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吉很高興英華不是那種說啥就聽啥的乖孩子、傻孩子,自己有主見,不聽啥都信。
於是就對英華說:“那麽這樣,我露兩手本事,讓你看看,看看我夠資格給你當老師怎麽樣?”
英華表示同意。
於是,玄吉首先拿出自己的文房四寶,寫了一幅對聯,內容對仗工整,書法遊龍走鳳,堪稱上品。接下來,玄吉又在茶館門口的空地也畫了個圈兒,在裏麵練了一通拳腳,打得虎虎生風,風雨不透。
小英華看得眼睛都直了,連連鼓掌,卻沒注意到身邊已經圍了一圈的人,都在看玄吉練武。
等這一通練完了,玄吉收了招勢,便要離開,結果周圍的人非要看他再練。玄吉笑了笑,幹脆又取出大紙,寫了幾幅對子,開始售賣,說有人買對子我再練,不然不練了。
結果真的有很多人買了對子。
玄吉於是又練了趟兵器。練完之後這次他又開始為周圍的人義診看病,然後售賣膏藥,也是一售而空。
就這樣,玄吉練一會,賣一會兒,賺了個盆滿缽滿。
這下英華更震驚了,這個道長大叔還真是有本事啊。自己要是能賺這麽多錢,阿瑪和額娘一定就不用天天吵架了。
於是,輪到英華吵著要跟玄妙學本事了。
就這樣,玄吉收了英華為徒,帶上英華準備前往京西的淩雲觀。
如果事情就到此為止,英華可能就此成為一名道士,或者也會在若幹年後下山濟世,又或者真的“學會文武藝,貨賣帝王家”。而玄吉也就多了一個傑出的門人,從而進一步推動他開宗創派的理想。
可是偏偏事情就非常的湊巧,玄吉帶著英華正往迴走的路上,遇到一個朋友。
這朋友卻是個儒門的書生,叫佟根。
佟根二十多歲就中了秀才,本身也是固山子弟,按說是可以走英華理想中的科舉之路的。可是他偏偏對科舉和官場沒有興趣,反倒有點類似於晉西的席平方,更喜好幫人打官司。但也不以訟訴為專職,此外還有一個營生,就是教書。
可惜,一直沒收到什麽得意的門生。
今天剛打了個官司,賺了筆訟費,找了個小麵館在那裏獨酌,結果正好遇上帶著英華進來準備用午餐的玄吉。
佟根和玄吉平時關係非常好,佟根還幫玄吉打贏過官司,為淩雲觀爭得了不少土地。
現在一看玄吉進來了,佟根很開心,一個人喝酒沒意思兩人一起對飲才過癮。當下佟根就招唿起玄吉。玄吉也看見了佟根,便帶著英華一起走到了佟根這桌。當下兩個大人一個小孩,點了一大桌子菜,開始邊吃邊喝邊聊天。
聊著聊著,佟根就問:“你怎麽還帶個小孩啊,這孩子誰家的啊?”
玄吉說:“這是我剛收的徒弟,不過我也沒問過他家哪兒的。反正以後就跟著我了。”
佟根一聽,啪的一拍桌子,“牛鼻子,你這是犯法的知道嗎?”
玄吉被嚇得一哆嗦:“啥?你說啥?我怎麽犯法了?”
“誰同意你帶這孩子走的?你這是拐帶人口你知道嗎?”
“我怎麽是拐帶人口呢?這孩子自己願意跟我走的,一會兒到了觀裏,我們就行拜師禮了。”
“我的天啊,你是怎麽長這麽大的?你們淩雲觀的小道士,都是你這麽拐帶來的嗎?”
“淩雲觀以前沒有小道士,我小的時候就是自己找到道觀出家的。”
“那能一樣嗎?你小時候是孤兒,可這孩子。”“對了,這小孩兒,你叫啥?你父母是誰?幹什麽的?家住哪兒。”
英華看著“師父”和那個書生說得很緊張的樣子,似乎自己拜師拜的流程不對,觸犯了法律,後果可能會很嚴重。嚇得整個人都愣了,半天沒迴答佟根的問題。
佟根和玄吉好一頓哄勸,終於英華把自己的家世都說明白了。說完大哭道:“師父,我拜你難道錯了嗎?那現在我後悔還來得及嗎?你行行好,千萬別告訴我阿瑪,額娘。他們要是著急上火,那就是我的不孝了。”
玄吉一聽這話,才意識到自己太莽撞了,這事實上已經惹下大禍了。自己隻顧著這小孩兒挺好,根本沒了解人家的家世,更沒跟人家家裏打招唿。現在如果把孩子帶走了,迴頭孩子家報了官,官府如果立了案,那自己就是板上釘釘的拐帶人口啊。
而且,英華這麽顧念家裏,怕家裏著急,又怎麽可能是那種“拋卻紅塵”安心在觀中修道那種人呢?自己太失算了。
佟根終於打聽明白了來龍去脈,不禁搖頭笑道:“我說玄老道啊,你說你整天說自己能掐會算,咋就連這麽明顯的禍都敢闖呢?你這幹的叫什麽事兒啊?好在你今天遇上我了,要不麽,不出三天,準查到你們觀上去。這孩子雖然小,雖然他們家門第不興,可畢竟是固山子弟,朝廷固山衙門裏是有筆在冊的啊。或生或死,那都是朝廷的人。你說帶走就帶走,那還有王法嗎?”
