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春雷轟隆一響」,整個中國沸騰了。政策給予每個人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是人人都行動起來了。
20世紀80年代是「下海」的時代,各行各業的人紛紛「下海」,抓緊在「第一時間」撈到「一條大魚」;80年代是淘金的時代,各行各業的人都爭取想在最快的時間內淘到「第一桶黃金」。80年代是「冒險」的時代,是「冒險家的樂園」。
「下海」的「下海」,「淘金」的「淘金」,遠離貧窮,趕快發家致富成為最大的動力。許多人膽子大,敢去做,抓到了「大魚」,淘到了「黃金」,錢袋鼓起來了;更有很多人「葬身大海」、「賠兵又折將」。
這就是80年代,「財富至上」的80年代!整個社會的空氣中都飄著一股「海鮮」的味道,「知識無用」,隻有賺大錢才是根本。在這樣的氛圍中,淡泊名利、寧靜致遠,自然就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聖賢」的事了。
粉碎「四人幫」以後,任正非兩次填補過國家空白,又有技術發明創造,合乎時代需要,「標兵」、「功臣」……獎勵雪片似的向他飛來,但是他還是熱不起來,許多獎品都是別人代領迴來的,又分給了大家。
家庭的薰陶,對知識的渴望,讓任正非不為所動,孤獨地追求著他的與時代「格格不入」的夢。他嚮往貝爾實驗室的卓越,欽佩愛因斯坦的智慧,羨慕ibm公司的先進……「i have a dream」,他孤獨地奮鬥而且執著地追求著。
一、風雨過後就是彩虹
靠激情維持的歲月是不能長久的。隨著時光無情地流逝,「文革」那段歷史被送進了歷史博物館。1976年10月,中央一舉粉碎了「四人幫」,思想開始解放。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順利召開,改革開放「春雷轟隆響」,「文革」一去不復返了。隨後撥亂反正,糾正冤假錯案,中國發展進入了新軌道。
此時,任正非剛過而立之年。30歲風華正茂,正是大有作為的「黃金時代」。許多卓有成就的人都是在30多歲時開始起步的。生活得到了保障,任正非逐漸開始在一係列活動中嶄露頭角。在新時期,他意氣風發,積極準備做出一番成績。
但接下來發生的事讓他始料未及。「文革」中,任正非與立功受獎的機會無緣,「在我領導的集體中,戰士們的三等功、二等功、集體二等功,幾乎每年都大批湧出,而唯獨我這個領導者,從未受過嘉獎。」粉碎「四人幫」以後,生活翻了個個兒。當時,中央軍委提出要重視高科技的作用。他填補過國家空白,又有技術發明創造,各種獎勵使他一下子成了獲獎「暴發戶」。
父親的冤案終於得以平反,任正非也入了黨。一次,部隊首長在談話中說,「任正非是自己人」,於是部隊派人到地方了解他父親的情況,結果是沒什麽特殊情況。地方得知部隊派人下來了,不敢怠慢,於是父親就被平反了。他在《我的父親母親》中提到:「在兵種黨委的直接關懷下,部隊未等我父親平反,就直接去為查清我父親的歷史進行外調,否定了一些不實之詞,並把他們的調查結論,寄給我父親所在的地方組織,我終於入了黨。」
更大的榮譽接連而至。1978年3月,任正非出席全國科學大會,那年他33歲。6000人的代表中,35歲以下的僅有150多人,而且他還是軍隊代表中少有的非黨內人士。後來,他又作為代表出席了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父親把他與黨中央領導合影的照片,配了一個大大的相框,掛在家裏,全家引以為豪。
在羅瑞卿同誌逝世前三個月,任正非還有機會聆聽了他為全國科學大會軍隊代表發表的講話,說未來十幾年是一個難得的和平時期,要抓緊全力投入經濟建設。那時他還年輕,缺少政治頭腦,並不明白其中含意。過了兩三年大裁軍,整個兵種全部被裁掉了,他才理解了什麽叫預見性的領導。
二、山重水複疑無路
經歷了「文革」的磨難,總算苦盡甘來了。但是好景不長,危機又向任正非襲來。
總設計師鄧小平提出時代的主題已不再是「戰爭和革命」,而是「和平與發展」。這一宣言開了中國大規模裁減軍隊的先河,任正非不得不麵對這一殘酷的現實。
裁軍給任正非和他的家人帶來的茫然是可想而知的。他已經習慣了多年的軍隊生活,雖然物質簡樸但不用操心自己的生存問題,離開軍隊實在是依依不捨。由於任正非本人是部隊裏的技術骨幹,部隊非常希望留住他,準備分配他去一個軍事科研基地。按慣例,任正非事前被安排帶全家到基地參觀,並且參觀後允許選擇去留。
任正非多年兩地分居,這次重新安置倒意外地是全家團圓的一次機會。他把兩個孩子都帶到基地,小兒子還不懂事,看到周圍的山區覺得很新奇很好玩,到處亂跑,可是稍大一點的女兒卻說了一句:爸爸,這地方好荒涼啊。
聽到女兒的話,任正非頓時心情複雜:從軍多年,沒給孩子多少父愛,實在不希望再對不起孩子;另一方麵,離開軍隊又依依不捨,割捨不了十幾年的生活方式。終於,親情的選擇在心裏占了上風。也許,任正非離開軍隊還有其他一些原因,但女兒的一句話無疑給了他很大的衝擊,於是他毅然決然地放棄了這次安置,決定轉業。
