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迴說到寶玉邀齡官為他唱一曲《嫋晴絲》,這個曲牌出自《牡丹亭》,而《牡丹亭》又名《還魂記》。
其實就是寶玉讓齡官為自己唱一出“還魂記”,寶玉代表大明,那麽為寶玉還魂就是“反清複明”了。
而齡官卻與別的女孩子不同,他並不在乎寶玉,因為他的眼淚,隻為賈薔而流。
作者就是用這支曲子,來隱寫1663年夔東明軍與清軍之間的戰鬥。
嫋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停半晌整花鈿,沒揣菱花偷人半麵,迤逗的彩雲偏,我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
搖漾春如線,就是飄搖中的明軍也曾看到春的希望,到一半停下了,花一般都指華夏,花鈿原本指女子臉上的花飾,用書中的意向“整花鈿”就可以暗示這場戰爭。
沒揣菱花偷人半麵,用來形容清軍在高處揣測明軍的陣型,發現後方運送糧草的後勤人員,便用白布白冒子遮住半張臉,偷襲了運送糧草的人馬。
這是巫山之戰的關鍵,寶玉請齡官唱這出戲,就是大明請“齡官”一起去打清軍。
因為李國英的不斷求援,清軍認識到剿滅夔東十三家的困難,開始源源不斷的增派滿漢軍隊增援,而明軍卻是越打越少。
齡官不聽寶玉的話,透露的是當時明朝的號召力已經大幅度降低,此時夔東扶持的韓王政權,由韓王,文官,太監,等人組成,他們合在一起可以算大明朝廷,就是這裏的寶玉。
齡官唱的這出戲裏代表夔東十三家的明軍,這時的寶玉,其實是調不動這些兵的,還得是賈薔出麵才行,但是賈薔也是哄著她的,而不是一味的命令。
賈薔代表強寇,此處就是指十三家的各家首領,也就是袁宗第,劉體純,塔天寶,黨守素,馬騰雲,王光興等這些人。
他們大部分都是明末流寇出身,下麵的軍士也是流民裏走出來的,所以其實一開始都是因為吃不飽飯反明的,後來為了共同對抗清軍,才都改旗易幟,成了明軍。
永曆帝遇難以後,他們扶持的韓王朝廷可以說是空有一個架子,沒有土地,沒有錢糧,自然就沒錢發餉,不但沒法養軍隊,反過來還需要十三家來供養。
王夫人代表武將集團,也就是十三家所有武將,襲人代表的是宦官與廠衛,所以他們的月錢也由王夫人出的。
另外王夫人經過考慮以後,決定給玉釧雙份的月例,多出來的其實是給朝廷的。
因為韓王朝廷官員基本都在郝永忠營內,所以十三家把供應朝廷的錢糧送到他那裏。
但是到這種地步,下麵還是有人打玉釧銀子的主意,因此又寫了王熙鳳大罵這些人。
在這種情況下,底下那些軍隊自然是有些不聽寶玉的,寶玉的命令被無視,自然是鬧了一個大紅臉。
寶官便說道:“隻略等一等,薔二爺來了叫他唱,是必唱的。”
齡官不聽寶玉的,但是還聽賈薔的,賈薔是齡官的頂頭上司。
寶玉聽了,心下納悶,因問:“薔哥兒哪去了?”
寶官道:“才出去了,一定還是齡官要什麽,他去變弄去了。”
寶玉聽了,以為奇特,少站片時,果見賈薔從外頭來了,手裏又提著個雀兒籠子,上麵紮著個小戲台,並一個雀兒,興興頭頭的往裏走著找齡官。
見了寶玉,隻得站住。
寶玉問他:“是個什麽雀兒,會銜旗串戲台?”
賈薔笑道:“是個玉頂金豆。”
注意這裏這隻雀,名字叫做“玉頂金豆,”這個詞很奇怪,沒有哪種鳥叫這個名字,其實這是按照這隻鳥的特點來起的名字。
“玉”字和“金”字一直貫穿整部《紅樓夢》,這兩個字太顯眼了,我們一直以來都是按照“玉”代表明,“金”代表清來解釋的。
那麽這隻雀兒,就包括了明與清兩方的人員了。玉頂,就是明軍所戴的白冒,金豆,就是清軍帽子上的頂珠。
寶玉道:“多少錢買的?”
