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塵封往事3
雙穿:都是些啥破開局 作者:滿朝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安靜,整個房間特別的安靜,這些事情是他們真的不知道的。他們兩人到達這一個世界的時候,已經是1911年的下半年了,當時還正處於本該大清亡了的一年,沒想到民國三年,所以正蒙圈著呢。
“那錢?那筆特別特別大的錢,還有光緒爺死的那一年!”梁安若還是在特別震驚的故事裏麵抓住一些重點的。
梁先生反問女兒,“你知道,咱們家那位當官特別厲害的老祖吧,他其實是我的曾祖父,迴鄉之後,的確帶了一大筆財富,那筆財富都是從道光爺的私庫裏出的。簡而言之,當了多少年的官,就貪了多少年的錢,而且還專貪皇帝的。”
景莊???啥???d(?д??)
“家裏的暗格還藏著道光爺時期內造的寶貝,所以說嘛,如果你想要,到時候給你拿來就好。”
景莊:卒!
而梁先生這個時候才注意到女婿的表情,拍了拍他的肩膀,“當官的哪有不貪的,瞧你嚇得那個樣子。”
然後就對著女兒繼續說,“所以這事兒咱們家就有先例,你也不用害怕。”
梁安若:什麽?
您老這是把所作所為推到列祖列宗身上了嗎?
“前朝末年的確財政收入持年增高,可大清的關稅還有各項的賠款,再包括虧空。那就是一筆爛賬,換話說真正能挪用的不多了。1”就是這個樣子,梁先生也動了歪腦筋,自從廢除了科舉製後,他就在想如何給自己找一條很好的後路。
兩位聽故事的觀眾也明白了,當時梁先生已經是舉人,在仕途一路上可以說是進可攻退可守,可一旦科舉廢除之後,那他這個舉人的功名又算得了什麽,而且後麵的改革其實不符合梁先生的利益。所以,他要找一個可以作為後退的路,那就是錢。
因著梁家的那位老祖宗,有貪過皇帝錢的這個先例,在所以梁先生就把心思打量上了國庫。他後來才發現,晚清一年的財政收入雖然是很多,可到底能用的卻不多。
針對國家是不多,但是都將這筆財富轉移到個人身上,那可就是不少了,梁先生就打量上了這筆錢。那個時候皇帝要用錢,老太後也要用錢,各級官員都在從中為自己牟利,國庫不是百姓的國庫,而是滿清一家的國庫。既然如此,梁先生動手那就更不客氣了。
一開始,他隻是作為一個沒有辦法繼續科舉的普通文人,再加上有滬上的經曆作為背靠,所以他成功的從戶部的那群人手裏謀得了一個簡單的差事,那就是針對於國庫裏邊財政賬本的一個清算。很容易就可以找到賬本裏的錯處,並且根據上官的指示,成功的抹平了不少的賬目。
很快,他就得到了戶部上層官員的賞識。
這隻抹平幾處賬目,其實還是不夠的,還有不少的虧空,而且很多人的手都伸向了國庫。
這個時候梁先生也偷偷地把國庫的銀子往自己兜裏劃,當然,他也為這些戶部的大人出謀劃策,那就是利用國庫裏的這一部分錢去投資錢生錢。股票,他也是那一年認識到了這個新鮮的東西,用國庫銀子小試了幾把,他就覺得這東西比賭博的利潤還要猛,而且還都是聰明人在玩的轉的那種。
幾位大人沒想到,還真的被梁先生找出了一條來錢抹平賬目的法子,於是就將權力分攤給了他。那時候,梁先生才到京城,不過半年的時間。
梁安若跟景莊實在忍不住了咽了一口唾沫,不到半年的時間就玩轉了,而且還獲得了信任,能夠支取國庫裏的銀子,他們能說是梁先生太猛,還是說晚清是真的沒有救了嗎?
