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他們用準備好的油紙把一個個手心大小的月餅一份各裝一個的分好,分出了七份,餘冬槿與遙雲拎著前去送人。
五家鄰居、洪奶奶家和村長家,他們最先送了附近的鄰居,然後去了近一些的村長家。
結果村長家裏還有客人,正是昨天的官吏和衙役,山村路遠,他們一向如此,收了糧稅之後再村裏住一晚,第二日再押送糧食迴城。
一個官吏,六個衙役,還有隨心的車馬,幸好村長家屋子大,擠擠也住下了。
那官吏穿的還是昨日那一身長袍,此時沒戴昨天戴著的頭巾,表情好看許多,正和衙役還有廖長貴父子一起在堂前吃早飯。
餘冬槿看見外頭的車馬,就準備和遙雲迴去待會兒再來來著,可廖長貴的孫子孫女聲音太大,他倆端著碗在外頭,看見人就喊了聲:“冬槿叔遙雲叔,早上好呀!”
在廚房裏另外支了張桌子帶兩個小女兒吃飯的廖長貴的妻子周琴聽了,連忙出來,笑盈盈的招唿,“你倆怎麽來了?吃了沒?沒吃快進來吃點。”
這也太熱情了,餘冬槿隻得拉著遙雲提著油紙包從敞開的籬笆門處進去了,“伯娘,我倆已經吃過了。這不,中秋馬上要到了,我們來給您家送月餅呢,我倆都不怎麽在村裏住,家裏有什麽都多虧了長貴大伯照顧,實在是辛苦大伯了。”
周琴聽了心裏妥帖,但嘴上還是道:“這有什麽,這都是他該做的。你們呀,就是太客氣。”
說著,廖家兩個小女兒搬了凳子出來給他們坐,因為堂前有人,還是官吏衙役,不好招待他們。
餘冬槿連忙擺手,“就不坐了。”他將手上的月餅交給他伯娘,兩份都給了,說:“這是我和阿雲做的花式月餅,和普通月餅不一樣,您拿著過節。”他放小聲音,“您可以用來招待幾位官老爺,這幾樣花式月餅我們在縣城也做出來賣過,很受歡迎的,我覺得他們應該會喜歡。”
周琴點頭,自然沒有無禮的立即拆出來看,笑著說:“行,那伯娘收下了。”
送完禮,他倆沒有多停留,在周琴客氣的挽留聲下離開了,迴了趟家又包了一包月餅,才去了最遠的洪家。
本來倆人還想問問村長玉米種子的事兒的呢,這下卻問不了了。
洪家是真的遠,他們其實都不算是正兒八經住在村裏的,而是住在山上,不過距離村中上山的大路不遠,與李家相對,就在西邊的山坡上。
因為兩家一個東一個西,餘冬槿沒怎麽過來過這邊,上山之後還是遙雲拉著他走的小路,去往洪家。
洪奶奶正在屋簷下坐在凳子上納鞋底,餘冬槿與遙雲還未走近呢,洪家院裏的兩條狗子聽見外頭有動靜,沒有出聲,一隻去到了洪奶奶身邊,一隻悄無聲息的站了起來,警惕的看著外麵。
洪奶奶發現了,連忙把手上東西放到一旁的針線籃子裏,和身旁陪著她的孫女一起起身,喊了句:“誰呀?”
遙雲撥開來路上的樹木枝丫,餘冬槿冒出頭來,迴了句:“洪奶奶,是我,冬槿!”
