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造酒,製曲的方法,是為關鍵,酒麴一投,酒的風味,奠定了大半,所以歷代造曲的法子,輕易不外泄,至於文人所記,往往是大路貨,除非是賈思勰(《齊民要術》的作者)這樣的行家,才記下一些細節。曹操曾給皇帝進獻「九醞酒法」,但如何製曲,語焉不詳,並非他有意隱瞞,工匠之事,他也不很清楚。現今有人僅據曹操奏文裏的幾十個字,便要復原九醞酒,那是隻好騙騙你我這樣的人了。


    各代談釀酒的專書,出了不少,年代又早,記載又切實的,要屬宋代朱翼中的《北山酒經》。如他述做酒飯的一個小環節:


    「甕底先摻曲末,更留四五兩曲蓋麵,將麋逐段排垛,用手緊按甕邊四畔,拍令實,中心剜作坑子,入刷案上曲水三升或五升,已來微溫,入在坑中,並潑在醅麵上,以為信水。」


    別的也都類此,非常詳細。要復原古酒,他的記載,大是可資,但我估計沒人做這樣的傻事,不如取其中的名色,胡亂一做,便稱宋代酒方,又省事又掙錢。


    前麵說的是不經蒸餾的曲釀酒,也就是現在稱的「黃酒」。白酒呢?蒸餾酒技術引進於元時,成熟於明代(也不停有人出來證明蒸餾酒在中國古已有之。其實學界佞人,才是古已有之),我們現在所見講到「白酒」的古書,多在明代中期之後,現存造白酒的遺址,最早也是那個時候。所以現在酒廠,以「老」相號召的,至多也老到明代。


    現在如此,以後未必。考古界發現過上古的成酒遺物,周漢造酒的遺址,隨著祖國深挖地廣拆房,這類發現更必日益增多,再結合蒸餾酒古已有之學派的最新理論,估計不用多久,標牌上印著「公元元年」甚至「負一千幾百年」的老酒,就要「苟日新,日日新」了。那時候大家舉杯同慶,是不消說的。


    其實,酒徒如我,根本不敢奢望喝到古法蒸釀的白酒,喝一頓酒,頭有些疼,但沒有疼得哭起來,嘴裏有些怪味,但不是十分古怪,眼睛有些模糊,但沒有瞎,心願足矣。聽說五十年代,初用麩曲,一些老頑固,搖了好幾年的頭,而如今,能喝到純用麩曲的白酒,算你運氣。七十年代,流行勾兌,又有人搖頭,而如今,如隻用酒頭來兌,又是你的運氣。政府批準的,可以兌在白酒裏的香味劑,我沒細數,大概有近千種吧,沒批準的,不在其列。這些寶物,是做什麽用的,想一想就上頭。


    所以酒經種種,還是不要看了吧。我曾收羅一些明清的酒書,或筆記裏講到造酒的,種種細目,種種滋味,沒酒喝的時候,就看一看,連口水都是香的。最近我把這些書,都送給仇人了,—看了心裏難過。如今喝酒,還管什麽清蒸混蒸,七醞五甑,年份雲雲,隻當胡說,最好連標籤也不要看,因為上麵說的,左右是撒謊。我輩喝酒之人,是有原罪的,偷偷喝一點,不要聲張,再糾纏什麽美惡精粗,就過分了。


    好酒是有的,但自己買不起,隻好等石油界的人請客,但等了幾年,就像馬三立先生說的,「車也沒來」。其實你我這樣的人,如果有什麽期盼,是酒廠將用的什麽酒精,加的什麽作料,如實寫來,我等自作自受,再不會抱怨一句。但酒廠不肯,所以我的主張,是不如自己去買食用酒精,自己加入幹淨水,便成世上最好的酒。


    不讀騙書


    《杜騙新書》是明代萬曆年間的書,作者張應俞,生平不詳。他把所見所聞的一些騙例,匯集起來,一共八十幾種,細細解說,意在教人防騙。這本書流傳不廣,在國內漸漸地就找不到了,幾十年前學者從國外抄迴,讓它再逢盛世,本來隻收在幾種叢書裏,不料忽如一夜春風來,越是稀奇古怪的書,越在地攤上暢銷,我見到的一個書肆,種種騙書,擺了幾十樣,《杜騙新書》,便在其中了。


    這類書是教人行騙,還是教人防騙?從出版者到讀者,大約兩種用心都有吧。在我看來,無論在哪個方麵,都是沒用的。詐騙有兩種,一種是職業的,一種是發自本心,見機起意。前一種,另有秘密的傳授,從騙書中是學不會的;後一種,並不用學,人人皆可無師自通。防騙呢,前一種防不住,後一種防不得,若人人提防,社會也就瓦解了。


    《杜騙新書》裏的故事,也有兩類,一類是普通人騙普通人(還有些是盜劫之類,實和詐騙關係不大),一類是職業騙術。我對職業騙子,一向是有點佩服兼好奇的,覺得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的愚蠢,不知要伊於胡底。世有秦始皇,便有徐福、盧生,有漢武帝,便有欒大、少翁,有唐玄宗,便有葉法善、羅公遠,有宋徽宗,便有郭京、葉靈素,有明世宗,便有陶宗文、藍道行,我們用石頭砸腳,便要流血,用門擠腦袋,便要昏沉,甘於懦弱,出門就遇見強梁,喜歡為王前驅,自會有主子尋來,要是大做蠢事,卻無不好的結果,豈不沒天理?


    民國時,藝人連闊如寫《江湖叢談》,曾舉一「換洋麵」的例子,說被騙的新聞上了報紙,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知道了,這一騙術便失效,所以將騙術公開,最能防騙。但這一防騙的途徑,並不可靠,公開過的騙術,仍在奉功,手法略一改變,我們就上當。《杜騙新書》中的第一條「假馬脫緞」,以及後麵的「路途丟包行脫換」等,便是後來人稱「流星趕月」的騙術,至今屢屢得手,可見對我們的心智來說,一些騙術,可謂正中下懷,有的時候,剛剛說完別人,立刻輪到自己。唐代韓愈,侄孫女婿李幹吃丹藥吃死了,韓愈為他寫了一篇墓誌銘,聲討服食之「殺人不可計」,「後之好者,又曰彼死者皆不得其道也,我則不然……及且死,又悔。嗚唿!可哀也已,可哀也已」,可謂分析明白,然而他自己,老了身體不中用,偷偷吃硫磺,結果呢,白居易有詩雲:「退之服硫黃,一病訖不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必讀書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刀爾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刀爾登並收藏不必讀書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