不過從這件事情也能看出來,梁先生起初就是單純的想用國庫的銀子充當他的腰包,可是沒想到遇到了橡膠期貨。
他當時也抓住了這個時機,掙更多的錢,可是再往後,錢就被套牢了,而那個時候光緒慈禧先後離世,花大量的銀子辦後事,新帝登基還要花銀子。
這個時期,銀子實在是周轉不過來,再加上梁先生也說了,他知道了,有一些人要謀求造反之事。“那個時候的晚清早就是一條爛船,能跳下來的人早就跳下來了,就算在船上的人也是為了謀求一定的利益。有人想造反,無非就是想推翻舊的,建立新的。我當時一合計,舊的沒有了,那原先的一筆爛賬也有辦法能夠快速的抹清。所以就有了那一場滅清之戰。”
梁先生讓嘴裏的滅清之戰,就是在光緒慈禧死之後,溥儀還沒有完全繼位之前,有人在京津冀造反,殺了很多滿清遺老遺少,基本上是斷了滿清還想延續的最後一條路。
“那個時候隻要是不追究國庫裏賬目的問題,我就袖手不管,我剛剛也說了,那個時候簡直就是一窩蜂的往股市裏鑽。我心裏擔驚受怕這筆錢被發現,要知道這件事情從頭到尾,在別人眼裏我隻是個牽線人,其實我是幕後真正做的那個人,我怎麽敢讓別人知曉?就算有過懷疑,捉賊拿贓,拿不到我的真實錯處,他們也隻是猜測罷了。
心裏又記掛著國內的形勢,大清亡了,民國建立了,我當時心裏還鬆了一口氣。按照形勢,後麵再是組建國會、選大總統,那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誰能想到那些人造反容易,卻建國無能。幾番僵持之下就形成了有國家無實際領導人,最後各處軍閥占領了各省軍政大權。”
明白了,也就是說,當時大清亡了,有梁先生推動的作用,反正是一艘爛船,實在不行砸了重建,那麽以前的賬在一定程度上會抹平,而且他也怕被別人發現,誰都覺得他就是一個牽線拉橋的,可沒想到他在背後當起了主謀人。
最後呢?
梁先生露出了一番苦笑的表情,就說,“從將國庫裏的銀子拿出,再到炒期貨掙錢,除去分攤給那些官員的,你們知道我當時手裏有多少嗎?近五千萬兩的白銀。可是在橡膠股票最鼎盛的時期,一個月內30多種橡膠股票的公司掛牌上市,吞食了1350萬兩白銀。1
國外對於橡膠的進口政策一下子就銳減,直接崩盤影響到滬市,各大錢莊都出現了問題,你要知道他們手裏攢著的全都是老百姓的辛苦錢呀,我那五千萬兩當然得拿出來呀。一處處的平,一處處的填。”
這麽說吧,他保住了頭跟尾,中間那一部分投機取巧的人沒保住,保住頭是因為大家本身就有交情,而且那些頭保不住,他們不會管底下人的死活,所以梁先生最先保住了各家。
那個尾,其實就是保住了老百姓民脂民膏,他們的錢存入在錢莊,如果是破產,他們的一輩子的血汗錢可能就不保。
“那錢?那筆特別特別大的錢,還有光緒爺死的那一年!”梁安若還是在特別震驚的故事裏麵抓住一些重點的。
梁先生反問女兒,“你知道,咱們家那位當官特別厲害的老祖吧,他其實是我的曾祖父,迴鄉之後,的確帶了一大筆財富,那筆財富都是從道光爺的私庫裏出的。簡而言之,當了多少年的官,就貪了多少年的錢,而且還專貪皇帝的。”
景莊???啥???d(?д??)
“家裏的暗格還藏著道光爺時期內造的寶貝,所以說嘛,如果你想要,到時候給你拿來就好。”
景莊:卒!
而梁先生這個時候才注意到女婿的表情,拍了拍他的肩膀,“當官的哪有不貪的,瞧你嚇得那個樣子。”
然後就對著女兒繼續說,“所以這事兒咱們家就有先例,你也不用害怕。”
梁安若:什麽?
您老這是把所作所為推到列祖列宗身上了嗎?