三人這才見了麵,餘冬槿一瞧,洪家在山裏的院子挺大,洪叔和他媳婦看起來都不在家,隻洪奶奶帶著孫女,外加兩條狗和一隻貓在院子裏呢。
看見是他倆,洪奶奶本就明亮的雙眼變得更亮了,道:“你們怎麽過來了,月丫頭,快去給你兩個大哥哥開門。”
洪家孫女連忙過去,給他倆打開了院門,打了招唿,然後又去搬椅子,端來了瓜子花生和茶水。
在洪家和洪奶奶說了會話,問了洪叔洪嬸兒,知曉他們是上山打獵去了,倆人送完了禮喝了茶,便下了山。
洪奶奶還想送他們一段,餘冬槿連忙推拒了,隻讓她送到了門口。
迴去路上,餘冬槿迴頭朝著洪家的位子看了一眼,對遙雲說:“我發現洪奶奶好尊敬你哦。”
遙雲:“畢竟,他們靠山吃飯,而我就是山。”
餘冬槿:“……有道理。”
迴去之後,倆人又沒得閑,打好了刨絲器,把家裏大半的紅薯磨出來了,收拾了家裏所有的桶和盆用來沉澱出澱粉,第二日澱粉沉澱下去後,把上頭的水分打出來,又拿出了晾稻穀的席子掃幹淨,開始曬澱粉團。
幾家鄰居來給他們送月餅,看見李家這般的忙,忍不住好奇的圍觀。
餘冬槿也沒瞞著,將製作紅薯澱粉的方法詳細告知,並讓他們可以和其他村裏人說一說,如果他們家做出來的澱粉品質好,他家花錢收。
鄉親們聽了卻有點猶豫,還是預備等一早去了鎮上賣糧的家裏人迴來再說。
紅薯是新糧,他們讓村長問過官老爺了,官府也是收這個的,就是不知價格,這迴他們上了鎮裏,除了賣糧,還有就是得問問這收買紅薯的價錢。
餘冬槿聽了,說:“行,我現在也不知道怎麽定價,本來也準備先了解一下,等迴頭長貴大伯帶人迴來,我問問他再說。”
村裏人今天一早派隊伍出了村,他是知道的,他們家的牛和牛車都被借走了來著。
村民們點頭說是,還是得先了解了解價格才行。
不過雖然現在還談不成買賣,但有新東西學,他們還是很熱情的,一個二個聽餘冬槿說都聽得認真。
不過這澱粉做起來簡單,也不用動腦子,大家一聽就會了,聽餘冬槿說這種灰麵也可以用來包餃子做麵條,大家紛紛想要嚐試一下,都預備迴去也做起來試試。
餘冬槿連忙提醒,“這種麵粉和紅薯本身一樣,吃多了燒心不好消化,你們注意不要一天到晚老是吃這一樣,還是得吃米飯才行。”
大家點了頭,說了明白,便紛紛散了。
第111章
紅薯澱粉還要曬,這個急不得,一家人有太陽就把竹席擺出來,沒有就收。
這天下午挺晚的時候,廖長水趕著他家的牛車迴來了。
他們問過了鎮上收紅薯的價格,得知官方報價很低,一石紅薯差不多隻有未脫殼的稻穀的四分之一的價錢,一石稻穀現在的官價是四兩五錢並六十文,也就是四千五百六十文,一斤是三十八文。
這樣算,一斤紅薯也才十文不到。
餘冬槿想了下紅薯一斤的出澱粉量,按現代的數據來,一斤紅薯大約出個百分之二十到二十八不等的澱粉,他就取個中間值,按百分之二十五算,如果按官價來,給村裏人算上手工費,那他一斤澱粉出個四十三的價格應該可以,如果是直接收粉條,可以再加個三文手工費,算四十六文,和陳米的價格差不多。