賈薔道:“一兩八錢銀子。”一麵說,一麵讓寶玉坐,自己往齡官房裏來。
寶玉此刻把聽曲子的心都沒了,且要看他和齡官是怎樣。隻見賈薔進去笑道:“你起來,瞧這個頑意兒。”
齡官起身問是什麽,賈薔道:“買了雀兒你頑,省得天天悶悶的無個開心。我先頑個你看。”說著,便拿些穀子哄的那個雀兒在戲台上亂串,銜鬼臉旗幟。
當時社會上有一種用鳥雀來進行的一種街頭雜耍,在古畫裏能看到,他們訓練過的鳥雀,能銜鬼臉旗幟,聽口令行動,這雀兒此處其實就是比喻軍隊的,軍隊聽從號令,主要就是依靠旗號。
當時的軍隊是以人頭記戰功,所以擊殺了敵人要把人頭帶上。戰鬥激烈時,來不及收拾有時就以嘴叼著人頭衝鋒,所以這種鳥雀銜鬼臉,就和當時打仗的士兵一樣。
眾女孩子都笑道“有趣”,獨齡官冷笑了兩聲,賭氣仍睡去了。賈薔還隻管陪笑,問他好不好。
齡官道:“你們家把好好的人弄了來,關在這牢坑裏學這個勞什子還不算,你這會子又弄個雀兒來,也偏生幹這個。你分明是弄了他來打趣形容我們,還問我好不好。”
齡官是十三家下麵的將領,那鳥雀是來形容他們的,繞了一圈就還是隱喻下麵的軍隊。
齡官說的“你們家”,就是賈薔的賈家,賈府把十二個小戲子買來,關在梨香院裏,就是說賈府代表的統治階級把百姓們,抓來變成了現在沒有自由的軍隊,離開家鄉年年作戰,這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牢坑。
梨香院諧音是離開家鄉的地方,十三家裏大多是三陝流民與河南人,他們背井離鄉作戰幾十年,此時終於快走到生命的盡頭,大都產生了思鄉之情。
此時麵對清軍的重重包圍,也沒有什麽勝利的希望,再打下去,結局就是個死,所以齡官其實是在心疼底下的軍士。
賈薔聽了,不覺慌起來,連忙賭身立誓。又道:“今兒我那裏的香脂油蒙了心!費一二兩銀子買他來,原說解悶,就沒有想到這上頭。罷,罷,放了生,免免你的災病。”
【蒙側批:此一番文章為畫薔而來薔之畫為不謬矣。】
說著,果然將雀兒放了,一頓把將籠子拆了。
經過一年多的戰爭,又加上三峽兩岸的大山裏生活困難,錢糧沒有所出,連續的被圍剿,將士們又思念家鄉,下麵的士兵已經是無力再戰了。
所以十三家裏各家首領,願意投降的,把這“牢籠”拆了,選擇了投降,他們是王光興,馬騰雲,塔天寶,黨守素等人。
不願意投降的劉體純,郝永忠,袁宗第等將領,也讓願意投降的屬下,帶著士兵投降了。
1663年,清康熙二年,十一月,總兵羅茂童向清軍投降,十二月,總兵馬進玉,王之炳投降,隨後,總兵武自強,楊洵,劉英昌等人,相繼率領十三家之下各營士兵,向清軍投降,走出大山。
明軍有投降的,也有不願意投降的,所以這雀兒有玉頂,也有金豆。
齡官還說:“那雀兒雖不如人,他也有個老雀兒在窩裏,你拿了他來弄這個勞什子也忍得!今兒我咳嗽出兩口血來,太太叫大夫來瞧,不說替我細問問,你且弄這個來取笑。偏生我這沒人管沒人理的,又偏病。”說著又哭起來。
這是下麵的將領在向各家首領訴說將士們的困難,缺衣少糧的他們,在大山裏打遊擊,病倒的自然不在少數。
賈薔忙道:“昨兒晚上我問了大夫,說不相幹。他說吃兩劑藥,後兒再瞧。誰知今兒又吐了。這會子請他去。”說著,便要請去。
齡官又叫“站住,這會子大毒日頭地下,你賭氣子去請了來我也不瞧。”
賈薔聽如此說,隻得又站住。
寶玉見了這般景況,不覺癡了,這才領會了劃“薔”深意。自己站不住,也抽身走了。賈薔一心都在齡官身上,也不顧送,倒是別的女孩子送了出來。
前文裏解過,齡官劃薔,隱射的是大順軍在哭李自成的死。
在明末曆史上,明軍的底層士卒的待遇是極低的,所以才有大量的軍戶逃亡,加入起義軍。
