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時局變動
雙穿:都是些啥破開局 作者:滿朝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也因為他四處“籌錢”的這件事情,差點就把他馬甲給暴露了出來,他隻能謊稱是借了南洋商人的錢,那人就是一個愛國商人,這個錢可以大膽的去用,的確那筆錢是從南洋的銀行裏出來的,當時混亂成那個樣子,大部分人就沒有再去糾結。
梁先生還記得那個時候要算多少多少的錢,很多人都是通宵達旦,一步步的打著那個算盤,連他都上手,當時他都覺得自己的手都要廢掉了。
華夏的經濟並沒有因此而波動,至於那一些投機取巧的人傾家蕩產,那已經不是梁先生能管得住的了,投機取巧的人不少,有的建了空殼子公司,在原本已經炒得火熱的價錢上繼續往上炒。
所以對待這樣的人,梁先生壓根兒就沒打算救過。
雖然家底兒都填過去了,但是梁先生的心裏莫名的有幾分好受起來。這也就是為什麽他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偽君子,當道貌岸然的小人,他還狠不下心,當憂國憂民的聖人,他卻覺得自己不夠格。
至於東北的工廠,有自己的股份,那純純就是因為這件事情有季家和葉家心裏過意不去,所以給了自己的。
這往後他再也不會這麽大膽起來了,想想現在的自己還是冒一身冷汗,可也對國外的政治,經濟,軍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越是了解,梁先生越覺得這樣的華夏,就這麽樣吧,還有什麽迴轉的餘地呢?
這也讓梁安若跟景莊明白,為什麽梁先生對革命黨派有著不一樣的抵觸感。他覺得,這些革命黨人既然沒辦法救國,那就安生的好好過日子,不要再卷更多的人入這種紛爭裏麵,因為他也是那個被卷入紛爭的人。
這也是讓景莊跟梁安若打開了對民國另一種印象,就是暗潮湧動,風雲巨變。
表麵是表麵,私底下是私底下。一個人有多重的身份,誰都不要小瞧了誰?知道秘密的人有很多,但是能保守秘密,最主要的就是這些事情說出去都得死。
民國啊!一點都不浪漫,它的浪漫是浸染在文人筆下的風花雪月。可是這世上有多少個是浪漫的文人呢?都是苦苦掙紮的普通人,就連他跟安若兩個人亦是如此。
梁先生說完話之後就慢慢的迴自己的屋裏,或許是在感慨那幾年的不一樣,卻不能與之人去說的人生吧。
而他們還能聽到安靜的宅院裏麵,有著趙氏囉嗦的話語,“給二少夫人燉的湯一定要叮囑她喝,老爺前幾日胃口一直不好,吃點清淡的,這魚頭豆腐湯剛剛好,還有讓人做的魚丸呢!”吩咐不同的人安排晚上的飯食,事事俱到。
趙氏是什麽都不知道,但是就是這一份什麽都不知道,能讓她安穩的過好現在的生活。梁先生也習慣了這種囉嗦,卻又平淡的生活,比起原先的日子,這樣的日子簡直是太舒服。
“大清啊,就算沒有梁先生這一出,還能堅持幾年?他的推動作用也就是一個間接原因。”景莊知道撐死再多三年,大清必亡,因為它已經不符合現在曆史發展的潮流了,所以,誰推了那一把,或者是誰給它續命一場,都不會影響最後的結局。
“其實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都沒有想到兜兜轉轉,梁先生的身份有這麽多。”
“哎呀,主角光環嘛!沒有點東西支撐著咱們兩個早玩完了。”景莊感慨完了,也就將這件事情放下了,在民國的日子過得實在是太充實了,讓他感覺上輩子當皇阿哥已經是一件非常非常久遠的事情了。
上輩子給大清的皇帝當兒子,下輩這輩子給間接導致大清亡了的人當女婿,這身份真是刺激。
唉,管他是精明人還是糊塗人,這日子不得照樣的過嗎?
這件事情之後,他也發現了梁先生管事情的頻率是越來越高,而且還在教著他如何去管一下這些事情,隻是有一句話經常說,“你把脾氣壓製一點!別動不動就要收拾人。”
梁先生覺得自己更擅長在背後搞事情,可是他家這個女婿吧,有種光明正大搞事情的感覺,最主要的就是一生氣就容易上火,這大冬天的怎麽還上火?
景莊自己也覺得委屈啊,這個糟心的世道還不允許他上上火了嗎?