他謝過了長水叔的告知,並告訴他他們家再過個五六天,要開始做紅薯粉條,他們家要是感興趣可以過來學,又拜托他迴去路上幫他們和其他鄰居們說說。
李家獨門獨戶的,與鄰居們都隔得遠,有個什麽都不好通知,隻得拜托長水叔順道說一下。
廖長水自然不會不答應,說了好。
晚上,他和遙雲還有爺爺商量了下,大家都覺得行,但是紅薯粉絲不能一下子收那麽多,鄉下人為了賺錢那是絕對不會嫌麻煩,很能想辦法的,他們若是不想家家戶戶都把家裏的紅薯做成粉條來賣給他們,就要定個量。
餘冬槿想也是,他還要澱粉用來幹別的呢,都做成了粉絲可不行,於是定下了每戶隻收十斤的量。
到了第二天的中秋節,晚上,餘冬槿在院子裏安排了樟子肉火鍋,獐子是餘冬槿早上說想吃火鍋,遙雲上山抓的幼獐,特別新鮮。
他們搬出了大桌,新鮮的獐子肉被片成薄片,分成各種部位裝盤,配上鮮蔬,用餘冬槿從尋味樓那裏拿來的鴛鴦鍋煮上半鍋紅湯半鍋清湯,配上油碟辣椒和各種調味料,把大桌擺的滿滿的。
驅蚊草被點燃,拜月祭月的香案也被放在了月下,香爐、月餅,還有兩個女孩采來的鮮花,被整齊的擺在香案上,一家人拜月燃香後,便開始品嚐起美食。
這新鮮的樟子肉味道是真好,因為還是獐崽,肉質嫩不說還沒有老獐子的肉腥味,不必放太多調料,隻需在清水中一燙,再沾上點小料,就十分的美味了。
餘冬槿吃的滿口鮮香,看一旁的兒子實在是可憐,就挑了一片挺大的,肯定不能讓他一口塞了的裏脊肉燙了,把湯水弄幹淨吹得半涼,給他拿著讓他慢慢用他那口米粒牙啃。
餘冬槿:“好好吃啊,果然,火鍋就是最棒的!”
桌上的彩芽四人紛紛點頭,都覺得味道好。
遙雲:“等過幾天,我再去一趟山裏,看看能不能抓到小鹿,鹿肉味道更好,也更滋補。”
餘冬槿聽得口水直流,“行!我還沒吃過鹿肉呢。”現代雖然有很多合法的梅花鹿養殖場,但他是真的沒試過鹿肉,不過已經久仰大名。
吃完了火鍋,一家人歇了歇,又對著月亮分吃了幾個月餅,也應應景。
翌日,他們把澱粉端出來繼續晾曬,餘冬槿提著桶,和遙雲帶著孩子們一起,去溪水溝裏撿螺螄。
中秋前後,正是螺螄肥美肚中無子的時候。
村裏孩子手腳勤快,把附近隻要能撈的,個頭大的螺螄都撈了,他們來得晚,要是就近撿,就隻能撿個樂趣了,撿不到大螺螄。
遙雲便帶他們上山,去了山中的一段溪流。
本來他們不想帶無病來著,可這家夥不願意待在家裏,他們隻得把他也帶上,讓彩芽照看著,在溪水外的石頭地上看他們玩兒。
大黃也被帶出來了,此時窩在無病的懷裏,正在唿唿大睡。
餘冬槿把衣服係好疊起褲腿光著腳,搬開溪水裏的一個大石頭,“誒!”他眼疾手快,一下子便抓住了那隻本來藏在石頭下麵的螃蟹,拿出來給遙雲看,“居然有螃蟹!”
