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表現出不滿的,隻是一些中下層官員,但是後來逐漸一些上層高官也對胡雪岩這種“發國難財”的現象感到擔憂了。
其中態度最強烈的,當屬劉坤一和曾紀澤。
劉坤一和左宗棠關係還算不錯,私下給左宗棠寫信道:“現在這個時候,接受洋人的貸款條件,能不按照胡道台的意思辦,才能穩妥快速。可是每百萬利息高達二十四萬兩之多,這個價格也太高了。我想,中堂也是萬不得以偶而為之吧。”
這個話說的很委婉,雖然提到了利息過高的問題,但是替左宗棠找足了充分理由,而且給左宗棠搭好了台階。隻要左宗棠真的隻是“偶而為之”那麽也就是“形勢所迫”。說到底,劉坤一雖然痛恨這麽的利息,但核心還是在為左宗棠著想,想要替他開脫。
而曾紀澤則是把自己的不滿寫在了日記裏:
“光統五年乙卯 二月初二日 雲 聞友人言及胡雪岩之代借洋款,洋人得息八厘,而胡道台上報一分五厘,這個奸商為了謀利,居然不惜欺君、病民、蠹國。就算是查抄沒收他的全部家產,給他定個漢奸的罪名,也一點不算冤枉。現在他居然還能得到這樣的重任,這真是讓人感慨的事情。”
在曾紀澤的字裏行間,可是沒有給左宗棠留任何麵子。不僅痛斥胡雪岩的所作所為夠得上“漢奸”的罪名,更質疑他至今得到重任的背後原因……隻不過,他也隻能止步於“感慨”,並未進一步的深究。
而且,這些文字並未公布於眾,不僅沒有上報朝廷,甚至沒有讓左宗棠本人知道,隻是留在自己的日記裏。自己說給自己而已。
也就是說,無論是劉坤一還是曾紀澤,雖然都對胡雪岩及其行為深惡痛絕,但是都沒有認真處理的意思。
這跟他們的官場地位有直接關係。
他們同屬湘軍派係。
劉坤一擔心的,隻是怕胡雪岩這麽搞法,將來可能會牽扯到左宗棠。而曾紀澤沒那麽直接的派係之見,他很為黛青帝國擔憂想說點什麽,卻終究沒有說出來。畢竟他是曾國藩的兒子。
曾國藩留下的包袱,太重了。
盡管他親手解散了湘軍,但是一股勢力一旦形成,根本由不得他。
在剛剛平定太平光明國的時候,甚至很多人都想擁戴曾國藩做皇帝,要麽打進京城,要麽以江寧為京,割南土以自立。
但是曾國藩出於黛青帝國的忠誠,堅決拒絕,沒有讓這種事情發生。
反而他親自下令,解散湘軍。湘軍解散後,士兵絕大部分都被遣散返鄉,軍官們卻根據軍功大小都被安排做官——不是候補,是實缺。而這有過湘軍經曆的官員,卻很自然的結成了一股新的勢力。
多年來,他們以官場為疆場,互為援引,共進共退。雖然經曆了數次官場中的清洗和打擊但終究還是緊密的團結在一起。
左宗棠雖然自從出任江東巡撫以後便自立楚軍,算是從湘軍中分離了出來,但是很多當年袍澤,對他還是始終念及戰友之情,視其為湘軍一脈。
正是因為左宗棠的關係,至今從未有任何人公開的站出來彈劾過胡雪岩。
上層的要照顧左宗棠的麵子,盡量壓事兒。
中下層的,都被上層的壓住了。
那麽,左宗棠自己呢?他怎麽看胡雪岩這種高息外債呢?
