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梁澤新
雙穿:都是些啥破開局 作者:滿朝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梁安若自己也算是個大夫,這點小病自然知道如何讓自己快些好起來,吃了藥之後他就會出門活動活動,不能一直待在屋子裏,這個屋子實在是太悶了,有的時候她都感覺陽光,是不是真的進不來?
這家不是什麽高門大院,隻有幾個幫傭,自然也沒有那麽多規矩,梁安若打清了外麵的事情,結合記憶裏的事情,基本上沒有遇到一位姓景的人家,也不知道景莊現在又在哪裏?
不過因為早晚出去在院子裏散步,她很快的就摸清了這家的結構,這是一個大三進的院子,前院還有一個地方劃出來是給舅爺住的,梁安若以為了,趙氏護著閨女,守著這份家業,很大程度上就是趙家在使力。否則這個年代有多少要吃絕戶的人,男人在大城市,兒子又在外地上學,這孤兒寡母的,沒一個人幫襯著實在是不成。
趙家也不是白白的護著出嫁的閨女,他們家也沒有疼閨女疼到那麽個地步,不過就是梁家的家業底子厚實的很。那梁家老太爺也就是這位梁先生的曾祖父,在前朝做過官,後來風風光光的迴家安置產業,都說給後人留了後手呢,否則絕對不會是這幾百畝的田地,還有縣城和鎮上的鋪子產業。
當年趙氏是伺候公公婆婆歸西的,趙家人都就覺得這對老夫妻一定在兒子趕不迴來的時候,給兒媳婦或者是孫子說了寶貝在哪裏。所以在梁家的家底沒有吸幹之前,趙家是不會吝嗇幫助的。
至於什麽寶貝,梁安若並不知情,但是她偷聽到了趙家舅爺跟趙氏的談話。“你兒子犯了多大的事情,你難道不知道嗎?前幾天,跟他有關係的人都槍決了,我去往他的學校裏發過電報,他去了南邊,找他沒良心的父親去了。我又去縣裏找人問了,裏裏外外聽那話,覺得這事不好了。”
趙氏聽到哥哥這麽說,一下子嗚咽了起來,聲音又不敢太大,擔心被人聽到,“哥,可怎麽辦呀?我就這麽一個兒子。”
“我的好妹妹呀,你現在還想你兒子能不能活?你先想想你和你家閨女,還有咱們趙家人能不能活吧!”趙舅爺說的那叫一個嚴肅,好像大家就麵臨著滅門慘禍似的。
趙舅爺在房裏來迴踱了幾步,好似拿定主意了之後,“最緊要的就是你家小閨女,嫁人,別想了,匆匆嫁人肯定引人懷疑,你想不想讓你小閨女有個安生的後半輩子?”
趙氏聽了連忙點頭開玩笑,她兒子要是折進去了,她這輩子隻能指望閨女了。“送走,把她送去上學,送的遠遠的,省城有女子學校就把她送到那邊。對外就說女孩大了,出去上兩年學迴來好說親事。”
“還去上學?”趙氏聽到這話,立馬不願意了。她覺得這一生過得不好,就是因為上學二字,請個夫子迴家教就多好了。丈夫因為上學不願意迴家,兒子上學要去造反,那女兒上學那要怎麽辦?
趙舅爺點著自家妹妹說,“你家已經有兩個送去上學了,你送你閨女出去上學才是最不惹人非議的!不是一個借口,要不是現在沒有那麽合適的人,我都想把外甥女嫁出去。”要是嫁人,其實還是能嫁的,隻不過趙舅爺擔心這個姑娘一嫁人,妹妹肯定要給姑娘拿很多壓箱底的東西。
“好,那,那我就去準備東西,早早的就把若若送走。”趙氏就立馬起身打算去收拾銀錢,被她哥一把拉住,繼續對著她說,“還有你呀,我的妹妹,那個白眼狼不是登報說離婚了嗎?那咱這邊也離,麵上做戲懂不懂?意思就是咱跟梁家沒關係。妹妹呀,你得保全咱趙家的人啊。”
趙氏聽到這話,更不願意了,“哥哥出的是什麽主意?我不離,我為何要離?我伺候公婆、照顧兒女、打理家業,我一點錯都沒有!”