遙雲:“是溪水石蟹,沒什麽肉。”
餘冬槿大感可惜,但立馬又振奮起精神,“沒事兒,抓幾隻嚐嚐味兒也行啊,真的好久沒吃過螃蟹了。”
陳水產河蝦,海蝦留雲也有幹貨售賣,但螃蟹這玩意要吃鮮活的,這年頭路難走,運輸困難,想吃個螃蟹還真不容易。
遙雲:“那我去上遊抓些大的,多抓一些。”
餘冬槿滿心期待,“嗯嗯,我和你一起去。”
遙雲:“不必,上頭水冷,你就在這兒看著孩子們。”
餘冬槿隻得點頭,看著他向溪水上遊走去。
溪水裏除了石蟹和螺螄,還有很多指頭長的小雜魚,他們也撈了一點兒,準備做成小魚幹給大黃加餐。
提著兩大半桶的螺螄雜魚和二十來隻大個頭的石蟹,幾人心滿意足的迴去。
迴去之後螺螄被放到大盆裏養起來,鹹甜忙著刨小雜魚,餘冬槿則開始對付那十來隻螃蟹。
樂正背著手過來一看,“豁”了一聲,說:“這麽大的個頭啊?我還以為村裏麵,有這個頭的螃蟹都被娃娃們抓沒了呢。”
餘冬槿美滋滋道:“阿雲帶我們上山裏去了,螃蟹也是他走遠了抓的,螃蟹今天咱們就吃了,螺螄還要再養一養。”
樂正點頭,看他模樣:“你要怎麽做呀?莫非又有新花樣?”
餘冬槿想了想,泄氣:“我倒是想,可這石蟹味不夠鮮,也沒有材料,不然做個蟹釀橙多美啊。”
樂正:“蟹釀橙?”
餘冬槿點頭,和爺爺還有身邊同樣好奇聽他們說話的遙雲說了說這蟹釀橙的做法。
樂正聽得很是向往,不由跟著覺得可惜,“可惜咱們這兒不產橙子。”
餘冬槿:“可不是麽。”惋惜了一會兒,接著他馬上又重新高興起來,“沒事兒,這麽多螃蟹,做別的吃法也一樣,等把螃蟹殼刷幹淨,一隻剃了肉給無病做糊糊,七隻清蒸了一人一隻,剩下的一半可以用來炒飯,一半可以做薑絲炒蟹,味道也是一樣的好。”
說幹就幹,螃蟹性寒,中午吃一頓正好,他拉著遙雲還有常蕪立即動了起來。
餘冬槿還讓餘甜去隔壁買了五個雞蛋,他們自家的雞鴨還太小了。他把蒸好的米飯晾涼了,裹上蛋液,將顏色金燦燦的米粒下鍋翻炒,在放如剝好的蟹肉與蔬菜,出鍋後的樣子別提漂亮。
於是中午,一家人吃的便是蒸螃蟹、時蔬蟹肉炒飯加一大盤薑絲螃蟹。
他們一邊拆一邊吃,雖然石蟹肉少,但因為一個個都有餘冬槿巴掌心那般大,吃起來也很過癮,樂正吃著吃著還覺得少了些什麽,和遙雲一起喝起了小酒,餘冬槿嘴饞,也嚐了一碗,於是臉上很快便飄起了一抹薄紅。
遙雲看的覺著可愛,忍不住的眼中含笑。
之後幾天,一家人又上山打了栗子,摘了好些野柿子,又把該曬的秋菜曬起來,做鹹菜,還泡了酸菜酸豆角酸蘿卜等等醃菜。
忙罷了這些,紅薯粉條也可以開始做了。
調粉漿,蒸粉塊,在把蒸好的紅薯澱粉塊晾幹,之後再用刨絲器在深色發硬的澱粉塊上開始刨,一次兩次許多次,一把一把的純手工無添加的紅薯粉條就被做了出來。
除了前頭兩樣活,後頭最麻煩的刨絲工作遙雲都沒讓餘冬槿插手,全是他帶著幾個孩子們做的。
餘冬槿閑的沒事,就拿了草繩來,一把一把的把粉條綁好,再放到幹淨的厚麻袋裏裝好,到時候要吃的時候取出來洗了泡了就可以吃。
樂正帶著曾孫全程圍觀,不隻是他們,幾家鄰居們聽說他們家要做這個什麽粉條,也過來學。
餘冬槿便告訴了他們家收紅薯澱粉的價格,又說了如果他們做出來了粉條,那他也收,刨絲器他可以借給他們用,但粉條他們一家他最多收個十斤,多的就不用了。
他還把自家的澱粉和粉條給他們看了看,讓他們就做成這樣,如果亂做胡做,到時候他是不收的。
五家鄰居、洪奶奶家和村長家,他們最先送了附近的鄰居,然後去了近一些的村長家。
結果村長家裏還有客人,正是昨天的官吏和衙役,山村路遠,他們一向如此,收了糧稅之後再村裏住一晚,第二日再押送糧食迴城。
一個官吏,六個衙役,還有隨心的車馬,幸好村長家屋子大,擠擠也住下了。
那官吏穿的還是昨日那一身長袍,此時沒戴昨天戴著的頭巾,表情好看許多,正和衙役還有廖長貴父子一起在堂前吃早飯。
餘冬槿看見外頭的車馬,就準備和遙雲迴去待會兒再來來著,可廖長貴的孫子孫女聲音太大,他倆端著碗在外頭,看見人就喊了聲:“冬槿叔遙雲叔,早上好呀!”