寶玉作為大明朝廷,此時才親眼看到了起義軍的首領對待下麵的將士,是這樣的愛護,他才明白了過來,為何齡官隻愛賈薔,卻對他如此厭棄。
而齡官與賈薔將雀兒放生之後,就該準備雙雙殉情了。
其實就是寶玉讓齡官為自己唱一出“還魂記”,寶玉代表大明,那麽為寶玉還魂就是“反清複明”了。
而齡官卻與別的女孩子不同,他並不在乎寶玉,因為他的眼淚,隻為賈薔而流。
作者就是用這支曲子,來隱寫1663年夔東明軍與清軍之間的戰鬥。
嫋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停半晌整花鈿,沒揣菱花偷人半麵,迤逗的彩雲偏,我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
搖漾春如線,就是飄搖中的明軍也曾看到春的希望,到一半停下了,花一般都指華夏,花鈿原本指女子臉上的花飾,用書中的意向“整花鈿”就可以暗示這場戰爭。
沒揣菱花偷人半麵,用來形容清軍在高處揣測明軍的陣型,發現後方運送糧草的後勤人員,便用白布白冒子遮住半張臉,偷襲了運送糧草的人馬。
這是巫山之戰的關鍵,寶玉請齡官唱這出戲,就是大明請“齡官”一起去打清軍。
因為李國英的不斷求援,清軍認識到剿滅夔東十三家的困難,開始源源不斷的增派滿漢軍隊增援,而明軍卻是越打越少。
齡官不聽寶玉的話,透露的是當時明朝的號召力已經大幅度降低,此時夔東扶持的韓王政權,由韓王,文官,太監,等人組成,他們合在一起可以算大明朝廷,就是這裏的寶玉。
齡官唱的這出戲裏代表夔東十三家的明軍,這時的寶玉,其實是調不動這些兵的,還得是賈薔出麵才行,但是賈薔也是哄著她的,而不是一味的命令。
賈薔代表強寇,此處就是指十三家的各家首領,也就是袁宗第,劉體純,塔天寶,黨守素,馬騰雲,王光興等這些人。
他們大部分都是明末流寇出身,下麵的軍士也是流民裏走出來的,所以其實一開始都是因為吃不飽飯反明的,後來為了共同對抗清軍,才都改旗易幟,成了明軍。
永曆帝遇難以後,他們扶持的韓王朝廷可以說是空有一個架子,沒有土地,沒有錢糧,自然就沒錢發餉,不但沒法養軍隊,反過來還需要十三家來供養。
王夫人代表武將集團,也就是十三家所有武將,襲人代表的是宦官與廠衛,所以他們的月錢也由王夫人出的。
另外王夫人經過考慮以後,決定給玉釧雙份的月例,多出來的其實是給朝廷的。
因為韓王朝廷官員基本都在郝永忠營內,所以十三家把供應朝廷的錢糧送到他那裏。
但是到這種地步,下麵還是有人打玉釧銀子的主意,因此又寫了王熙鳳大罵這些人。
在這種情況下,底下那些軍隊自然是有些不聽寶玉的,寶玉的命令被無視,自然是鬧了一個大紅臉。
寶官便說道:“隻略等一等,薔二爺來了叫他唱,是必唱的。”
齡官不聽寶玉的,但是還聽賈薔的,賈薔是齡官的頂頭上司。
寶玉聽了,心下納悶,因問:“薔哥兒哪去了?”
寶官道:“才出去了,一定還是齡官要什麽,他去變弄去了。”
寶玉聽了,以為奇特,少站片時,果見賈薔從外頭來了,手裏又提著個雀兒籠子,上麵紮著個小戲台,並一個雀兒,興興頭頭的往裏走著找齡官。
見了寶玉,隻得站住。
寶玉問他:“是個什麽雀兒,會銜旗串戲台?”
賈薔笑道:“是個玉頂金豆。”
注意這裏這隻雀,名字叫做“玉頂金豆,”這個詞很奇怪,沒有哪種鳥叫這個名字,其實這是按照這隻鳥的特點來起的名字。
“玉”字和“金”字一直貫穿整部《紅樓夢》,這兩個字太顯眼了,我們一直以來都是按照“玉”代表明,“金”代表清來解釋的。
那麽這隻雀兒,就包括了明與清兩方的人員了。玉頂,就是明軍所戴的白冒,金豆,就是清軍帽子上的頂珠。
寶玉道:“多少錢買的?”
