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大小官員,對於皇帝如此這般,大操大辦張皇後身後之事,頗有微詞。


    一來,皇後之喪禮將兩京朝官、在外州官,縣官,甚至封疆大吏布政使,都給折騰得夠嗆。心生怨懟也是人之常情。


    二來,張皇後生前雖然德行端方,宮內人人敬愛,有口皆碑。可是對於官員們來說,張皇後到底未能成功誕育皇子,無功於社稷國祚。


    於是也有科道言官*,直言進諫。在奏章中稍微表達哀悼之情後,便直言喪禮過於奢靡,不為逝者積福。


    果不其然,天子盛怒。據說皇上本想“賞賜”這進諫言官一頓廷杖**。


    高大人等親近大臣極力勸阻。也許皇帝對著自己老師終究心懷幾分愧疚,方才作罷。


    其後又有太保寧陽侯府被言官彈劾,太保寧陽侯之子居然在國喪期間偷偷納妾。


    天子果然從重從嚴處罰。下旨賜太保寧陽侯之子自盡,又褫奪太保寧陽侯爵位,將太保寧陽侯府抄家。


    張皇後去世一月之後,天子閱覽翰林院所製皇後冊文。居然發現其中“第”字,竟然誤寫作了“苐”。


    其實“第”與“苐”二字,古代也曾通用。


    隋代碑刻《董美人墓誌》中便有:“苐春秋一十有九,農皇上藥,竟無救於秦醫;老君靈醮,徒有望於山士怨此瑤華。忽焉雕悴,傷茲桂蘂。”


    可是這一小小過失,竟然也使得皇帝勃然大怒。下令將翰林院學士楊偉大人,交予刑部治罪。


    刑部見聖上震怒,便建議從重處罰,罰沒楊大人一年俸祿。不料皇帝盛怒之下,居然覺得罰俸一年還遠遠不夠,甚至申斥刑部官員包庇楊大人。


    於是親自勒令楊大人致仕,更將刑部尚書與左、右侍郎罰俸一年。


    此後百官勳貴皆知,天子正在盛怒之下,不敢再次觸怒天顏。一時間人人自危,日日如履薄冰戰戰兢兢,朝廷方才風平浪靜下來。


    在京眾多朝官之中,謝凡本也微不足道。萬幸向來與楊大人不甚親近,又因文采不出眾,未參與皇後冊文編寫。


    皇後崩逝,掀起陣陣餘波,倒也並未波及到謝凡。但他越發謹言慎行起來。


    謝凡每日主業便是修撰先帝實錄。本來實錄已經大成,不日便將上呈天子。


    因為翰林院學士楊大人由於錯字慘遭致仕,劉遠和大人亦是謹小慎微,隻怕重蹈覆轍。


    所以要求一眾翰林編修與檢討,對著先皇實錄,字字檢查,句句複核。隻把眾人累得精疲力竭。


    謝凡學問本就稀鬆平常,先前得孫大人相助,能應對個七七八八。此時孫大人也是自顧不暇,更記掛著懷孕妻子,擠不出多少時間輔導謝凡。


    所以謝凡每日皆是疲憊不堪。甚至迴家還須挑燈夜戰,將白日裏落下進度補上。再無力氣“流水線作業”寫作誌怪故事。


    倒是福順三人,似乎得了寫作之趣。閑來無事,三人便自發買來冊子紙和筆墨,編寫故事,倒是攢下了許多稿子。


    雖然小說已經攢下不少稿子,但是謝凡實在無暇整理。更要緊皇後喪期未過,謝凡也不敢拿去書肆投稿賺錢。


    既然手中銀兩有限,謝凡便打定主意:等祖父祖母到達北京,便將現在所住小四合院租出,再租間大些宅院,方便一家人同住。


    他想著祖父祖母已經離家,踏上旅途,更是心中喜憂參半。


    喜的是終於能一家團聚,憂的是,路途遙遠,二老身體可能承受得住。


    因著路途遙遠,途中寫信通訊也不甚方便。謝凡除去知道祖父母何時出發之外,並不知二老行至何處。


    隨著日期漸漸臨近,他心中焦急萬分,休沐之日便常去到北京城東南方大通橋。時不時打發顧三郎與福順去,詢問可有船隻到達。


    在謝凡日思夜想之下,謝老秀才夫婦終於順利抵達北京。


    謝凡本以為二老會與張家人或陸家人同行,順著運河北上。可是因著謝老秀才向來自恃清高,與親戚們處不來。原先為了謝凡學業須親戚相助,倒還耐著性子處親戚。


    現下寶貝孫子已經在京做了翰林,光宗耀祖!


