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雍現在是很感謝秦王。就因為在秦國的驅使之下,婁煩和林胡的主力五萬餘人大半被埋葬在了草原。所以趙王雍必須得趁著各方都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先把地方占了。
婁煩和林胡可是還有數十萬基數的人口在呢,隻要收攏利用得法,那過不了多久就能多出幾萬善戰之兵,而且有肥美的草場在手,這種死多少都不心疼的兵源將是源源不斷的。
趙王雍進取心十足是因為年輕,但也是因為年輕,國內其實很多實力派都在反對他。倒不是說那些人覬覦王位,主要是反對他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竟然為了什麽作戰方便就提出要大家跟胡人穿一樣的衣服,最容易解釋的簡單不滿就是,什麽和蠻子一樣,那還怎麽顯出我們華族貴族的高貴?
而且這種胡服之革新還隻是停留在軍事改革層麵上的,更讓趙國貴族心生恐懼的是,趙王雍對燕王噲十分推崇。
趙王雍對於燕國推行的那套提拔軍功階層,並將軍權收攏歸於君王手的改革十分認可。如果趙王雍一旦強行推廣,被觸動利益的人可就太多了,並且燕國貴族的落魄樣早就被他們熟知,於是,趙國內部的暗流也是十分洶湧的。
不過,趙王雍卻是有心機的。雖然有想法卻不會硬扛,反而處處表現出來與那些保守勢力不斷妥協。這也給了外人一個錯覺,就是年輕的趙王雍不過是王位上的一個擺設,並無實際權威。
也因此,燕王太後甚至沒有直接派人與趙王雍接觸。隻是重賄了趙王的幾位手掌重權的叔父,得到他們的承諾之後就天真地認為謀殺燕王噲這事成了。
允許自己妥協是趙王雍聰明的地方,雖然繼位已經五年多,但是他麾下可沒有凝聚燕王噲當初的實力,所以他也不打算跟國內那些反對派刺刀見紅,因為蠻幹等於自掘墳墓。
這一次的燕國之變,正好給了趙王雍發展自己勢力的機會,所以他毫不猶豫地就和燕王噲聯手了。
我沒有土地分給軍功者是吧,那我就去搶地盤。你們不願意放棄私兵是吧,那我分了新占的土地之後吸引來的人口就歸我了,以後我自己養兵就是了。你們看,我都這麽退讓了,所以,給秦國挖坑的事,你們必須站在我一邊。
肥沃廣闊的九曲大河地就是趙王雍的目標,幾番密謀之後,這麽大一塊的誘惑也讓趙國那些收了重賄的人馬上就改變了想法,為了自己和趙國的利益他們也隻能吃相難看些,一邊收著錢一邊打雞血似地配合趙王坑人了。
至於那個呂梁劍派,趙王雍早對這個與貴族們沆瀣一氣的鎮國劍派不滿了,而且他很清楚這呂梁劍派地緣三晉左右逢源,屬於不可信之流。
趙王雍可是知道燕王城裏必有高手坐鎮的。如果號稱威震河朔的呂梁十八劍折在了燕王城,呂梁劍派也就剩下幾個老不死的和一大群沒長牙的了。最好那幾個老不死地親自出手去中山討說法,要是能兩敗俱傷就更好了。
雖然趙王雍本身偷偷掛了個名算是修行者,但他還是對藐視世間王侯將相的修行者深惡之的。因為武力高絕的修行者始終是威脅王權的力量,是對王權絕對性赤裸裸的踐踏。
就像那中山老人,擁有的力量是想想就讓人絕望的。他隻是一句話,就讓趙國先祖簽了城下之盟,放棄了對中山十三城的窺覷。不然的話,若是如鯁在喉的中山國在手,還在乎什麽秦國。
趙王雍曾暗自推算過,中山老人要是想殺他,他至少需要一萬精通戰陣的甲士來保護他,而這也隻能是把那家夥累退,至於說擊殺,似乎可能性是沒有的。
