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啊,昨天開始寫了,一上來就寫牢房裏放風,你聽好……」於是他一字字念。
此後沒有下文。我也不問。瞅著哪天胡聊的空當,我說:「弄什麽長篇啊!你的短句誰能寫呢。」很難描述他聽後的神情:滿臉留著不甘,心下似乎預備釋然。那天在街上走,我又說起,他仍是繃著,我用了計:「你想想看嘛,十九世紀那樣的讀者現在還有嗎?」老頭子忽而一挫身,開顏笑了:「你這樣子講法,我倒要聽。」旋即支開話頭,忙不迭亂講別的戲言了。
「來來來」,有一迴他叫我過去,是哪位朋友送他大塊鹿肉,說要煮了一起吃,隻犯愁佐以什麽菜料。我說,你的《竹秀》不是有莫幹山的羊肉燉蘿蔔麽。「喔呦!是呀!」木心大喜。又一次是上海來人帶了大閘蟹,居然混過海關檢查,到家解開看,個個蠕動著,蒸起後,滿屋子江南的鮮香,隻見木心目灼灼端著煙,忍著笑,顯然又想到什麽句子了:
怎麽樣——簡直神聖!
每次聽音樂,他卻從不做聲。有一段很少被演奏的海頓朔拿大(sonata),委婉而標緻,我拿去塞在他音響裏,要他猜是誰。老頭子又像動了什麽隱衷,全程默然,隻是聽。
一九九六年木心遷往森林小丘,我們都為他高興。黃秋虹以自家新置的獨棟小樓撥出一層租給先生,寬敞,房間多,附有後院。我陪木心選了幾件古董家具,他就擺開歷年搜羅的小古董,其中有西班牙人盛酒的皮質「巴瓏」,還有他幼年從洋書裏看來的西式掛鍾,鍾一響,木製小鳥倏然鑽出來……他的境遇漸趨開朗了,耶魯大學美術館為他籌劃了高規格展覽,印了好畫冊,新世紀開幕後,巡迴夏威夷美術館及紐約亞洲協會。二〇〇三年春我去看望他,正遇上主辦方快遞了一籃子鮮花到他門前。
而他居然不肯出席耶魯展的開幕式。難纏的生性啊,羞怯,狷介,垂老的決絕,如對自己挑釁。我當即兇他:「你這是不給人麵子呀!」他扭頭不看我,平靜地,很輕很輕地說:「不去。去做啥?」這是我倆久經熟悉的短促僵持,待彼此心軟了,他於是聊他的新詩,轉瞬飄然,背誦著某句,自己佩服自己——《偽所羅門書》《雲雀叫了一整天》,便是在森林小丘寫的。交給哪裏出版呢?沒有哪裏。他的興致是在書影,特意找來安徒生剪紙的圖樣,貼貼剪剪,做成詩集的封麵,喜滋滋攤給我看,嘴裏嘟囔著:
成功?啥叫成功?成功嘛就是你寫出來了呀!
這都是後來之事。相較八十年代寓居瓊美卡時期(剛剛恢復寫作)與森林小丘時期(他漸漸有了收穫),蝸居傑克遜高地這六年,畫冊、展事、巡迴、鮮花,全無端倪。除了窗外的鬆鼠、爬牆虎,他所神魂顛倒者,是一首接一首無用的新詩。
他焦慮嗎?日後的詩集頁麵幹幹淨淨。「呈現藝術,隱退藝術家。」那位藝術家就躲在傑克遜高地……轉機,是在一九九九年歲闌,王安憶受陳向宏託付,給我撥通越洋電話:烏鎮請他迴來。我記得稟告時他的脆弱的語音,如臨禍端,而紐約生涯就此改變了。雖然又過了七年他才動身,但我們分享鹿肉時無從想像的「將來」,開始了。
之後的故事讀者大抵知道,結尾,是木心的葬禮。那時——我說的是傑克遜高地的歲月——上百位九十年代的中國大陸幼童,就是日後趕來為他送葬的八〇後青年。
今年五月,故居紀念館總算落成。九月杪,位於西柵木心美術館的外壁腳手架,終於拆除,模樣出來了。來年春,美術館牆根基部分將要放水浸入,與西柵的河道連成一片。
風啊,水啊,一頂橋……
在死床的譫妄中瞧著美術館設計圖,三年前,木心氣若遊絲,喃喃說道。他究竟弄清楚那就是他的美術館嗎?東柵,遊客蜂擁,瞧著紀念館標牌,紛紛問:誰是木心?開館第二天,我親見幾對相貌好看的都市白領牽著手進門,略一張望,即迴身出館。他們是對的。館員說,陳老師你不知道,每天都有木心的讀者從各地專程趕來,盤桓終日,還有連續三整天待在館內的人。入夏,有位外省大學男生來到烏鎮,也是木心的小讀者,隻為在館內謀一看守的職位,我初秋去,見他站在入口處,不聲不響。