而在窗外偷聽兩人談話的梁安若,也尋思過味兒來了,這位舅舅可一點都不像是為給妹妹和外甥出主意的,反而是想把兩人分開,隻要分開母女兩人,一家四口天各一方,而趙家跟梁家的族親,吞了梁家的產業也有可能的。這不得不讓梁安若多想,畢竟吃絕戶的事情哪哪都有。
梁安若腦子動得飛快,要如何將這件事情解決?忍不住在心裏歎一口氣,這事,有種兩頭都堵上的感覺。
在兄妹兩個人僵持不下的時候,有一個意想不到的人迴來了,梁澤新梁先生,原身的父親,趙氏的丈夫。
“老爺,老爺你可迴來了。”趙氏簡直就是喜極而泣,丈夫在十年前與家裏決裂之後,就再也沒有迴來,她就想著想著自己隻要不斷了夫妻關係,這丈夫有一天就真的迴來了。梁安若從屋子的轉角偷偷往前看,怎麽說呢,一身洋裝的男子一點都不像年過三十,反而年輕的很,而趙氏的打扮一還是清漢女的樣式,老氣的藏藍色衣裙,上麵繡著的花紋隨風飄擺,又跟著趙氏的小跑,來到了男子身側,兩個人中西古今之間的分裂感實在是太強了。
梁先生低頭看了看自己的這位妻子,忍不住歎了一口氣,她長得是很美,但是卻美的沒有一絲韻味,偏生還把自己打扮的這麽老氣。
“家中的事情,多謝舅兄幫忙,但是因著安民,所以我也有了新的打算,舅兄放心就好。”梁先生說的很客氣,客氣的意思就是這是我家的事,以後跟你沒關係了。
趙舅爺下意識的避開了梁先生對視的眼神,嗬的笑了幾聲,“那就好,那就好。”然後也不多說什麽,就趕緊離開,他感覺這梁澤新好像看透了自己的想法。自己肚子裏的小算盤哄哄妹妹還算可以,但是對上這個見過世麵的小舅子來說,那就不夠看的了。
梁先生拍了拍趙氏的手,說道,“進屋說,放心好了,兒子那邊我已經安排好了。”
梁安若就看到趙氏臉上的笑容變得更真實了一些,就好像是菟絲花終於找到了那個可以讓自己依附的人。
這家不是什麽高門大院,隻有幾個幫傭,自然也沒有那麽多規矩,梁安若打清了外麵的事情,結合記憶裏的事情,基本上沒有遇到一位姓景的人家,也不知道景莊現在又在哪裏?
不過因為早晚出去在院子裏散步,她很快的就摸清了這家的結構,這是一個大三進的院子,前院還有一個地方劃出來是給舅爺住的,梁安若以為了,趙氏護著閨女,守著這份家業,很大程度上就是趙家在使力。否則這個年代有多少要吃絕戶的人,男人在大城市,兒子又在外地上學,這孤兒寡母的,沒一個人幫襯著實在是不成。
趙家也不是白白的護著出嫁的閨女,他們家也沒有疼閨女疼到那麽個地步,不過就是梁家的家業底子厚實的很。那梁家老太爺也就是這位梁先生的曾祖父,在前朝做過官,後來風風光光的迴家安置產業,都說給後人留了後手呢,否則絕對不會是這幾百畝的田地,還有縣城和鎮上的鋪子產業。
當年趙氏是伺候公公婆婆歸西的,趙家人都就覺得這對老夫妻一定在兒子趕不迴來的時候,給兒媳婦或者是孫子說了寶貝在哪裏。所以在梁家的家底沒有吸幹之前,趙家是不會吝嗇幫助的。
至於什麽寶貝,梁安若並不知情,但是她偷聽到了趙家舅爺跟趙氏的談話。“你兒子犯了多大的事情,你難道不知道嗎?前幾天,跟他有關係的人都槍決了,我去往他的學校裏發過電報,他去了南邊,找他沒良心的父親去了。我又去縣裏找人問了,裏裏外外聽那話,覺得這事不好了。”
趙氏聽到哥哥這麽說,一下子嗚咽了起來,聲音又不敢太大,擔心被人聽到,“哥,可怎麽辦呀?我就這麽一個兒子。”
“我的好妹妹呀,你現在還想你兒子能不能活?你先想想你和你家閨女,還有咱們趙家人能不能活吧!”趙舅爺說的那叫一個嚴肅,好像大家就麵臨著滅門慘禍似的。
趙舅爺在房裏來迴踱了幾步,好似拿定主意了之後,“最緊要的就是你家小閨女,嫁人,別想了,匆匆嫁人肯定引人懷疑,你想不想讓你小閨女有個安生的後半輩子?”