這個就很驚倒眾人了,在他給劉坤一的迴複中,他說出了自己接受高息外債的原因:“若能使西洲列強多多借款於我黛青,則一則彼阿古柏則愈難從西洲獲得資金,再則必使西洲列強更願意我黛青在戰爭中取得勝利。此消彼長,則我黛青雖然多付銀錢,環境形勢卻因此更好。如此,損於財卻利於戰,終究還是利大於弊。”
左宗棠聰明絕頂,當然知道胡雪岩在借著他大發國難財,而且胃口還那麽大,隨時可能損害他兩袖清風的廉吏聲望。可是權衡利弊之下,為國為君,他暫時默認這一切,其實反而是利用了胡雪岩的貪婪,並使之盡量轉化為有益於國家的事情。
事實也正如左宗棠所預料的。
在左宗棠大舉外債之前,西洲列強中很多國家都看好阿古柏,與其有所接觸,而且互相比賽著討好阿古柏。甲國向阿古柏贈送了一些武器、彈藥,接著就有乙國為其援建兵工廠,丙國派使團訪問阿古柏,丁國就跑到黛青的各國事務處要求黛青放棄西域。
這些國家這種態度是很正常的,無非是為了本國的利益。當時阿古柏有羅斯國的全力支持,勢力很大,黛青又一向比較慫。如果黛青最終沒有收迴西域,阿古柏站穩了腳跟,這些國家提前跟他搞好關係,對於將來合作當然更有益處。
可是當左宗棠默認胡雪岩大舉外債之後,這些國家的態度立即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他們不僅立即斷絕了對阿古柏的支援,反而轉而支持左宗棠的征西軍。需要什麽武器、彈藥、裝備,甚至技術,甚至顧問,隻要開個單子他們就發貨。
因為隻有黛青打贏了這場戰爭,他們才能及時的收迴談好的利潤啊。
而這樣巨大的利益麵前,胡雪岩當然要維護好與左宗棠的關係。但是左宗棠從來不接受個人好處,對於胡雪岩的功勞、貢獻,也一定會及時上奏朝廷給予相應的表彰和獎勵。總之,左宗棠從來不欠胡雪岩什麽,自然不受胡雪岩的拿捏。
但是胡雪岩還是找到了一個向左宗棠“表心意”的方法。
那就是,左宗棠的官做到哪裏,胡雪岩就一路的跟著“捐”到哪裏。
比如,左宗棠出征甘秦,胡雪岩就捐出“飛輪開花炮”,此炮“精致靈便迥異尋常”;在左宗棠出征西域的時候,他捐出了“飛龍奪命丹”,此藥對於治療各種毒火有奇效;左宗棠總督兩江之時,奉命欽差大臣到各地賑濟災區之時,多次遇到資金不足的情況,胡雪岩都會及時伸出援手,墊付資金。而前番丁戊奇荒,胡雪岩更是積極樂捐,為秦西捐銀五萬兩,為晉西、豫南各捐銀一萬五千兩,為東齊捐銀二萬兩,另有新棉衣三萬餘件。並且所有這些物資,都是動用胡雪岩自己的資金通過水陸解運送到災區的。
而所有做這一切事情的時候,胡雪岩都會特別強調一件事:向外界宣傳這些都是為了支持左宗棠大人才捐出的,讓所有人都感左宗棠的恩,念左宗棠的好。
這樣一來,左宗棠既無法拒絕,更不會反感,而是會默默的記下胡雪岩的這份大人情。
其中態度最強烈的,當屬劉坤一和曾紀澤。
劉坤一和左宗棠關係還算不錯,私下給左宗棠寫信道:“現在這個時候,接受洋人的貸款條件,能不按照胡道台的意思辦,才能穩妥快速。可是每百萬利息高達二十四萬兩之多,這個價格也太高了。我想,中堂也是萬不得以偶而為之吧。”
這個話說的很委婉,雖然提到了利息過高的問題,但是替左宗棠找足了充分理由,而且給左宗棠搭好了台階。隻要左宗棠真的隻是“偶而為之”那麽也就是“形勢所迫”。說到底,劉坤一雖然痛恨這麽的利息,但核心還是在為左宗棠著想,想要替他開脫。
而曾紀澤則是把自己的不滿寫在了日記裏:
“光統五年乙卯 二月初二日 雲 聞友人言及胡雪岩之代借洋款,洋人得息八厘,而胡道台上報一分五厘,這個奸商為了謀利,居然不惜欺君、病民、蠹國。就算是查抄沒收他的全部家產,給他定個漢奸的罪名,也一點不算冤枉。現在他居然還能得到這樣的重任,這真是讓人感慨的事情。”
在曾紀澤的字裏行間,可是沒有給左宗棠留任何麵子。不僅痛斥胡雪岩的所作所為夠得上“漢奸”的罪名,更質疑他至今得到重任的背後原因……隻不過,他也隻能止步於“感慨”,並未進一步的深究。
而且,這些文字並未公布於眾,不僅沒有上報朝廷,甚至沒有讓左宗棠本人知道,隻是留在自己的日記裏。自己說給自己而已。
也就是說,無論是劉坤一還是曾紀澤,雖然都對胡雪岩及其行為深惡痛絕,但是都沒有認真處理的意思。
這跟他們的官場地位有直接關係。
他們同屬湘軍派係。
劉坤一擔心的,隻是怕胡雪岩這麽搞法,將來可能會牽扯到左宗棠。而曾紀澤沒那麽直接的派係之見,他很為黛青帝國擔憂想說點什麽,卻終究沒有說出來。畢竟他是曾國藩的兒子。
曾國藩留下的包袱,太重了。
盡管他親手解散了湘軍,但是一股勢力一旦形成,根本由不得他。
在剛剛平定太平光明國的時候,甚至很多人都想擁戴曾國藩做皇帝,要麽打進京城,要麽以江寧為京,割南土以自立。
但是曾國藩出於黛青帝國的忠誠,堅決拒絕,沒有讓這種事情發生。
反而他親自下令,解散湘軍。湘軍解散後,士兵絕大部分都被遣散返鄉,軍官們卻根據軍功大小都被安排做官——不是候補,是實缺。而這有過湘軍經曆的官員,卻很自然的結成了一股新的勢力。
多年來,他們以官場為疆場,互為援引,共進共退。雖然經曆了數次官場中的清洗和打擊但終究還是緊密的團結在一起。
左宗棠雖然自從出任江東巡撫以後便自立楚軍,算是從湘軍中分離了出來,但是很多當年袍澤,對他還是始終念及戰友之情,視其為湘軍一脈。
正是因為左宗棠的關係,至今從未有任何人公開的站出來彈劾過胡雪岩。
上層的要照顧左宗棠的麵子,盡量壓事兒。
中下層的,都被上層的壓住了。
那麽,左宗棠自己呢?他怎麽看胡雪岩這種高息外債呢?