玄吉一拍大腿:“兄弟,這事兒確實是我不對,我,我怎麽就犯這麽大的混呢?那你說,這事兒怎麽辦?要不我跟他家裏說說,再把孩子收了。”
“怎麽著?你還想收這徒弟啊?你以為他家裏能答應嗎?我剛才說這麽多你是沒明白嗎?固山子弟,都是朝廷的人,沒有特別的批準是不能出家為僧為道的。你不信查查你們觀裏,有固山子弟嗎?”
“您別說,不真沒有啊。”
“沒有就對了。你趁著這事兒沒成,快退了。把孩子給人家送迴去,你也不是成心真要拐人家孩子,就說道上遇著,挺稀罕,請他吃了碗麵。事兒不也就完了唄。可別晚了,晚了人家要是一報官,事兒就大了。”
“可,可是我還真是舍不得這好徒弟啊。”
“那你還想怎麽樣?就你這事兒,都統衙門那邊根本沒可能。”
“要不這樣唄,你也是固山子弟,固山子弟也可以讀書考科舉,這沒問題吧。”
“是啊,那又怎樣?”
“要不這樣,這孩子想讀書認字兒學功夫是真的。可是他家又供不起他。要不這樣,你收他當學生,我就借你個光,順帶著教教他功夫。你看咋樣?”
佟根一想,這可也行。老實說,他剛才一看見英華也覺得這孩子挺好。及至說上幾句話了解了事情的原委,更覺得這孩子是個可造就的人才。心裏也已經動了“得英才而教育之”的念頭。隻是剛才隻顧著幫玄吉分析法條,沒有顧到這一塊。現在聽玄吉這麽一說,細細一品,倒不失為一個兩全齊美的辦法。
於是就對英華說:“那麽這樣,我露兩手本事,讓你看看,看看我夠資格給你當老師怎麽樣?”
英華表示同意。
於是,玄吉首先拿出自己的文房四寶,寫了一幅對聯,內容對仗工整,書法遊龍走鳳,堪稱上品。接下來,玄吉又在茶館門口的空地也畫了個圈兒,在裏麵練了一通拳腳,打得虎虎生風,風雨不透。
小英華看得眼睛都直了,連連鼓掌,卻沒注意到身邊已經圍了一圈的人,都在看玄吉練武。
等這一通練完了,玄吉收了招勢,便要離開,結果周圍的人非要看他再練。玄吉笑了笑,幹脆又取出大紙,寫了幾幅對子,開始售賣,說有人買對子我再練,不然不練了。
結果真的有很多人買了對子。
玄吉於是又練了趟兵器。練完之後這次他又開始為周圍的人義診看病,然後售賣膏藥,也是一售而空。
就這樣,玄吉練一會,賣一會兒,賺了個盆滿缽滿。
這下英華更震驚了,這個道長大叔還真是有本事啊。自己要是能賺這麽多錢,阿瑪和額娘一定就不用天天吵架了。
於是,輪到英華吵著要跟玄妙學本事了。
就這樣,玄吉收了英華為徒,帶上英華準備前往京西的淩雲觀。
如果事情就到此為止,英華可能就此成為一名道士,或者也會在若幹年後下山濟世,又或者真的“學會文武藝,貨賣帝王家”。而玄吉也就多了一個傑出的門人,從而進一步推動他開宗創派的理想。
可是偏偏事情就非常的湊巧,玄吉帶著英華正往迴走的路上,遇到一個朋友。
這朋友卻是個儒門的書生,叫佟根。
佟根二十多歲就中了秀才,本身也是固山子弟,按說是可以走英華理想中的科舉之路的。可是他偏偏對科舉和官場沒有興趣,反倒有點類似於晉西的席平方,更喜好幫人打官司。但也不以訟訴為專職,此外還有一個營生,就是教書。
可惜,一直沒收到什麽得意的門生。
今天剛打了個官司,賺了筆訟費,找了個小麵館在那裏獨酌,結果正好遇上帶著英華進來準備用午餐的玄吉。
佟根和玄吉平時關係非常好,佟根還幫玄吉打贏過官司,為淩雲觀爭得了不少土地。
現在一看玄吉進來了,佟根很開心,一個人喝酒沒意思兩人一起對飲才過癮。當下佟根就招唿起玄吉。玄吉也看見了佟根,便帶著英華一起走到了佟根這桌。當下兩個大人一個小孩,點了一大桌子菜,開始邊吃邊喝邊聊天。
聊著聊著,佟根就問:“你怎麽還帶個小孩啊,這孩子誰家的啊?”