1982年,38歲的任正非從軍隊轉業到深圳,在當時深圳最好的企業之一———南油集團工作。
20世紀80年代是「下海」的時代,各行各業的人紛紛「下海」,抓緊在「第一時間」撈到「一條大魚」;80年代是淘金的時代,各行各業的人都爭取想在最快的時間內淘到「第一桶黃金」。80年代是「冒險」的時代,是「冒險家的樂園」。
「下海」的「下海」,「淘金」的「淘金」,遠離貧窮,趕快發家致富成為最大的動力。許多人膽子大,敢去做,抓到了「大魚」,淘到了「黃金」,錢袋鼓起來了;更有很多人「葬身大海」、「賠兵又折將」。
這就是80年代,「財富至上」的80年代!整個社會的空氣中都飄著一股「海鮮」的味道,「知識無用」,隻有賺大錢才是根本。在這樣的氛圍中,淡泊名利、寧靜致遠,自然就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聖賢」的事了。
粉碎「四人幫」以後,任正非兩次填補過國家空白,又有技術發明創造,合乎時代需要,「標兵」、「功臣」……獎勵雪片似的向他飛來,但是他還是熱不起來,許多獎品都是別人代領迴來的,又分給了大家。
家庭的薰陶,對知識的渴望,讓任正非不為所動,孤獨地追求著他的與時代「格格不入」的夢。他嚮往貝爾實驗室的卓越,欽佩愛因斯坦的智慧,羨慕ibm公司的先進……「i have a dream」,他孤獨地奮鬥而且執著地追求著。
一、風雨過後就是彩虹
靠激情維持的歲月是不能長久的。隨著時光無情地流逝,「文革」那段歷史被送進了歷史博物館。1976年10月,中央一舉粉碎了「四人幫」,思想開始解放。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順利召開,改革開放「春雷轟隆響」,「文革」一去不復返了。隨後撥亂反正,糾正冤假錯案,中國發展進入了新軌道。
此時,任正非剛過而立之年。30歲風華正茂,正是大有作為的「黃金時代」。許多卓有成就的人都是在30多歲時開始起步的。生活得到了保障,任正非逐漸開始在一係列活動中嶄露頭角。在新時期,他意氣風發,積極準備做出一番成績。
但接下來發生的事讓他始料未及。「文革」中,任正非與立功受獎的機會無緣,「在我領導的集體中,戰士們的三等功、二等功、集體二等功,幾乎每年都大批湧出,而唯獨我這個領導者,從未受過嘉獎。」粉碎「四人幫」以後,生活翻了個個兒。當時,中央軍委提出要重視高科技的作用。他填補過國家空白,又有技術發明創造,各種獎勵使他一下子成了獲獎「暴發戶」。
父親的冤案終於得以平反,任正非也入了黨。一次,部隊首長在談話中說,「任正非是自己人」,於是部隊派人到地方了解他父親的情況,結果是沒什麽特殊情況。地方得知部隊派人下來了,不敢怠慢,於是父親就被平反了。他在《我的父親母親》中提到:「在兵種黨委的直接關懷下,部隊未等我父親平反,就直接去為查清我父親的歷史進行外調,否定了一些不實之詞,並把他們的調查結論,寄給我父親所在的地方組織,我終於入了黨。」
更大的榮譽接連而至。1978年3月,任正非出席全國科學大會,那年他33歲。6000人的代表中,35歲以下的僅有150多人,而且他還是軍隊代表中少有的非黨內人士。後來,他又作為代表出席了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父親把他與黨中央領導合影的照片,配了一個大大的相框,掛在家裏,全家引以為豪。
在羅瑞卿同誌逝世前三個月,任正非還有機會聆聽了他為全國科學大會軍隊代表發表的講話,說未來十幾年是一個難得的和平時期,要抓緊全力投入經濟建設。那時他還年輕,缺少政治頭腦,並不明白其中含意。過了兩三年大裁軍,整個兵種全部被裁掉了,他才理解了什麽叫預見性的領導。
二、山重水複疑無路
經歷了「文革」的磨難,總算苦盡甘來了。但是好景不長,危機又向任正非襲來。
總設計師鄧小平提出時代的主題已不再是「戰爭和革命」,而是「和平與發展」。這一宣言開了中國大規模裁減軍隊的先河,任正非不得不麵對這一殘酷的現實。
裁軍給任正非和他的家人帶來的茫然是可想而知的。他已經習慣了多年的軍隊生活,雖然物質簡樸但不用操心自己的生存問題,離開軍隊實在是依依不捨。由於任正非本人是部隊裏的技術骨幹,部隊非常希望留住他,準備分配他去一個軍事科研基地。按慣例,任正非事前被安排帶全家到基地參觀,並且參觀後允許選擇去留。
任正非多年兩地分居,這次重新安置倒意外地是全家團圓的一次機會。他把兩個孩子都帶到基地,小兒子還不懂事,看到周圍的山區覺得很新奇很好玩,到處亂跑,可是稍大一點的女兒卻說了一句:爸爸,這地方好荒涼啊。
聽到女兒的話,任正非頓時心情複雜:從軍多年,沒給孩子多少父愛,實在不希望再對不起孩子;另一方麵,離開軍隊又依依不捨,割捨不了十幾年的生活方式。終於,親情的選擇在心裏占了上風。也許,任正非離開軍隊還有其他一些原因,但女兒的一句話無疑給了他很大的衝擊,於是他毅然決然地放棄了這次安置,決定轉業。
1982年,38歲的任正非從軍隊轉業到深圳,在當時深圳最好的企業之一———南油集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