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了一陣,龔鼎孳說道,“既然大明不願迴歸華夏,我大順也不強求,大家都是華夏人,能不刀兵相見的話大順是不會擅動刀兵的。”
朱慈烺聞言倒是鬆了口氣,可以的話,他真的不想做大明最後一個皇帝。
“那你要談什麽?”
既然大順不會擅動刀兵,那麽朱慈烺的疑問也就來了,所以大順想談什麽?
龔鼎孳斟酌了一下,說道,“殿下,大順和大明其實同氣連枝,所以,兩方人員隻要不觸及原則性問題,應當允許雙方人員自由來往。”
朱慈烺想了想,實際上孟加拉的港口時不時就有大順商隊抵達,大明沒有禁止大順商人前來,大順也沒有對大明禁運,所以這個條件大明答應下來的話隻有好處:
那樣的話大明這邊的人就能前往大順了。
於是朱慈烺說道,“可以,不過大順不得誘捕我大明的官兵吏民。”
龔鼎孳說道,“那是自然,還有殿下,應當允許雙方商人能互相置業,並進行商貿。”
朱慈烺聞言皺了皺眉頭,說道,“可以,不過大順的皇商除外,朕不會接受大順的皇商前來孟加拉。”
朱慈烺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他很清楚,眼下顯然隻有可能大順商人前來大明投資,而大明,額,大明過來的不是軍隊就是官員,壓根就沒商人。
所以朱慈烺才說不允許皇商到來,皇商是代表李自成的,朱慈烺可不能和李自成做生意。
兩個最重要的事情談完,接下來雙方又討論了一些細節,臨行之際,龔鼎孳再度對朱慈烺說道,
“殿下,大順宋王的位置永遠為朱家留著,大順上下都期盼著大明諸位,能夠重迴華夏。”
朱慈烺不置可否,隻是讓李士淳去送龔鼎孳離開。
碼頭之上,龔鼎孳還是不死心,對李士淳說道,“李先生,你的忠義之心已經天下皆知,何苦在這蠻荒之地……”
李士淳知道龔鼎孳要說什麽,直接打斷了他,說道,“吾處粵東偏遠之鄉,幸蒙先帝慧眼賞識而入官途,今生隻做大明之臣,先生勿要多言。”
龔鼎孳無奈,這個廣東老頭有點倔,他隻得拱手行禮之後離開。
很快龔鼎孳就把出使的成果通報給了李自成,李自成感慨了一聲,“可惜了。”
大順和大明這場會談雖然達成了一些協議,但是意料之內的,明廷沒有選擇投降大順。
也是,對朱慈烺來說,已經逃到孟加拉的他如果這時投降怎麽對手底下那些人交代?
需知願意跟著他跑到孟加拉的,那絕對是大明死忠分子。
不過李自成這裏想岔了,真正決定了朱慈烺不會歸降的原因是崇禎帝在北京上吊:
因為這使得從倫理上來說,朱慈烺是絕對不能和李自成談和的。
既然朱慈烺不願歸降,李自成也暫時不會去動明軍,反正明軍占下的地盤也是華夏的地盤。
說到地盤,李自成倒是有些憂心,出航美洲的艦隊還沒迴來,也不知道怎麽樣了。
不過他轉念一想,西班牙人失去菲律賓之後,其海軍不太可能千裏迢迢殺到北美西海岸,而美洲土著和西班牙的殖民軍隊不太可能能夠戰勝吳汝義帶領的順軍。
以往李自成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軍事上,現在軍事上的事情已經不用太擔心了,所以是時候該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了。
每一個穿越者都有一個雄心,那就是改造社會,乃至於完成思想啟蒙和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暫時還有點早,這時候大順的工商業才剛剛蓬勃發展。
說起來大順工商業的發展還是得益於李自成刻意壓製土地收益率的動作。
之前李自成頒布法令廢除賤籍,不久又下令嚴禁地主無故取消佃農租佃權,限製地主收租比率之後,這一套動作下來,土地收入大大下降的士紳們這才不得不轉而尋求發展工商業。
不過大順的工商業還是以密集勞動業為主,沒辦法,大順人實在是太多了,想真的發展到工業化生產尚需時日,所以李自成準備幹點別的事情:
比如組織一場辯論。
很快,李自成最喜歡的禦用文人錢謙益再次收到了李自成的任務,李自成要他去組織一場辯論會,規模越大越好。
錢謙益有點懵逼,這位皇帝陛下想一出是一出,好端端的又想搞什麽辯論會?
