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趙王雍雖然年紀輕輕,還真是有雄主風範。”子之牽著兩匹馬走了過來,聽燕王噲簡單說了說結盟的事,也不由得讚了一句,“魏、韓無英主,以後能扛起三晉大旗的怕是隻有他了。”
“在他眼裏,三晉又算什麽。”燕王噲搖頭一笑,“這小子做買賣的本事也了得。本來是互助互利的事,我們替他解決了大問題,結果還欠了他的情。”燕王噲似乎想緩和一下剛才與之子鬧出的矛盾,又扔出了一句冷笑話,“這下可好,現在連兒子都得替他養了。”
世人多容易被表麵現象蒙蔽,就如燕王太後一直認為的,因為燕王噲曾在趙國大喪之時逼宮,導致兩國這幾年總是劍拔弩張,趙王雍一定很想除燕王噲而後快。
燕王太後失算的是,當世沒有幾個人知道,趙王雍和燕王噲算是師出一門,竟然都是中山老人的不記名弟子。這個不記名的弟子,說的是沒有在祖師堂上譜牒留名的。當然,誰也不知道活了不知道幾個千年的中山老人的祖師是誰,甚至世人連他的籍貫名諱都不曉得。
至於說怎麽能得中山老人青睞,成為不記名弟子,有個很市儈的說法,就是隻要是北方哪個諸侯國的貴族子弟中出了優秀人物,一般都會被中山老人認可為自己的不記名弟子。但這說法是否正確,也沒人出來辟個謠什麽的。
既然算是半個一家人,趙王雍自然知道,這個時候絕對不能招惹燕王噲引發中山國的怒火。
所以當燕王太後主動聯係趙國陰謀顛覆燕國之後,趙王雍馬上派人把這事毫無保留地跟燕王噲說了。
燕王噲也馬上和趙王雍取得了直接聯係。雖說不知道燕王太後或是秦國等勢力有什麽具體的陰謀手段,但是都看出其中有便宜可占,兩位君王可謂一拍即合,直接定下來將計就計了。
果然兄弟齊心其利斷金。但戎人王庭的一場大戰之後,就結果趨勢而言,得利最大的將會是突然反戈一擊的趙國。
之前幾年,雖然和燕國等幾國的關係都不好,但對於趙國來說,時刻覬覦趙地的秦國才是最大的宿敵。
秦國的步甲戰力之強,先鋒銳士之善戰,別說趙國,就是趙魏韓三晉聯合起來對陣秦國,這些年一樣吃過無數次虧了,曾經的中原霸主魏國已經被秦國打得沒了半條命。
但魏國雖然一直損兵折將,卻占據著險要地利,死死擋住了秦國東進之路。久攻魏國無果的秦國為了向東發展,想出的另一個解決辦法是迂迴到北邊跨過大河,通過草原先攻入趙國,然後以居高臨下之勢,南下平原區。
為了實施此計劃,窮得叮咣三響的秦國這兩年竟然真的精心打造了一支騎兵。之前秦國隻是沒有真正的騎兵,一般情況,幾個主力兵團中的精銳部隊都是騎馬行軍下馬作戰的。
而新建這支騎兵可不是騎馬步兵,更不是秦國那些附庸部落的雜兵組成的,所有將士都是跟匈奴死戰餘生的老兵,雖然人數不過萬人,但足以讓本有騎兵優勢的趙國如鯁在喉了。
趙王雍的戰略眼光很不錯的,既然燕王太後所求的隻是讓趙國出兵威脅牽製燕國北營,那就說明對燕王噲做致命一擊的一定是秦國人。而秦國能夠跨越萬裏奔襲的一定是一直遊弋在塞外的那支騎兵。
至於說這支騎兵出動之後,是去斬首燕王還是要虛晃一槍來打趙國的主意都無所謂,隻要能引蛇出洞就好。那可是一萬名久經沙場的老兵組成的騎兵部隊,失去這次一口氣吞掉機會,趙國要麵臨的麻煩可就大了。
要是再給秦國兩三年時間,一旦攻略巴蜀有成,得到了足夠的資源,秦國為了實施迂迴戰略定會繼續充實騎兵,有這一萬老兵在,傳幫帶之下可就能拉出個數萬人騎兵軍團來,那趙國可就真利刃懸頭了,所以務必要把這種危險扼殺在萌芽之中。
當然,趙王雍的雄才大略可不是吞掉一支秦國騎兵就能滿足胃口的。
大概是因為年輕,所以對於仇恨的執念並不是那麽強。這一次,趙王雍竟然可以放棄與婁煩、林胡的累世恩怨,策反了幾個經常侵襲趙國的部落。他的手段也是豪氣衝天,你們劫掠不也就是為了錢嘛,我直接給你們錢,給你們所需的所有物資!