“前朝末年的確財政收入持年增高,可大清的關稅還有各項的賠款,再包括虧空。那就是一筆爛賬,換話說真正能挪用的不多了。1”就是這個樣子,梁先生也動了歪腦筋,自從廢除了科舉製後,他就在想如何給自己找一條很好的後路。
兩位聽故事的觀眾也明白了,當時梁先生已經是舉人,在仕途一路上可以說是進可攻退可守,可一旦科舉廢除之後,那他這個舉人的功名又算得了什麽,而且後麵的改革其實不符合梁先生的利益。所以,他要找一個可以作為後退的路,那就是錢。
因著梁家的那位老祖宗,有貪過皇帝錢的這個先例,在所以梁先生就把心思打量上了國庫。他後來才發現,晚清一年的財政收入雖然是很多,可到底能用的卻不多。
針對國家是不多,但是都將這筆財富轉移到個人身上,那可就是不少了,梁先生就打量上了這筆錢。那個時候皇帝要用錢,老太後也要用錢,各級官員都在從中為自己牟利,國庫不是百姓的國庫,而是滿清一家的國庫。既然如此,梁先生動手那就更不客氣了。
一開始,他隻是作為一個沒有辦法繼續科舉的普通文人,再加上有滬上的經曆作為背靠,所以他成功的從戶部的那群人手裏謀得了一個簡單的差事,那就是針對於國庫裏邊財政賬本的一個清算。很容易就可以找到賬本裏的錯處,並且根據上官的指示,成功的抹平了不少的賬目。
很快,他就得到了戶部上層官員的賞識。
這隻抹平幾處賬目,其實還是不夠的,還有不少的虧空,而且很多人的手都伸向了國庫。
這個時候梁先生也偷偷地把國庫的銀子往自己兜裏劃,當然,他也為這些戶部的大人出謀劃策,那就是利用國庫裏的這一部分錢去投資錢生錢。股票,他也是那一年認識到了這個新鮮的東西,用國庫銀子小試了幾把,他就覺得這東西比賭博的利潤還要猛,而且還都是聰明人在玩的轉的那種。
幾位大人沒想到,還真的被梁先生找出了一條來錢抹平賬目的法子,於是就將權力分攤給了他。那時候,梁先生才到京城,不過半年的時間。
梁安若跟景莊實在忍不住了咽了一口唾沫,不到半年的時間就玩轉了,而且還獲得了信任,能夠支取國庫裏的銀子,他們能說是梁先生太猛,還是說晚清是真的沒有救了嗎?
不過從這件事情也能看出來,梁先生起初就是單純的想用國庫的銀子充當他的腰包,可是沒想到遇到了橡膠期貨。
他當時也抓住了這個時機,掙更多的錢,可是再往後,錢就被套牢了,而那個時候光緒慈禧先後離世,花大量的銀子辦後事,新帝登基還要花銀子。
這個時期,銀子實在是周轉不過來,再加上梁先生也說了,他知道了,有一些人要謀求造反之事。“那個時候的晚清早就是一條爛船,能跳下來的人早就跳下來了,就算在船上的人也是為了謀求一定的利益。有人想造反,無非就是想推翻舊的,建立新的。我當時一合計,舊的沒有了,那原先的一筆爛賬也有辦法能夠快速的抹清。所以就有了那一場滅清之戰。”
梁先生讓嘴裏的滅清之戰,就是在光緒慈禧死之後,溥儀還沒有完全繼位之前,有人在京津冀造反,殺了很多滿清遺老遺少,基本上是斷了滿清還想延續的最後一條路。
“那個時候隻要是不追究國庫裏賬目的問題,我就袖手不管,我剛剛也說了,那個時候簡直就是一窩蜂的往股市裏鑽。我心裏擔驚受怕這筆錢被發現,要知道這件事情從頭到尾,在別人眼裏我隻是個牽線人,其實我是幕後真正做的那個人,我怎麽敢讓別人知曉?就算有過懷疑,捉賊拿贓,拿不到我的真實錯處,他們也隻是猜測罷了。
心裏又記掛著國內的形勢,大清亡了,民國建立了,我當時心裏還鬆了一口氣。按照形勢,後麵再是組建國會、選大總統,那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誰能想到那些人造反容易,卻建國無能。幾番僵持之下就形成了有國家無實際領導人,最後各處軍閥占領了各省軍政大權。”
明白了,也就是說,當時大清亡了,有梁先生推動的作用,反正是一艘爛船,實在不行砸了重建,那麽以前的賬在一定程度上會抹平,而且他也怕被別人發現,誰都覺得他就是一個牽線拉橋的,可沒想到他在背後當起了主謀人。
最後呢?
梁先生露出了一番苦笑的表情,就說,“從將國庫裏的銀子拿出,再到炒期貨掙錢,除去分攤給那些官員的,你們知道我當時手裏有多少嗎?近五千萬兩的白銀。可是在橡膠股票最鼎盛的時期,一個月內30多種橡膠股票的公司掛牌上市,吞食了1350萬兩白銀。1
國外對於橡膠的進口政策一下子就銳減,直接崩盤影響到滬市,各大錢莊都出現了問題,你要知道他們手裏攢著的全都是老百姓的辛苦錢呀,我那五千萬兩當然得拿出來呀。一處處的平,一處處的填。”
這麽說吧,他保住了頭跟尾,中間那一部分投機取巧的人沒保住,保住頭是因為大家本身就有交情,而且那些頭保不住,他們不會管底下人的死活,所以梁先生最先保住了各家。
那個尾,其實就是保住了老百姓民脂民膏,他們的錢存入在錢莊,如果是破產,他們的一輩子的血汗錢可能就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