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崩逝,對於滿朝文武來說,其實算不得頭等大事。隻是意味著他們需要例行公事,完成一整套喪儀。
在北京文武官員初聞喪之後,皆換上素服、烏紗帽和黑角帶。從第二日到第三日,每旦,皆至清寧門外哭。素服行奉慰禮,方退迴本衙門宿歇,不可飲酒食肉。
因為皇後為一國之母,統禦內外命婦。所以文武官員家眷,也需為皇後易服舉喪。
從初聞喪起,一品至三品命婦,皆穿著麻布大袖、圓領長衫、麻布蓋頭。每日清晨由東華門入清寧門外,哭臨整整三日。皆需除去金銀首飾。
上次先帝國喪,謝凡尚為應天府學生員,隻需在外圍哭喪舉哀。
此次皇後喪儀,謝凡已經身為正經京官。隻好次日就換上素服、烏紗帽、黑角帶。天色剛明,就往清寧門外哭喪。
此時正值夏日,一大清早起床倒也順利。到了晌午日頭毒辣,實在叫人受不住。
偏偏聖上派遣了錦衣衛侍立一旁。從旁監督文武百官,是否致哀誠懇,是否合乎體統。
於是一眾老少官員,隻好勉力強撐。頭頂著烈日,做痛哭哀聲。
謝凡畢竟年輕,倒是還好。雖然難受,倒也可以忍耐下來。隻是苦了年邁朝臣。
比如高長德大人。高大人已經年過七旬,可是身為三品太常寺卿,又是清流領袖,百官表率。隻能迎著火辣辣日頭,站得筆直,嚎哭也是十分投入。
晚間退迴衙門歇息之時,高大人便也有些支持不住。
謝凡等一眾學生,忙不迭照顧恩師。又是攙扶,又是送水,又是打扇,又是擦汗。高大人歇息了好一陣子,好不容易才緩過來。
晚間謝凡與一眾翰林官,皆在翰林院中歇息。他見孫大人倒是神色自若,絲毫不見白日裏曝曬之後,難受不適。
謝凡知道孫大人已年過不惑,也算不得身強體壯。
不免心中好奇,便詢問孫大人,為何如此泰然自如?可有什麽特殊避暑法子?若是有,倒請指點一二,明天也可好受些。
誰知孫大人微微一笑,露出一排潔白牙齒,說道:
“哪有什麽避暑法子。隻因為我家鄉嶺南終年炎熱,盛夏酷熱,更勝北京十倍百倍。
從小習慣曬太陽了,你們北方人耐唔住,我卻耐得住。”
對於嶺南人來說,全國其餘地方皆是北方。所以哪怕謝凡是江南人,孫大人也將視謝凡為北方人。
謝凡聞言,也是暗笑自己大意了。怎麽忘記原來也學過,廣東是熱帶季風氣候,北京是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自然氣候差異巨大。
其實孫大人並未說完,他自小父親早亡,寡母一人養家十分艱難。
因此孫大人少年時期也曾麵朝黃土,背朝天,下田種地討生活。
不同於大多數朝官,家境縱然不是十分優渥,卻也比較寬裕。能夠從小“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
孫大人遠遠比在場多數官員更能吃苦。可也因為種地,耽誤了讀書學習。
縱然天資聰穎,孫大人卻是年近四旬才得以取中進士。
依照典製,皇後大喪,除去官員命婦需要集體舉哀。民間尋常軍民男女也要服喪:
軍民男女皆素服三日。自聞訃日為始,在京禁屠宰四十九日,在外三日。
停音樂祭祀百日,停嫁娶官(員)一百日、軍民一月。
也就是說,官員在皇後大喪後,一百日內不可嫁娶。
所以哪怕謝老秀才夫婦趕到北京,也不能立時向高家提親。謝凡與高大人孫女婚事,恐怕要推遲。
謝凡倒絲毫不覺不快,反而隱隱有些慶幸。
此時士大夫階層的婚姻,套用前世一句俏皮話來形容便是:“湊合著過吧,還能離啊咋地。”
婚前沒有愛,婚後不能離。