婁煩和林胡兩個草原部落雖然大體上算是臣服於秦國,但那也是被逼的。因為漠北有部落人口眾多的匈奴,時常把他們當奴隸使喚,而秦國又沒事總跑去打他們,南邊的趙國又很頭鐵,他們夾在三大勢力中間屬於打不過還跑不了的角色,所以幹脆就做了殺人更狠的秦國的附庸。
可是就算是成了秦國的附庸,他們這些部落也根本也撈不到什麽好處,除了被派去死磕比他們還窮的匈奴人之外,那就是無限製地給秦國供應馬匹、牛羊。
這一對比,離自己老窩更近的趙國自然誠意十足,他們去拚命不就是為了點活下去的物資嘛。於是,這幾個部落很快就決定給自己換個山頭了,秦國召集的婁煩和林胡的部落聯軍中也就多出了很多奸細,還是因為與趙國仇恨最深而最受信任的奸細。所以,秦國騎兵一動,趙國這邊就什麽消息都有了。
等到萬餘秦軍裹挾著五萬多各部落騎兵過了九曲大河直入北地草原之後,趙國的主力十萬人就偷偷摸摸地跟著北上了。至於說逼迫燕國北營的趙軍,那基本上都是濫竽充數的民夫,而且旗幟比人都多。
草原一戰功成之後,趙王雍之所以著急離開,是因為他早就盯上了的九曲大河之地,以前那裏一直是婁煩和林胡人勢力範圍,可現在,他們的主力已經被剿滅在了戎人王庭。
那裏的土地可不像趙國本土多山地,都是一馬平川肥沃得狠,水資源又豐富,可耕可牧,趙國人能生多少,那裏就能養多少人。趙國的未來就看這一次了。
“在他眼裏,三晉又算什麽。”燕王噲搖頭一笑,“這小子做買賣的本事也了得。本來是互助互利的事,我們替他解決了大問題,結果還欠了他的情。”燕王噲似乎想緩和一下剛才與之子鬧出的矛盾,又扔出了一句冷笑話,“這下可好,現在連兒子都得替他養了。”
世人多容易被表麵現象蒙蔽,就如燕王太後一直認為的,因為燕王噲曾在趙國大喪之時逼宮,導致兩國這幾年總是劍拔弩張,趙王雍一定很想除燕王噲而後快。
燕王太後失算的是,當世沒有幾個人知道,趙王雍和燕王噲算是師出一門,竟然都是中山老人的不記名弟子。這個不記名的弟子,說的是沒有在祖師堂上譜牒留名的。當然,誰也不知道活了不知道幾個千年的中山老人的祖師是誰,甚至世人連他的籍貫名諱都不曉得。
至於說怎麽能得中山老人青睞,成為不記名弟子,有個很市儈的說法,就是隻要是北方哪個諸侯國的貴族子弟中出了優秀人物,一般都會被中山老人認可為自己的不記名弟子。但這說法是否正確,也沒人出來辟個謠什麽的。
既然算是半個一家人,趙王雍自然知道,這個時候絕對不能招惹燕王噲引發中山國的怒火。
所以當燕王太後主動聯係趙國陰謀顛覆燕國之後,趙王雍馬上派人把這事毫無保留地跟燕王噲說了。
燕王噲也馬上和趙王雍取得了直接聯係。雖說不知道燕王太後或是秦國等勢力有什麽具體的陰謀手段,但是都看出其中有便宜可占,兩位君王可謂一拍即合,直接定下來將計就計了。
果然兄弟齊心其利斷金。但戎人王庭的一場大戰之後,就結果趨勢而言,得利最大的將會是突然反戈一擊的趙國。
之前幾年,雖然和燕國等幾國的關係都不好,但對於趙國來說,時刻覬覦趙地的秦國才是最大的宿敵。
秦國的步甲戰力之強,先鋒銳士之善戰,別說趙國,就是趙魏韓三晉聯合起來對陣秦國,這些年一樣吃過無數次虧了,曾經的中原霸主魏國已經被秦國打得沒了半條命。
