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夢》瀟湘妃子
籬畔秋酣一覺清,和雲伴月不分明。
首聯的表麵意思是:在籬笆旁邊的秋色裏暢快的睡了一覺,在夢裏分不清雲彩和月亮。
登仙非慕莊生蝶,憶舊還尋陶令盟。
我在夢裏登仙,並不是因為羨慕莊子夢中化蝶,也想和他一樣。而是迴憶過去的同時,想再去和陶淵明一樣,去尋找結交一群名士隱逸山林。
睡去依依隨雁斷,驚迴故故惱蛩鳴。
睡夢去後,我依依不舍的依戀隨著大雁的南去一起夢斷,驚醒時不禁埋怨蟋蟀的叫聲。
醒時幽怨同誰訴,衰草寒煙無限情。
清醒之後,我的幽怨要向誰訴說呢?深秋的衰草和寒煙代表著我無限的情思。
再來背麵意思,這首詩叫做《菊夢》,我們又說寫菊花詩又暗指寫這本書,那麽菊夢與《紅樓夢》就幾乎同名了。
首聯兩句的最後一個字分別是“清”與“明”,點了夢的背景是清興明亡。
意思就是在菊花旁邊,籬笆內,醉生夢死一覺醒來,就到了清朝,夢中的雲彩和月亮是並不那麽分明的,也就是說,書中的很多東西都是模糊化處理的,不好分辨哪裏是大明,大家需要慧眼識珠了。
“登仙”是化作神仙,也就是我們前麵說過的,幾個主要的作者在書中都化作了神仙,即太虛幻境的警幻仙姑,還有一開始出現的跛足道人,癩頭和尚,包括絳珠仙子,這些都是神仙。
莊生蝶就是莊子夢蝶的典故,大意是莊子一天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夢醒之後發現自己還是莊子,於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夢到莊子的蝴蝶,還是夢到蝴蝶的莊子。
也就是說,黛玉此處代表的作者,分不清自己是夢中化作黛玉的作者,還是作者就是夢中的黛玉。
當然作者的分不清是與莊子一樣,是當事人的感覺,而我們讀者的分不清,那就是真的分不清了。
我們現在明白了黛玉的隱射之後,就知道作者的意思了,他要告訴我們的是,作者就像莊子一樣,在紅樓夢中化作了黛玉,而黛玉隱射的明朝帝王,後來化作了《紅樓夢》的作者。
他寫這本《紅樓夢》除了在夢裏迴憶舊事,更是為了尋找“陶令盟”,大多解讀會告訴你,這個典故是陶淵明與一眾好友歸隱山林,吟詩作賦。但是作者這裏寫的是“陶令盟,”那就得加上後來又與謝靈運等人一起加入白蓮社的故事了。
佛教淨土宗慧遠大師與劉遺民居士等人在廬山結社,後人稱之為“白蓮社”。當時慧遠大師真誠地邀請陶淵明加入“白蓮社”。陶淵明提出,隻要能夠讓他喝酒,他就加入“白蓮社”。陶淵明嗜酒如命,即使加入佛教社團,也要喝酒,所以《簪菊》裏說彭澤先生是酒狂。
現在我們看到“白蓮社”應該會想到一個組織,那就是白蓮教,我們常在電視裏看到反清複明的“白蓮教”,就是由這個白蓮社發展出來的。
作者的目的也就通過這兩句再次強調了,他們除了寫書,還要組織白蓮教,天地會這樣的反清複明組織。
頸聯采用了歸雁這個代表思鄉意向的詞,來表達對故國的思念,他的心隨著大雁,依戀之心,久久相隨,直到它消失在天的盡頭。
故故在這裏是屢屢,或時時的意思,他總是被秋後蟋蟀的叫聲吵醒,故而惱之!
蟋蟀生活也需要溫度足夠的高,深秋時天氣轉涼,冬天快來了,這時的蟋蟀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叫聲更顯得淒涼,作者聽到它們淒慘的哀鳴,更加重了亡國遺民的悲涼之情!