    謝老秀才便不願再“有求於人”。向溧水縣中告假之後,謝老秀才隻帶上妻子陸氏與家人,踏上旅途。


    謝老秀才雖然做了多年資深秀才,不能說是孤陋寡聞。但是最遠卻也隻是去南京城。因此二老一路頗花費了不少時日,終於到達。


    謝凡迎到祖父祖母,便先將二老暫且安置在金陵會館中。然後馬不停蹄去尋那張姓牙人,求租一間大些宅子。


    隻是謝老秀才夫婦卻有些委屈,老人想著,好不容易到了北京城,孫子也早買了房。怎麽還給我們兩個老的租房子住?


    謝凡十分能理解二老有如此心情。於是待祖父祖母休息了一日,便雇了一頂小轎子陸氏坐著,將謝家眾人帶至孝順胡同四合院中。


    這四合院又老、又破、又小,連謝家在溧水鄉下老宅子都萬萬不如。更何況,在謝凡中進士之後,謝家早已將老宅子整修一新。


    謝凡寫信迴家,曆來與多數人一樣,報喜不報憂。隻說選館做了庶吉士,留館授了翰林館,得了座師高大人青睞,親賜表字等等。


    二老心中便自然而然想著,寶貝孫子十分出息,在北京城裏過得安逸體麵。


    誰知謝凡就住在這樣“老破小”裏麵。直把謝老秀才夫婦看得唉聲歎氣。陸氏更是心疼寶貝孫子,以至於紅了眼圈。


    陸氏抹著眼淚,望著謝凡,連聲說:“真是苦了乖孫,沒想到乖孫在北京城裏日子過得如此艱難。”


    謝老秀才歎氣之餘,更是感歎:“北京城裏,價值三百多兩銀子的宅子,便是這樣?”


    北京城內城房價,比之金陵城中,秦淮河畔,天下最為繁華富庶之地也不逞多讓了。


    二老心疼孫子之餘,倒也忽然理解,謝凡為何對於娶妻成親一直推三阻四。這樣寒酸逼仄房舍,怎麽用來娶妻成親?不光對不起新娘子,更是落了謝家麵子。


    謝凡在這小四合院中已經住了三四年,起初也覺寒酸逼仄。此時住慣了,倒也不覺得十分難受。而且尤廚子事先收拾過院子,謝凡覺得已比平日整齊體麵了許多。


    見祖父祖母如此傷感,連忙請二老請進屋內坐下。


    這屋裏,福順與顧三郎也提前整理過。將雜物、書稿等等都妥善收了起來。可謝老秀才與陸氏見房間窄小不說,屋裏一件像樣家具擺設也無。麵上憂傷之色更濃。


    謝凡心中暗自憂愁:“隻是看了我住的宅子,祖父祖母就已經如此難受了。等下要說高大人妻子李淑人沒了。婚事要麽等三年,要麽告吹。二老不知有多難過。”


    但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總是要說的。謝凡還是鼓起勇氣說出實情,又說高大人知道謝凡為家中獨子,不願耽誤謝凡並不強求。


    果然二老又是一陣沉默,謝凡心想:“難道祖父祖母還是想同高家結親?那我倒是可以等三年。”


    誰知二老先溫言安慰謝凡。又說高大人通情達理,所言有理。謝凡婚事萬萬不能再耽誤了。


    謝凡心中感歎:“果然在這個時代,文人都是同一套思路。


    除去忠君體國與江山社稷,傳宗接代和開枝散葉便是頭等大事。等國喪結束了,我恐怕就不得不結婚了。”


    當下也不再多言,隻垂首說:“聽憑祖父祖母安排。”


    誰知謝老秀才卻未曾先說婚事。而是招唿來興,從隨身行李中,拿出了一包銀子。交予謝凡,囑咐他早早買個寬敞些宅院。


    謝凡見那銀兩莫約有一百多兩,十分詫異。忙問謝老秀才與陸氏,是從何而來?又想起三年前,家中曾送來三百兩銀子。又是從何而來?


