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中間包含的疑問是,當我們把鏡頭對準對象,特別是自然界時,我們到底想拍出世界的哪個版本?是我們當時所見的、有令人激動之處也有各種缺陷的版本,還是更符合某種公用的「理念」,特別是審美理念的版本?我在公路邊看到日落,從我的位置到地平線,有河流也有高壓電線,我拍照片時,努力避開電線,不讓它們進入鏡頭,這種做法的本質是什麽?記錄,表現,或許隻是兩種風格或流派;美學家會說,沒有不記錄的表現,也沒有不表現的記錄,這是無法反駁的意見,可惜它並不能解釋什麽。大概所有的攝影教師都會鼓勵人去記錄自己的所見所得,這是種狡猾的態度,因為一旦涉及表現的技藝,所有的攝影教師又在傳授另一種攝影術了。或許有人認為,一旦你有足夠的技藝來表現、傳達出你當時所見所思,你的作品必然是符合審美標準的。這種說法自然是怎麽也錯不了,我固可以把先前的疑慮歸因於自己攝影水平低劣,但我看過些出色的作品,專業人士、藝術家的攝影作品,其中的一些,或許多,在我看來,不會是作者或任何人的真實所見。當我們抬起鏡頭,我們已經決定不用公平的態度對待自然界以及我們自己了,特別是在網際網路時代、分享的時代,獨樂幾已樂不起來了,幾乎所有的人,拍下照片,不僅是為己保存一份記錄,更要給別人看。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從別人的(普通人或藝術家)照片中,知道一個地方的美麗,趕去一看,那裏有各種麵貌,就是沒有照片上的麵貌,當然,它仍然可能是格外美麗的,但誠實地想一想,那是與照片所告訴我們的美麗不同的。
拍照流行到如此程度,我得說,已影響我們——至少是我正常地觀察事物了。或許,「正常」在這裏的意思太古老,應該更新,而以現代的流行方式為正常了。據說鏡頭是人眼的延伸,然而鏡頭與人眼所見的距離,恰如人眼所見與世界的「本來麵貌」之間的距離一樣遠,正如所謂「本來麵貌」隻有在形上學中才有意義,讓鏡頭傳達人眼所見,也如同讓它去傳達對鏡頭自身而言並不存在的事物;在另一方麵,我漸漸覺得,人眼有可能變得更像鏡頭——一種現在隻露出些眉眼、很可能在將來有明顯趨勢時,我們越來越像攝影家那樣觀察事物。我指的,不是心無旁騖地觀察對象,而是心裏惦記著它拍在照片上會怎麽樣。我們有可能離開本該流連的所在,隻因它缺少淺顯的、容易為我們理解以及表現的美麗,奔向粗淺然而醒目的、更符合公共趣味的事物。我們有可能滿足於使畫麵靜止的不朽能力,而多少丟失一些在變動不居中理解事物的態度。
道路與方向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有方向感的,一種是沒有方向感的。據我的個人統計,後一種人,就總體傾向而言,顯然更聰明、勇敢、鎮靜,有理想、有愛心,所以,忝列其中,隻會令我覺得幸運。不過正如在任何人群中,美好的品質都是稀有的,我們成為少數派,被迫屈從第一種人發明的方位體係,即依靠太陽或羅盤建立起的東南西北體係。在這裏我要緬懷千載,讚美一下古埃及人,他們使用河流的流向來建立方向,以及其他地方及時代的幾種高貴風俗,靠山脈或海岸線等更有意義的標誌來知道身在何處。試想一下,如果烏雲蔽日,羅盤失靈,第一種人將陷入何等悲慘的處境,證明便是,從山裏傳出來的若有若無的唿救聲,九成九是他們發出的;而對我們來說,黑夜和白晝的區別是很小的,我們隻要朝低處走,除非遇到什麽危險,那是一定能走出山林,迴到旅店。至於在平原上,朝哪邊走都大同小異,可以置之不論。
我年輕時打過幾迴麻將,牌一到手,第一件事就是打掉那四種令人生厭的符號,不管它們多麽頑固地想重返我的手裏。我打過很多年的橋牌,然而多年後,每坐到牌桌前,第一句話還是「哪邊是南家」,這時,另外三個人交換一下眼神,那意思是說,嗯,這傢夥是那種人。在那個廣大的陰謀同盟麵前,我便慚愧了,這慚愧不是來自自己缺少某種能力,而是來自於向他們讓步,背叛了自己的出身。所以後來我便沉默就坐,直到某一個人終於耐不住,提醒我與方向有關的局況什麽的,我便用練習好的語調,冷冷地說:「是嗎?」——這真是樂事。
我承認,我經常迷路。不過,在我豐富多彩的迷路經驗中,絕大多數是因為我使用了他們混亂而不可靠的四方體係,而那是不容易避開的。我做不到完全不用南方北方這種概念,聽人說要抵製東方什麽西方什麽,我也在假裝聽懂這些胡話;而且到處都是這類標誌:「廁所——進巷五十米向西拐」,「南——衡陽/廣州」。強烈的暗示是,你如果不辨東西南北,請尿在褲子裏,或者,您這種人,還是別來我們廣州吧。好吧,不去就不去。
