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胡雪岩所料,左宗棠必須鑽進胡雪岩設好的這個套子,而且還得開開心心的鑽,義無反顧的鑽。


    因為左宗棠要在這個亂世之中成就大事,是不可能沒有錢糧的支持的。


    而此時此刻,除了胡雪岩,還有誰能一下子送給他十萬石糧和十萬兩現銀呢?


    就算再怎麽有顧慮,最明智的選擇,也是先吃下來再說。


    亂世之中,活下去,才是第一要務,其他的都得走一步看一步。


    而且左宗棠認為,他絕對駕馭得了胡雪岩。


    表麵來看,左宗棠似乎確實一直做到了這一點。


    也因此,左宗棠賦予胡雪岩越來越大的權力。


    以他的聰明,當然知道胡雪岩一直在利用他給予的權力在賺錢,而且越賺越大。但是這在他看來是沒有問題的。因為胡雪岩賺的錢越多,他左宗棠可以用於報效國家的可支配資源也就越大。


    不僅“萬年黛青號”的下水,多虧了胡雪岩,此後征戰甘秦,尤其是收複西域,那更是不能少了胡雪岩的大力支持啊。


    千軍萬馬,一舉一動,那都是在燒錢啊。


    錢從哪裏來?


    朝廷早晚會有,但是沒那麽及時,可是戰事絕對等不起。誰來墊付?誰來接濟?如何周轉?


    多虧了胡雪岩啊。


    那麽胡雪岩的好處又有多少呢?


    首先,是榮譽。


    黛青人是非常看重榮譽的,尤其是來自朝廷的榮譽。


    胡雪岩通過支持左宗棠獲得了很多自己祖祖輩輩不敢想更得不到的榮譽:“官至二品布政使,頭品頂戴,賞穿黃馬褂”。作為一個錢莊小學徒出身的苦孩子,這樣的榮譽真的是足夠他光宗耀祖了。


    當然,這些榮譽都是實打實的功績換來的,其中布政使的身份是因為他為左宗棠供應軍火,以及在杭州辦理善後重建立有大功;頭品頂戴是因為他主持滬上轉運局,辦理籌借西征款項,供應西征軍火;賞穿黃馬褂是因為西征最終取得勝利,他雖未直接接參戰但也是有功之臣……


    總之,每一次封賞,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比名更重要的,當然是權。


    黛青自古就是一個權力的秩序。


    上自皇帝,下至百姓,無不圍繞著權力而勞苦一生。


    有些權力,哪怕並不能給自己帶來什麽好處,隻要能夠管製他人,就會有很多人趨之若鶩。


    比如舉報他人的權力,比如監督他人的權力,比如調查甚至刑罰他人。哪怕沒有一分錢的好處,也沒有任何虛名,還是會有很多人去做,而且做得非常起勁兒。


    可以合理合規合法的去傷害他人,本身就是人類在遭受痛苦和傷害之後產生的一種本能需求。


    更何況一些可以給自己帶來巨大利益的特殊權力了。


    比如比如生殺大權,比如行政大權。


    僅僅是胡雪岩獲得的那些官位、頭銜、甚至那件黃馬褂都可以帶給他很多特權,比如可以見官不拜……


    是的,在黛青,人和人是有著嚴重的等級劃分的,這種劃分不僅僅是禮儀那麽單純。


    而對於胡雪岩來說,比這些更實在的特權,則是采購軍火、藥品、機器,甚至決定外資貸款的利息金額……


    但是,名這個東西,對於儒士夫而言是極寶貴的,因為他們追求的就是“流芳百世”,成為“道德楷模”。而追求權力的人雖然多,真正得到的隻能是權貴和官吏。


    但是對於真正意義上的商人而言,他們更看重的是利,最高理想則是“富可抵國”。如果名和權不能給他們帶來實際的利益,那麽他們寧可不要那些東西。


    事實上,很多商人都是盡量遠離名望和權力的,當然也有很多的商人在追求名望和權力,而目的最終還是為了。


    胡雪岩是後一種,他依附高官,獲取榮譽,這一切最終都是為了自己的財富利益。


    胡雪岩曾經說過自己的理想,那就是,賺很多的錢,建一個大宅子,娶一大堆的老婆,住在宅子裏享受,卻又不生任何口角。


    在曾、左、李、沈,等人看來,這實在是太遜了。就是一個賺錢,享樂,還是那麽低級趣味的物質的享受。


    然而,這就是胡雪岩最真實的想法。


    知道自己最真實的需要,這也正是胡雪岩的聰明之處。


    當官的要的多,又要名,又要權,又要發財,又要不斷升級。而他胡雪岩真正想要的,不過是及時行樂,當官的有權可以做他的靠山和保障,自己靠著這個保障可以賺更多的錢,除了給當官的孝敬的好處,大部分還是自己用來享受。


    胡雪岩賺的錢,最初還主要是實打實的經營得利,比如他最早創立的胡慶餘堂藥店。但是後來就轉變成了以官府權力為背景,創辦錢莊,做起以財生財的“虛榮”生意了。


    接下來,他獲得了各種特權,生意開始膨脹。而且隨著地位愈高,權力愈重,他的生意也像氣球一樣越吹越大。軍需采購,帶動了他的大宗的生絲、糧食生意;以軍費調撥則促成了他的大宗的銀錢存取、匯兌業務。


    而隨著戰事和洋務的開展,黛青需要大量的流動資金,而他也逐漸把“食利”業務發展成為自己盈利的主要渠道。


    這個所食的利,可不是普通的存貸利息,而是給黛青帝國和列強銀行之間做貸款中介的掮客,他再作為中介從中獲利。


    這個利可太大了。


    僅舉一例,胡雪岩曾經為左宗棠辦理過六次“西征借款”。


    這六次西征貸款,外國銀行實際收取的利息最高也僅為每年百分之十,少的時候則隻有百分之八。


    但是胡雪岩報給左宗棠和黛青朝廷的卻是最高百分之十八,最低也有百分之十。


    僅僅通過曆次浮報產生的利潤,就高達二百九十萬兩白銀!


    而且,胡雪岩可不是隻吃黛青一方,他是兩頭各通吃的。因為給外國銀行帶來了這麽大的生意,外國銀行當然要給胡雪岩迴扣。這些迴扣總共也有二百五十萬兩左右的。


    兩項加起來了,光是浮報和扣,就賺了五百四十萬兩。


    這個金額,甚至超過外商的純利潤。


    不過這裏有一點很有意思的是,賺外商的錢是以“傭金”的名義正大光明的賺迴扣,而賺黛青朝廷的錢卻是通過“浮報”這種明顯違規的灰色收入。


    為什麽要這樣呢?


    不管怎麽說,胡雪岩賺的這個錢,遭到了來自黛青官場很多人的不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夢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哈什納達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哈什納達爾並收藏清夢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