所以他更願意呆在夢裏不願出來,可是他不能一直呆在《紅樓夢》中,當他醒來麵對現實世界,衰草與寒煙又加重了他的淒涼。
“寒煙衰草”應該是化用了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我們隻要看一下這首詞就明白了: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裏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裏,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歎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殘菊》蕉下客
露凝霜重漸傾欹,宴賞才過小雪時。
這首寫的是殘菊,所以首聯描寫的是深秋的露水凝結,寒霜加重,壓的菊花漸漸地傾斜了,需要依靠著什麽。宴席,賞菊才剛剛過去,就已經到了小雪。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這也是一種對時光飛逝的感慨,好像一切都還在眼前,就已經結束了,失敗的不甘,隱隱的顯露出來。
凝露寒霜的意向都是指向滿清,它們對菊花的壓迫,就代表著滿清的壓迫越來越嚴重了。
剛入關時,因為要拉攏人心,清廷還會顯示大度,如今已經奪取天下,對於反對的聲音采取的打壓措施就更為高壓。
此時唯一還在堅持抵抗的菊花,所感受到來自的寒霜的壓力,也就更重了。
蒂有餘香金淡泊,枝無全葉翠離披。
菊花的花蒂還有餘香,他的一身金甲已經變淡,枝上的葉子也不全了。
這些都代表著抗清形勢更為嚴峻了,如果菊花代表著以作者團隊為中心的抗清勢力,那麽外圍的黃色花瓣被寒霜一個個打落,枝上的葉子也隨之離去了,隻有與根莖相連的部位還有一些餘香。
這就是到了後來,作者身邊的人越來越少了,戰死的戰死,離開的離開,因此也會越來越感覺勢單力薄。
半床落月蛩聲病,萬裏寒雲雁陣遲。
落月的餘光還照著我一半的床,蟋蟀的叫聲也帶著病痛,那是它快要死了,整個天空都籠罩著寒冷的雲層,就連大雁南飛,都似乎困難了許多,變得緩慢而又艱難。
雖然艱難,作者們還是在堅持著,因為月亮還有一些餘光在照耀著他們,月亮代表著大明。
除了堅持抗清,還有堅持寫書,修史,但是因為勢力越來越小,所以他們能做的事也越來越小,因此很多事情他們是想做也做不成了。
明歲秋風知再會,暫時分手莫相思。
明年秋風再起的時候,知道還會見到菊花的,所以這隻是暫時的分手,大家莫要過分的相思,多多保重!
做什麽事都需要人,沒了人,也就隻能作罷了,隨著幾個重要人物的相繼離世,作者寫書的進程也變慢了,菊花也隻能等待明年再次開放了。
結尾讓大家莫相思,恰恰是說明了內心的“相思”。
菊花詩的結尾說是《殘菊》,也就是說還有事沒有完成,包括寫書與反清複明的事業,雖然都沒有完成,作者在最後還是表達了信心,這是對於後人的信心。
所以說的是“暫時分手”,關於《紅樓夢》的結局,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有一個明確的結局,但是丟失了,我們這邊的觀點是沒有什麽所謂的“大結局。”
這點在前文裏已經提到過,結合菊花詩可以再講一個點,有一個很簡單的邏輯,那就是沒必要。
在解讀之前,我們也可以看一下其他人的解讀,很多解讀紅樓夢的學者或博主,在解讀詩詞的時候,都會提到它的讖語作用,也就是說菊花詩是一個詩讖,它都反應了每個角色將來的結局。
菊花詩也透露角色將來的結局,海棠詩也透露將來的結局,判詞圖冊也反應了角色將來的結局,紅樓夢十二曲也透露了將來的結局,《葬花吟》也透露了黛玉的結局,《紅豆曲》也透露了寶玉的結局……
我們讀者有沒有想過?難道作者真的是一個劇透狂魔,從一開始就不停的劇透,到最後再寫一個所有人都猜不到的結局,然後得意的說:“哈哈!你們都猜錯了!”