禮教森嚴,男女大防。男女婚前,並無相處,甚至素昧謀麵,何談感情。
婚後若是妻子不犯“七出”,便無離婚之說。
即是《大戴禮記·本命》所言: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
除此以外,並無前世所謂“因夫妻感情破裂而離婚”。
哪怕夫婦不和,甚至夫婦分居,或者丈夫偏愛妾室。也隻能“鎖死”一輩子,死後恐怕還要合葬。
所以對於自身婚姻大事,謝凡其實不抱什麽期待。
當今天子與張皇後,少年結發,恩愛情篤。正是一對在天家,甚至整個時代都非常難得的,恩愛夫妻。
除去大明立國初年,皇子多與功勳之家結親。此後天家選後納妃,皆隻是出自良家平民女子。
因太祖洪武皇帝《皇明祖訓》有雲:“凡天子及親王、後、妃、宮人等,必須選擇良家子女,以禮聘娶,不拘處所;勿受大臣進送,恐有奸計。”
張皇後之父,便隻是一位北京國子監監生。偏偏張皇後雖然出身普通,卻不隻美麗柔順。更是嫻靜持重,為人大度,更用心侍奉太後。合宮上下人等,莫不心悅誠服。
可惜天道忌全,帝後恩愛和睦,張皇後卻始終未能成功誕育嫡子。
傳統社會之下,一個女子一生是否幸福美滿。一多半取決於她是否有兒子。
基於這一觀念,有人便認為,如果一個男子真心深愛一個女子,便是想和她生育孩子。
當今天子便是如此。
因為他深愛皇後,他熱烈渴望與皇後誕育嫡子。即位之初,甚至有意遠離其他後宮嬪妃,希望自己與皇後所生嫡子,也是長子。
以至於北京城中曾有風傳,當今聖上做太子時便縱欲過度,身體空虛。所以皇上有心無力,辜負三千佳麗,導致子嗣艱難。
更有言官禦史曾經勸諫皇上,不如早日過繼近枝宗室子嗣。惹得年輕天子龍顏大怒。
隻是可惜,雖然張皇後也曾多次懷孕,卻也多次流產。
順利生產隻有兩次:一位小公主,一位小皇子。也算是兒女雙全。
這位嫡出皇長子凝聚了帝後深情,父母厚愛,大明國祚。皇帝甚至早早寫好了立太子詔書。
可惜皇長子沒過滿月,便過早夭折。雖然此時嬰兒夭折率極高,但還是給了帝後沉重一擊。
萬幸張皇後所生公主健康長大,對於帝後頗為安慰。可是公主無法綿延國祚,重要程度自然不可與皇子同日而語。
於是皇帝也漸漸放下嫡長子這一執念,開始臨幸宮中其他妃嬪。
紫禁城中,便陸續有皇子與公主降生。
張皇後從小接受傳統教育,素來寬宏大度。倒也不曾顯露嫉妒,反而替天子欣喜。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卻張皇後再次懷孕,又在六月身孕時流產。
頻繁生育、懷孕、流產,結合再一次喪子之痛。多重打擊徹底擊垮了張皇後。
於是大明年輕的皇後,溘然長逝。
曆來皇後喪儀隆重程度,多是由皇帝丈夫對皇後妻子重視程度而定。比如洪武年間,太祖愛重發妻。所以孝慈高皇後馬氏喪禮便是十分隆重。
張皇後崩,皇帝哀慟不已。所以喪儀也頗為隆重。
天子本人輟朝一月,服縞素,日行三奠。連百官例行致哀,都派了錦衣衛監督盯梢。
古往今來,幾乎從未有哪位皇後之喪,曾引起過如此朝堂震動。
不僅皇後喪儀格外隆重盛大,僅次於孝慈高皇後。
皇帝也因心情不佳,對於朝臣格外嚴苛。
除去派遣錦衣衛監督文武百官舉哀,連命婦舉哀亦是打發宮中尚宮監督。
這可辛苦了一眾養尊處優的三品及以上命婦。
此時女子得封誥命多因丈夫、兒子、孫子,甚至曾孫子成為官員:
一品官員曾祖母、祖母、母、妻稱一品夫人;
二品官員祖母、母、妻稱夫人;
三品官員祖母、母、妻稱淑人;
一品至三品官員,皆是經過多年宦海沉浮,方才榮升高位,因此少有青年。