在廚房裏另外支了張桌子帶兩個小女兒吃飯的廖長貴的妻子周琴聽了,連忙出來,笑盈盈的招唿,“你倆怎麽來了?吃了沒?沒吃快進來吃點。”
這也太熱情了,餘冬槿隻得拉著遙雲提著油紙包從敞開的籬笆門處進去了,“伯娘,我倆已經吃過了。這不,中秋馬上要到了,我們來給您家送月餅呢,我倆都不怎麽在村裏住,家裏有什麽都多虧了長貴大伯照顧,實在是辛苦大伯了。”
周琴聽了心裏妥帖,但嘴上還是道:“這有什麽,這都是他該做的。你們呀,就是太客氣。”
說著,廖家兩個小女兒搬了凳子出來給他們坐,因為堂前有人,還是官吏衙役,不好招待他們。
餘冬槿連忙擺手,“就不坐了。”他將手上的月餅交給他伯娘,兩份都給了,說:“這是我和阿雲做的花式月餅,和普通月餅不一樣,您拿著過節。”他放小聲音,“您可以用來招待幾位官老爺,這幾樣花式月餅我們在縣城也做出來賣過,很受歡迎的,我覺得他們應該會喜歡。”
周琴點頭,自然沒有無禮的立即拆出來看,笑著說:“行,那伯娘收下了。”
送完禮,他倆沒有多停留,在周琴客氣的挽留聲下離開了,迴了趟家又包了一包月餅,才去了最遠的洪家。
本來倆人還想問問村長玉米種子的事兒的呢,這下卻問不了了。
洪家是真的遠,他們其實都不算是正兒八經住在村裏的,而是住在山上,不過距離村中上山的大路不遠,與李家相對,就在西邊的山坡上。
因為兩家一個東一個西,餘冬槿沒怎麽過來過這邊,上山之後還是遙雲拉著他走的小路,去往洪家。
洪奶奶正在屋簷下坐在凳子上納鞋底,餘冬槿與遙雲還未走近呢,洪家院裏的兩條狗子聽見外頭有動靜,沒有出聲,一隻去到了洪奶奶身邊,一隻悄無聲息的站了起來,警惕的看著外麵。
洪奶奶發現了,連忙把手上東西放到一旁的針線籃子裏,和身旁陪著她的孫女一起起身,喊了句:“誰呀?”
遙雲撥開來路上的樹木枝丫,餘冬槿冒出頭來,迴了句:“洪奶奶,是我,冬槿!”
