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李伯約收到了大量交上來的卷。
這次活動,還真是破費頗多。
但是收獲也是非常大的。
別的不說,單單是閱讀數十篇美文,已經是莫大的享受了。
不過其中有一大半,是充滿了質疑、否定、嘲諷、譏刺甚至文雅的謾罵。
罵得那叫一個暢快。
這對於提升忍耐力,是難得的操練機會。
而且,這種態度正符合當地才子的真實想法,說明這些人是一些坦誠和勇敢的人。
“他們對我們的領受還真的是非常的不夠了解呢。”李伯約一邊認真的看文章,一邊說道。
“是的,正因為這樣,所以隻要我們能夠讓他們對我們有更充分的了解,就會消除很多人的偏見和誤會。”艾瑪也在看文章,所以迴答的時候並不抬頭。
“這些文章都很好,不愧是秀才。可是為什麽我們之前遇到的那些官員,他們應該有更高的功名吧,反而沒有這麽好的文采呢?”李伯約道。
“親愛的,你也和讀大學的時候不一樣了。不是嗎?”艾瑪說著,站起身來,拿著剛剛讀過的一篇文章向李伯約走了過來。
“這篇文章太棒了,在我看過的算是最棒的,借你看看。”艾瑪說著,把文章遞了過來。
“哦,還借我看看,莫非你還想放債取利不成?”李伯約開著玩笑,接近文章,認真的讀了起來。
不讀還好,這一讀,頓時整個人都投入進去了。這文章確實是太好了。
這是一篇以福壽膏為主題的文章。
文章詳細的介紹了福壽膏被吉利國販賣至黛青的由來,列舉了福壽膏的種種害人之處,引用了大量的確實案例。同時又從黛青與吉利兩國因福壽膏貿易導致的關係變化,分析出福壽膏不僅害人,而且害國,不隻害吸食者之國,也會嚴重的危害售出者之國。
文章最後並明確的做出結論,福壽膏是洋夷對黛青人犯下的第一條大罪,但危害卻不止於此。
由於福壽膏引起了黛青與吉利的戰爭,雖然戰爭是吉利一方獲勝了,但獲勝的隻是吉利朝廷和福壽膏商人,如果站在例如聖光會這類慈化宗門的立場上來說,那簡直是糟糕透頂。因為這一場戰爭打下來,吉利國的名聲在黛青就敗壞了,黛青普通人都會認定吉利國就是一群殺人越貨的兇惡之徒。這個印象既然形成了,聖光會要在黛青開展任何事情,都會困難重重。
整篇文章,條理清晰,觀點明確,行文流暢,而且明明是嚴斥吉利國的罪惡,但是通篇沒有任何謾罵和苛責之處,反而即便站在吉利國的立場上,也會覺得這是一篇中肯的勸善之言。
李伯約看完此文,就深為自己作為一個吉利國人卻不能阻止這場罪惡,感到自責。
“太好了,太好了。居然有這麽好的文章。此文章是誰寫的?我認為他可以得第一名。”
“先別急,這裏還有幾篇,也都是很不錯的。”艾瑪雙遞來幾篇文章,神情非常嚴肅。
李伯約看過,又是震驚,篇篇都是紮心之作。
“人才啊!”李伯約拍案而起:“想不到這次晉西之行,居然得到這麽多的人才。”又感歎道:“難怪黛青曾經創造過這麽偉大輝煌的曆史文明,真是人才濟濟呀。我們以前隻看到這個國家落後之處,實在是一種罪惡。”
“是一宗罪。這種罪惡不僅僅是對這個帝國的不尊重,更是對這種文明和這種文明背後的精神的不尊重。而且,如果我們想到,人類一切文明都是源於光明之父的恩惠和引導,那麽這更是對於光明之父的不尊重。”艾瑪分析著,表情更嚴肅了。
“是的,我們隻想著要拯救這些生活在貧窮和落後之中的人們,卻完全忘記了,我們其實並不比他們有任何長處。如果不是父的揀選,我們的祖先原本比他們的祖先更加的的野蠻落後和無知。我們忘記了這一點,不僅是自己驕傲,同時也是自我欺騙。當我們處於這種自我欺騙的時候,怎麽可能使用好父的恩賜呢?難道父的恩典要靠堅船利炮附送嗎?那簡直太荒謬了。這是對父的慈愛和能力的置疑啊。”李伯約越說越覺得問題嚴重。
“黛青固然有黛青的問題,這是客觀事實,但這不是我們可以藐視一個偉大文明的借口。正如吉利也有吉利的汙穢和肮髒,但我們絕不會因此就輕易否定和置疑西洲文明。事實上我們總會以我們的文明自豪,甚至他的一些不可愛之處,我們也會盡量美化。為什麽在麵對黛青這麽偉大的文明時,我們卻忽略他的可愛,盲目的一味同情和憐憫他暫時的問題呢?我們實在是錯了,而且一直以來都沒有發覺。現在,悔改的時候了。”艾瑪果斷的說。
而就在這一刻,兩人都同時得到了來自光明之靈的啟示:“最大的恩賜就是愛,最小的力量就是錢財。”
