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自從順軍收複遼東都司之後,皇商北方開拓商社便開始帶頭探索通往邊牆外的商道,在皇商的帶頭作用之下,一支又一支大膽的商隊開始嚐試出邊牆之外探索新的商道:
對於這些自帶幹糧去探路的人,李自成自然表示歡迎,他可不害怕什麽商人資敵之類的。
這個時代真正的大戰根本不是商人能左右的,商人的影響力在這個時候即使在歐洲都沒那麽大:
法國,西班牙這些國家政府都明目張膽地賴過賬,商人們也沒什麽辦法。
歐洲都這樣,東方這邊就更不用說了,即使是在後世網絡上被罵慘了的晉商,他們那點貿易其實對於明清戰場的影響其實遠沒有後世想的那麽大。
畢竟明廷之中,和清廷貿易的可不止晉商,大名鼎鼎的東江鎮自己就是貿易大戶……
既然朝廷不反對,商人們還是群起出動,畢竟此時的東北已經多年沒有商人涉足了,算是一個處女地,大家夥都想盡快進占市場。
很快,這些商人在不懈努力之下,還真的讓他們開發了一條以東北水係,直達鬆花江流域的商道。
不過商人們並不滿足,或者說是他們沒遇到太多像樣的部落,這讓商人們感覺還得繼續一路向北。
很快,第一批懷著雄心壯誌的商人團隊開始繼續往更北方探索:
這批商人是掛靠在北方開拓商社旗下的晉商,首領名叫王一鳴。
王一鳴之所以敢做出這個計劃,是因為他偶然翻到了當年永樂年間,永樂大帝派遣宦官亦失哈巡視奴兒幹都司的記載:
按照這份記載,為了完成這次遠征,亦失哈率領明軍先到達了在吉林市南郊鬆花江畔一個叫阿什哈達的地方,並在這裏費時一年,製造了25艘巨船。
隨後,在永樂九年(1411年)春,亦失哈統率千餘大明官兵,乘坐著滿載布帛絲綢、糧食器具等物資的巨船,乘著春天的季風,揚帆起航,浮江而下。
最後亦失哈與隨行的康旺、王肇舟、佟答剌哈等明朝官員在一個叫特林的地方(今俄羅斯蒂爾)開衙設府,設立了明朝最北部的官府——奴兒幹都司。
當時的盛況,後來被他們自己刻在了永寧寺碑上:“永樂九年春,特遣內官亦失哈等,率官軍以前餘人,巨船二十五艘,……開設奴兒幹都司。”
王一鳴大喜過望,他於是下定決心,要找到這個所謂的【永寧寺碑】,獻給朝廷以邀功。
當然,如果真能找到永寧寺碑的話,他也能探索出一條通往更北邊地界的通道,這也是大功一件。
於是王一鳴咬咬牙,賣了田產,雇了一群護衛及商隊,采買物資之後開始啟程北上。
不知走了多久之後,王一鳴的商隊到達了鬆花江,已知的商道到此為止,接下來就是未知的領域了。
王一鳴讓眾人搭建營地準備休整一天再走,然而,這時候商隊遇到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他們居然看到了一支打著大明旗號的軍隊!
王一鳴還以為自己看錯了,畢竟大明早就亡了,據說已經跑到了南邊一個什麽孟加拉的地方。
但這裏可是遼東邊牆之外!
這麽北邊的地方怎麽還會有明軍?
那支【明軍】看到商隊前來也是相當驚訝,領頭的將領立刻帶著騎兵圍了過來,問道,
“你們是何人?邊牆內現在是什麽情況?”
這本來隻是一句普通的問話,但是王一鳴卻想岔了!
他以為這支明軍是與清軍作戰不利後流落到北邊,然後一直和清軍打遊擊的海外孤忠!
想到這,王一鳴不禁對這些明軍肅然起敬,這鬼地方冷的要死,又是鳥不拉屎的荒地,能堅持這麽久,這些明軍真是偉大!
於是王一鳴說道,“軍爺,現在已經是大順的天下了,”
王一鳴說完這句話之後看了看這個【明軍將領】,隻見這將領一時愣住了,王一鳴有些感慨,他安慰道,“軍爺你也不要傷感,大明雖然亡了,但是大順已經收複了遼東都司,你們隨時可以迴家了!”
