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梁家
雙穿:都是些啥破開局 作者:滿朝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原身落水的原因,就是出了鎮口想進縣城買東西的時候,看到官差槍殺不知道是安了什麽樣罪名的幾個年輕人,血唿啦擦的,直接在縣城門外就這麽處決了,目的就是起到警示的作用。
原身之所以害怕就是因為她看到,被處決的一個年輕男子是自己哥哥的同學,有過幾麵之緣,就這麽被槍殺了,原身害怕自己的哥哥在外麵求學,是不是也成了這副模樣?
縣城外麵是有一道小小的護城河的,別看它窄,但是深的很,上麵架了幾個木橋,設施極其簡陋,而且還沒有圍擋,原身想事情的時候一不留意被人撞了,身子沒穩住,直接跌了下去。幸好跟著她的芳姐會遊泳,直接把她帶了上來,又喊了一個鎮上的百姓,找了一個獨輪車,找了大夫開了藥之後才迴的家。
“東家太太,這是姑娘的藥。”
“好好好,謝謝你,阿芳,你去留意雞湯吧。”
門外響起了原身母親跟芳姐的對話,她家就是鎮上的一個小地主,有著幾個長工,又雇了幾個人勤快的媳婦做工。
門吱呀的響了起來,母親趙氏端著一盞茶就進來了,將門關好之後,連忙來到女兒的身邊,手摸下額頭不燙了,就是有點蔫蔫的,“快喝吧,喝了之後趕緊說,你是不是看見你哥的那個同學了?”
這話一出,幸好梁安若沒有碰那藥碗,否則手一抖,這藥準得撒了。
但是趙氏看著女兒這一個神情就知道,消息沒錯。將藥放在小炕桌上,惡狠狠的說道,“那些沒心沒肺的,是想幹什麽呀?好好過日子不成嘛,又是起義,又是造反的!老天爺呀,皇帝都沒了,他們這又是為哪一方人賣命?”邊說著,神情也不似剛才的狠烈,反而有些抹起了眼淚。
這讓梁安若怎麽說呢?這趙氏嫁到梁家之後,生了一子一女,梁家也不過就是一個小地主家,但是現在的梁地主原先也是讀過幾年新式學堂的人物,自詡自己是新派人,不許別人叫他地主,現在也不在這小地方生活,好似去了什麽大城市,寫寫文章做做先生,還挺有名氣的。
不過讓梁安若覺得不好受的就是,因為梁先生為了跟封建家庭劃清界限,於是登報離婚,也就是他不承認自己跟趙氏是夫妻,在大城市又娶了新的妻子。而趙氏這邊,雖然丈夫登報跟自己離婚,但是她還是老派的思想。離婚,啥意思?自己是丈夫三書六禮娶了迴來的,伺候了公公婆婆歸西,還給梁家生了一兒一女,休她,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娘家也不是小門小戶,同樣也是另一個鎮上的小地主,有娘家撐腰,夫家的族親也不敢對著趙氏指手畫腳。後來夫妻兩個商定,也不說什麽離婚休妻的,就雙方分開過日子,家裏的土地產業都交給趙氏,雙方互不打擾。
梁安若的哥哥梁安民,在父母感情出現分歧的時候,已經長大了,梁先生覺得自己這個兒子資質不錯,要求兒子一定要好好念書。對於念書這一點,大家都沒有異議,可念著念著,趙氏就覺得這念書的方向不對。不讀聖人的四書五經,怎麽還去學洋人的東西,難不成跟他父親一樣,都是些數典忘祖的東西嗎?
