
對於「道之以德」這一段,《四書集注》解釋得很清楚了——德治為主,法治為輔。
那麽文靖安隻需要根據這一條標準解釋破題入股,文章主旨肯定不會跑偏了,這就相當於高考作文不會離題,隻要寫得不是太爛,橫豎都能到及格線。
當然,文靖安不是要求那麽低的人,抓住主旨之後,他開始謀篇布局,大概輪廓出來之後,打了兩遍腹稿,這才開始動筆把文章寫下來。
緊趕慢趕,總算在午正(12:00)放課之前把三份卷子全部寫好。
停筆檢查,確認無誤之後,把卷子交給了林寧宴。
林寧宴道:「你先去偏廳等候,先生給答覆之後我即刻來知會你。」
文靖安:「有勞了。」
林寧宴指了指大堂最右側那間房,說道:「那邊就是偏廳,你家人都在。」
文靖安:「多謝。」
林寧宴再不多言,帶著卷子去找李碧存。
文靖安出了大堂大門,走下院子,從遊廊那邊抄路去了偏廳。
安安眼尖,一瞧見文靖安便跑過來,大喊道:「小哥哥迴來啦。」
文三貴半個時辰之前也迴來了,此時和陳三娘一齊往文靖安這邊看過來。
題目隻有一句話。
「道之以德。」
下邊全部留空白。
這是什麽?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四書文。
要求文靖安根據這句話破題,做一篇八股文章。
目前來說,這是文靖安最弱的一項,這兩年在李童生那裏他隻是跟著打基礎,把主要精力放在記誦這一項硬功夫上,應付科舉的四書文和五言八韻詩他隻是剛剛摸到門檻,李童生說他處於勉強能湊出來一篇的水準。
縱觀這三張白紙,貼經、墨義和四書文都有了,如果再加上一項五言八韻詩,不知道的還以為文靖安在參加縣試。(注1)
文靖安看完題目,林寧宴也從外邊迴來了。
他向李碧存迴話:「先生,客人已安排在偏廳,茶水不會缺的,我已經把這的情況跟她們說了。」
李碧存道:「接下來由你看著他答題,好了把卷子拿給我。」
林寧宴應了下來,李碧存這才從太師椅上站起來,背負著雙手,往左邊傳來朗朗書聲的學房去了。
林寧宴跟文靖安道:「可以開始了,寫完你交給我便好。」
文靖安微頷首,把三張卷子分開,打算由易入難,先從貼經那一張入手。
這算是他穿過來之後的第一次考試,深吸一口氣,展卷、提筆、蘸墨,案前正坐,開始答題!
外邊的陳三娘等人坐在偏廳喝茶等候,陳三娘和文三貴倒是沉得住氣,安安畢竟是七歲孩子,和文靖安關係又好,忍不住問:「三娘娘,你說他們會不會故意為難小哥哥啊?」
陳三娘道:「不會,李先生是鎮上有名的讀書人,隻要你小哥哥自己學問過得去,李先生一定會給他機會的。」
安安道:「那就好,這兒比杏陌村那家私塾要好,小哥哥一定要留在這讀書。」
陳三娘笑道:「你昨天不是還捨不得小哥哥來鎮裏上學麽?」
安安:「我、我是……」
陳三娘把她拉到身邊,幫她整理落在耳畔的幾根散發,撫了撫她的小臉蛋,溫和道:「三娘娘知道你是為小哥哥好,再捨不得也知道不能耽誤小哥哥的前程,安安和小哥哥一樣都是好孩子,是不是?」
陳三娘還捏了捏她的鼻子,安安笑了笑,露出那顆招牌小虎牙。
文三貴道:「剛才那位小先生說靖安沒這麽快出來,我到鎮上給你們買些吃食迴來,順便把牛車趕過來。」
陳三娘:「你去吧。」
文三貴起身出去了,陳三娘把安安抱到腿上,兩人邊坐邊等。
到了巳正三刻(10:45),書院裏響起一陣鍾聲,學房裏的學子出來放鬆活動,不過當他們看到偏廳裏的陳三娘和安安,都是主動避開,絕不在女眷麵前失禮,更不會有人往這邊窺探,這便是恪守「非禮勿視」的儒家準則,從這點上可以看出李碧存對學生的品性也有很高的要求。
青蓮書院也是在午正(12:00)放休,這麽算下來,文靖安也隻有半個多時辰答卷了。
當然文靖安自己是完全不知道時間的,他隻管把自己所學的一字一句寫下來,前邊兩張貼經和墨義已經答完,現在到了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四書文了。
看著題目「道之以德」四個字,文靖安的解題思路是先從題目出處入手。
這題出自《論語》為政篇,完整句段是:「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譯成白話文是:「用政令來治理百姓,用刑法來管理百姓,老百姓隻求能免於犯罪不受懲罰,但他們沒有廉恥之心。(如果)用道德引導百姓,用禮法來感化百姓,百姓不僅會有廉恥之心,還會主動歸服。」
這時文靖安就要感謝八股文的「好處」了,作為科舉應試的手段,八股文有一個誰也無法否定的「標準答案」,比如擺在文靖安麵前的這道題目顯然是要辯論「德治」和「法治」的關係,這種思辨題目一般都是千人千麵,說法不一的,但科舉不同,它不要求考生有自己的想法,隻要根據《四書集注》裏的釋義來做文章就行。
對於「道之以德」這一段,《四書集注》解釋得很清楚了——德治為主,法治為輔。
那麽文靖安隻需要根據這一條標準解釋破題入股,文章主旨肯定不會跑偏了,這就相當於高考作文不會離題,隻要寫得不是太爛,橫豎都能到及格線。
當然,文靖安不是要求那麽低的人,抓住主旨之後,他開始謀篇布局,大概輪廓出來之後,打了兩遍腹稿,這才開始動筆把文章寫下來。
緊趕慢趕,總算在午正(12:00)放課之前把三份卷子全部寫好。
停筆檢查,確認無誤之後,把卷子交給了林寧宴。
林寧宴道:「你先去偏廳等候,先生給答覆之後我即刻來知會你。」
文靖安:「有勞了。」
林寧宴指了指大堂最右側那間房,說道:「那邊就是偏廳,你家人都在。」
文靖安:「多謝。」
林寧宴再不多言,帶著卷子去找李碧存。
文靖安出了大堂大門,走下院子,從遊廊那邊抄路去了偏廳。
安安眼尖,一瞧見文靖安便跑過來,大喊道:「小哥哥迴來啦。」
文三貴半個時辰之前也迴來了,此時和陳三娘一齊往文靖安這邊看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