紀念館的投資與施工,固然全由烏鎮包攬,此外,向宏放手交我去做。此事沒有二話,但我從未弄過紀念館,全程助我的小代、小匡,更是布展的白丁:木心,絕不會想到身後是這三條老少野狗弄成了他的紀念館。白天的忙碌,不去說了,夜裏我們團團坐在吃飯間的八仙桌旁,篩選先生的手稿與照片,入冬,那裏是全樓最暖和的角落,木心在時,飯後常會移坐到南牆的沙發上抽菸。
忽而小代笑了。我知道他又想起木心的哪件勾當。他說,有天先生在沙發上幽然說道:「大思想家的鼻樑都有一道平行的皺紋,」他指指鼻樑與眼角對齊的部位,一臉認真,「可是我沒有。」小楊比小代先來半年,說是老頭子看他拘謹,便講笑話:入室的竊賊猛聽得主人進門,慌忙躲進米袋。「誰?!」主人厲聲喝問——「米!」袋子應聲迴答。小楊長一對很深的酒窩,說到這裏,笑得渾身發顫。
我已不記得怎樣填滿三間空蕩蕩的瓦屋。繪畫館最先布置出來,待數十幅畫作上了牆,我忽而想到:自一九四九年直到他死去,木心的畫作從未在中國大陸展示。開館前兩夜,我們弄到深宵,遊客尚未湧入,小小紀念館有如我們的私產。放大的剪影使木心好像活轉來,我在文學史講席最後一課偷錄的影像,將他拉迴二十年前的歲數。當電工接通視頻,調高音量,當年課上的鬧笑驟然爆響,老頭子又在嘮叨了,這次,課堂是在他的故園。
此後沒有下文。我也不問。瞅著哪天胡聊的空當,我說:「弄什麽長篇啊!你的短句誰能寫呢。」很難描述他聽後的神情:滿臉留著不甘,心下似乎預備釋然。那天在街上走,我又說起,他仍是繃著,我用了計:「你想想看嘛,十九世紀那樣的讀者現在還有嗎?」老頭子忽而一挫身,開顏笑了:「你這樣子講法,我倒要聽。」旋即支開話頭,忙不迭亂講別的戲言了。
「來來來」,有一迴他叫我過去,是哪位朋友送他大塊鹿肉,說要煮了一起吃,隻犯愁佐以什麽菜料。我說,你的《竹秀》不是有莫幹山的羊肉燉蘿蔔麽。「喔呦!是呀!」木心大喜。又一次是上海來人帶了大閘蟹,居然混過海關檢查,到家解開看,個個蠕動著,蒸起後,滿屋子江南的鮮香,隻見木心目灼灼端著煙,忍著笑,顯然又想到什麽句子了:
怎麽樣——簡直神聖!
每次聽音樂,他卻從不做聲。有一段很少被演奏的海頓朔拿大(sonata),委婉而標緻,我拿去塞在他音響裏,要他猜是誰。老頭子又像動了什麽隱衷,全程默然,隻是聽。
一九九六年木心遷往森林小丘,我們都為他高興。黃秋虹以自家新置的獨棟小樓撥出一層租給先生,寬敞,房間多,附有後院。我陪木心選了幾件古董家具,他就擺開歷年搜羅的小古董,其中有西班牙人盛酒的皮質「巴瓏」,還有他幼年從洋書裏看來的西式掛鍾,鍾一響,木製小鳥倏然鑽出來……他的境遇漸趨開朗了,耶魯大學美術館為他籌劃了高規格展覽,印了好畫冊,新世紀開幕後,巡迴夏威夷美術館及紐約亞洲協會。二〇〇三年春我去看望他,正遇上主辦方快遞了一籃子鮮花到他門前。
而他居然不肯出席耶魯展的開幕式。難纏的生性啊,羞怯,狷介,垂老的決絕,如對自己挑釁。我當即兇他:「你這是不給人麵子呀!」他扭頭不看我,平靜地,很輕很輕地說:「不去。去做啥?」這是我倆久經熟悉的短促僵持,待彼此心軟了,他於是聊他的新詩,轉瞬飄然,背誦著某句,自己佩服自己——《偽所羅門書》《雲雀叫了一整天》,便是在森林小丘寫的。交給哪裏出版呢?沒有哪裏。他的興致是在書影,特意找來安徒生剪紙的圖樣,貼貼剪剪,做成詩集的封麵,喜滋滋攤給我看,嘴裏嘟囔著:
成功?啥叫成功?成功嘛就是你寫出來了呀!