這些官員之曾祖母、祖母多已經亡故,誥命隻能追贈。而官員母親與原配正妻,也不會年紀輕輕。
故而清寧門外為皇後致哀的一眾外命婦,絕大多數,便是所謂“小腳老太太”。
這些“小腳老太太”平日裏,不事生產,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現下在日頭裏狠狠“立規矩”,實在超出體能極限。
頭一日高大人便感不適。他妻子李氏淑人與高大人年齡相仿,也是古稀老人。
可是身為三品淑人,為了丈夫體麵與多年所受傳統文化教育,亦是勉力強撐。頭一日還好,第二日卻再也承受不住,眼前一黑,昏死過去。
有三品淑人昏倒,宮中尚宮也是慌亂起來。即刻打發宮中司藥女官救治,又將李淑人抬到宮中偏殿歇息,還請來太醫院醫官診治。
隻可惜李淑人年紀已大,這兩日操勞,耗盡了她最後一絲生氣。不日便撒手西去。
致哀鬧出了人命,還是自己老師,高長德之妻。倒也讓嘉曆皇帝在悲痛至極中,生出些愧疚之情。
於是皇上下旨,褒獎李淑人因皇後崩逝,悲痛過度,實在堪為眾位外命婦之表率。又打發內帑撥款,為李淑人風光大葬,並降下許多賞賜。
還賞賜高大人與李淑人之長子,世襲錦衣衛千戶之職。
天子這一番操作,倒是讓高家不好發作。高大人隻好硬著頭皮,咬著後槽牙,帶著長子磕頭謝恩。
謝凡聽聞消息,也是狠狠吐槽:“為了一個已經死透了的死人,再生生折騰死一個活人。封建帝王可真不是個玩意兒。”
作為高大人門生,謝凡也前去高府吊孝。靈堂上眼見著高大人素來高大挺拔,老妻亡故,此時身形竟然也幾分佝僂。
謝凡心中不禁想到自家老祖父,三年多未見。不知自己印象中那個幹瘦小老頭,是否更加幹瘦矮小了。頓時深深共情起來,不禁紅了眼圈。
高大人見著謝凡,勉強打起精神,招唿他近前敘話。
謝凡恭敬上前,卻聽高大人說道:“與時,拙荊撒手人寰,皆是天意。吾等忠君體國,勤勞王事,報效社稷,決不可廢弛。”
接著又麵帶愧疚說道:“隻是依禮,孫為祖母喪,需服斬衰三年。你已年過廿一歲,又是家中獨子,老夫不可再耽誤與時婚配。”
這話倒是讓謝凡萬萬沒想到。
“皇帝抽風,間接害死了高大人老婆,高大人居然還要忠君體國。”謝凡心頭劇烈震動起來。
謝凡當下也不知作何表態,隻好紅著眼眶,默默然對高大人深深作一長揖行禮。
至於婚事,謝凡倒也不太在意,反正娶不娶都行,娶誰都一樣。高大人一副對不起謝凡的樣子,倒讓他有些不是滋味兒。
謝凡是家中獨苗。按照此時風俗,高大人想當然認為,謝家希望謝凡早日成親,開枝散葉。
高家孫女須為祖母李淑人,服喪三年。喪期之後方才可以婚嫁。
三年這一耽誤,謝凡可就二十四歲了。在此時,簡直是超級“剩男”,更嚴重耽誤謝凡為家族開枝散葉。
所以高大人主動提出放棄婚姻,不叫謝凡和謝家為難。
謝凡一路心情沉重迴到家中,隻覺得自己與這封建時代,越發格格不入。
在謝凡暗自鬱悶之時,卻有不少官員因張皇後之喪倒了大黴。
對於在京朝臣,本以為是例行公事,完成喪禮儀式。對於在外州、縣官員,本以為皇後崩逝,不過是上奏折表達悲痛。
這原也是大明立國百年來定例。
誰知嚴重程度遠超文武百官預料,京中致哀便鬧出了人命。外官中有封疆大吏上哀悼奏折遲了些的,奏折寫得感情不夠真誠的,皆被皇帝下旨申斥。
禮部官員為張皇後所擬定諡號,聖上也駁迴多次。最後東閣大學士劉遠和所擬尊諡:“仁孝慈賢皇後”,方才讓皇上滿意。
喪禮中偶有疏漏,叫皇上發現又是大加申斥。更上升到官員對皇後不敬,以及朝廷綱紀不振,官員懈怠等等。