而當錢謙益看完李自成給出的辯論題目,他當即臉色大變。
錢謙益這副樣子讓柳如是有點驚訝,她問錢謙益,“陛下指定的辯題有什麽不妥之處?”
說完之後柳如是感覺自己似乎說錯話了,但錢謙益卻說道,“確實不妥,陛下這是…”
錢謙益本來想說李自成這是吃飽了撐的沒事找事,但他很快控製住了自己,歎了口氣,說道,“辯題你自己看吧。”
柳如是從錢謙益手中接過李自成下達的文書,看了一下也變得十分驚訝:
“轅固生與黃生之辨?!”
轅固生與黃生的辯論發生在漢景帝時期,兩人的辯題某種意義上相當敏感:
這個辯題就是湯武伐桀紂是否為犯上作亂。
黃生的觀點是湯武伐桀紂是典型的弑君行為,自然是犯上作亂。
而轅固生的觀點則與黃生相反,他認為湯武順應民心誅殺暴君,是正義之舉。
黃生反駁轅固生,認為世間倫理不可亂,譬如帽子就是用來戴在頭上,鞋子就是穿在腳上,以臣弑君就是不對。
轅固生一時想不出反駁的話便幹脆使出了大招:“那高帝(劉邦)滅秦算什麽?”
這時候漢景帝覺得這場辯論不能再繼續,便終止了這場辯論,“言學者不言湯武受命,不為愚。”
換句話說就是這個問題弄不懂也沒關係。
漢景帝發現這個辯題繼續下去相當危險,否認湯武伐桀紂的話,漢朝失去了合法性,承認湯武伐桀紂的話,又會使君臣之道出現重大理論破綻。
當然,後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董仲舒發明了天人感應理論,把一切歸為上天的安排。
朱慈烺聞言倒是鬆了口氣,可以的話,他真的不想做大明最後一個皇帝。
“那你要談什麽?”
既然大順不會擅動刀兵,那麽朱慈烺的疑問也就來了,所以大順想談什麽?
龔鼎孳斟酌了一下,說道,“殿下,大順和大明其實同氣連枝,所以,兩方人員隻要不觸及原則性問題,應當允許雙方人員自由來往。”
朱慈烺想了想,實際上孟加拉的港口時不時就有大順商隊抵達,大明沒有禁止大順商人前來,大順也沒有對大明禁運,所以這個條件大明答應下來的話隻有好處:
那樣的話大明這邊的人就能前往大順了。
於是朱慈烺說道,“可以,不過大順不得誘捕我大明的官兵吏民。”
龔鼎孳說道,“那是自然,還有殿下,應當允許雙方商人能互相置業,並進行商貿。”
朱慈烺聞言皺了皺眉頭,說道,“可以,不過大順的皇商除外,朕不會接受大順的皇商前來孟加拉。”
朱慈烺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他很清楚,眼下顯然隻有可能大順商人前來大明投資,而大明,額,大明過來的不是軍隊就是官員,壓根就沒商人。
所以朱慈烺才說不允許皇商到來,皇商是代表李自成的,朱慈烺可不能和李自成做生意。
兩個最重要的事情談完,接下來雙方又討論了一些細節,臨行之際,龔鼎孳再度對朱慈烺說道,
“殿下,大順宋王的位置永遠為朱家留著,大順上下都期盼著大明諸位,能夠重迴華夏。”
朱慈烺不置可否,隻是讓李士淳去送龔鼎孳離開。
碼頭之上,龔鼎孳還是不死心,對李士淳說道,“李先生,你的忠義之心已經天下皆知,何苦在這蠻荒之地……”
李士淳知道龔鼎孳要說什麽,直接打斷了他,說道,“吾處粵東偏遠之鄉,幸蒙先帝慧眼賞識而入官途,今生隻做大明之臣,先生勿要多言。”
龔鼎孳無奈,這個廣東老頭有點倔,他隻得拱手行禮之後離開。
很快龔鼎孳就把出使的成果通報給了李自成,李自成感慨了一聲,“可惜了。”
大順和大明這場會談雖然達成了一些協議,但是意料之內的,明廷沒有選擇投降大順。
也是,對朱慈烺來說,已經逃到孟加拉的他如果這時投降怎麽對手底下那些人交代?