趙氏聽了連忙點頭開玩笑,她兒子要是折進去了,她這輩子隻能指望閨女了。“送走,把她送去上學,送的遠遠的,省城有女子學校就把她送到那邊。對外就說女孩大了,出去上兩年學迴來好說親事。”
“還去上學?”趙氏聽到這話,立馬不願意了。她覺得這一生過得不好,就是因為上學二字,請個夫子迴家教就多好了。丈夫因為上學不願意迴家,兒子上學要去造反,那女兒上學那要怎麽辦?
趙舅爺點著自家妹妹說,“你家已經有兩個送去上學了,你送你閨女出去上學才是最不惹人非議的!不是一個借口,要不是現在沒有那麽合適的人,我都想把外甥女嫁出去。”要是嫁人,其實還是能嫁的,隻不過趙舅爺擔心這個姑娘一嫁人,妹妹肯定要給姑娘拿很多壓箱底的東西。
“好,那,那我就去準備東西,早早的就把若若送走。”趙氏就立馬起身打算去收拾銀錢,被她哥一把拉住,繼續對著她說,“還有你呀,我的妹妹,那個白眼狼不是登報說離婚了嗎?那咱這邊也離,麵上做戲懂不懂?意思就是咱跟梁家沒關係。妹妹呀,你得保全咱趙家的人啊。”
趙氏聽到這話,更不願意了,“哥哥出的是什麽主意?我不離,我為何要離?我伺候公婆、照顧兒女、打理家業,我一點錯都沒有!”
而在窗外偷聽兩人談話的梁安若,也尋思過味兒來了,這位舅舅可一點都不像是為給妹妹和外甥出主意的,反而是想把兩人分開,隻要分開母女兩人,一家四口天各一方,而趙家跟梁家的族親,吞了梁家的產業也有可能的。這不得不讓梁安若多想,畢竟吃絕戶的事情哪哪都有。
梁安若腦子動得飛快,要如何將這件事情解決?忍不住在心裏歎一口氣,這事,有種兩頭都堵上的感覺。
在兄妹兩個人僵持不下的時候,有一個意想不到的人迴來了,梁澤新梁先生,原身的父親,趙氏的丈夫。
“老爺,老爺你可迴來了。”趙氏簡直就是喜極而泣,丈夫在十年前與家裏決裂之後,就再也沒有迴來,她就想著想著自己隻要不斷了夫妻關係,這丈夫有一天就真的迴來了。梁安若從屋子的轉角偷偷往前看,怎麽說呢,一身洋裝的男子一點都不像年過三十,反而年輕的很,而趙氏的打扮一還是清漢女的樣式,老氣的藏藍色衣裙,上麵繡著的花紋隨風飄擺,又跟著趙氏的小跑,來到了男子身側,兩個人中西古今之間的分裂感實在是太強了。
梁先生低頭看了看自己的這位妻子,忍不住歎了一口氣,她長得是很美,但是卻美的沒有一絲韻味,偏生還把自己打扮的這麽老氣。
“家中的事情,多謝舅兄幫忙,但是因著安民,所以我也有了新的打算,舅兄放心就好。”梁先生說的很客氣,客氣的意思就是這是我家的事,以後跟你沒關係了。
趙舅爺下意識的避開了梁先生對視的眼神,嗬的笑了幾聲,“那就好,那就好。”然後也不多說什麽,就趕緊離開,他感覺這梁澤新好像看透了自己的想法。自己肚子裏的小算盤哄哄妹妹還算可以,但是對上這個見過世麵的小舅子來說,那就不夠看的了。
梁先生拍了拍趙氏的手,說道,“進屋說,放心好了,兒子那邊我已經安排好了。”
梁安若就看到趙氏臉上的笑容變得更真實了一些,就好像是菟絲花終於找到了那個可以讓自己依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