我想作者一定不是這樣一個無聊的人,之所以在一開始就不停地暗示,其實就是因為沒有什麽結局,如果一開始就構思好了結局,並且會有一個明確的結局,那就完全不需要不停地劇透了。
現在的這種情況,都是作者設計好的,就是這種沒有結局,而在前文裏又有很多劇透,所謂讖語的地方,大家才會用心去研究,這樣才更容易發現作者真實的意圖。
當然我們現在看懂了背麵曆史之後,都知道這些所謂的讖語,詩讖都不是什麽劇透,它們其實就是在透露背麵的曆史,它就是結局,而不是什麽讖語。
隻有看表麵故事的讀者,才會覺得它是在暗示角色將來的結局。
籬畔秋酣一覺清,和雲伴月不分明。
首聯的表麵意思是:在籬笆旁邊的秋色裏暢快的睡了一覺,在夢裏分不清雲彩和月亮。
登仙非慕莊生蝶,憶舊還尋陶令盟。
我在夢裏登仙,並不是因為羨慕莊子夢中化蝶,也想和他一樣。而是迴憶過去的同時,想再去和陶淵明一樣,去尋找結交一群名士隱逸山林。
睡去依依隨雁斷,驚迴故故惱蛩鳴。
睡夢去後,我依依不舍的依戀隨著大雁的南去一起夢斷,驚醒時不禁埋怨蟋蟀的叫聲。
醒時幽怨同誰訴,衰草寒煙無限情。
清醒之後,我的幽怨要向誰訴說呢?深秋的衰草和寒煙代表著我無限的情思。
再來背麵意思,這首詩叫做《菊夢》,我們又說寫菊花詩又暗指寫這本書,那麽菊夢與《紅樓夢》就幾乎同名了。
首聯兩句的最後一個字分別是“清”與“明”,點了夢的背景是清興明亡。
意思就是在菊花旁邊,籬笆內,醉生夢死一覺醒來,就到了清朝,夢中的雲彩和月亮是並不那麽分明的,也就是說,書中的很多東西都是模糊化處理的,不好分辨哪裏是大明,大家需要慧眼識珠了。
“登仙”是化作神仙,也就是我們前麵說過的,幾個主要的作者在書中都化作了神仙,即太虛幻境的警幻仙姑,還有一開始出現的跛足道人,癩頭和尚,包括絳珠仙子,這些都是神仙。
莊生蝶就是莊子夢蝶的典故,大意是莊子一天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夢醒之後發現自己還是莊子,於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夢到莊子的蝴蝶,還是夢到蝴蝶的莊子。
也就是說,黛玉此處代表的作者,分不清自己是夢中化作黛玉的作者,還是作者就是夢中的黛玉。
當然作者的分不清是與莊子一樣,是當事人的感覺,而我們讀者的分不清,那就是真的分不清了。
我們現在明白了黛玉的隱射之後,就知道作者的意思了,他要告訴我們的是,作者就像莊子一樣,在紅樓夢中化作了黛玉,而黛玉隱射的明朝帝王,後來化作了《紅樓夢》的作者。
他寫這本《紅樓夢》除了在夢裏迴憶舊事,更是為了尋找“陶令盟”,大多解讀會告訴你,這個典故是陶淵明與一眾好友歸隱山林,吟詩作賦。但是作者這裏寫的是“陶令盟,”那就得加上後來又與謝靈運等人一起加入白蓮社的故事了。
佛教淨土宗慧遠大師與劉遺民居士等人在廬山結社,後人稱之為“白蓮社”。當時慧遠大師真誠地邀請陶淵明加入“白蓮社”。陶淵明提出,隻要能夠讓他喝酒,他就加入“白蓮社”。陶淵明嗜酒如命,即使加入佛教社團,也要喝酒,所以《簪菊》裏說彭澤先生是酒狂。
現在我們看到“白蓮社”應該會想到一個組織,那就是白蓮教,我們常在電視裏看到反清複明的“白蓮教”,就是由這個白蓮社發展出來的。
作者的目的也就通過這兩句再次強調了,他們除了寫書,還要組織白蓮教,天地會這樣的反清複明組織。
頸聯采用了歸雁這個代表思鄉意向的詞,來表達對故國的思念,他的心隨著大雁,依戀之心,久久相隨,直到它消失在天的盡頭。
故故在這裏是屢屢,或時時的意思,他總是被秋後蟋蟀的叫聲吵醒,故而惱之!
蟋蟀生活也需要溫度足夠的高,深秋時天氣轉涼,冬天快來了,這時的蟋蟀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叫聲更顯得淒涼,作者聽到它們淒慘的哀鳴,更加重了亡國遺民的悲涼之情!
