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後就將信件往後,讓眾大臣傳閱,英護侯安淮聞等前麵幾位閣老看完後,首先接了過來。
他一行行看信,信中主要嚴明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在西戎人打過來時,牧大將軍發現他們行動極為順利,如入無人之地,牧大將軍覺得不對,讓人去隱秘地方看了被保存的布防圖,卻發現布防圖已被人更換,真的布防圖早已不見蹤影,留下的隻是一張形似的假布防圖。
布防圖何等重要,關乎一城之存亡,古往今來,布防圖都被慎之又慎地藏在隱秘之處,而守邊城的布防圖所藏位置隻有牧大將軍以及幾位副將清楚,連牧大將軍的兩位兒子都不知位置。
布防圖丟失隻有可能與幾位副將有關。
另外,西戎人自從被先帝趕離邊境之後,邊境守備嚴格,兩邊交易甚少,西戎人的武器更是被先帝率兵繳獲大半。
可此次前來的西戎人士兵,人皆手握趁手利器,兵器又從何來?
信件在在場的每一位官員手中傳過,不隻是安淮聞疑惑,其他人也是滿心疑慮。
還是方才那位戶部官員,“就算事出有因,可布防圖丟失一事牧大將軍當追首責,就算西戎人有備而來,且身負利器,可牧大將軍駐守在守邊城,職責就是戍邊,現在卻將守邊城丟失在西戎人手中,還請陛下追究牧大將軍之罪責。”
“是啊,自從先帝將大炎朝邊境推至守邊城,距今數十年,從無一城丟失,牧大將軍論理應當論罪。”
邊上有不少大臣紛紛點頭附和,站在孔起元旁邊的何懷仁皺眉沉思,從頭至尾不發一言。
泰安帝手指敲在禦座一側扶手上,側首問孔起元:“老師認為該如何?”
孔起元不隻是先帝的老師,也是泰安帝和晟王的老師。
先帝尚武,尤重軍事,許多時候都征戰在外,後宮空置,隻有數位嬪妃,膝下隻有泰安帝和晟王二子。
孔起元在進士及第之後被封翰林官,之後被外放立功,先帝時迴京,後因謀而能斷,建言朝政有功獲封少師。
先帝在時將泰安帝和晟王交與孔起元教導,臨去世前,更是將朝政和泰安帝托付與他,現在已是官至太傅兼任兵部尚書,更是內閣首輔。
他孤正清貴,盡忠職守,盡心盡力輔佐泰安帝,在泰安帝不爭氣的情況下仍將朝政打理得井井有條。
現在已有六十五的高齡,本該致仕榮養歸家,現在已白發蒼蒼,仍放不下泰安帝,也放不下朝政之事。
泰安帝的皇位還能穩固,除了長公主,另一大有功之臣就是孔起元了。
聽見皇帝問孔起元的意見,玉熙宮內眾大臣全部停下話頭,一一將眼神投注在孔起元身上。
想到牧敬獻已經以身殉國,孔起元眼中劃過一絲沉痛,他們二人是先帝的左膀右臂,他文,牧將軍武。
牧敬獻比他年歲小,現在才不到五十歲,當年先帝身邊的舊人本就不剩幾個,他原以為自己會是先走的,沒想到牧敬獻反而卻走在了他前麵。
孔起元沉聲道:“當務之急是先派遣軍士去往金匾城,不然牧大將軍留下的兵士就是一盤散沙,又如何能對付氣勢洶洶的西戎士兵?已經丟了守邊城,萬不能再丟一城。”
他有未盡之言沒明說,牧敬獻麾下的士兵幾乎是由他一手帶出來的,現在牧敬獻已戰亡,他的兩個兒子殿後也不知情況如何,現在的牧家軍定是士氣低沉。
若無人前去領兵,大炎朝聲名鼎鼎的牧家軍若是被人派去當馬前卒,也不知還能餘下多少?