需知願意跟著他跑到孟加拉的,那絕對是大明死忠分子。
不過李自成這裏想岔了,真正決定了朱慈烺不會歸降的原因是崇禎帝在北京上吊:
因為這使得從倫理上來說,朱慈烺是絕對不能和李自成談和的。
既然朱慈烺不願歸降,李自成也暫時不會去動明軍,反正明軍占下的地盤也是華夏的地盤。
說到地盤,李自成倒是有些憂心,出航美洲的艦隊還沒迴來,也不知道怎麽樣了。
不過他轉念一想,西班牙人失去菲律賓之後,其海軍不太可能千裏迢迢殺到北美西海岸,而美洲土著和西班牙的殖民軍隊不太可能能夠戰勝吳汝義帶領的順軍。
以往李自成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軍事上,現在軍事上的事情已經不用太擔心了,所以是時候該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了。
每一個穿越者都有一個雄心,那就是改造社會,乃至於完成思想啟蒙和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暫時還有點早,這時候大順的工商業才剛剛蓬勃發展。
說起來大順工商業的發展還是得益於李自成刻意壓製土地收益率的動作。
之前李自成頒布法令廢除賤籍,不久又下令嚴禁地主無故取消佃農租佃權,限製地主收租比率之後,這一套動作下來,土地收入大大下降的士紳們這才不得不轉而尋求發展工商業。
不過大順的工商業還是以密集勞動業為主,沒辦法,大順人實在是太多了,想真的發展到工業化生產尚需時日,所以李自成準備幹點別的事情:
比如組織一場辯論。
很快,李自成最喜歡的禦用文人錢謙益再次收到了李自成的任務,李自成要他去組織一場辯論會,規模越大越好。
錢謙益有點懵逼,這位皇帝陛下想一出是一出,好端端的又想搞什麽辯論會?
而當錢謙益看完李自成給出的辯論題目,他當即臉色大變。
錢謙益這副樣子讓柳如是有點驚訝,她問錢謙益,“陛下指定的辯題有什麽不妥之處?”
說完之後柳如是感覺自己似乎說錯話了,但錢謙益卻說道,“確實不妥,陛下這是…”
錢謙益本來想說李自成這是吃飽了撐的沒事找事,但他很快控製住了自己,歎了口氣,說道,“辯題你自己看吧。”
柳如是從錢謙益手中接過李自成下達的文書,看了一下也變得十分驚訝:
“轅固生與黃生之辨?!”
轅固生與黃生的辯論發生在漢景帝時期,兩人的辯題某種意義上相當敏感:
這個辯題就是湯武伐桀紂是否為犯上作亂。
黃生的觀點是湯武伐桀紂是典型的弑君行為,自然是犯上作亂。
而轅固生的觀點則與黃生相反,他認為湯武順應民心誅殺暴君,是正義之舉。
黃生反駁轅固生,認為世間倫理不可亂,譬如帽子就是用來戴在頭上,鞋子就是穿在腳上,以臣弑君就是不對。
轅固生一時想不出反駁的話便幹脆使出了大招:“那高帝(劉邦)滅秦算什麽?”
這時候漢景帝覺得這場辯論不能再繼續,便終止了這場辯論,“言學者不言湯武受命,不為愚。”
換句話說就是這個問題弄不懂也沒關係。
漢景帝發現這個辯題繼續下去相當危險,否認湯武伐桀紂的話,漢朝失去了合法性,承認湯武伐桀紂的話,又會使君臣之道出現重大理論破綻。
當然,後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董仲舒發明了天人感應理論,把一切歸為上天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