隨著這樣一個意誌的傳入,李伯約和艾瑪感受到極大的溫柔和安慰,一道聖潔的光射進來,照在他們身上。
夫妻二人急忙虔誠下拜,他們知道,這是光明國度又召喚他們了。
自從之前的秘境經曆之後,夫妻二人的這類經曆就漸漸多了起來,而每次這樣的經曆,都會帶給他們全新的成長。這些成長有時是認知方麵的,有時則能力方麵的。有時則是一種必要的休整。而無論哪一種成長,都會同步帶動他們靈魂生命的成長。
很多蒙恩者寧可犧牲地上的名譽財富以換取靈魂生命的成長,因為相對於靈魂的生命地上的名譽財富簡直就像兒童玩遊戲時的遊戲幣一樣虛假。
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
比如亨利·讓貝,曾經是一位綢緞商的獨生子。當他得到了光明的乎召,要舍棄一切世間名利全人奉獻之後,立即選擇了接受乎召。為此,他放棄了繼承權,赤身離開父家加入一所修道院,成為一名修士。
後來,父親離世之後,親戚們還是把一大筆財產劃歸他的名下,由於他堅決拒絕,這些親戚們幹脆把財富捐給了他所在的修道院。無奈之下,亨利修士隻好把這筆錢建成一個基金,專門用於救濟貧窮者。
而他本人,則在修道院苦修八年。他的靈命有了極大的提升,甚至達到可以感化野獸的地步,凡是聽過他演講的人,無論多麽邪惡,都無一例外的棄惡從善。
還有著名的馬丁·額魯修士。他為人友善,生活儉樸,卻非常樂善好施。無論在何等情況下,隻要他發現有需要幫助的窮人,一定會毫不猶豫的伸出援手。據說他一有次他在去某地的路上遭遇氣溫驟降,天空突然刮起暴風雪。馬丁修士身上隻有一件披風大衣,他用這件披風大衣緊緊的把自己裹住,努力前行。
然而,他突然發現路邊有一位乞丐,赤身倒在雪地上,眼看就要凍死了。馬丁毫不猶豫的將自己那件披風大衣撕成兩片,將其中一片送給這位乞丐。
就在那天夜晚,馬丁修士進入了秘境,而歡迎他的,居然是被所有聖光會信者所崇拜的那位光明之子,而讓他更加意想不到的是,光明之子居然穿著他送給乞丐的那半片大衣。
現在,李伯約和艾瑪越來越能夠夠理解這些前輩的選擇了。
這次活動,還真是破費頗多。
但是收獲也是非常大的。
別的不說,單單是閱讀數十篇美文,已經是莫大的享受了。
不過其中有一大半,是充滿了質疑、否定、嘲諷、譏刺甚至文雅的謾罵。
罵得那叫一個暢快。
這對於提升忍耐力,是難得的操練機會。
而且,這種態度正符合當地才子的真實想法,說明這些人是一些坦誠和勇敢的人。
“他們對我們的領受還真的是非常的不夠了解呢。”李伯約一邊認真的看文章,一邊說道。
“是的,正因為這樣,所以隻要我們能夠讓他們對我們有更充分的了解,就會消除很多人的偏見和誤會。”艾瑪也在看文章,所以迴答的時候並不抬頭。
“這些文章都很好,不愧是秀才。可是為什麽我們之前遇到的那些官員,他們應該有更高的功名吧,反而沒有這麽好的文采呢?”李伯約道。
“親愛的,你也和讀大學的時候不一樣了。不是嗎?”艾瑪說著,站起身來,拿著剛剛讀過的一篇文章向李伯約走了過來。
“這篇文章太棒了,在我看過的算是最棒的,借你看看。”艾瑪說著,把文章遞了過來。
“哦,還借我看看,莫非你還想放債取利不成?”李伯約開著玩笑,接近文章,認真的讀了起來。
不讀還好,這一讀,頓時整個人都投入進去了。這文章確實是太好了。
這是一篇以福壽膏為主題的文章。
文章詳細的介紹了福壽膏被吉利國販賣至黛青的由來,列舉了福壽膏的種種害人之處,引用了大量的確實案例。同時又從黛青與吉利兩國因福壽膏貿易導致的關係變化,分析出福壽膏不僅害人,而且害國,不隻害吸食者之國,也會嚴重的危害售出者之國。
文章最後並明確的做出結論,福壽膏是洋夷對黛青人犯下的第一條大罪,但危害卻不止於此。
由於福壽膏引起了黛青與吉利的戰爭,雖然戰爭是吉利一方獲勝了,但獲勝的隻是吉利朝廷和福壽膏商人,如果站在例如聖光會這類慈化宗門的立場上來說,那簡直是糟糕透頂。因為這一場戰爭打下來,吉利國的名聲在黛青就敗壞了,黛青普通人都會認定吉利國就是一群殺人越貨的兇惡之徒。這個印象既然形成了,聖光會要在黛青開展任何事情,都會困難重重。
