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塵封往事2
雙穿:都是些啥破開局 作者:滿朝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東北,各國的釘子陸續拔出,季大帥一日比一日的強硬,對於羅正則與小日子之間的協議,季大帥除了發表不願意之外,還非常強硬的進行幹預,自然就是有底氣,而這個底氣,就是他手上有錢有人有槍。
“據說,據說咱們那位當官的老祖留下了一大筆金銀,說是在祖宅都埋著寶貝是嗎?”提到錢,梁安若的眼睛可算是亮光光了,一直知道有這樣的一個說法,她問過趙氏,可是趙氏一問三不知。都以為是瞎說,或者是那錢早就花光了,沒想到還真的有這一筆錢。
梁先生好笑的給了閨女一個腦瓜崩,“想什麽呢?那一筆錢早就花完了。撐死還有一些內造的飾品,你要是喜歡,到時候全都傳給你。”
這話沒說假,他真的都花完了,是第一年去滬上的時候就已經花的七七八八了。可梁安若以為梁先生就是將那筆錢作為起始資金發家的,那這也算是對經濟有經驗的人了。於是就問了他自己前段時間一直想著的問題,就是貨幣交易的事情。
這件事情景莊也知道,也頭疼的很,而且還要算計到後麵各國貨幣大量貶值,發行紙幣特別多的一個情況。哎呀,這玩意兒怎麽算嘞?怎麽算才能讓自己更有利呢?
“英鎊。用英鎊結算,現在是最有利的。”梁先生對於閨女的問題自然是有答,必應在腦子裏過了一遍。各國現在貨幣的含金量之後脫口而出。
啊?
景莊的表情是最加詫異的,這梁先生還真的是什麽都知道呀。
“最主要的原因當然就是英吉利,現在還是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殖民地多,而且它的英鎊跟它的英鎊含金量很高。1英鎊的為7.3克純金,而且用英鎊消費,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買到更多的東西。總體來說,它更加的穩定,跟洋人做生意,就算讓他們用英鎊去結算,他們也隻會麻煩了一些。但是從來都不會去過度的關注,自己國家的貨幣能否去換到更多的英鎊。”
他本來是想解釋一下,為什麽要選擇英鎊但是聽在梁安若跟景莊言耳朵裏,那就是各國的貨幣金本製,也就是所謂的含金量,而且能買到更多更好的東西,那就是它的購買力。最後,兌換英鎊,這應該就是說的兌換外匯的事情。
梁先生不是沒有出過國嗎?他不是沒有上過洋學堂嗎?他怎麽會知道這麽多?
三個問題直接被梁安若問了出來。
梁先生有點得意,“難道隻有出國才能知道這麽些嗎?想當年你爹我可是…”說到這裏突然間,避而不談。
有故事!
這是小夫妻兩個腦海裏共度的一個事情,然後,聽當年的故事,梁安若拉著梁先生的胳膊直撒嬌,景莊也是快快的續上杯熱茶,跟個狗腿子似的,在旁邊伺候。
梁先生掙脫不過,也覺得有些事情要讓後麵的人知道,真當他爹隻是一個政治掮客?
“你們知道什麽叫經濟危機嗎?瞧瞧一副副呆頭鵝的樣子,一看就是不知道什麽叫經濟危機,知道什麽叫期貨嗎?不用問你們,照樣也是不知道。”
梁安若跟景莊:真的很想說,他們兩個知道這兩個詞是什麽意思,但是很想說您老為什麽會知道,大家隔著一個世紀呢!
“哎呀,從哪一年開始說呢,光緒三十四年吧,公曆1908年那一年,光緒帝死了,你們應該知道吧?可是那一年年初的時候,就有點不太對勁。夏從雲和葉文澤他們兩家搗鼓起了橡膠,這東西能生產的東西實在是太多,當時我也在想,要是屯一批這玩意兒,能不能發一筆大財?
所以我就把目光上了各國對這東西的原材料進價,我托人知道了,前幾年各國橡膠的進口,不管是數量還是價格,當時我的心,實在是火熱的很。我那時手上有一大筆可以能用的錢,錢這個東西,你用的時候它才是錢,你不用的時候它就是石頭是廢紙。
我當時就發現了這東西的價格,肯定是一年比一年的高,就用一大筆銀子,自己在南洋注冊了個公司,而搞的就是這個橡膠。你們是不知道這東西一倒手,就是一大筆銀子。可是我當時用的這筆錢,本身就是有問題的錢。光緒三十四年11月份的時候,光緒帝死了,很多銀子都被套得牢牢的,我沒辦法一時之間全部拋出去,那就是賤賣,但是我又湊不齊這筆銀子。
所以我要讓這筆銀子能夠消失在所有人的眼睛裏。”
說到這裏,梁先生忍不住的喝了一口熱茶,事情還沒過去幾年,但是想一想,當時那可真的是危險至極,錯一步,死無葬身之地。
“這一年不容易過去了,民國元年,也就是1909年。各國對橡膠的要求量是越來越多,價格升的我都害怕,我心裏隻有兩種想法,一是拋出去,拋出去錢都迴來了,也不用再擔驚受怕了,二是再堅持堅持,萬一它再高呢,再高,我再拋出去!