所以他更願意呆在夢裏不願出來,可是他不能一直呆在《紅樓夢》中,當他醒來麵對現實世界,衰草與寒煙又加重了他的淒涼。
“寒煙衰草”應該是化用了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我們隻要看一下這首詞就明白了: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裏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裏,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歎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殘菊》蕉下客
露凝霜重漸傾欹,宴賞才過小雪時。
這首寫的是殘菊,所以首聯描寫的是深秋的露水凝結,寒霜加重,壓的菊花漸漸地傾斜了,需要依靠著什麽。宴席,賞菊才剛剛過去,就已經到了小雪。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這也是一種對時光飛逝的感慨,好像一切都還在眼前,就已經結束了,失敗的不甘,隱隱的顯露出來。
凝露寒霜的意向都是指向滿清,它們對菊花的壓迫,就代表著滿清的壓迫越來越嚴重了。
剛入關時,因為要拉攏人心,清廷還會顯示大度,如今已經奪取天下,對於反對的聲音采取的打壓措施就更為高壓。
此時唯一還在堅持抵抗的菊花,所感受到來自的寒霜的壓力,也就更重了。
蒂有餘香金淡泊,枝無全葉翠離披。
菊花的花蒂還有餘香,他的一身金甲已經變淡,枝上的葉子也不全了。
這些都代表著抗清形勢更為嚴峻了,如果菊花代表著以作者團隊為中心的抗清勢力,那麽外圍的黃色花瓣被寒霜一個個打落,枝上的葉子也隨之離去了,隻有與根莖相連的部位還有一些餘香。
這就是到了後來,作者身邊的人越來越少了,戰死的戰死,離開的離開,因此也會越來越感覺勢單力薄。
半床落月蛩聲病,萬裏寒雲雁陣遲。
落月的餘光還照著我一半的床,蟋蟀的叫聲也帶著病痛,那是它快要死了,整個天空都籠罩著寒冷的雲層,就連大雁南飛,都似乎困難了許多,變得緩慢而又艱難。
雖然艱難,作者們還是在堅持著,因為月亮還有一些餘光在照耀著他們,月亮代表著大明。
除了堅持抗清,還有堅持寫書,修史,但是因為勢力越來越小,所以他們能做的事也越來越小,因此很多事情他們是想做也做不成了。
明歲秋風知再會,暫時分手莫相思。
明年秋風再起的時候,知道還會見到菊花的,所以這隻是暫時的分手,大家莫要過分的相思,多多保重!
做什麽事都需要人,沒了人,也就隻能作罷了,隨著幾個重要人物的相繼離世,作者寫書的進程也變慢了,菊花也隻能等待明年再次開放了。
結尾讓大家莫相思,恰恰是說明了內心的“相思”。
菊花詩的結尾說是《殘菊》,也就是說還有事沒有完成,包括寫書與反清複明的事業,雖然都沒有完成,作者在最後還是表達了信心,這是對於後人的信心。
所以說的是“暫時分手”,關於《紅樓夢》的結局,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有一個明確的結局,但是丟失了,我們這邊的觀點是沒有什麽所謂的“大結局。”
這點在前文裏已經提到過,結合菊花詩可以再講一個點,有一個很簡單的邏輯,那就是沒必要。
在解讀之前,我們也可以看一下其他人的解讀,很多解讀紅樓夢的學者或博主,在解讀詩詞的時候,都會提到它的讖語作用,也就是說菊花詩是一個詩讖,它都反應了每個角色將來的結局。
菊花詩也透露角色將來的結局,海棠詩也透露將來的結局,判詞圖冊也反應了角色將來的結局,紅樓夢十二曲也透露了將來的結局,《葬花吟》也透露了黛玉的結局,《紅豆曲》也透露了寶玉的結局……
我們讀者有沒有想過?難道作者真的是一個劇透狂魔,從一開始就不停的劇透,到最後再寫一個所有人都猜不到的結局,然後得意的說:“哈哈!你們都猜錯了!”
我想作者一定不是這樣一個無聊的人,之所以在一開始就不停地暗示,其實就是因為沒有什麽結局,如果一開始就構思好了結局,並且會有一個明確的結局,那就完全不需要不停地劇透了。
現在的這種情況,都是作者設計好的,就是這種沒有結局,而在前文裏又有很多劇透,所謂讖語的地方,大家才會用心去研究,這樣才更容易發現作者真實的意圖。
當然我們現在看懂了背麵曆史之後,都知道這些所謂的讖語,詩讖都不是什麽劇透,它們其實就是在透露背麵的曆史,它就是結局,而不是什麽讖語。
隻有看表麵故事的讀者,才會覺得它是在暗示角色將來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