注釋:皇後喪儀參考《太祖實錄》與《憲宗實錄》
在北京文武官員初聞喪之後,皆換上素服、烏紗帽和黑角帶。從第二日到第三日,每旦,皆至清寧門外哭。素服行奉慰禮,方退迴本衙門宿歇,不可飲酒食肉。
因為皇後為一國之母,統禦內外命婦。所以文武官員家眷,也需為皇後易服舉喪。
從初聞喪起,一品至三品命婦,皆穿著麻布大袖、圓領長衫、麻布蓋頭。每日清晨由東華門入清寧門外,哭臨整整三日。皆需除去金銀首飾。
上次先帝國喪,謝凡尚為應天府學生員,隻需在外圍哭喪舉哀。
此次皇後喪儀,謝凡已經身為正經京官。隻好次日就換上素服、烏紗帽、黑角帶。天色剛明,就往清寧門外哭喪。
此時正值夏日,一大清早起床倒也順利。到了晌午日頭毒辣,實在叫人受不住。
偏偏聖上派遣了錦衣衛侍立一旁。從旁監督文武百官,是否致哀誠懇,是否合乎體統。
於是一眾老少官員,隻好勉力強撐。頭頂著烈日,做痛哭哀聲。
謝凡畢竟年輕,倒是還好。雖然難受,倒也可以忍耐下來。隻是苦了年邁朝臣。
比如高長德大人。高大人已經年過七旬,可是身為三品太常寺卿,又是清流領袖,百官表率。隻能迎著火辣辣日頭,站得筆直,嚎哭也是十分投入。
晚間退迴衙門歇息之時,高大人便也有些支持不住。
謝凡等一眾學生,忙不迭照顧恩師。又是攙扶,又是送水,又是打扇,又是擦汗。高大人歇息了好一陣子,好不容易才緩過來。
晚間謝凡與一眾翰林官,皆在翰林院中歇息。他見孫大人倒是神色自若,絲毫不見白日裏曝曬之後,難受不適。
謝凡知道孫大人已年過不惑,也算不得身強體壯。
不免心中好奇,便詢問孫大人,為何如此泰然自如?可有什麽特殊避暑法子?若是有,倒請指點一二,明天也可好受些。
誰知孫大人微微一笑,露出一排潔白牙齒,說道:
“哪有什麽避暑法子。隻因為我家鄉嶺南終年炎熱,盛夏酷熱,更勝北京十倍百倍。
從小習慣曬太陽了,你們北方人耐唔住,我卻耐得住。”
對於嶺南人來說,全國其餘地方皆是北方。所以哪怕謝凡是江南人,孫大人也將視謝凡為北方人。
謝凡聞言,也是暗笑自己大意了。怎麽忘記原來也學過,廣東是熱帶季風氣候,北京是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自然氣候差異巨大。
其實孫大人並未說完,他自小父親早亡,寡母一人養家十分艱難。
因此孫大人少年時期也曾麵朝黃土,背朝天,下田種地討生活。
不同於大多數朝官,家境縱然不是十分優渥,卻也比較寬裕。能夠從小“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
孫大人遠遠比在場多數官員更能吃苦。可也因為種地,耽誤了讀書學習。
縱然天資聰穎,孫大人卻是年近四旬才得以取中進士。
依照典製,皇後大喪,除去官員命婦需要集體舉哀。民間尋常軍民男女也要服喪:
軍民男女皆素服三日。自聞訃日為始,在京禁屠宰四十九日,在外三日。
停音樂祭祀百日,停嫁娶官(員)一百日、軍民一月。
也就是說,官員在皇後大喪後,一百日內不可嫁娶。
所以哪怕謝老秀才夫婦趕到北京,也不能立時向高家提親。謝凡與高大人孫女婚事,恐怕要推遲。
謝凡倒絲毫不覺不快,反而隱隱有些慶幸。
此時士大夫階層的婚姻,套用前世一句俏皮話來形容便是:“湊合著過吧,還能離啊咋地。”
婚前沒有愛,婚後不能離。
禮教森嚴,男女大防。男女婚前,並無相處,甚至素昧謀麵,何談感情。
婚後若是妻子不犯“七出”,便無離婚之說。