而1913年最後這一段時間,就在翁婿兩個人互相的“學習和較量”上麵度過。
1914年,民國六年。
羅正則早就發現自己沒有辦法再統管北方了,東北季家壓根就不聽他的指揮,日本人又被揍了,至於協約的鐵路問題,對季大帥來說,那就是一張廢紙,擦腚他都覺得膈應的很。
絕大部分的華北地區已經慢慢的掌握在景家人手裏,尤其是原先的首都,燕京及周圍的各處都嘩啦到景家老二手上了。這原先就是一個不出名的毛頭小子,靠著自家還有嶽家起家。
讓他無語的就是中原地區的蘇敏琛,怎麽突然跟個慫蛋似的?就這麽撤軍離開了燕京,甚至退迴到了以前的地盤,就是一個純純的大廢物,本來還想著燕京最起碼三足鼎立,這倒好白白便宜了景家老二。
對於再往西邊的陝甘寧,還有新疆蒙古各地,他更是甭想,手也伸過去,人家也不聽他指揮。
別說北邊了,南邊聽他的那也都是看在洋人的麵子上,因為自己手上沒有兵,沒有錢,沒有人,就連這大總統的位子,他自己都知道是巴結洋人上來的,洋人能選羅正則也能選張正則、王正則,所以他得有點價值,不僅能讓洋人一直支持他,而且還能讓各地的軍閥都聽他的話。
現在他就是那個沒有權力的皇帝,各地的藩王,一個個虎視眈眈的。這讓羅正則有些夜不安枕,但是他又不想離了這大總統的位子。
於是他跟幕僚謀劃了一段時間,想了一個招,就在1914年的1月1日元旦這一日,公布了要民主選舉組建國會這樣的決定,並且還讓人在民間和各個報紙上對他進行附和,倡導民主和自由。
矛頭非常隱晦的直指各地獨裁的軍閥,說他們掌握軍政大權,獨裁專製,是十足十的封建殘餘。
甚至羅正則還讓人鼓動,商人罷市工人罷工學生罷學,尤其是在江南一地,可還真的就是開年就不想人過安生的日子。
至於各國公使,也算是第一年搬到華夏的江南過冬,氣候沒有北方的那麽幹冷,過得舒服了,自然也想指手畫腳一二。反正他們看出來了,羅正則跟這些軍閥比,壓根就不行,但是如果讓羅正則這麽搞的話,華夏就會陷入更長時間的混亂,非常有助於他們的統治。於是,就在後麵推波助瀾。
而且他們非常有信心的控製這份亂局,畢竟巴爾幹半島上麵也是矛盾衝突特別劇烈,發生衝突那些都是常有的事情,小意思呀小意思。
梁先生還記得那個時候要算多少多少的錢,很多人都是通宵達旦,一步步的打著那個算盤,連他都上手,當時他都覺得自己的手都要廢掉了。
華夏的經濟並沒有因此而波動,至於那一些投機取巧的人傾家蕩產,那已經不是梁先生能管得住的了,投機取巧的人不少,有的建了空殼子公司,在原本已經炒得火熱的價錢上繼續往上炒。
所以對待這樣的人,梁先生壓根兒就沒打算救過。
雖然家底兒都填過去了,但是梁先生的心裏莫名的有幾分好受起來。這也就是為什麽他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偽君子,當道貌岸然的小人,他還狠不下心,當憂國憂民的聖人,他卻覺得自己不夠格。
至於東北的工廠,有自己的股份,那純純就是因為這件事情有季家和葉家心裏過意不去,所以給了自己的。
這往後他再也不會這麽大膽起來了,想想現在的自己還是冒一身冷汗,可也對國外的政治,經濟,軍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越是了解,梁先生越覺得這樣的華夏,就這麽樣吧,還有什麽迴轉的餘地呢?