但魏國雖然一直損兵折將,卻占據著險要地利,死死擋住了秦國東進之路。久攻魏國無果的秦國為了向東發展,想出的另一個解決辦法是迂迴到北邊跨過大河,通過草原先攻入趙國,然後以居高臨下之勢,南下平原區。
為了實施此計劃,窮得叮咣三響的秦國這兩年竟然真的精心打造了一支騎兵。之前秦國隻是沒有真正的騎兵,一般情況,幾個主力兵團中的精銳部隊都是騎馬行軍下馬作戰的。
而新建這支騎兵可不是騎馬步兵,更不是秦國那些附庸部落的雜兵組成的,所有將士都是跟匈奴死戰餘生的老兵,雖然人數不過萬人,但足以讓本有騎兵優勢的趙國如鯁在喉了。
趙王雍的戰略眼光很不錯的,既然燕王太後所求的隻是讓趙國出兵威脅牽製燕國北營,那就說明對燕王噲做致命一擊的一定是秦國人。而秦國能夠跨越萬裏奔襲的一定是一直遊弋在塞外的那支騎兵。
至於說這支騎兵出動之後,是去斬首燕王還是要虛晃一槍來打趙國的主意都無所謂,隻要能引蛇出洞就好。那可是一萬名久經沙場的老兵組成的騎兵部隊,失去這次一口氣吞掉機會,趙國要麵臨的麻煩可就大了。
要是再給秦國兩三年時間,一旦攻略巴蜀有成,得到了足夠的資源,秦國為了實施迂迴戰略定會繼續充實騎兵,有這一萬老兵在,傳幫帶之下可就能拉出個數萬人騎兵軍團來,那趙國可就真利刃懸頭了,所以務必要把這種危險扼殺在萌芽之中。
當然,趙王雍的雄才大略可不是吞掉一支秦國騎兵就能滿足胃口的。
大概是因為年輕,所以對於仇恨的執念並不是那麽強。這一次,趙王雍竟然可以放棄與婁煩、林胡的累世恩怨,策反了幾個經常侵襲趙國的部落。他的手段也是豪氣衝天,你們劫掠不也就是為了錢嘛,我直接給你們錢,給你們所需的所有物資!
婁煩和林胡兩個草原部落雖然大體上算是臣服於秦國,但那也是被逼的。因為漠北有部落人口眾多的匈奴,時常把他們當奴隸使喚,而秦國又沒事總跑去打他們,南邊的趙國又很頭鐵,他們夾在三大勢力中間屬於打不過還跑不了的角色,所以幹脆就做了殺人更狠的秦國的附庸。
可是就算是成了秦國的附庸,他們這些部落也根本也撈不到什麽好處,除了被派去死磕比他們還窮的匈奴人之外,那就是無限製地給秦國供應馬匹、牛羊。
這一對比,離自己老窩更近的趙國自然誠意十足,他們去拚命不就是為了點活下去的物資嘛。於是,這幾個部落很快就決定給自己換個山頭了,秦國召集的婁煩和林胡的部落聯軍中也就多出了很多奸細,還是因為與趙國仇恨最深而最受信任的奸細。所以,秦國騎兵一動,趙國這邊就什麽消息都有了。
等到萬餘秦軍裹挾著五萬多各部落騎兵過了九曲大河直入北地草原之後,趙國的主力十萬人就偷偷摸摸地跟著北上了。至於說逼迫燕國北營的趙軍,那基本上都是濫竽充數的民夫,而且旗幟比人都多。
草原一戰功成之後,趙王雍之所以著急離開,是因為他早就盯上了的九曲大河之地,以前那裏一直是婁煩和林胡人勢力範圍,可現在,他們的主力已經被剿滅在了戎人王庭。
那裏的土地可不像趙國本土多山地,都是一馬平川肥沃得狠,水資源又豐富,可耕可牧,趙國人能生多少,那裏就能養多少人。趙國的未來就看這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