王一鳴大概沒想到,這些人原本還真是明軍,不過這些個明軍不是他所想的海外孤忠……
沒錯,這幫打著明軍旗號的家夥,正是洪承疇,祖大壽還有孔有德等一眾漢軍旗。
這些漢軍旗,額,部隊,他們是黑旗,嚴格來說不算漢軍旗,總之這幫人穿過科爾沁草原之後不敢怠慢,一路逃到黑龍江邊的璦琿城才停了下來。
安定下來之後,一眾漢軍旗的第一個動作就是宣布脫離清廷,“反正歸明”了。
用尚可喜的話來說就是,如果要死在這荒郊野外,也要以大明官軍的身份死去,反正這裏沒有順軍大軍也沒有清軍大軍,沒有人管他們打什麽旗號。
額,還是有少部分天真的清軍來到黑龍江流域想和他們匯合,但這時候這票原本恐滿症深入骨髓的家夥已經治好了恐滿症,畢竟清廷都沒了。
所以這些天真的清兵都被殺了。
至於那些索倫諸部,實際上這些家夥對清廷的忠誠度也就那樣,這裏離中原王朝太遠了,索倫諸部對於換個對象朝貢也沒有什麽意見。
不過洪承疇還是不放心,他一直讓手下的“明軍”前去查探南邊的情況,一有順軍大軍殺來的話,大家夥馬上轉進。
這天,祖大壽的從子祖澤潤和往常一樣,帶著騎兵南下查看,卻意外撞上了王一鳴這夥商人,於是有了現在這一幕。
祖澤潤也被王一鳴的話搞蒙了,他一時沒捋清楚是什麽情況,然後王一鳴見這個明軍將領保持了沉默,還以為他一時接受不了大明亡了的情況,便小心翼翼地說道,
“軍爺,王朝更迭乃天數,自古就沒有恆享昊命的王朝,而且大順皇帝剛下了詔書,要在遼陽給遼東將士立碑建廟,連曹變蛟這個對闖營大殺特殺的人進了供奉名單,軍爺你麽真的可以考慮歸順朝廷的。”
對於這些自帶幹糧去探路的人,李自成自然表示歡迎,他可不害怕什麽商人資敵之類的。
這個時代真正的大戰根本不是商人能左右的,商人的影響力在這個時候即使在歐洲都沒那麽大:
法國,西班牙這些國家政府都明目張膽地賴過賬,商人們也沒什麽辦法。
歐洲都這樣,東方這邊就更不用說了,即使是在後世網絡上被罵慘了的晉商,他們那點貿易其實對於明清戰場的影響其實遠沒有後世想的那麽大。
畢竟明廷之中,和清廷貿易的可不止晉商,大名鼎鼎的東江鎮自己就是貿易大戶……
既然朝廷不反對,商人們還是群起出動,畢竟此時的東北已經多年沒有商人涉足了,算是一個處女地,大家夥都想盡快進占市場。
很快,這些商人在不懈努力之下,還真的讓他們開發了一條以東北水係,直達鬆花江流域的商道。
不過商人們並不滿足,或者說是他們沒遇到太多像樣的部落,這讓商人們感覺還得繼續一路向北。
很快,第一批懷著雄心壯誌的商人團隊開始繼續往更北方探索:
這批商人是掛靠在北方開拓商社旗下的晉商,首領名叫王一鳴。
王一鳴之所以敢做出這個計劃,是因為他偶然翻到了當年永樂年間,永樂大帝派遣宦官亦失哈巡視奴兒幹都司的記載:
按照這份記載,為了完成這次遠征,亦失哈率領明軍先到達了在吉林市南郊鬆花江畔一個叫阿什哈達的地方,並在這裏費時一年,製造了25艘巨船。
隨後,在永樂九年(1411年)春,亦失哈統率千餘大明官兵,乘坐著滿載布帛絲綢、糧食器具等物資的巨船,乘著春天的季風,揚帆起航,浮江而下。
最後亦失哈與隨行的康旺、王肇舟、佟答剌哈等明朝官員在一個叫特林的地方(今俄羅斯蒂爾)開衙設府,設立了明朝最北部的官府——奴兒幹都司。
當時的盛況,後來被他們自己刻在了永寧寺碑上:“永樂九年春,特遣內官亦失哈等,率官軍以前餘人,巨船二十五艘,……開設奴兒幹都司。”
王一鳴大喜過望,他於是下定決心,要找到這個所謂的【永寧寺碑】,獻給朝廷以邀功。
當然,如果真能找到永寧寺碑的話,他也能探索出一條通往更北邊地界的通道,這也是大功一件。
於是王一鳴咬咬牙,賣了田產,雇了一群護衛及商隊,采買物資之後開始啟程北上。
不知走了多久之後,王一鳴的商隊到達了鬆花江,已知的商道到此為止,接下來就是未知的領域了。
王一鳴讓眾人搭建營地準備休整一天再走,然而,這時候商隊遇到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他們居然看到了一支打著大明旗號的軍隊!