三人這才見了麵,餘冬槿一瞧,洪家在山裏的院子挺大,洪叔和他媳婦看起來都不在家,隻洪奶奶帶著孫女,外加兩條狗和一隻貓在院子裏呢。
看見是他倆,洪奶奶本就明亮的雙眼變得更亮了,道:“你們怎麽過來了,月丫頭,快去給你兩個大哥哥開門。”
洪家孫女連忙過去,給他倆打開了院門,打了招唿,然後又去搬椅子,端來了瓜子花生和茶水。
在洪家和洪奶奶說了會話,問了洪叔洪嬸兒,知曉他們是上山打獵去了,倆人送完了禮喝了茶,便下了山。
洪奶奶還想送他們一段,餘冬槿連忙推拒了,隻讓她送到了門口。
迴去路上,餘冬槿迴頭朝著洪家的位子看了一眼,對遙雲說:“我發現洪奶奶好尊敬你哦。”
遙雲:“畢竟,他們靠山吃飯,而我就是山。”
餘冬槿:“……有道理。”
迴去之後,倆人又沒得閑,打好了刨絲器,把家裏大半的紅薯磨出來了,收拾了家裏所有的桶和盆用來沉澱出澱粉,第二日澱粉沉澱下去後,把上頭的水分打出來,又拿出了晾稻穀的席子掃幹淨,開始曬澱粉團。
幾家鄰居來給他們送月餅,看見李家這般的忙,忍不住好奇的圍觀。
餘冬槿也沒瞞著,將製作紅薯澱粉的方法詳細告知,並讓他們可以和其他村裏人說一說,如果他們家做出來的澱粉品質好,他家花錢收。
鄉親們聽了卻有點猶豫,還是預備等一早去了鎮上賣糧的家裏人迴來再說。
紅薯是新糧,他們讓村長問過官老爺了,官府也是收這個的,就是不知價格,這迴他們上了鎮裏,除了賣糧,還有就是得問問這收買紅薯的價錢。
餘冬槿聽了,說:“行,我現在也不知道怎麽定價,本來也準備先了解一下,等迴頭長貴大伯帶人迴來,我問問他再說。”
村裏人今天一早派隊伍出了村,他是知道的,他們家的牛和牛車都被借走了來著。
村民們點頭說是,還是得先了解了解價格才行。
不過雖然現在還談不成買賣,但有新東西學,他們還是很熱情的,一個二個聽餘冬槿說都聽得認真。
不過這澱粉做起來簡單,也不用動腦子,大家一聽就會了,聽餘冬槿說這種灰麵也可以用來包餃子做麵條,大家紛紛想要嚐試一下,都預備迴去也做起來試試。
餘冬槿連忙提醒,“這種麵粉和紅薯本身一樣,吃多了燒心不好消化,你們注意不要一天到晚老是吃這一樣,還是得吃米飯才行。”
大家點了頭,說了明白,便紛紛散了。
第111章
紅薯澱粉還要曬,這個急不得,一家人有太陽就把竹席擺出來,沒有就收。
這天下午挺晚的時候,廖長水趕著他家的牛車迴來了。
他們問過了鎮上收紅薯的價格,得知官方報價很低,一石紅薯差不多隻有未脫殼的稻穀的四分之一的價錢,一石稻穀現在的官價是四兩五錢並六十文,也就是四千五百六十文,一斤是三十八文。
這樣算,一斤紅薯也才十文不到。
餘冬槿想了下紅薯一斤的出澱粉量,按現代的數據來,一斤紅薯大約出個百分之二十到二十八不等的澱粉,他就取個中間值,按百分之二十五算,如果按官價來,給村裏人算上手工費,那他一斤澱粉出個四十三的價格應該可以,如果是直接收粉條,可以再加個三文手工費,算四十六文,和陳米的價格差不多。
他謝過了長水叔的告知,並告訴他他們家再過個五六天,要開始做紅薯粉條,他們家要是感興趣可以過來學,又拜托他迴去路上幫他們和其他鄰居們說說。
李家獨門獨戶的,與鄰居們都隔得遠,有個什麽都不好通知,隻得拜托長水叔順道說一下。
廖長水自然不會不答應,說了好。
晚上,他和遙雲還有爺爺商量了下,大家都覺得行,但是紅薯粉絲不能一下子收那麽多,鄉下人為了賺錢那是絕對不會嫌麻煩,很能想辦法的,他們若是不想家家戶戶都把家裏的紅薯做成粉條來賣給他們,就要定個量。