當年母子倆吵了一頓,於是梁安民就跑去外地讀書,就是過年過節的時候,來幾封書信報報平安。趙氏覺得自己最傷心的就是一把屎一把尿,把兒子養大了,而這個白眼狼最後向著他父親。因為在趙氏看來,兒子在學什麽洋人的東西,以後肯定跟他父親一模一樣的,都是一些忘恩負義的。
去年過年的時候好不容易迴來,母子幾人打算好好聚一聚,這幾年過去了,趙氏思念兒子的心情到達了極點。梁安民還帶了自己的同學,當時趙氏還覺得那小夥不錯,既是兒子的同學,閨女長大了幾歲之後還可以許配給人家。萬萬沒有想到兒子這一次迴來,是迴家避難的。
趙氏現在才從自家兄長那裏知道,她的這個好兒子呀,到底在外麵讀書,還是在外麵造反呀?與這些不清不白的人有聯係,偏偏連累了自家,放在以前那可都是抄家滅族的大罪。
一想到這裏,趙氏就忍不住的生氣,她就想讓兒子讀幾年書迴來,打理打理田地鋪子,再娶一房好人家的姑娘,安安穩穩的過日子,怎麽就這麽難呢?
這裏麵的紛紛擾擾,梁安若不知道該怎麽說,一張開嘴又想說的話也咽了迴去,還是先把那藥喝了吧。哇,這誰開的藥!也就喝這麽一會兒,趕緊好了吧。
“娘,咳咳,你還是發電報問問哥哥怎麽樣了吧?我怕…”
“怕?現在才知道怕!早幹什麽去了?”趙氏胡亂的抹了一把眼淚,“你舅舅給你哥的學校發了電報了,到現在還沒消息。就說當年不應該讓你哥哥出去讀書,還有當年就應該聽我的,再把你的腳給裹上,出門一趟還落了水,不知多少人看了去!”
說到這裏,趙氏心裏更加的後悔,當年聽了那個陳世美的話,讓兒子去外麵讀書,還沒有給女兒裹腳。
現在,自家閨女還有誰敢娶?更別說了,還有一個類似於造反的哥哥,這以後孤兒寡母的日子該怎麽過?她的命怎麽就這麽的苦啊?
梁安若還能說什麽呢?每一個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場去想問題,都覺得有自己的苦衷,孰是孰非早就說不清道不明了,梁安若也覺得有些頭疼,她終於明白什麽叫被裹挾著往前走。現在,她是一絲頭緒都沒有,更別說還要去找景莊。
原身之所以害怕就是因為她看到,被處決的一個年輕男子是自己哥哥的同學,有過幾麵之緣,就這麽被槍殺了,原身害怕自己的哥哥在外麵求學,是不是也成了這副模樣?
縣城外麵是有一道小小的護城河的,別看它窄,但是深的很,上麵架了幾個木橋,設施極其簡陋,而且還沒有圍擋,原身想事情的時候一不留意被人撞了,身子沒穩住,直接跌了下去。幸好跟著她的芳姐會遊泳,直接把她帶了上來,又喊了一個鎮上的百姓,找了一個獨輪車,找了大夫開了藥之後才迴的家。
“東家太太,這是姑娘的藥。”
“好好好,謝謝你,阿芳,你去留意雞湯吧。”
門外響起了原身母親跟芳姐的對話,她家就是鎮上的一個小地主,有著幾個長工,又雇了幾個人勤快的媳婦做工。
門吱呀的響了起來,母親趙氏端著一盞茶就進來了,將門關好之後,連忙來到女兒的身邊,手摸下額頭不燙了,就是有點蔫蔫的,“快喝吧,喝了之後趕緊說,你是不是看見你哥的那個同學了?”