整篇文章,條理清晰,觀點明確,行文流暢,而且明明是嚴斥吉利國的罪惡,但是通篇沒有任何謾罵和苛責之處,反而即便站在吉利國的立場上,也會覺得這是一篇中肯的勸善之言。
李伯約看完此文,就深為自己作為一個吉利國人卻不能阻止這場罪惡,感到自責。
“太好了,太好了。居然有這麽好的文章。此文章是誰寫的?我認為他可以得第一名。”
“先別急,這裏還有幾篇,也都是很不錯的。”艾瑪雙遞來幾篇文章,神情非常嚴肅。
李伯約看過,又是震驚,篇篇都是紮心之作。
“人才啊!”李伯約拍案而起:“想不到這次晉西之行,居然得到這麽多的人才。”又感歎道:“難怪黛青曾經創造過這麽偉大輝煌的曆史文明,真是人才濟濟呀。我們以前隻看到這個國家落後之處,實在是一種罪惡。”
“是一宗罪。這種罪惡不僅僅是對這個帝國的不尊重,更是對這種文明和這種文明背後的精神的不尊重。而且,如果我們想到,人類一切文明都是源於光明之父的恩惠和引導,那麽這更是對於光明之父的不尊重。”艾瑪分析著,表情更嚴肅了。
“是的,我們隻想著要拯救這些生活在貧窮和落後之中的人們,卻完全忘記了,我們其實並不比他們有任何長處。如果不是父的揀選,我們的祖先原本比他們的祖先更加的的野蠻落後和無知。我們忘記了這一點,不僅是自己驕傲,同時也是自我欺騙。當我們處於這種自我欺騙的時候,怎麽可能使用好父的恩賜呢?難道父的恩典要靠堅船利炮附送嗎?那簡直太荒謬了。這是對父的慈愛和能力的置疑啊。”李伯約越說越覺得問題嚴重。
“黛青固然有黛青的問題,這是客觀事實,但這不是我們可以藐視一個偉大文明的借口。正如吉利也有吉利的汙穢和肮髒,但我們絕不會因此就輕易否定和置疑西洲文明。事實上我們總會以我們的文明自豪,甚至他的一些不可愛之處,我們也會盡量美化。為什麽在麵對黛青這麽偉大的文明時,我們卻忽略他的可愛,盲目的一味同情和憐憫他暫時的問題呢?我們實在是錯了,而且一直以來都沒有發覺。現在,悔改的時候了。”艾瑪果斷的說。
而就在這一刻,兩人都同時得到了來自光明之靈的啟示:“最大的恩賜就是愛,最小的力量就是錢財。”
隨著這樣一個意誌的傳入,李伯約和艾瑪感受到極大的溫柔和安慰,一道聖潔的光射進來,照在他們身上。
夫妻二人急忙虔誠下拜,他們知道,這是光明國度又召喚他們了。
自從之前的秘境經曆之後,夫妻二人的這類經曆就漸漸多了起來,而每次這樣的經曆,都會帶給他們全新的成長。這些成長有時是認知方麵的,有時則能力方麵的。有時則是一種必要的休整。而無論哪一種成長,都會同步帶動他們靈魂生命的成長。
很多蒙恩者寧可犧牲地上的名譽財富以換取靈魂生命的成長,因為相對於靈魂的生命地上的名譽財富簡直就像兒童玩遊戲時的遊戲幣一樣虛假。
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
比如亨利·讓貝,曾經是一位綢緞商的獨生子。當他得到了光明的乎召,要舍棄一切世間名利全人奉獻之後,立即選擇了接受乎召。為此,他放棄了繼承權,赤身離開父家加入一所修道院,成為一名修士。
後來,父親離世之後,親戚們還是把一大筆財產劃歸他的名下,由於他堅決拒絕,這些親戚們幹脆把財富捐給了他所在的修道院。無奈之下,亨利修士隻好把這筆錢建成一個基金,專門用於救濟貧窮者。
而他本人,則在修道院苦修八年。他的靈命有了極大的提升,甚至達到可以感化野獸的地步,凡是聽過他演講的人,無論多麽邪惡,都無一例外的棄惡從善。
還有著名的馬丁·額魯修士。他為人友善,生活儉樸,卻非常樂善好施。無論在何等情況下,隻要他發現有需要幫助的窮人,一定會毫不猶豫的伸出援手。據說他一有次他在去某地的路上遭遇氣溫驟降,天空突然刮起暴風雪。馬丁修士身上隻有一件披風大衣,他用這件披風大衣緊緊的把自己裹住,努力前行。
然而,他突然發現路邊有一位乞丐,赤身倒在雪地上,眼看就要凍死了。馬丁毫不猶豫的將自己那件披風大衣撕成兩片,將其中一片送給這位乞丐。
就在那天夜晚,馬丁修士進入了秘境,而歡迎他的,居然是被所有聖光會信者所崇拜的那位光明之子,而讓他更加意想不到的是,光明之子居然穿著他送給乞丐的那半片大衣。
現在,李伯約和艾瑪越來越能夠夠理解這些前輩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