餘冬槿想也是,他還要澱粉用來幹別的呢,都做成了粉絲可不行,於是定下了每戶隻收十斤的量。
到了第二天的中秋節,晚上,餘冬槿在院子裏安排了樟子肉火鍋,獐子是餘冬槿早上說想吃火鍋,遙雲上山抓的幼獐,特別新鮮。
他們搬出了大桌,新鮮的獐子肉被片成薄片,分成各種部位裝盤,配上鮮蔬,用餘冬槿從尋味樓那裏拿來的鴛鴦鍋煮上半鍋紅湯半鍋清湯,配上油碟辣椒和各種調味料,把大桌擺的滿滿的。
驅蚊草被點燃,拜月祭月的香案也被放在了月下,香爐、月餅,還有兩個女孩采來的鮮花,被整齊的擺在香案上,一家人拜月燃香後,便開始品嚐起美食。
這新鮮的樟子肉味道是真好,因為還是獐崽,肉質嫩不說還沒有老獐子的肉腥味,不必放太多調料,隻需在清水中一燙,再沾上點小料,就十分的美味了。
餘冬槿吃的滿口鮮香,看一旁的兒子實在是可憐,就挑了一片挺大的,肯定不能讓他一口塞了的裏脊肉燙了,把湯水弄幹淨吹得半涼,給他拿著讓他慢慢用他那口米粒牙啃。
餘冬槿:“好好吃啊,果然,火鍋就是最棒的!”
桌上的彩芽四人紛紛點頭,都覺得味道好。
遙雲:“等過幾天,我再去一趟山裏,看看能不能抓到小鹿,鹿肉味道更好,也更滋補。”
餘冬槿聽得口水直流,“行!我還沒吃過鹿肉呢。”現代雖然有很多合法的梅花鹿養殖場,但他是真的沒試過鹿肉,不過已經久仰大名。
吃完了火鍋,一家人歇了歇,又對著月亮分吃了幾個月餅,也應應景。
翌日,他們把澱粉端出來繼續晾曬,餘冬槿提著桶,和遙雲帶著孩子們一起,去溪水溝裏撿螺螄。
中秋前後,正是螺螄肥美肚中無子的時候。
村裏孩子手腳勤快,把附近隻要能撈的,個頭大的螺螄都撈了,他們來得晚,要是就近撿,就隻能撿個樂趣了,撿不到大螺螄。
遙雲便帶他們上山,去了山中的一段溪流。
本來他們不想帶無病來著,可這家夥不願意待在家裏,他們隻得把他也帶上,讓彩芽照看著,在溪水外的石頭地上看他們玩兒。
大黃也被帶出來了,此時窩在無病的懷裏,正在唿唿大睡。
餘冬槿把衣服係好疊起褲腿光著腳,搬開溪水裏的一個大石頭,“誒!”他眼疾手快,一下子便抓住了那隻本來藏在石頭下麵的螃蟹,拿出來給遙雲看,“居然有螃蟹!”
遙雲:“是溪水石蟹,沒什麽肉。”
餘冬槿大感可惜,但立馬又振奮起精神,“沒事兒,抓幾隻嚐嚐味兒也行啊,真的好久沒吃過螃蟹了。”
陳水產河蝦,海蝦留雲也有幹貨售賣,但螃蟹這玩意要吃鮮活的,這年頭路難走,運輸困難,想吃個螃蟹還真不容易。
遙雲:“那我去上遊抓些大的,多抓一些。”
餘冬槿滿心期待,“嗯嗯,我和你一起去。”
遙雲:“不必,上頭水冷,你就在這兒看著孩子們。”
餘冬槿隻得點頭,看著他向溪水上遊走去。
溪水裏除了石蟹和螺螄,還有很多指頭長的小雜魚,他們也撈了一點兒,準備做成小魚幹給大黃加餐。
提著兩大半桶的螺螄雜魚和二十來隻大個頭的石蟹,幾人心滿意足的迴去。
迴去之後螺螄被放到大盆裏養起來,鹹甜忙著刨小雜魚,餘冬槿則開始對付那十來隻螃蟹。
樂正背著手過來一看,“豁”了一聲,說:“這麽大的個頭啊?我還以為村裏麵,有這個頭的螃蟹都被娃娃們抓沒了呢。”
餘冬槿美滋滋道:“阿雲帶我們上山裏去了,螃蟹也是他走遠了抓的,螃蟹今天咱們就吃了,螺螄還要再養一養。”
樂正點頭,看他模樣:“你要怎麽做呀?莫非又有新花樣?”