後來,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到橡膠期貨裏麵去了。僅滬上成立了很多個公司,一家新公司成立之初,100萬英鎊的股票全部都買空,這是什麽樣的情況?控製不住所有的事情都要被崩盤。
那個時候我就知道要壞菜,因為我是真真實實注冊了公司,後來又買下了一個巨大的橡膠園,就是說我手裏是有貨的,我能知道這個東西價值在於多少,可是有空殼子的公司,也在做這些事情,而且更加的瘋狂。
你們看到我知道的這些金融知識,都是在那個時候掌握起來的。
後來別說夏家葉家,各家都開始出現了狂熱。可那個時候我全都拋出去了,就連南陽的公司和園子,我都已經賣給別的人,手上的白銀是我這一生都沒有見過的數量。這錢雖然多,但是我看到股市的情況,就跟那烈火一樣,越看越害怕,越看越心慌。
齊紈魯縞,你們讀史書應該知道這個故事吧,就是管仲出的一個計謀,讓魯國不種田隻織布,最後布也賣不出去還沒有糧食吃,最後隻能歸順齊國。這個時候我就想起了這個故事,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橡膠的橡膠期貨的狂熱,豈不跟這事兒一樣一樣的,而且我還發現像英吉利法蘭西那些國家,好像更加安然無事,我就知道了打仗,不光是打的是戰場,經濟的戰爭,從始至終都不會少。他們這叫轉移矛盾。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那個時候國之不國,總有我的錯處,我裝作成一個經濟掮客,到處的幫各家去籌銀,去填那個窟窿。所有人都抱著一夜暴富的美夢,希望手上的那一點股票期貨能夠給他們翻倍的增長。的確,當時股票就是可以翻倍,打一個比方,你一英鎊買下來的股票,轉而就變成了十英鎊,再一倒手就是二十英鎊,誰能不心動?我有好幾個晚上瘋狂的在打自己巴掌,讓自己冷靜下來,我搞過這個東西,就知道它本身的價值。
瘋了,滬上的好多公司都瘋了,多少人去買,甚至去了英吉利去買那股票。最後呢,哼,大部分人都賠了,傾家蕩產,我所掙的那些銀子,都填了那一個窟窿,隻能說華夏沒有賠本。”
說到最後,梁先生重重的歎了一口氣,閉上了眼,手緊緊的抓住那盞熱茶,好像要給予他一些溫度。
“據說,據說咱們那位當官的老祖留下了一大筆金銀,說是在祖宅都埋著寶貝是嗎?”提到錢,梁安若的眼睛可算是亮光光了,一直知道有這樣的一個說法,她問過趙氏,可是趙氏一問三不知。都以為是瞎說,或者是那錢早就花光了,沒想到還真的有這一筆錢。
梁先生好笑的給了閨女一個腦瓜崩,“想什麽呢?那一筆錢早就花完了。撐死還有一些內造的飾品,你要是喜歡,到時候全都傳給你。”
這話沒說假,他真的都花完了,是第一年去滬上的時候就已經花的七七八八了。可梁安若以為梁先生就是將那筆錢作為起始資金發家的,那這也算是對經濟有經驗的人了。於是就問了他自己前段時間一直想著的問題,就是貨幣交易的事情。
這件事情景莊也知道,也頭疼的很,而且還要算計到後麵各國貨幣大量貶值,發行紙幣特別多的一個情況。哎呀,這玩意兒怎麽算嘞?怎麽算才能讓自己更有利呢?
“英鎊。用英鎊結算,現在是最有利的。”梁先生對於閨女的問題自然是有答,必應在腦子裏過了一遍。各國現在貨幣的含金量之後脫口而出。
啊?
景莊的表情是最加詫異的,這梁先生還真的是什麽都知道呀。
“最主要的原因當然就是英吉利,現在還是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殖民地多,而且它的英鎊跟它的英鎊含金量很高。1英鎊的為7.3克純金,而且用英鎊消費,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買到更多的東西。總體來說,它更加的穩定,跟洋人做生意,就算讓他們用英鎊去結算,他們也隻會麻煩了一些。但是從來都不會去過度的關注,自己國家的貨幣能否去換到更多的英鎊。”
他本來是想解釋一下,為什麽要選擇英鎊但是聽在梁安若跟景莊言耳朵裏,那就是各國的貨幣金本製,也就是所謂的含金量,而且能買到更多更好的東西,那就是它的購買力。最後,兌換英鎊,這應該就是說的兌換外匯的事情。
梁先生不是沒有出過國嗎?他不是沒有上過洋學堂嗎?他怎麽會知道這麽多?