見終於說到重點了,一旁白發蒼蒼的鄭國公才總算抬起了雙眼,讚同道:“孔閣老所言甚是。”
一位兵部官員道:“將北邊防的沈將軍派遣過去如何?”
沈將軍戍邊也有十數年,對上過來騷擾的敵軍幾乎是從無敗績。
另一位官員反駁道:“不行,其他戍邊的將軍不能動,萬一其他外敵趁著薄弱作亂,到時四麵楚歌才是國之大患。”
有人點頭道:“就是如此。”
兵部剛出來的那位官員皺眉,“如此就隻能從京中派人前往。”他看向了另一側的官員,為首的定國公早已不見年輕時的神勇之態。
其他朝臣也不會放心定國公再出戰,如此就隻能選派其他人,所有文官視線都在武官隊列中逡巡。
安淮聞趁勢與身後不遠處的安庭遠交換了一個眼神,兩人俱是憂心忡忡。
安淮聞早幾年就已官至工部尚書,大炎朝並無駙馬不得參政的政令,他升官全憑自己功績,讓人無可指摘。
而安庭遠原是太常寺正四品太常少卿,幾年過去已升任正三品吏部左侍郎。
兩人的視線最後都落在了何懷仁身上,何懷仁迄今為止都一言不發,臉色嚴肅。
鄭國公緊隨其後的幾位也是老將,而靠後的則是一些蒙蔭上來的勳貴子弟,最後隻剩下一人尤為突出。
所有人的視線最後都落在了他身上,這人乃是昭勇將軍。
他臉色沉痛,兩步出列走到了中間空位,昭勇將軍此人身高六尺,肩寬體盤,腳步沉沉地落在地麵上,躬身下跪,幾乎將中間的位置全部占據,朗聲說道:“末將願領兵前去,將西戎人據之關外,望陛下恩準。”
何懷仁眼神動了動,唇角勾起一抹微不可查的笑意,安淮聞和安庭遠心中不妙的預感成真。
昭勇將軍魯平威所在的魯家與何家關係甚近,眾人皆知。
安淮聞視線落到離他不遠處的另一位官員身上,那位官員微一頷首,出列道:“昭勇將軍能有此意甚好,不過昭勇將軍久未上戰場,怕是稍有不妥,不若再選幾人陪同。”
何懷仁的手肘微微一劃過邊上人,張文進立即道:“是極。”
安淮聞抬眼看向他,張文進由何懷仁提攜入閣,沒人不知張文進所言盡是何懷仁的意思。
要從京中選人派往邊境征戰是無有疑慮的,先帝在時幾乎是將邊境小國完全打服了,年年朝貢,隻是在泰安帝登基後,大炎朝逐漸放鬆了對武官的培養,才會造成大炎朝此時武官青黃不接的境地。
就算如此,被西戎人打上了門,性情再綿軟的官員也不願主和,定是要同西戎人戰上一戰的,找迴守邊城被攻破的顏麵,最好能將西戎人痛打迴去,奪迴守邊城。
張文進笑眯眯繼續說道:“守邊城被破,丟的是大炎朝的顏麵,此次派人前去定是要狠狠打迴去,隻派昭勇將軍一人確實不成,當然需要多選幾人,大家齊心協力為大炎朝爭迴顏麵。”
這話居然完全順了安淮聞的意,安淮聞聞言卻眉頭一皺,不對勁。
那邊張文進還在繼續:“既然李大人也有此意,不知可有人選?”
李大人看了一眼安淮聞,迴道:“還需大家集思廣益。”
又一位官員出列,“聽聞英護侯祖上便是武將出身,不知安護侯可有繼承祖上之風?”