即是《大戴禮記·本命》所言: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
除此以外,並無前世所謂“因夫妻感情破裂而離婚”。
哪怕夫婦不和,甚至夫婦分居,或者丈夫偏愛妾室。也隻能“鎖死”一輩子,死後恐怕還要合葬。
所以對於自身婚姻大事,謝凡其實不抱什麽期待。
當今天子與張皇後,少年結發,恩愛情篤。正是一對在天家,甚至整個時代都非常難得的,恩愛夫妻。
除去大明立國初年,皇子多與功勳之家結親。此後天家選後納妃,皆隻是出自良家平民女子。
因太祖洪武皇帝《皇明祖訓》有雲:“凡天子及親王、後、妃、宮人等,必須選擇良家子女,以禮聘娶,不拘處所;勿受大臣進送,恐有奸計。”
張皇後之父,便隻是一位北京國子監監生。偏偏張皇後雖然出身普通,卻不隻美麗柔順。更是嫻靜持重,為人大度,更用心侍奉太後。合宮上下人等,莫不心悅誠服。
可惜天道忌全,帝後恩愛和睦,張皇後卻始終未能成功誕育嫡子。
傳統社會之下,一個女子一生是否幸福美滿。一多半取決於她是否有兒子。
基於這一觀念,有人便認為,如果一個男子真心深愛一個女子,便是想和她生育孩子。
當今天子便是如此。
因為他深愛皇後,他熱烈渴望與皇後誕育嫡子。即位之初,甚至有意遠離其他後宮嬪妃,希望自己與皇後所生嫡子,也是長子。
以至於北京城中曾有風傳,當今聖上做太子時便縱欲過度,身體空虛。所以皇上有心無力,辜負三千佳麗,導致子嗣艱難。
更有言官禦史曾經勸諫皇上,不如早日過繼近枝宗室子嗣。惹得年輕天子龍顏大怒。
隻是可惜,雖然張皇後也曾多次懷孕,卻也多次流產。
順利生產隻有兩次:一位小公主,一位小皇子。也算是兒女雙全。
這位嫡出皇長子凝聚了帝後深情,父母厚愛,大明國祚。皇帝甚至早早寫好了立太子詔書。
可惜皇長子沒過滿月,便過早夭折。雖然此時嬰兒夭折率極高,但還是給了帝後沉重一擊。
萬幸張皇後所生公主健康長大,對於帝後頗為安慰。可是公主無法綿延國祚,重要程度自然不可與皇子同日而語。
於是皇帝也漸漸放下嫡長子這一執念,開始臨幸宮中其他妃嬪。
紫禁城中,便陸續有皇子與公主降生。
張皇後從小接受傳統教育,素來寬宏大度。倒也不曾顯露嫉妒,反而替天子欣喜。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卻張皇後再次懷孕,又在六月身孕時流產。
頻繁生育、懷孕、流產,結合再一次喪子之痛。多重打擊徹底擊垮了張皇後。
於是大明年輕的皇後,溘然長逝。
曆來皇後喪儀隆重程度,多是由皇帝丈夫對皇後妻子重視程度而定。比如洪武年間,太祖愛重發妻。所以孝慈高皇後馬氏喪禮便是十分隆重。
張皇後崩,皇帝哀慟不已。所以喪儀也頗為隆重。
天子本人輟朝一月,服縞素,日行三奠。連百官例行致哀,都派了錦衣衛監督盯梢。
古往今來,幾乎從未有哪位皇後之喪,曾引起過如此朝堂震動。
不僅皇後喪儀格外隆重盛大,僅次於孝慈高皇後。
皇帝也因心情不佳,對於朝臣格外嚴苛。
除去派遣錦衣衛監督文武百官舉哀,連命婦舉哀亦是打發宮中尚宮監督。
這可辛苦了一眾養尊處優的三品及以上命婦。
此時女子得封誥命多因丈夫、兒子、孫子,甚至曾孫子成為官員:
一品官員曾祖母、祖母、母、妻稱一品夫人;
二品官員祖母、母、妻稱夫人;
三品官員祖母、母、妻稱淑人;
一品至三品官員,皆是經過多年宦海沉浮,方才榮升高位,因此少有青年。
這些官員之曾祖母、祖母多已經亡故,誥命隻能追贈。而官員母親與原配正妻,也不會年紀輕輕。
故而清寧門外為皇後致哀的一眾外命婦,絕大多數,便是所謂“小腳老太太”。