三個問題直接被梁安若問了出來。
梁先生有點得意,“難道隻有出國才能知道這麽些嗎?想當年你爹我可是…”說到這裏突然間,避而不談。
有故事!
這是小夫妻兩個腦海裏共度的一個事情,然後,聽當年的故事,梁安若拉著梁先生的胳膊直撒嬌,景莊也是快快的續上杯熱茶,跟個狗腿子似的,在旁邊伺候。
梁先生掙脫不過,也覺得有些事情要讓後麵的人知道,真當他爹隻是一個政治掮客?
“你們知道什麽叫經濟危機嗎?瞧瞧一副副呆頭鵝的樣子,一看就是不知道什麽叫經濟危機,知道什麽叫期貨嗎?不用問你們,照樣也是不知道。”
梁安若跟景莊:真的很想說,他們兩個知道這兩個詞是什麽意思,但是很想說您老為什麽會知道,大家隔著一個世紀呢!
“哎呀,從哪一年開始說呢,光緒三十四年吧,公曆1908年那一年,光緒帝死了,你們應該知道吧?可是那一年年初的時候,就有點不太對勁。夏從雲和葉文澤他們兩家搗鼓起了橡膠,這東西能生產的東西實在是太多,當時我也在想,要是屯一批這玩意兒,能不能發一筆大財?
所以我就把目光上了各國對這東西的原材料進價,我托人知道了,前幾年各國橡膠的進口,不管是數量還是價格,當時我的心,實在是火熱的很。我那時手上有一大筆可以能用的錢,錢這個東西,你用的時候它才是錢,你不用的時候它就是石頭是廢紙。
我當時就發現了這東西的價格,肯定是一年比一年的高,就用一大筆銀子,自己在南洋注冊了個公司,而搞的就是這個橡膠。你們是不知道這東西一倒手,就是一大筆銀子。可是我當時用的這筆錢,本身就是有問題的錢。光緒三十四年11月份的時候,光緒帝死了,很多銀子都被套得牢牢的,我沒辦法一時之間全部拋出去,那就是賤賣,但是我又湊不齊這筆銀子。
所以我要讓這筆銀子能夠消失在所有人的眼睛裏。”
說到這裏,梁先生忍不住的喝了一口熱茶,事情還沒過去幾年,但是想一想,當時那可真的是危險至極,錯一步,死無葬身之地。
“這一年不容易過去了,民國元年,也就是1909年。各國對橡膠的要求量是越來越多,價格升的我都害怕,我心裏隻有兩種想法,一是拋出去,拋出去錢都迴來了,也不用再擔驚受怕了,二是再堅持堅持,萬一它再高呢,再高,我再拋出去!
後來,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到橡膠期貨裏麵去了。僅滬上成立了很多個公司,一家新公司成立之初,100萬英鎊的股票全部都買空,這是什麽樣的情況?控製不住所有的事情都要被崩盤。
那個時候我就知道要壞菜,因為我是真真實實注冊了公司,後來又買下了一個巨大的橡膠園,就是說我手裏是有貨的,我能知道這個東西價值在於多少,可是有空殼子的公司,也在做這些事情,而且更加的瘋狂。
你們看到我知道的這些金融知識,都是在那個時候掌握起來的。
後來別說夏家葉家,各家都開始出現了狂熱。可那個時候我全都拋出去了,就連南陽的公司和園子,我都已經賣給別的人,手上的白銀是我這一生都沒有見過的數量。這錢雖然多,但是我看到股市的情況,就跟那烈火一樣,越看越害怕,越看越心慌。
齊紈魯縞,你們讀史書應該知道這個故事吧,就是管仲出的一個計謀,讓魯國不種田隻織布,最後布也賣不出去還沒有糧食吃,最後隻能歸順齊國。這個時候我就想起了這個故事,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橡膠的橡膠期貨的狂熱,豈不跟這事兒一樣一樣的,而且我還發現像英吉利法蘭西那些國家,好像更加安然無事,我就知道了打仗,不光是打的是戰場,經濟的戰爭,從始至終都不會少。他們這叫轉移矛盾。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那個時候國之不國,總有我的錯處,我裝作成一個經濟掮客,到處的幫各家去籌銀,去填那個窟窿。所有人都抱著一夜暴富的美夢,希望手上的那一點股票期貨能夠給他們翻倍的增長。的確,當時股票就是可以翻倍,打一個比方,你一英鎊買下來的股票,轉而就變成了十英鎊,再一倒手就是二十英鎊,誰能不心動?我有好幾個晚上瘋狂的在打自己巴掌,讓自己冷靜下來,我搞過這個東西,就知道它本身的價值。
瘋了,滬上的好多公司都瘋了,多少人去買,甚至去了英吉利去買那股票。最後呢,哼,大部分人都賠了,傾家蕩產,我所掙的那些銀子,都填了那一個窟窿,隻能說華夏沒有賠本。”
說到最後,梁先生重重的歎了一口氣,閉上了眼,手緊緊的抓住那盞熱茶,好像要給予他一些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