這已是窮圖匕現了。
何懷仁幾年前在朝堂上可以說是一手遮天,現在卻處處受到掣肘,全是英護侯和長公主之功。
何懷仁和其後的黨羽麵上對英護侯仍是笑臉相對,可私底下恨不得將長公主和英護侯挫骨揚灰,飲其血,食其肉。
長公主身為皇室,他們暫時下不了手,不過安淮聞雖說是英護侯,可隻此一脈,雖與長公主孕有三子,加起來也不過四人,其中一人還是哥兒。
隻要除去頂立門戶的安淮聞和安庭遠,剩下兩個乳臭未幹的孩子和一位婦人,又何足為懼?
更莫說安淮聞現已是工部尚書,工部在六部中雖不起眼,可大炎朝全國上下的水利、礦采甚至是用兵時所用的兵器、火器卻盡握於工部之手。
以往看著不起眼,可待想要行事時,才發現離了工部,許多事都難上加難。
這是想將英護侯支出京城?
安淮聞還沒迴話,他身後的一位大臣馬上說道:“世人都知英護侯自小習文,以科舉入仕,早已不勝武事,去同西戎人交戰一事何其重要,怎可讓文官前去插手?”
另一位官員接上,“正是如此。”
……
在玉熙宮中為誰人前去同西戎人交戰一事吵得不可開交時,晟王正穿過又一處迴廊,進了一處甚是華貴秀麗的院子。
有宮女立即笑著迎了上來,“晟王殿下來了?”
晟王淡淡頷首,“母後在嗎?”
宮女道:“正在裏間等候晟王殿下呢。”
晟王腳下未停,大步匆匆走進房內。
他此時並未在皇宮內,而是在前幾年才剛修建好的行宮中。
行宮裏雕梁玉柱,奇花異草遍布,另有假山異石矗立其間,更有奇珍異禽在行宮中悠閑遊走,端的是人間極富貴之所。
行宮乃是太後親自命名的,“孝善宮”,從此名字也可看出,這座行宮表示了晟王對太後的孝道以及對天下百姓的和善之意。
在太後和晟王一係的聲望如日中天時,不過是一處行宮和一座廟宇,他們想建也便建了,耗費的錢財完全不被他們看在眼裏,至於安平省幾地的百姓,他們更不放在心上。
可沒想到,正是因為此事,反倒使得他們的聲勢漸弱,在民間,他們與長公主的名望高低之分逐漸反轉。
為天下百姓祈福之事本隻是場麵話,到了此時,太後也不得不將此放在心上,不然,晟王的聲名更會遭到嚴重打擊。
太後每月都會前來孝善宮,並去廟宇參拜,實實在在將為百姓祈福一事落實。
此次亦是如此,前幾日太後就來了孝善宮,不過去廟宇參拜隻是走個過場,多是待在孝善宮內遊玩。
晟王腳步急切地進了屋內。
太後斜躺在貴妃榻上,膚白如瓷,明眸善睞,看著不過二十來歲的樣子,與進來的晟王看著說是母子,反而更似姐弟。
後麵站著兩名清秀的宮女搖著扇,清風徐來,很是舒坦。
又有一位宮女半跪在臥榻邊,將紫紅色的葡萄剝掉皮,喂至太後嘴邊。
慢條斯理將唇邊的葡萄肉吃掉,太後揮揮手,臥榻旁半跪著的宮女很是柔順地退下。
晟王急步過去坐在太後身旁,臉上急切中帶著喜意,“母後,兒子聽聞今日已有消息傳入朝了。”
太後眼中精光一閃,和她溫柔美麗的麵相有些違和,卻並沒破壞她的如玉麵貌。
拍了拍手邊晟王的手,太後不緊不慢地說:“莫急,此事我與你外家已籌謀幾年,雖到緊要關頭,你可別先沉不住氣。”
晟王定了定神,可還是急切問道:“真能將安家的人支出去嗎?”