這話一出,幸好梁安若沒有碰那藥碗,否則手一抖,這藥準得撒了。
但是趙氏看著女兒這一個神情就知道,消息沒錯。將藥放在小炕桌上,惡狠狠的說道,“那些沒心沒肺的,是想幹什麽呀?好好過日子不成嘛,又是起義,又是造反的!老天爺呀,皇帝都沒了,他們這又是為哪一方人賣命?”邊說著,神情也不似剛才的狠烈,反而有些抹起了眼淚。
這讓梁安若怎麽說呢?這趙氏嫁到梁家之後,生了一子一女,梁家也不過就是一個小地主家,但是現在的梁地主原先也是讀過幾年新式學堂的人物,自詡自己是新派人,不許別人叫他地主,現在也不在這小地方生活,好似去了什麽大城市,寫寫文章做做先生,還挺有名氣的。
不過讓梁安若覺得不好受的就是,因為梁先生為了跟封建家庭劃清界限,於是登報離婚,也就是他不承認自己跟趙氏是夫妻,在大城市又娶了新的妻子。而趙氏這邊,雖然丈夫登報跟自己離婚,但是她還是老派的思想。離婚,啥意思?自己是丈夫三書六禮娶了迴來的,伺候了公公婆婆歸西,還給梁家生了一兒一女,休她,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娘家也不是小門小戶,同樣也是另一個鎮上的小地主,有娘家撐腰,夫家的族親也不敢對著趙氏指手畫腳。後來夫妻兩個商定,也不說什麽離婚休妻的,就雙方分開過日子,家裏的土地產業都交給趙氏,雙方互不打擾。
梁安若的哥哥梁安民,在父母感情出現分歧的時候,已經長大了,梁先生覺得自己這個兒子資質不錯,要求兒子一定要好好念書。對於念書這一點,大家都沒有異議,可念著念著,趙氏就覺得這念書的方向不對。不讀聖人的四書五經,怎麽還去學洋人的東西,難不成跟他父親一樣,都是些數典忘祖的東西嗎?
當年母子倆吵了一頓,於是梁安民就跑去外地讀書,就是過年過節的時候,來幾封書信報報平安。趙氏覺得自己最傷心的就是一把屎一把尿,把兒子養大了,而這個白眼狼最後向著他父親。因為在趙氏看來,兒子在學什麽洋人的東西,以後肯定跟他父親一模一樣的,都是一些忘恩負義的。
去年過年的時候好不容易迴來,母子幾人打算好好聚一聚,這幾年過去了,趙氏思念兒子的心情到達了極點。梁安民還帶了自己的同學,當時趙氏還覺得那小夥不錯,既是兒子的同學,閨女長大了幾歲之後還可以許配給人家。萬萬沒有想到兒子這一次迴來,是迴家避難的。
趙氏現在才從自家兄長那裏知道,她的這個好兒子呀,到底在外麵讀書,還是在外麵造反呀?與這些不清不白的人有聯係,偏偏連累了自家,放在以前那可都是抄家滅族的大罪。
一想到這裏,趙氏就忍不住的生氣,她就想讓兒子讀幾年書迴來,打理打理田地鋪子,再娶一房好人家的姑娘,安安穩穩的過日子,怎麽就這麽難呢?
這裏麵的紛紛擾擾,梁安若不知道該怎麽說,一張開嘴又想說的話也咽了迴去,還是先把那藥喝了吧。哇,這誰開的藥!也就喝這麽一會兒,趕緊好了吧。
“娘,咳咳,你還是發電報問問哥哥怎麽樣了吧?我怕…”
“怕?現在才知道怕!早幹什麽去了?”趙氏胡亂的抹了一把眼淚,“你舅舅給你哥的學校發了電報了,到現在還沒消息。就說當年不應該讓你哥哥出去讀書,還有當年就應該聽我的,再把你的腳給裹上,出門一趟還落了水,不知多少人看了去!”
說到這裏,趙氏心裏更加的後悔,當年聽了那個陳世美的話,讓兒子去外麵讀書,還沒有給女兒裹腳。
現在,自家閨女還有誰敢娶?更別說了,還有一個類似於造反的哥哥,這以後孤兒寡母的日子該怎麽過?她的命怎麽就這麽的苦啊?
梁安若還能說什麽呢?每一個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場去想問題,都覺得有自己的苦衷,孰是孰非早就說不清道不明了,梁安若也覺得有些頭疼,她終於明白什麽叫被裹挾著往前走。現在,她是一絲頭緒都沒有,更別說還要去找景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