賈薔道:“一兩八錢銀子。”一麵說,一麵讓寶玉坐,自己往齡官房裏來。
寶玉此刻把聽曲子的心都沒了,且要看他和齡官是怎樣。隻見賈薔進去笑道:“你起來,瞧這個頑意兒。”
齡官起身問是什麽,賈薔道:“買了雀兒你頑,省得天天悶悶的無個開心。我先頑個你看。”說著,便拿些穀子哄的那個雀兒在戲台上亂串,銜鬼臉旗幟。
當時社會上有一種用鳥雀來進行的一種街頭雜耍,在古畫裏能看到,他們訓練過的鳥雀,能銜鬼臉旗幟,聽口令行動,這雀兒此處其實就是比喻軍隊的,軍隊聽從號令,主要就是依靠旗號。
當時的軍隊是以人頭記戰功,所以擊殺了敵人要把人頭帶上。戰鬥激烈時,來不及收拾有時就以嘴叼著人頭衝鋒,所以這種鳥雀銜鬼臉,就和當時打仗的士兵一樣。
眾女孩子都笑道“有趣”,獨齡官冷笑了兩聲,賭氣仍睡去了。賈薔還隻管陪笑,問他好不好。
齡官道:“你們家把好好的人弄了來,關在這牢坑裏學這個勞什子還不算,你這會子又弄個雀兒來,也偏生幹這個。你分明是弄了他來打趣形容我們,還問我好不好。”
齡官是十三家下麵的將領,那鳥雀是來形容他們的,繞了一圈就還是隱喻下麵的軍隊。
齡官說的“你們家”,就是賈薔的賈家,賈府把十二個小戲子買來,關在梨香院裏,就是說賈府代表的統治階級把百姓們,抓來變成了現在沒有自由的軍隊,離開家鄉年年作戰,這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牢坑。
梨香院諧音是離開家鄉的地方,十三家裏大多是三陝流民與河南人,他們背井離鄉作戰幾十年,此時終於快走到生命的盡頭,大都產生了思鄉之情。
此時麵對清軍的重重包圍,也沒有什麽勝利的希望,再打下去,結局就是個死,所以齡官其實是在心疼底下的軍士。
賈薔聽了,不覺慌起來,連忙賭身立誓。又道:“今兒我那裏的香脂油蒙了心!費一二兩銀子買他來,原說解悶,就沒有想到這上頭。罷,罷,放了生,免免你的災病。”
【蒙側批:此一番文章為畫薔而來薔之畫為不謬矣。】
說著,果然將雀兒放了,一頓把將籠子拆了。
經過一年多的戰爭,又加上三峽兩岸的大山裏生活困難,錢糧沒有所出,連續的被圍剿,將士們又思念家鄉,下麵的士兵已經是無力再戰了。
所以十三家裏各家首領,願意投降的,把這“牢籠”拆了,選擇了投降,他們是王光興,馬騰雲,塔天寶,黨守素等人。
不願意投降的劉體純,郝永忠,袁宗第等將領,也讓願意投降的屬下,帶著士兵投降了。
1663年,清康熙二年,十一月,總兵羅茂童向清軍投降,十二月,總兵馬進玉,王之炳投降,隨後,總兵武自強,楊洵,劉英昌等人,相繼率領十三家之下各營士兵,向清軍投降,走出大山。
明軍有投降的,也有不願意投降的,所以這雀兒有玉頂,也有金豆。
齡官還說:“那雀兒雖不如人,他也有個老雀兒在窩裏,你拿了他來弄這個勞什子也忍得!今兒我咳嗽出兩口血來,太太叫大夫來瞧,不說替我細問問,你且弄這個來取笑。偏生我這沒人管沒人理的,又偏病。”說著又哭起來。
這是下麵的將領在向各家首領訴說將士們的困難,缺衣少糧的他們,在大山裏打遊擊,病倒的自然不在少數。
賈薔忙道:“昨兒晚上我問了大夫,說不相幹。他說吃兩劑藥,後兒再瞧。誰知今兒又吐了。這會子請他去。”說著,便要請去。
齡官又叫“站住,這會子大毒日頭地下,你賭氣子去請了來我也不瞧。”
賈薔聽如此說,隻得又站住。
寶玉見了這般景況,不覺癡了,這才領會了劃“薔”深意。自己站不住,也抽身走了。賈薔一心都在齡官身上,也不顧送,倒是別的女孩子送了出來。
前文裏解過,齡官劃薔,隱射的是大順軍在哭李自成的死。
在明末曆史上,明軍的底層士卒的待遇是極低的,所以才有大量的軍戶逃亡,加入起義軍。
寶玉作為大明朝廷,此時才親眼看到了起義軍的首領對待下麵的將士,是這樣的愛護,他才明白了過來,為何齡官隻愛賈薔,卻對他如此厭棄。
而齡官與賈薔將雀兒放生之後,就該準備雙雙殉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