    隻見謝老秀才端起茶杯飲了一口茶水,方才說出其中原委:


    三年前謝凡中式消息傳迴溧水,謝家老宅連日裏皆是賓客盈門。又有送禮道賀,又有投獻土地,還有官府嘉獎。那三百兩銀子便是如此得來。


    隻是天下沒有白得的好處。過了兩年,找謝家連宗的人家裏,便有一個子弟犯了人命官司。


    想到本族還有進士,又做了京官。便尋到謝老秀才家。想通過謝凡這一招牌,請托疏通關節。


    謝老秀才一向清高正經,有時候甚至顯得迂腐。人品德行向來端正,也十分堅持原則。這等傷天害理之事,自然一口拒絕,甚至都沒有告訴謝凡。


    隻是此後,謝家送禮走動賓客便少了許多,年節時候,也無什麽人再送禮了。


    所以二老此時隻拿得出這一百多兩銀子了,其中還有部分是陸氏賣掉陪嫁田地湊來的。本是為著謝凡婚事,籌備彩禮等等,所以帶上。


    此時見謝凡住房條件艱難,謝老秀才便囑咐謝凡先置換宅院。畢竟須待喪期結束後,再考慮婚事。


    謝凡接過這百餘兩銀子,心中又感欣慰又感辛酸。不過既然有了銀兩,買下房屋,也不必讓祖父祖母租房居住。


    更何況,哪怕婚事定下,謝凡也希望留二老從此留在北京城中頤養天年。


    於是又托付了那位張牙人,一麵賣掉現下所住宅院,一麵尋購一處大些宅院。


    預算提高果然買房輕鬆,很快便在蘇州胡同尋到一處合意宅院。孝順胡同小四合院也順利賣出。


    一買一賣,謝凡又添補了不到二百兩銀子。置辦了些體麵點兒家什陳設。因為國喪未過,也不可以張揚,所以隻是一家人看了黃曆,選了個日子,默默喬遷新居。


    搬家之後,終於一家人整整齊齊,歡歡喜喜住在一處。隻是謝凡手頭銀子又少了,而祖父祖母搬來,日用又有增加。


    謝凡便又想著,一旦國喪結束,便要去書肆出賣書稿,補貼家用。


    剛好先帝實錄已經修改完成,交由上峰劉大人最後審閱,之後再呈送天子。於是謝凡見縫插針,又將福順等人初稿整理了些。選了二十來個故事,悄悄送去金家書肆。


    金掌櫃自《西遊記》一書上賺得盆滿缽滿,見到謝凡自然親切無比。聽說謝凡又有稿件,更是笑得臉上全是褶子。


    於是略略翻了一下,便開價一個故事一兩二錢銀子,照舊出月刊售賣。若是銷路好,稿費還可以再漲。


    謝凡自覺這次稿子質量,無論文筆還是立意,都遠遠比不上嘔心瀝血所作《西遊記》。


    因此一個故事一兩二錢銀子,謝凡已經十分滿意。


    不過他麵上也不顯露,隻是做出勉強答應的樣子。


    談妥價格,金掌櫃又問,監生相公此次又用什麽筆名?還是繼續延用“吳承恩”嗎?


    金掌櫃倒是想繼續用《西遊記》作者之名,定能一下打開銷路。


    可是謝凡覺著《西遊記》乃是高大人都認證的一部奇書,將來必將流芳百世。“吳承恩”這名字也少不得成為“明代著名文學家”。


    若是“吳承恩”著作列表裏加上些低俗誌怪故事,實在是大大拉低咖位。


    所以思前想後,謝凡決定改用新馬甲。故事為四人合作,謝凡與福順是金陵人,尤廚子是北方人,顧三郎是海邊人。合起來便是“金北海”。


    可與金掌櫃重姓氏了,不如用個諧音,改成“張北海”。於是告訴金掌櫃,此番筆名用“張北海”。


    金掌櫃便隨口問道:“可是張皇後那個張?”


    謝凡想起皇後喪儀那一番折騰,便改口說:“不是弓長張,是立早章。”


    於是誌怪故事集作者署名便是“章北海”了。


    注釋:


    *科道言官一詞中,“科”指的是六科給事中,“道”指的是十三道監察禦史。


    **廷杖:朝廷上行杖打人。明代實施得最著名,往往由廠衛行之。明成化以前,凡廷杖者王去衣,用厚綿底衣,重毰迭帊,示辱而已,然猶臥床數月,而後得愈。正德初年,逆瑾(劉瑾)用事,惡廷臣,始去衣,遂有杖死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發家致富考科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口吃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口吃完並收藏發家致富考科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