太後看了一眼將晟王引進來的大宮女,碧蓮是被太後從何家帶進宮的,自小一起長大,深得她的意,不過一個沒有情緒的眼神,就已經知道她的意思。
對太後身後兩位宮女招招手,全部退了出去,這間房裏隻剩下了太後和晟王。
揮退了周圍的宮人,碧蓮獨自一人守在門前。
若是前幾年,太後不許,這裏絕不會有人敢將他們的談話透露到外麵去,可這兩年她對身邊宮人把控不及原來那般嚴密,說不得就有安家和長公主送來的人。
太後坐起身,安撫道:“此次行事主要目的是想奪得一部分兵權,隻要能將昭勇將軍送過去就已達成目的,安家能不能去人不過是錦上添花。”
聽見太後說出昭勇將軍,晟王眼裏閃過一絲惱怒,太後見著,柳眉一挑,“怎麽?看不慣他?”
晟王扯扯嘴角,誰能看得慣自己娘親的姘頭,嘴裏卻道:“昭勇將軍有勇無謀,能把控得住牧家軍嗎?”
“雖說有勇無謀,可勝在聽話。”太後將腿放下貴妃榻,娉婷嫋娜行至一旁。
那裏放著一個全透明琉璃製的魚缸,裏麵遊著有幾尾藍鰭海魚。
她臉色淡淡,昭勇將軍是她入宮前的情人,不過在她入宮後,兩人之間關係就淡了。
可在先帝去世後,太後一人待在深宮,寂寞無聊,又動了心思,將其招進了宮逗弄。
若說太後真對昭勇將軍有幾分情分,倒也說不上,可昭勇將軍卻將太後這位先帝的嬪妃,當今太後,放在了心尖尖。
晟王臉色雖然不好,不過並沒反駁太後的話,就是何家在朝堂一手遮天時,對兵權也插不上手。
現在大炎朝手握重兵的全是先帝時留下的親信,被先帝一手調教出來,謹遵先帝遺命,可為保家衛國奮死,卻同牧敬獻一樣,從不參與黨爭。
五軍都督都是認死理的人,也不知先帝是從何處挑選出來的?油鹽不進!
不過他們雖不受何家招攬,可也並不偏向長公主,因此之前何家根本未將兵權放在心上。
畢竟,整個前堂後宮幾乎都是何家的人,他們要行事,也不一定需要起兵。
他一行行看信,信中主要嚴明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在西戎人打過來時,牧大將軍發現他們行動極為順利,如入無人之地,牧大將軍覺得不對,讓人去隱秘地方看了被保存的布防圖,卻發現布防圖已被人更換,真的布防圖早已不見蹤影,留下的隻是一張形似的假布防圖。
布防圖何等重要,關乎一城之存亡,古往今來,布防圖都被慎之又慎地藏在隱秘之處,而守邊城的布防圖所藏位置隻有牧大將軍以及幾位副將清楚,連牧大將軍的兩位兒子都不知位置。
布防圖丟失隻有可能與幾位副將有關。
另外,西戎人自從被先帝趕離邊境之後,邊境守備嚴格,兩邊交易甚少,西戎人的武器更是被先帝率兵繳獲大半。
可此次前來的西戎人士兵,人皆手握趁手利器,兵器又從何來?
信件在在場的每一位官員手中傳過,不隻是安淮聞疑惑,其他人也是滿心疑慮。
還是方才那位戶部官員,“就算事出有因,可布防圖丟失一事牧大將軍當追首責,就算西戎人有備而來,且身負利器,可牧大將軍駐守在守邊城,職責就是戍邊,現在卻將守邊城丟失在西戎人手中,還請陛下追究牧大將軍之罪責。”
“是啊,自從先帝將大炎朝邊境推至守邊城,距今數十年,從無一城丟失,牧大將軍論理應當論罪。”
邊上有不少大臣紛紛點頭附和,站在孔起元旁邊的何懷仁皺眉沉思,從頭至尾不發一言。
泰安帝手指敲在禦座一側扶手上,側首問孔起元:“老師認為該如何?”