這些“小腳老太太”平日裏,不事生產,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現下在日頭裏狠狠“立規矩”,實在超出體能極限。
頭一日高大人便感不適。他妻子李氏淑人與高大人年齡相仿,也是古稀老人。
可是身為三品淑人,為了丈夫體麵與多年所受傳統文化教育,亦是勉力強撐。頭一日還好,第二日卻再也承受不住,眼前一黑,昏死過去。
有三品淑人昏倒,宮中尚宮也是慌亂起來。即刻打發宮中司藥女官救治,又將李淑人抬到宮中偏殿歇息,還請來太醫院醫官診治。
隻可惜李淑人年紀已大,這兩日操勞,耗盡了她最後一絲生氣。不日便撒手西去。
致哀鬧出了人命,還是自己老師,高長德之妻。倒也讓嘉曆皇帝在悲痛至極中,生出些愧疚之情。
於是皇上下旨,褒獎李淑人因皇後崩逝,悲痛過度,實在堪為眾位外命婦之表率。又打發內帑撥款,為李淑人風光大葬,並降下許多賞賜。
還賞賜高大人與李淑人之長子,世襲錦衣衛千戶之職。
天子這一番操作,倒是讓高家不好發作。高大人隻好硬著頭皮,咬著後槽牙,帶著長子磕頭謝恩。
謝凡聽聞消息,也是狠狠吐槽:“為了一個已經死透了的死人,再生生折騰死一個活人。封建帝王可真不是個玩意兒。”
作為高大人門生,謝凡也前去高府吊孝。靈堂上眼見著高大人素來高大挺拔,老妻亡故,此時身形竟然也幾分佝僂。
謝凡心中不禁想到自家老祖父,三年多未見。不知自己印象中那個幹瘦小老頭,是否更加幹瘦矮小了。頓時深深共情起來,不禁紅了眼圈。
高大人見著謝凡,勉強打起精神,招唿他近前敘話。
謝凡恭敬上前,卻聽高大人說道:“與時,拙荊撒手人寰,皆是天意。吾等忠君體國,勤勞王事,報效社稷,決不可廢弛。”
接著又麵帶愧疚說道:“隻是依禮,孫為祖母喪,需服斬衰三年。你已年過廿一歲,又是家中獨子,老夫不可再耽誤與時婚配。”
這話倒是讓謝凡萬萬沒想到。
“皇帝抽風,間接害死了高大人老婆,高大人居然還要忠君體國。”謝凡心頭劇烈震動起來。
謝凡當下也不知作何表態,隻好紅著眼眶,默默然對高大人深深作一長揖行禮。
至於婚事,謝凡倒也不太在意,反正娶不娶都行,娶誰都一樣。高大人一副對不起謝凡的樣子,倒讓他有些不是滋味兒。
謝凡是家中獨苗。按照此時風俗,高大人想當然認為,謝家希望謝凡早日成親,開枝散葉。
高家孫女須為祖母李淑人,服喪三年。喪期之後方才可以婚嫁。
三年這一耽誤,謝凡可就二十四歲了。在此時,簡直是超級“剩男”,更嚴重耽誤謝凡為家族開枝散葉。
所以高大人主動提出放棄婚姻,不叫謝凡和謝家為難。
謝凡一路心情沉重迴到家中,隻覺得自己與這封建時代,越發格格不入。
在謝凡暗自鬱悶之時,卻有不少官員因張皇後之喪倒了大黴。
對於在京朝臣,本以為是例行公事,完成喪禮儀式。對於在外州、縣官員,本以為皇後崩逝,不過是上奏折表達悲痛。
這原也是大明立國百年來定例。
誰知嚴重程度遠超文武百官預料,京中致哀便鬧出了人命。外官中有封疆大吏上哀悼奏折遲了些的,奏折寫得感情不夠真誠的,皆被皇帝下旨申斥。
禮部官員為張皇後所擬定諡號,聖上也駁迴多次。最後東閣大學士劉遠和所擬尊諡:“仁孝慈賢皇後”,方才讓皇上滿意。
喪禮中偶有疏漏,叫皇上發現又是大加申斥。更上升到官員對皇後不敬,以及朝廷綱紀不振,官員懈怠等等。
注釋:皇後喪儀參考《太祖實錄》與《憲宗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