至於損失了呂梁劍派,可能會降低對他國的威懾力,這點趙王雍更是不愁,趙國可是有三大派的,弄垮一個不聽話還很傲慢的呂梁劍派根本不算什麽。而且,與燕山劍派不同,其他諸侯國的鎮國劍派並不會與王室牽扯過深。但正是這種獨立性反而讓各諸侯心生忌憚。
鑒於各派的修行者對於王權的絕大影響力,各國君主早就有所反應,早就開始培養擁有血脈之力的武者,並且也已經在軍中漸漸成了氣候。假以時日,天下布武,人從眾的,管他什麽陸地神仙還是人間至聖,神神聖聖地在山裏喝風吃露就好。
當然,趙王雍也不介意呂梁十八劍這一次能夠順利割下蒼生的人頭。他不是不滿蒼生的什麽天下易主之類的無聊讖語,而是他覺得,這天下已經有那麽多的所謂神仙至聖胡作非為了,那麽天生聖人、氣運之子什麽的別再出來添亂了。
驕傲的趙王雍認為,他們僅憑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生而知之,就連孤王這種天生貴胄在他們麵前都降低了檔次,那還讓普通人還怎麽活,怎麽積極追求上進。
一路疾馳迴營的趙王雍興奮得很想大吼幾聲,這一次揮師北上若能全麵拿下九曲大河之地,隻要給他幾年時間經營,強大起來的趙國未來一定隻有他一個聲音。
而且,天下易主,這可是值得趙王雍偷偷為此奮鬥一生的口號了。
什麽蒼生出,誰知道是不是隻是給大爭之世做的注腳。他日傳說中的九州龍脈若是歸一,為什麽登臨人間巔峰的就不能是我?
趙王雍也確實有資格驕傲,有資格傲視天下群雄。十五歲登上趙王位,在強敵環伺之下,秣兵厲馬,力抗五國威脅,數年間更是將趙國治理得蒸蒸日上,這一次眼看就能將趙國國土向外擴展一倍,放眼天下,這一代誰與爭鋒!
當然,趙王雍知道趙國實力還不足以爭霸天下,但,他年輕,他等得起。
再也望不見趙王雍的身影,燕王噲跳上戰馬,“公子章?”他心下有了幾分計較。恩師曾對謫仙人說,趙雍如白。白,指的是齊國那個小白吧。
那麽,對不起了,雍弟,為了我大燕國日後不被你趙國欺負,我得好好照顧一下公子章了。
婁煩和林胡可是還有數十萬基數的人口在呢,隻要收攏利用得法,那過不了多久就能多出幾萬善戰之兵,而且有肥美的草場在手,這種死多少都不心疼的兵源將是源源不斷的。
趙王雍進取心十足是因為年輕,但也是因為年輕,國內其實很多實力派都在反對他。倒不是說那些人覬覦王位,主要是反對他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竟然為了什麽作戰方便就提出要大家跟胡人穿一樣的衣服,最容易解釋的簡單不滿就是,什麽和蠻子一樣,那還怎麽顯出我們華族貴族的高貴?
而且這種胡服之革新還隻是停留在軍事改革層麵上的,更讓趙國貴族心生恐懼的是,趙王雍對燕王噲十分推崇。
趙王雍對於燕國推行的那套提拔軍功階層,並將軍權收攏歸於君王手的改革十分認可。如果趙王雍一旦強行推廣,被觸動利益的人可就太多了,並且燕國貴族的落魄樣早就被他們熟知,於是,趙國內部的暗流也是十分洶湧的。
不過,趙王雍卻是有心機的。雖然有想法卻不會硬扛,反而處處表現出來與那些保守勢力不斷妥協。這也給了外人一個錯覺,就是年輕的趙王雍不過是王位上的一個擺設,並無實際權威。
也因此,燕王太後甚至沒有直接派人與趙王雍接觸。隻是重賄了趙王的幾位手掌重權的叔父,得到他們的承諾之後就天真地認為謀殺燕王噲這事成了。
允許自己妥協是趙王雍聰明的地方,雖然繼位已經五年多,但是他麾下可沒有凝聚燕王噲當初的實力,所以他也不打算跟國內那些反對派刺刀見紅,因為蠻幹等於自掘墳墓。
這一次的燕國之變,正好給了趙王雍發展自己勢力的機會,所以他毫不猶豫地就和燕王噲聯手了。