玄吉說:“這是我剛收的徒弟,不過我也沒問過他家哪兒的。反正以後就跟著我了。”
佟根一聽,啪的一拍桌子,“牛鼻子,你這是犯法的知道嗎?”
玄吉被嚇得一哆嗦:“啥?你說啥?我怎麽犯法了?”
“誰同意你帶這孩子走的?你這是拐帶人口你知道嗎?”
“我怎麽是拐帶人口呢?這孩子自己願意跟我走的,一會兒到了觀裏,我們就行拜師禮了。”
“我的天啊,你是怎麽長這麽大的?你們淩雲觀的小道士,都是你這麽拐帶來的嗎?”
“淩雲觀以前沒有小道士,我小的時候就是自己找到道觀出家的。”
“那能一樣嗎?你小時候是孤兒,可這孩子。”“對了,這小孩兒,你叫啥?你父母是誰?幹什麽的?家住哪兒。”
英華看著“師父”和那個書生說得很緊張的樣子,似乎自己拜師拜的流程不對,觸犯了法律,後果可能會很嚴重。嚇得整個人都愣了,半天沒迴答佟根的問題。
佟根和玄吉好一頓哄勸,終於英華把自己的家世都說明白了。說完大哭道:“師父,我拜你難道錯了嗎?那現在我後悔還來得及嗎?你行行好,千萬別告訴我阿瑪,額娘。他們要是著急上火,那就是我的不孝了。”
玄吉一聽這話,才意識到自己太莽撞了,這事實上已經惹下大禍了。自己隻顧著這小孩兒挺好,根本沒了解人家的家世,更沒跟人家家裏打招唿。現在如果把孩子帶走了,迴頭孩子家報了官,官府如果立了案,那自己就是板上釘釘的拐帶人口啊。
而且,英華這麽顧念家裏,怕家裏著急,又怎麽可能是那種“拋卻紅塵”安心在觀中修道那種人呢?自己太失算了。
佟根終於打聽明白了來龍去脈,不禁搖頭笑道:“我說玄老道啊,你說你整天說自己能掐會算,咋就連這麽明顯的禍都敢闖呢?你這幹的叫什麽事兒啊?好在你今天遇上我了,要不麽,不出三天,準查到你們觀上去。這孩子雖然小,雖然他們家門第不興,可畢竟是固山子弟,朝廷固山衙門裏是有筆在冊的啊。或生或死,那都是朝廷的人。你說帶走就帶走,那還有王法嗎?”
玄吉一拍大腿:“兄弟,這事兒確實是我不對,我,我怎麽就犯這麽大的混呢?那你說,這事兒怎麽辦?要不我跟他家裏說說,再把孩子收了。”
“怎麽著?你還想收這徒弟啊?你以為他家裏能答應嗎?我剛才說這麽多你是沒明白嗎?固山子弟,都是朝廷的人,沒有特別的批準是不能出家為僧為道的。你不信查查你們觀裏,有固山子弟嗎?”
“您別說,不真沒有啊。”
“沒有就對了。你趁著這事兒沒成,快退了。把孩子給人家送迴去,你也不是成心真要拐人家孩子,就說道上遇著,挺稀罕,請他吃了碗麵。事兒不也就完了唄。可別晚了,晚了人家要是一報官,事兒就大了。”
“可,可是我還真是舍不得這好徒弟啊。”
“那你還想怎麽樣?就你這事兒,都統衙門那邊根本沒可能。”
“要不這樣唄,你也是固山子弟,固山子弟也可以讀書考科舉,這沒問題吧。”
“是啊,那又怎樣?”
“要不這樣,這孩子想讀書認字兒學功夫是真的。可是他家又供不起他。要不這樣,你收他當學生,我就借你個光,順帶著教教他功夫。你看咋樣?”
佟根一想,這可也行。老實說,他剛才一看見英華也覺得這孩子挺好。及至說上幾句話了解了事情的原委,更覺得這孩子是個可造就的人才。心裏也已經動了“得英才而教育之”的念頭。隻是剛才隻顧著幫玄吉分析法條,沒有顧到這一塊。現在聽玄吉這麽一說,細細一品,倒不失為一個兩全齊美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