餘冬槿想了想,泄氣:“我倒是想,可這石蟹味不夠鮮,也沒有材料,不然做個蟹釀橙多美啊。”
樂正:“蟹釀橙?”
餘冬槿點頭,和爺爺還有身邊同樣好奇聽他們說話的遙雲說了說這蟹釀橙的做法。
樂正聽得很是向往,不由跟著覺得可惜,“可惜咱們這兒不產橙子。”
餘冬槿:“可不是麽。”惋惜了一會兒,接著他馬上又重新高興起來,“沒事兒,這麽多螃蟹,做別的吃法也一樣,等把螃蟹殼刷幹淨,一隻剃了肉給無病做糊糊,七隻清蒸了一人一隻,剩下的一半可以用來炒飯,一半可以做薑絲炒蟹,味道也是一樣的好。”
說幹就幹,螃蟹性寒,中午吃一頓正好,他拉著遙雲還有常蕪立即動了起來。
餘冬槿還讓餘甜去隔壁買了五個雞蛋,他們自家的雞鴨還太小了。他把蒸好的米飯晾涼了,裹上蛋液,將顏色金燦燦的米粒下鍋翻炒,在放如剝好的蟹肉與蔬菜,出鍋後的樣子別提漂亮。
於是中午,一家人吃的便是蒸螃蟹、時蔬蟹肉炒飯加一大盤薑絲螃蟹。
他們一邊拆一邊吃,雖然石蟹肉少,但因為一個個都有餘冬槿巴掌心那般大,吃起來也很過癮,樂正吃著吃著還覺得少了些什麽,和遙雲一起喝起了小酒,餘冬槿嘴饞,也嚐了一碗,於是臉上很快便飄起了一抹薄紅。
遙雲看的覺著可愛,忍不住的眼中含笑。
之後幾天,一家人又上山打了栗子,摘了好些野柿子,又把該曬的秋菜曬起來,做鹹菜,還泡了酸菜酸豆角酸蘿卜等等醃菜。
忙罷了這些,紅薯粉條也可以開始做了。
調粉漿,蒸粉塊,在把蒸好的紅薯澱粉塊晾幹,之後再用刨絲器在深色發硬的澱粉塊上開始刨,一次兩次許多次,一把一把的純手工無添加的紅薯粉條就被做了出來。
除了前頭兩樣活,後頭最麻煩的刨絲工作遙雲都沒讓餘冬槿插手,全是他帶著幾個孩子們做的。
餘冬槿閑的沒事,就拿了草繩來,一把一把的把粉條綁好,再放到幹淨的厚麻袋裏裝好,到時候要吃的時候取出來洗了泡了就可以吃。
樂正帶著曾孫全程圍觀,不隻是他們,幾家鄰居們聽說他們家要做這個什麽粉條,也過來學。
餘冬槿便告訴了他們家收紅薯澱粉的價格,又說了如果他們做出來了粉條,那他也收,刨絲器他可以借給他們用,但粉條他們一家他最多收個十斤,多的就不用了。
他還把自家的澱粉和粉條給他們看了看,讓他們就做成這樣,如果亂做胡做,到時候他是不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