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舜正值國家發生之時,這個時代,必然是血腥的,充斥著鎮壓和征服,而成功者用道德和神意粉飾權力的本性,是所有君主都會的。善良的孔孟,特別是孟子,對強權的異議,被今天的人稱為民本思想,也不算是過分的恭維。隻是民本不同於人本,當年人民是集體地被強權征服的,但要走迴頭路,卻需一個人一個人地進行。如無個人的解放,大家一股腦兒、一塊堆兒就解吊懸了,是絕無可能之事。


    我們現在重讀先秦諸子的著作,常覺溫暖,一批思想者,貨真價實地,關心人民的命運,他們思考的問題,在那個時代,已至極限,如無後來的思想大統一,孔墨莊荀的脈絡,當延伸到更遠,但君主明察秋毫,哪裏會讓這種事發生?漢武之後,堯舜,在孔墨時代尚為寓言的,就坐實為帝王的護身神,道德合法性的象徵了。


    不讀《論衡》


    前儒非議王充,是因為他不正統,問孔刺孟,對聖賢不恭。特別是《論衡》裏的《問孔》一篇,專從《論語》裏挑孔子的毛病,如宰予白天睡大覺,孔子罵道:「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王充對此寫了一大段,批評孔子說話太過分,而且聖人的話,不是可以隨便說說的,「聖人之言,與文相副。言出於口,文立於策,俱發於心,其實一也。」


    這也有點過分。《論語》中孔子的話,不少是隨便說說的,如果他老人家按王充的標準要求自己,述而如作,一部《論語》,即使弟子們還編得出,也一定變得極其無趣。所以徐復觀譏評王充理解能力太低,對孔子的一些問難,近於胡鬧。


    徐復觀寫《王充論考》時,海峽這邊正在評法批儒,王充正在當英雄。徐復觀的文章,要唱對台戲,所以貶斥王充,未免過火一點。不過他對王充氣質的分析,很有意思。他說王充是一位矜才負氣的鄉曲之士,涉世落魄,而歸結於自己的命不好,所以持命運論,做官時被人舉報過,所以大罵讒佞,以儒生出仕,所以力詆文吏,身在主流之外,所以看不起博士,等等。


    不管為什麽,王充不懼權威,事求證信,是漢代出色的人物,這一點,現在的人沒有不同意的。漢代董仲舒以後,儒生寫的東西,除一二子外,看來看去,無比氣悶。和他們比,王充是新鮮的,活潑的,使人微笑的(盡管他自己是個極嚴肅的人,從不開玩笑),難怪章太炎說漢代出了王充這麽個人,「足以振恥」。


    我們再看前儒對王充的抨擊,說他自吹自擂也好,說他不孝也好,在現在看,這些都算不了什麽,更不影響到他的著作的水準。


    那麽,我為什麽不喜歡《論衡》,甚至列為不必讀之目呢?一大原因,是書中的《宣漢》、《須頌》等幾篇馬屁文字。


    儒生事必法古,固然毫無進步氣味,但在大一統局麵已成、天下控於一人之手的帝製時代,三皇五帝天下太平那一套,竟是理論體係裏少有的製衡之一。儒生永遠可以對不可一世的皇帝說,你能比得上唐堯虞舜嗎?能比得上周文王嗎?堯舜時有鳳鳥河圖那些祥瑞,你有嗎?皇帝再狂妄,也隻好說「朕不如」。王充對此不服氣,在《宣漢篇》裏說,「聖主治世,期於平安,不須祥瑞。」單獨來講,王充說的是對的,但他這麽說的目的,隻是力證當代為太平盛世,「以盤石為沃田,以桀暴為良民,夷坎坷為平均,化不賓為齊民,非太平而何?」


    王充竭力說明漢代比周代隆盛,盡而上擬堯舜之世,也沒什麽不如,甚至,「道路無盜賊之跡,深幽迴絕無劫奪之奸,以危為寧,以困為通,五帝三王,孰能堪斯哉?」


    四十歲以上的讀者,聽到這幾句,或許覺得耳熟。三十一年前,曾有一篇《歌德與缺德》的名文,引起很熱烈的爭論。文中有名言雲:「現代的中國人並無失學、失業之憂,也無無衣無食之慮,日不怕盜賊執杖行兇,夜不怕黑布蒙麵的大漢輕輕叩門。」—當然,這並不是從《論衡》裏化來的,隻是古今諛時頌聖之作,說來說去,總不出那麽幾句。


    秦代時間太短,大一統的形成,說起來還是在漢代。前漢的讀書人,對此並不舒服。遠事不說,近在戰國,士無常君,國無定臣,士人或秦或楚,或宦或否,頗有餘裕,而在「野無遺賢」的漢代,一人決定一切,如東方朔所說,「尊之則為將,卑之則為虜;抗之則在青雲之上,抑之則在深淵之下;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而且無處躲無處藏,這叫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到了後漢,習慣成舒服。比較一下《史記》和《漢書》,最大的不同,是司馬遷還沒有改造好,班氏父子則已改造得差不多了。王充改造得更好,認為臣子當褒君父,天經地義。他起初的心思,頗求上進,寫《宣漢》諸篇,也是希圖傳到皇帝眼裏,皇帝一高興,召他「至台閣之下,蹈班賈之跡,論功德之實」,妙不可言。可惜他一生蹭蹬,養了一肚子氣,卻是向著他的競爭對手,當代儒生的。對皇家,他從來沒一點怨言。


    現代讀者,讀《論衡》中那些褒功頌德的文字,覺得也平常,是因為我們見得太多了。在古代,這樣津津有味地頌聖,王充是開風氣的人。《論衡》書中,想皇帝之所想,急皇帝之所急的地方,比比皆是。王充是有思想有學問的人,但拿學術來保護皇權,實為一大發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必讀書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刀爾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刀爾登並收藏不必讀書目最新章節