王一鳴還以為自己看錯了,畢竟大明早就亡了,據說已經跑到了南邊一個什麽孟加拉的地方。
但這裏可是遼東邊牆之外!
這麽北邊的地方怎麽還會有明軍?
那支【明軍】看到商隊前來也是相當驚訝,領頭的將領立刻帶著騎兵圍了過來,問道,
“你們是何人?邊牆內現在是什麽情況?”
這本來隻是一句普通的問話,但是王一鳴卻想岔了!
他以為這支明軍是與清軍作戰不利後流落到北邊,然後一直和清軍打遊擊的海外孤忠!
想到這,王一鳴不禁對這些明軍肅然起敬,這鬼地方冷的要死,又是鳥不拉屎的荒地,能堅持這麽久,這些明軍真是偉大!
於是王一鳴說道,“軍爺,現在已經是大順的天下了,”
王一鳴說完這句話之後看了看這個【明軍將領】,隻見這將領一時愣住了,王一鳴有些感慨,他安慰道,“軍爺你也不要傷感,大明雖然亡了,但是大順已經收複了遼東都司,你們隨時可以迴家了!”
王一鳴大概沒想到,這些人原本還真是明軍,不過這些個明軍不是他所想的海外孤忠……
沒錯,這幫打著明軍旗號的家夥,正是洪承疇,祖大壽還有孔有德等一眾漢軍旗。
這些漢軍旗,額,部隊,他們是黑旗,嚴格來說不算漢軍旗,總之這幫人穿過科爾沁草原之後不敢怠慢,一路逃到黑龍江邊的璦琿城才停了下來。
安定下來之後,一眾漢軍旗的第一個動作就是宣布脫離清廷,“反正歸明”了。
用尚可喜的話來說就是,如果要死在這荒郊野外,也要以大明官軍的身份死去,反正這裏沒有順軍大軍也沒有清軍大軍,沒有人管他們打什麽旗號。
額,還是有少部分天真的清軍來到黑龍江流域想和他們匯合,但這時候這票原本恐滿症深入骨髓的家夥已經治好了恐滿症,畢竟清廷都沒了。
所以這些天真的清兵都被殺了。
至於那些索倫諸部,實際上這些家夥對清廷的忠誠度也就那樣,這裏離中原王朝太遠了,索倫諸部對於換個對象朝貢也沒有什麽意見。
不過洪承疇還是不放心,他一直讓手下的“明軍”前去查探南邊的情況,一有順軍大軍殺來的話,大家夥馬上轉進。
這天,祖大壽的從子祖澤潤和往常一樣,帶著騎兵南下查看,卻意外撞上了王一鳴這夥商人,於是有了現在這一幕。
祖澤潤也被王一鳴的話搞蒙了,他一時沒捋清楚是什麽情況,然後王一鳴見這個明軍將領保持了沉默,還以為他一時接受不了大明亡了的情況,便小心翼翼地說道,
“軍爺,王朝更迭乃天數,自古就沒有恆享昊命的王朝,而且大順皇帝剛下了詔書,要在遼陽給遼東將士立碑建廟,連曹變蛟這個對闖營大殺特殺的人進了供奉名單,軍爺你麽真的可以考慮歸順朝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