我沒有土地分給軍功者是吧,那我就去搶地盤。你們不願意放棄私兵是吧,那我分了新占的土地之後吸引來的人口就歸我了,以後我自己養兵就是了。你們看,我都這麽退讓了,所以,給秦國挖坑的事,你們必須站在我一邊。
肥沃廣闊的九曲大河地就是趙王雍的目標,幾番密謀之後,這麽大一塊的誘惑也讓趙國那些收了重賄的人馬上就改變了想法,為了自己和趙國的利益他們也隻能吃相難看些,一邊收著錢一邊打雞血似地配合趙王坑人了。
至於那個呂梁劍派,趙王雍早對這個與貴族們沆瀣一氣的鎮國劍派不滿了,而且他很清楚這呂梁劍派地緣三晉左右逢源,屬於不可信之流。
趙王雍可是知道燕王城裏必有高手坐鎮的。如果號稱威震河朔的呂梁十八劍折在了燕王城,呂梁劍派也就剩下幾個老不死的和一大群沒長牙的了。最好那幾個老不死地親自出手去中山討說法,要是能兩敗俱傷就更好了。
雖然趙王雍本身偷偷掛了個名算是修行者,但他還是對藐視世間王侯將相的修行者深惡之的。因為武力高絕的修行者始終是威脅王權的力量,是對王權絕對性赤裸裸的踐踏。
就像那中山老人,擁有的力量是想想就讓人絕望的。他隻是一句話,就讓趙國先祖簽了城下之盟,放棄了對中山十三城的窺覷。不然的話,若是如鯁在喉的中山國在手,還在乎什麽秦國。
趙王雍曾暗自推算過,中山老人要是想殺他,他至少需要一萬精通戰陣的甲士來保護他,而這也隻能是把那家夥累退,至於說擊殺,似乎可能性是沒有的。
至於損失了呂梁劍派,可能會降低對他國的威懾力,這點趙王雍更是不愁,趙國可是有三大派的,弄垮一個不聽話還很傲慢的呂梁劍派根本不算什麽。而且,與燕山劍派不同,其他諸侯國的鎮國劍派並不會與王室牽扯過深。但正是這種獨立性反而讓各諸侯心生忌憚。
鑒於各派的修行者對於王權的絕大影響力,各國君主早就有所反應,早就開始培養擁有血脈之力的武者,並且也已經在軍中漸漸成了氣候。假以時日,天下布武,人從眾的,管他什麽陸地神仙還是人間至聖,神神聖聖地在山裏喝風吃露就好。
當然,趙王雍也不介意呂梁十八劍這一次能夠順利割下蒼生的人頭。他不是不滿蒼生的什麽天下易主之類的無聊讖語,而是他覺得,這天下已經有那麽多的所謂神仙至聖胡作非為了,那麽天生聖人、氣運之子什麽的別再出來添亂了。
驕傲的趙王雍認為,他們僅憑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生而知之,就連孤王這種天生貴胄在他們麵前都降低了檔次,那還讓普通人還怎麽活,怎麽積極追求上進。
一路疾馳迴營的趙王雍興奮得很想大吼幾聲,這一次揮師北上若能全麵拿下九曲大河之地,隻要給他幾年時間經營,強大起來的趙國未來一定隻有他一個聲音。
而且,天下易主,這可是值得趙王雍偷偷為此奮鬥一生的口號了。
什麽蒼生出,誰知道是不是隻是給大爭之世做的注腳。他日傳說中的九州龍脈若是歸一,為什麽登臨人間巔峰的就不能是我?
趙王雍也確實有資格驕傲,有資格傲視天下群雄。十五歲登上趙王位,在強敵環伺之下,秣兵厲馬,力抗五國威脅,數年間更是將趙國治理得蒸蒸日上,這一次眼看就能將趙國國土向外擴展一倍,放眼天下,這一代誰與爭鋒!
當然,趙王雍知道趙國實力還不足以爭霸天下,但,他年輕,他等得起。
再也望不見趙王雍的身影,燕王噲跳上戰馬,“公子章?”他心下有了幾分計較。恩師曾對謫仙人說,趙雍如白。白,指的是齊國那個小白吧。
那麽,對不起了,雍弟,為了我大燕國日後不被你趙國欺負,我得好好照顧一下公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