這也讓梁安若跟景莊明白,為什麽梁先生對革命黨派有著不一樣的抵觸感。他覺得,這些革命黨人既然沒辦法救國,那就安生的好好過日子,不要再卷更多的人入這種紛爭裏麵,因為他也是那個被卷入紛爭的人。
這也是讓景莊跟梁安若打開了對民國另一種印象,就是暗潮湧動,風雲巨變。
表麵是表麵,私底下是私底下。一個人有多重的身份,誰都不要小瞧了誰?知道秘密的人有很多,但是能保守秘密,最主要的就是這些事情說出去都得死。
民國啊!一點都不浪漫,它的浪漫是浸染在文人筆下的風花雪月。可是這世上有多少個是浪漫的文人呢?都是苦苦掙紮的普通人,就連他跟安若兩個人亦是如此。
梁先生說完話之後就慢慢的迴自己的屋裏,或許是在感慨那幾年的不一樣,卻不能與之人去說的人生吧。
而他們還能聽到安靜的宅院裏麵,有著趙氏囉嗦的話語,“給二少夫人燉的湯一定要叮囑她喝,老爺前幾日胃口一直不好,吃點清淡的,這魚頭豆腐湯剛剛好,還有讓人做的魚丸呢!”吩咐不同的人安排晚上的飯食,事事俱到。
趙氏是什麽都不知道,但是就是這一份什麽都不知道,能讓她安穩的過好現在的生活。梁先生也習慣了這種囉嗦,卻又平淡的生活,比起原先的日子,這樣的日子簡直是太舒服。
“大清啊,就算沒有梁先生這一出,還能堅持幾年?他的推動作用也就是一個間接原因。”景莊知道撐死再多三年,大清必亡,因為它已經不符合現在曆史發展的潮流了,所以,誰推了那一把,或者是誰給它續命一場,都不會影響最後的結局。
“其實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都沒有想到兜兜轉轉,梁先生的身份有這麽多。”
“哎呀,主角光環嘛!沒有點東西支撐著咱們兩個早玩完了。”景莊感慨完了,也就將這件事情放下了,在民國的日子過得實在是太充實了,讓他感覺上輩子當皇阿哥已經是一件非常非常久遠的事情了。
上輩子給大清的皇帝當兒子,下輩這輩子給間接導致大清亡了的人當女婿,這身份真是刺激。
唉,管他是精明人還是糊塗人,這日子不得照樣的過嗎?
這件事情之後,他也發現了梁先生管事情的頻率是越來越高,而且還在教著他如何去管一下這些事情,隻是有一句話經常說,“你把脾氣壓製一點!別動不動就要收拾人。”
梁先生覺得自己更擅長在背後搞事情,可是他家這個女婿吧,有種光明正大搞事情的感覺,最主要的就是一生氣就容易上火,這大冬天的怎麽還上火?
景莊自己也覺得委屈啊,這個糟心的世道還不允許他上上火了嗎?
而1913年最後這一段時間,就在翁婿兩個人互相的“學習和較量”上麵度過。
1914年,民國六年。
羅正則早就發現自己沒有辦法再統管北方了,東北季家壓根就不聽他的指揮,日本人又被揍了,至於協約的鐵路問題,對季大帥來說,那就是一張廢紙,擦腚他都覺得膈應的很。
絕大部分的華北地區已經慢慢的掌握在景家人手裏,尤其是原先的首都,燕京及周圍的各處都嘩啦到景家老二手上了。這原先就是一個不出名的毛頭小子,靠著自家還有嶽家起家。
讓他無語的就是中原地區的蘇敏琛,怎麽突然跟個慫蛋似的?就這麽撤軍離開了燕京,甚至退迴到了以前的地盤,就是一個純純的大廢物,本來還想著燕京最起碼三足鼎立,這倒好白白便宜了景家老二。
對於再往西邊的陝甘寧,還有新疆蒙古各地,他更是甭想,手也伸過去,人家也不聽他指揮。
別說北邊了,南邊聽他的那也都是看在洋人的麵子上,因為自己手上沒有兵,沒有錢,沒有人,就連這大總統的位子,他自己都知道是巴結洋人上來的,洋人能選羅正則也能選張正則、王正則,所以他得有點價值,不僅能讓洋人一直支持他,而且還能讓各地的軍閥都聽他的話。
現在他就是那個沒有權力的皇帝,各地的藩王,一個個虎視眈眈的。這讓羅正則有些夜不安枕,但是他又不想離了這大總統的位子。
於是他跟幕僚謀劃了一段時間,想了一個招,就在1914年的1月1日元旦這一日,公布了要民主選舉組建國會這樣的決定,並且還讓人在民間和各個報紙上對他進行附和,倡導民主和自由。
矛頭非常隱晦的直指各地獨裁的軍閥,說他們掌握軍政大權,獨裁專製,是十足十的封建殘餘。
甚至羅正則還讓人鼓動,商人罷市工人罷工學生罷學,尤其是在江南一地,可還真的就是開年就不想人過安生的日子。
至於各國公使,也算是第一年搬到華夏的江南過冬,氣候沒有北方的那麽幹冷,過得舒服了,自然也想指手畫腳一二。反正他們看出來了,羅正則跟這些軍閥比,壓根就不行,但是如果讓羅正則這麽搞的話,華夏就會陷入更長時間的混亂,非常有助於他們的統治。於是,就在後麵推波助瀾。
而且他們非常有信心的控製這份亂局,畢竟巴爾幹半島上麵也是矛盾衝突特別劇烈,發生衝突那些都是常有的事情,小意思呀小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