孔起元不隻是先帝的老師,也是泰安帝和晟王的老師。
先帝尚武,尤重軍事,許多時候都征戰在外,後宮空置,隻有數位嬪妃,膝下隻有泰安帝和晟王二子。
孔起元在進士及第之後被封翰林官,之後被外放立功,先帝時迴京,後因謀而能斷,建言朝政有功獲封少師。
先帝在時將泰安帝和晟王交與孔起元教導,臨去世前,更是將朝政和泰安帝托付與他,現在已是官至太傅兼任兵部尚書,更是內閣首輔。
他孤正清貴,盡忠職守,盡心盡力輔佐泰安帝,在泰安帝不爭氣的情況下仍將朝政打理得井井有條。
現在已有六十五的高齡,本該致仕榮養歸家,現在已白發蒼蒼,仍放不下泰安帝,也放不下朝政之事。
泰安帝的皇位還能穩固,除了長公主,另一大有功之臣就是孔起元了。
聽見皇帝問孔起元的意見,玉熙宮內眾大臣全部停下話頭,一一將眼神投注在孔起元身上。
想到牧敬獻已經以身殉國,孔起元眼中劃過一絲沉痛,他們二人是先帝的左膀右臂,他文,牧將軍武。
牧敬獻比他年歲小,現在才不到五十歲,當年先帝身邊的舊人本就不剩幾個,他原以為自己會是先走的,沒想到牧敬獻反而卻走在了他前麵。
孔起元沉聲道:“當務之急是先派遣軍士去往金匾城,不然牧大將軍留下的兵士就是一盤散沙,又如何能對付氣勢洶洶的西戎士兵?已經丟了守邊城,萬不能再丟一城。”
他有未盡之言沒明說,牧敬獻麾下的士兵幾乎是由他一手帶出來的,現在牧敬獻已戰亡,他的兩個兒子殿後也不知情況如何,現在的牧家軍定是士氣低沉。
若無人前去領兵,大炎朝聲名鼎鼎的牧家軍若是被人派去當馬前卒,也不知還能餘下多少?
見終於說到重點了,一旁白發蒼蒼的鄭國公才總算抬起了雙眼,讚同道:“孔閣老所言甚是。”
一位兵部官員道:“將北邊防的沈將軍派遣過去如何?”
沈將軍戍邊也有十數年,對上過來騷擾的敵軍幾乎是從無敗績。
另一位官員反駁道:“不行,其他戍邊的將軍不能動,萬一其他外敵趁著薄弱作亂,到時四麵楚歌才是國之大患。”
有人點頭道:“就是如此。”
兵部剛出來的那位官員皺眉,“如此就隻能從京中派人前往。”他看向了另一側的官員,為首的定國公早已不見年輕時的神勇之態。
其他朝臣也不會放心定國公再出戰,如此就隻能選派其他人,所有文官視線都在武官隊列中逡巡。
安淮聞趁勢與身後不遠處的安庭遠交換了一個眼神,兩人俱是憂心忡忡。
安淮聞早幾年就已官至工部尚書,大炎朝並無駙馬不得參政的政令,他升官全憑自己功績,讓人無可指摘。
而安庭遠原是太常寺正四品太常少卿,幾年過去已升任正三品吏部左侍郎。
兩人的視線最後都落在了何懷仁身上,何懷仁迄今為止都一言不發,臉色嚴肅。
鄭國公緊隨其後的幾位也是老將,而靠後的則是一些蒙蔭上來的勳貴子弟,最後隻剩下一人尤為突出。
所有人的視線最後都落在了他身上,這人乃是昭勇將軍。