但總不能哪兒都不去。幾年前的一個早晨,我從陝西下邊——或用他們的話說是東南部,向巴山的方向(或向東)出發。那是一條美麗的公路,我在地圖上見到它那曲折的形狀,立刻愛上它了。事實也如此,在零落的小雨裏,麵貌溫潤的事物紛至遝來,像一長串美好的音符。這時就起了霧。我沒有打開導航儀。前一天,我們一直在爭吵,彼此訓斥、咒罵,所以我上車之後,便假裝沒看見它,畢竟翻臉之後,任何一方重新張嘴,總是尷尬的,何況我對它已不信任了,除了「請調頭」和「你已偏離航線」,不記得它還說過什麽。霧越來越大,我對車輪下的公路滿有信心,遇到數個分岔口,都沒怎麽猶豫。也許有一個地方值得猶豫,我還下了車,打算問一問路,但四周一片灰白,什麽也看不見。我趕緊上車,跟隨自己的直感,那便是,向高處行駛。
拍照流行到如此程度,我得說,已影響我們——至少是我正常地觀察事物了。或許,「正常」在這裏的意思太古老,應該更新,而以現代的流行方式為正常了。據說鏡頭是人眼的延伸,然而鏡頭與人眼所見的距離,恰如人眼所見與世界的「本來麵貌」之間的距離一樣遠,正如所謂「本來麵貌」隻有在形上學中才有意義,讓鏡頭傳達人眼所見,也如同讓它去傳達對鏡頭自身而言並不存在的事物;在另一方麵,我漸漸覺得,人眼有可能變得更像鏡頭——一種現在隻露出些眉眼、很可能在將來有明顯趨勢時,我們越來越像攝影家那樣觀察事物。我指的,不是心無旁騖地觀察對象,而是心裏惦記著它拍在照片上會怎麽樣。我們有可能離開本該流連的所在,隻因它缺少淺顯的、容易為我們理解以及表現的美麗,奔向粗淺然而醒目的、更符合公共趣味的事物。我們有可能滿足於使畫麵靜止的不朽能力,而多少丟失一些在變動不居中理解事物的態度。
道路與方向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有方向感的,一種是沒有方向感的。據我的個人統計,後一種人,就總體傾向而言,顯然更聰明、勇敢、鎮靜,有理想、有愛心,所以,忝列其中,隻會令我覺得幸運。不過正如在任何人群中,美好的品質都是稀有的,我們成為少數派,被迫屈從第一種人發明的方位體係,即依靠太陽或羅盤建立起的東南西北體係。在這裏我要緬懷千載,讚美一下古埃及人,他們使用河流的流向來建立方向,以及其他地方及時代的幾種高貴風俗,靠山脈或海岸線等更有意義的標誌來知道身在何處。試想一下,如果烏雲蔽日,羅盤失靈,第一種人將陷入何等悲慘的處境,證明便是,從山裏傳出來的若有若無的唿救聲,九成九是他們發出的;而對我們來說,黑夜和白晝的區別是很小的,我們隻要朝低處走,除非遇到什麽危險,那是一定能走出山林,迴到旅店。至於在平原上,朝哪邊走都大同小異,可以置之不論。
我年輕時打過幾迴麻將,牌一到手,第一件事就是打掉那四種令人生厭的符號,不管它們多麽頑固地想重返我的手裏。我打過很多年的橋牌,然而多年後,每坐到牌桌前,第一句話還是「哪邊是南家」,這時,另外三個人交換一下眼神,那意思是說,嗯,這傢夥是那種人。在那個廣大的陰謀同盟麵前,我便慚愧了,這慚愧不是來自自己缺少某種能力,而是來自於向他們讓步,背叛了自己的出身。所以後來我便沉默就坐,直到某一個人終於耐不住,提醒我與方向有關的局況什麽的,我便用練習好的語調,冷冷地說:「是嗎?」——這真是樂事。
我承認,我經常迷路。不過,在我豐富多彩的迷路經驗中,絕大多數是因為我使用了他們混亂而不可靠的四方體係,而那是不容易避開的。我做不到完全不用南方北方這種概念,聽人說要抵製東方什麽西方什麽,我也在假裝聽懂這些胡話;而且到處都是這類標誌:「廁所——進巷五十米向西拐」,「南——衡陽/廣州」。強烈的暗示是,你如果不辨東西南北,請尿在褲子裏,或者,您這種人,還是別來我們廣州吧。好吧,不去就不去。
但總不能哪兒都不去。幾年前的一個早晨,我從陝西下邊——或用他們的話說是東南部,向巴山的方向(或向東)出發。那是一條美麗的公路,我在地圖上見到它那曲折的形狀,立刻愛上它了。事實也如此,在零落的小雨裏,麵貌溫潤的事物紛至遝來,像一長串美好的音符。這時就起了霧。我沒有打開導航儀。前一天,我們一直在爭吵,彼此訓斥、咒罵,所以我上車之後,便假裝沒看見它,畢竟翻臉之後,任何一方重新張嘴,總是尷尬的,何況我對它已不信任了,除了「請調頭」和「你已偏離航線」,不記得它還說過什麽。霧越來越大,我對車輪下的公路滿有信心,遇到數個分岔口,都沒怎麽猶豫。也許有一個地方值得猶豫,我還下了車,打算問一問路,但四周一片灰白,什麽也看不見。我趕緊上車,跟隨自己的直感,那便是,向高處行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