這都是後來之事。相較八十年代寓居瓊美卡時期(剛剛恢復寫作)與森林小丘時期(他漸漸有了收穫),蝸居傑克遜高地這六年,畫冊、展事、巡迴、鮮花,全無端倪。除了窗外的鬆鼠、爬牆虎,他所神魂顛倒者,是一首接一首無用的新詩。
他焦慮嗎?日後的詩集頁麵幹幹淨淨。「呈現藝術,隱退藝術家。」那位藝術家就躲在傑克遜高地……轉機,是在一九九九年歲闌,王安憶受陳向宏託付,給我撥通越洋電話:烏鎮請他迴來。我記得稟告時他的脆弱的語音,如臨禍端,而紐約生涯就此改變了。雖然又過了七年他才動身,但我們分享鹿肉時無從想像的「將來」,開始了。
之後的故事讀者大抵知道,結尾,是木心的葬禮。那時——我說的是傑克遜高地的歲月——上百位九十年代的中國大陸幼童,就是日後趕來為他送葬的八〇後青年。
今年五月,故居紀念館總算落成。九月杪,位於西柵木心美術館的外壁腳手架,終於拆除,模樣出來了。來年春,美術館牆根基部分將要放水浸入,與西柵的河道連成一片。
風啊,水啊,一頂橋……
在死床的譫妄中瞧著美術館設計圖,三年前,木心氣若遊絲,喃喃說道。他究竟弄清楚那就是他的美術館嗎?東柵,遊客蜂擁,瞧著紀念館標牌,紛紛問:誰是木心?開館第二天,我親見幾對相貌好看的都市白領牽著手進門,略一張望,即迴身出館。他們是對的。館員說,陳老師你不知道,每天都有木心的讀者從各地專程趕來,盤桓終日,還有連續三整天待在館內的人。入夏,有位外省大學男生來到烏鎮,也是木心的小讀者,隻為在館內謀一看守的職位,我初秋去,見他站在入口處,不聲不響。
紀念館的投資與施工,固然全由烏鎮包攬,此外,向宏放手交我去做。此事沒有二話,但我從未弄過紀念館,全程助我的小代、小匡,更是布展的白丁:木心,絕不會想到身後是這三條老少野狗弄成了他的紀念館。白天的忙碌,不去說了,夜裏我們團團坐在吃飯間的八仙桌旁,篩選先生的手稿與照片,入冬,那裏是全樓最暖和的角落,木心在時,飯後常會移坐到南牆的沙發上抽菸。
忽而小代笑了。我知道他又想起木心的哪件勾當。他說,有天先生在沙發上幽然說道:「大思想家的鼻樑都有一道平行的皺紋,」他指指鼻樑與眼角對齊的部位,一臉認真,「可是我沒有。」小楊比小代先來半年,說是老頭子看他拘謹,便講笑話:入室的竊賊猛聽得主人進門,慌忙躲進米袋。「誰?!」主人厲聲喝問——「米!」袋子應聲迴答。小楊長一對很深的酒窩,說到這裏,笑得渾身發顫。
我已不記得怎樣填滿三間空蕩蕩的瓦屋。繪畫館最先布置出來,待數十幅畫作上了牆,我忽而想到:自一九四九年直到他死去,木心的畫作從未在中國大陸展示。開館前兩夜,我們弄到深宵,遊客尚未湧入,小小紀念館有如我們的私產。放大的剪影使木心好像活轉來,我在文學史講席最後一課偷錄的影像,將他拉迴二十年前的歲數。當電工接通視頻,調高音量,當年課上的鬧笑驟然爆響,老頭子又在嘮叨了,這次,課堂是在他的故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