他臉色沉痛,兩步出列走到了中間空位,昭勇將軍此人身高六尺,肩寬體盤,腳步沉沉地落在地麵上,躬身下跪,幾乎將中間的位置全部占據,朗聲說道:“末將願領兵前去,將西戎人據之關外,望陛下恩準。”
何懷仁眼神動了動,唇角勾起一抹微不可查的笑意,安淮聞和安庭遠心中不妙的預感成真。
昭勇將軍魯平威所在的魯家與何家關係甚近,眾人皆知。
安淮聞視線落到離他不遠處的另一位官員身上,那位官員微一頷首,出列道:“昭勇將軍能有此意甚好,不過昭勇將軍久未上戰場,怕是稍有不妥,不若再選幾人陪同。”
何懷仁的手肘微微一劃過邊上人,張文進立即道:“是極。”
安淮聞抬眼看向他,張文進由何懷仁提攜入閣,沒人不知張文進所言盡是何懷仁的意思。
要從京中選人派往邊境征戰是無有疑慮的,先帝在時幾乎是將邊境小國完全打服了,年年朝貢,隻是在泰安帝登基後,大炎朝逐漸放鬆了對武官的培養,才會造成大炎朝此時武官青黃不接的境地。
就算如此,被西戎人打上了門,性情再綿軟的官員也不願主和,定是要同西戎人戰上一戰的,找迴守邊城被攻破的顏麵,最好能將西戎人痛打迴去,奪迴守邊城。
張文進笑眯眯繼續說道:“守邊城被破,丟的是大炎朝的顏麵,此次派人前去定是要狠狠打迴去,隻派昭勇將軍一人確實不成,當然需要多選幾人,大家齊心協力為大炎朝爭迴顏麵。”
這話居然完全順了安淮聞的意,安淮聞聞言卻眉頭一皺,不對勁。
那邊張文進還在繼續:“既然李大人也有此意,不知可有人選?”
李大人看了一眼安淮聞,迴道:“還需大家集思廣益。”
又一位官員出列,“聽聞英護侯祖上便是武將出身,不知安護侯可有繼承祖上之風?”
這已是窮圖匕現了。
何懷仁幾年前在朝堂上可以說是一手遮天,現在卻處處受到掣肘,全是英護侯和長公主之功。
何懷仁和其後的黨羽麵上對英護侯仍是笑臉相對,可私底下恨不得將長公主和英護侯挫骨揚灰,飲其血,食其肉。
長公主身為皇室,他們暫時下不了手,不過安淮聞雖說是英護侯,可隻此一脈,雖與長公主孕有三子,加起來也不過四人,其中一人還是哥兒。
隻要除去頂立門戶的安淮聞和安庭遠,剩下兩個乳臭未幹的孩子和一位婦人,又何足為懼?
更莫說安淮聞現已是工部尚書,工部在六部中雖不起眼,可大炎朝全國上下的水利、礦采甚至是用兵時所用的兵器、火器卻盡握於工部之手。
以往看著不起眼,可待想要行事時,才發現離了工部,許多事都難上加難。
這是想將英護侯支出京城?
安淮聞還沒迴話,他身後的一位大臣馬上說道:“世人都知英護侯自小習文,以科舉入仕,早已不勝武事,去同西戎人交戰一事何其重要,怎可讓文官前去插手?”
另一位官員接上,“正是如此。”
……
在玉熙宮中為誰人前去同西戎人交戰一事吵得不可開交時,晟王正穿過又一處迴廊,進了一處甚是華貴秀麗的院子。
有宮女立即笑著迎了上來,“晟王殿下來了?”
晟王淡淡頷首,“母後在嗎?”