這個就很驚倒眾人了,在他給劉坤一的迴複中,他說出了自己接受高息外債的原因:“若能使西洲列強多多借款於我黛青,則一則彼阿古柏則愈難從西洲獲得資金,再則必使西洲列強更願意我黛青在戰爭中取得勝利。此消彼長,則我黛青雖然多付銀錢,環境形勢卻因此更好。如此,損於財卻利於戰,終究還是利大於弊。”
左宗棠聰明絕頂,當然知道胡雪岩在借著他大發國難財,而且胃口還那麽大,隨時可能損害他兩袖清風的廉吏聲望。可是權衡利弊之下,為國為君,他暫時默認這一切,其實反而是利用了胡雪岩的貪婪,並使之盡量轉化為有益於國家的事情。
事實也正如左宗棠所預料的。
在左宗棠大舉外債之前,西洲列強中很多國家都看好阿古柏,與其有所接觸,而且互相比賽著討好阿古柏。甲國向阿古柏贈送了一些武器、彈藥,接著就有乙國為其援建兵工廠,丙國派使團訪問阿古柏,丁國就跑到黛青的各國事務處要求黛青放棄西域。
這些國家這種態度是很正常的,無非是為了本國的利益。當時阿古柏有羅斯國的全力支持,勢力很大,黛青又一向比較慫。如果黛青最終沒有收迴西域,阿古柏站穩了腳跟,這些國家提前跟他搞好關係,對於將來合作當然更有益處。
可是當左宗棠默認胡雪岩大舉外債之後,這些國家的態度立即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他們不僅立即斷絕了對阿古柏的支援,反而轉而支持左宗棠的征西軍。需要什麽武器、彈藥、裝備,甚至技術,甚至顧問,隻要開個單子他們就發貨。
因為隻有黛青打贏了這場戰爭,他們才能及時的收迴談好的利潤啊。
而這樣巨大的利益麵前,胡雪岩當然要維護好與左宗棠的關係。但是左宗棠從來不接受個人好處,對於胡雪岩的功勞、貢獻,也一定會及時上奏朝廷給予相應的表彰和獎勵。總之,左宗棠從來不欠胡雪岩什麽,自然不受胡雪岩的拿捏。
但是胡雪岩還是找到了一個向左宗棠“表心意”的方法。
那就是,左宗棠的官做到哪裏,胡雪岩就一路的跟著“捐”到哪裏。
比如,左宗棠出征甘秦,胡雪岩就捐出“飛輪開花炮”,此炮“精致靈便迥異尋常”;在左宗棠出征西域的時候,他捐出了“飛龍奪命丹”,此藥對於治療各種毒火有奇效;左宗棠總督兩江之時,奉命欽差大臣到各地賑濟災區之時,多次遇到資金不足的情況,胡雪岩都會及時伸出援手,墊付資金。而前番丁戊奇荒,胡雪岩更是積極樂捐,為秦西捐銀五萬兩,為晉西、豫南各捐銀一萬五千兩,為東齊捐銀二萬兩,另有新棉衣三萬餘件。並且所有這些物資,都是動用胡雪岩自己的資金通過水陸解運送到災區的。
而所有做這一切事情的時候,胡雪岩都會特別強調一件事:向外界宣傳這些都是為了支持左宗棠大人才捐出的,讓所有人都感左宗棠的恩,念左宗棠的好。
這樣一來,左宗棠既無法拒絕,更不會反感,而是會默默的記下胡雪岩的這份大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