宮女道:“正在裏間等候晟王殿下呢。”
晟王腳下未停,大步匆匆走進房內。
他此時並未在皇宮內,而是在前幾年才剛修建好的行宮中。
行宮裏雕梁玉柱,奇花異草遍布,另有假山異石矗立其間,更有奇珍異禽在行宮中悠閑遊走,端的是人間極富貴之所。
行宮乃是太後親自命名的,“孝善宮”,從此名字也可看出,這座行宮表示了晟王對太後的孝道以及對天下百姓的和善之意。
在太後和晟王一係的聲望如日中天時,不過是一處行宮和一座廟宇,他們想建也便建了,耗費的錢財完全不被他們看在眼裏,至於安平省幾地的百姓,他們更不放在心上。
可沒想到,正是因為此事,反倒使得他們的聲勢漸弱,在民間,他們與長公主的名望高低之分逐漸反轉。
為天下百姓祈福之事本隻是場麵話,到了此時,太後也不得不將此放在心上,不然,晟王的聲名更會遭到嚴重打擊。
太後每月都會前來孝善宮,並去廟宇參拜,實實在在將為百姓祈福一事落實。
此次亦是如此,前幾日太後就來了孝善宮,不過去廟宇參拜隻是走個過場,多是待在孝善宮內遊玩。
晟王腳步急切地進了屋內。
太後斜躺在貴妃榻上,膚白如瓷,明眸善睞,看著不過二十來歲的樣子,與進來的晟王看著說是母子,反而更似姐弟。
後麵站著兩名清秀的宮女搖著扇,清風徐來,很是舒坦。
又有一位宮女半跪在臥榻邊,將紫紅色的葡萄剝掉皮,喂至太後嘴邊。
慢條斯理將唇邊的葡萄肉吃掉,太後揮揮手,臥榻旁半跪著的宮女很是柔順地退下。
晟王急步過去坐在太後身旁,臉上急切中帶著喜意,“母後,兒子聽聞今日已有消息傳入朝了。”
太後眼中精光一閃,和她溫柔美麗的麵相有些違和,卻並沒破壞她的如玉麵貌。
拍了拍手邊晟王的手,太後不緊不慢地說:“莫急,此事我與你外家已籌謀幾年,雖到緊要關頭,你可別先沉不住氣。”
晟王定了定神,可還是急切問道:“真能將安家的人支出去嗎?”
太後看了一眼將晟王引進來的大宮女,碧蓮是被太後從何家帶進宮的,自小一起長大,深得她的意,不過一個沒有情緒的眼神,就已經知道她的意思。
對太後身後兩位宮女招招手,全部退了出去,這間房裏隻剩下了太後和晟王。
揮退了周圍的宮人,碧蓮獨自一人守在門前。
若是前幾年,太後不許,這裏絕不會有人敢將他們的談話透露到外麵去,可這兩年她對身邊宮人把控不及原來那般嚴密,說不得就有安家和長公主送來的人。
太後坐起身,安撫道:“此次行事主要目的是想奪得一部分兵權,隻要能將昭勇將軍送過去就已達成目的,安家能不能去人不過是錦上添花。”
聽見太後說出昭勇將軍,晟王眼裏閃過一絲惱怒,太後見著,柳眉一挑,“怎麽?看不慣他?”
晟王扯扯嘴角,誰能看得慣自己娘親的姘頭,嘴裏卻道:“昭勇將軍有勇無謀,能把控得住牧家軍嗎?”
“雖說有勇無謀,可勝在聽話。”太後將腿放下貴妃榻,娉婷嫋娜行至一旁。
那裏放著一個全透明琉璃製的魚缸,裏麵遊著有幾尾藍鰭海魚。
她臉色淡淡,昭勇將軍是她入宮前的情人,不過在她入宮後,兩人之間關係就淡了。
可在先帝去世後,太後一人待在深宮,寂寞無聊,又動了心思,將其招進了宮逗弄。
若說太後真對昭勇將軍有幾分情分,倒也說不上,可昭勇將軍卻將太後這位先帝的嬪妃,當今太後,放在了心尖尖。
晟王臉色雖然不好,不過並沒反駁太後的話,就是何家在朝堂一手遮天時,對兵權也插不上手。
現在大炎朝手握重兵的全是先帝時留下的親信,被先帝一手調教出來,謹遵先帝遺命,可為保家衛國奮死,卻同牧敬獻一樣,從不參與黨爭。
五軍都督都是認死理的人,也不知先帝是從何處挑選出來的?油鹽不進!
不過他們雖不受何家招攬,可也並不偏向長公主,因此之前何家根本未將兵權放在心上。
畢竟,整個前堂後宮幾乎都是何家的人,他們要行事,也不一定需要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